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893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品德与生活.docx

小学品德与生活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4、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

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

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6、品德与生活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儿童(作品分析)等。

7、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8、《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功能是诊断与(调节)功能、强化与(教育)功能。

9、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10、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教学方法品德课可划分为(明理课)、(体验课)、(复习课)、(考察课)等四种课型。

二、简答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

⑴.学习态度。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⑵.学习能力和方法。

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⑶.学习结果。

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指的是什么?

四个方面指的是什么?

答:

三条轴线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是以什么为主线?

“点面结合”的“面”“点”是指什么?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什么?

答:

“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4、《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

答:

《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

答: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业务理论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指的是()、()、()。

四个方面是:

()地生活;()地生活;()地生活;()地生活。

2.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3.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4.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5.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和()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6.《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

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

激励();促进()的发展,提高()质量;促进教师的(),提高()能力。

8.《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又高于(),用正确的()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开展儿童喜欢的(),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得到熏陶,()得到发展,()得到初步的培养。

9.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体现以()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的能力,成为有()、有()、有()和个性品质的人。

11.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12.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社会,用自己的心灵()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社会。

13.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和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提高()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14.儿童是学习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15.《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1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17.《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

()、描述性评语、()、学生互评、()、个案分析等,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使其不断完善。

18《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功能是诊断与()功能、强化与()功能。

19.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教学方法品德课可划分为()、()、()、()等四种课型。

二、单项选择

20.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

C.健康、安全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2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合课程D.生活课程

22.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功能主要是诊断与调节功能和()功能。

A.强化与教育B.终结性评定

C.比较与分等D.提高与尊重

23.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4.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是()。

A.教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B.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C.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D.教育的综合性和人文性

25.教学“神奇的手”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做“手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的活动来感受手的神奇。

A.会做事的手B.会说话的手

C.会表演的手D.会认物的手

26.让学生明白:

如果危险发生了,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乐乐的衣服着火了,他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脱下衣服B.用冷水浇

C.迎风跑出D.就地翻滚

27.《我的同学和老师》单元教学中,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A.动手能力B.爱老师的情感

C.创造能力D.绘画能力

28.“看地图找家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指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图例。

地图上“”表示的是()。

A.河流B.公路线

C.航道线D.铁路线

29.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为学生树立了一个诚实勇敢的榜样,让学生懂得()也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A.说出自己的想法B.说的和做的一样

C.勇于承认错误D.敢于说“不知道”

30.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品德与生活(社会)设置了多个有关环境教育的单元。

四年级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关注的是()。

A.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B.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

C.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D.中国的环境问题

31.“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巧妙地揭示了走出困境的一个方法是()。

A.坚持就是胜利B.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C.相信自己,迎难而上D.决不回头

32.“1”和“0”的启示从一个游戏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理解()的重要性。

A.财富”B.智慧

C.友谊D.健康

33.“网瘾”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陶宏开教授根据自己的成功个案,总结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三大诀窍“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你认为这是()的方式。

A.树大自然直B.响鼓需重锤

C.润物细无声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掌握学习方法是快乐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在“记忆快车”活动中用“一个人靠着木休息”的方法记住“休”字,采用的是()记忆方法。

A.及时复习法B.感官总动员

C.理解+联想D.谐音法

35.“祖国真大”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地图上面找中国”设置了一个学习认识地球模型的活动,是为了()。

A.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B.了解我国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C.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D.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

三、判断说明(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并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说明理由。

36.有幻想、做白日梦是创造的开始,幻想有时还会成为科学探索的动力和基础,幻想并不是空想。

37.创造并非高不可攀,它不是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

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38.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

39.《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

40.《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

4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4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

43.《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4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是以什么为主线?

“点面结合”的“面”“点”是指什么?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什么?

45.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请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哪些?

②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46.《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请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哪些?

②结合教学,试就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举例说明。

47.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诚实的经典故事,其中“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诚实的行为会导致不幸。

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

有时,人们撒了谎而并没有受到惩罚。

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五、案例分析

48.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案例: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天,看到一群小孩用弹弓打树上的小鸟,有感而发,做了一首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又有一天,白居易到池塘边喂鱼,并欣赏鱼儿,正好遇上一群小孩在那里垂钓。

他又做了一首诗: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案例表达的是一个什么价值主题?

②有人说:

我们对待万物应该是“爱它不一定要拥有它,养它就不应该抛弃它。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49.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活动案例:

老师:

“今天,我们来吃一次特别的午餐,大家都假装自己的手臂不能弯曲。

你需要确定如何不必弯曲手臂就可以进食!

怎么办呢?

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活动表达的是一个什么价值主题?

②在儿童的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价值(或品质)的发展很重要。

(至少列举4种品质。

50.材料:

在校园里,郭小天常会听到他的班主任王老师对他说:

“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

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

”“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

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分析王老师的行为。

②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作为一个教师,你认为应该怎样爱班上所有的孩子,请举例说明。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有创意

2..基础3.主调4.道德5.创造性动手6.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活动型7.每个儿童的发展课程教育自我成长专业

8.生活生活价值观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活动情感

品德价值判断9社会生活良好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

10.丰富人格育人为本积极社会爱心责任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11.体验12.观察感受研究13.能力

态度情感体验行为习惯适应和参与社会14.主体自身

15.社会现实生活16.开放性自我相互17.教师观察记录

学生自评作品评价。

18.调节教育19.明理课体验课

复习课考察课

二、单项选择

1C2B3A4D5C6B7C8B9D10C11A

12B13D14C15C16B

三、判断说明(10分)

36

(1)这种说法是对的。

(2)结合所见所闻所想,举例说明。

如中国古代就有人梦想着装上翅膀像鸟儿一样飞向广阔的天空,这在当时也许会被看成是疯狂。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由翱翔蓝天,月球上也已经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勇气”号飞船已经成功地登上了火星。

或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E·T外星人》里那个长着孩子般天真大眼睛的外星人又何尝不是斯皮尔伯格儿时幻想中的人物呢!

37

(1)这种说法是对的。

(2)答案略,符合题意即可。

四、简要回答

38.答: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39.答: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40.答: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41.答: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42.答: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43.答:

(1)学习态度。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

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

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44.答:

“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45.答:

(1)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

(答对任意4个即可)

(2)只要活动针对性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清楚,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即可。

46.47答案略.

五、案例分析

48答案.略。

49.

(1)合作或团结合作。

(2)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有责任心等。

(答对任意4个即可)

50.

(1)王老师的行为不对。

这是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的行为。

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都是错误的,也是违法的。

因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

”学生有过错,教师应当尽职尽责地进行管理教育,包括对其进行纪律处分。

(2)只要叙述得当,表述具体且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即可。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理论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指的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2、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3、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4、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5、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6、《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

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8、《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9、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11、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12、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13、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14、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