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342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docx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匡煌辉  2013.5.1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前行都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

“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

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

松手吧!

“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漫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散步!

——作者:

台湾张文亮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读到了这首诗,心里有无尽的感慨。

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现在所带的双语班。

这是我第一次带双语班的语文,而这个学期竟然又改成了汉语,中间我出去了一年,对如何教学似乎感觉陌生了许多。

再来看看自己所带的学生,爱学的真不多。

曾经为此彷徨过,也痛苦过,但总是感觉解决不了问题。

知识点不敢讲太多,怕他们接受不了;问题不敢搞得太难,怕他们理解不了。

很多的时候,自己总是处在一种苦恼当中。

埋怨过,有那么多的语文老师,为什么偏偏是我带双语班?

抱怨过,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爱学习?

苦恼过,为什么我上课就没几个人听?

这完全类似于上帝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一下就和这首诗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共鸣点。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每回我都是站在我的角度去看待别的人和事。

具备了个人情感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有情绪的转变?

于是上课时,如果有说小话的,我会毫不留情地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如果他不会,正好就可以小小地惩罚他一下;如果有睡觉的,我会恶作剧般地走到他的身边,嘴对着他的耳朵,大喊一声,把他吓一大跳,再引来一阵哄笑;如果有玩手机的,我会装着若无其事地走过去,或者是疾走过去,趁他不留神,一把抓住他手中的宝贝,然后得意洋洋地炫耀一番。

碰上有不交作业的,我会催,但绝对会为难他说:

“你不交作业,正我合意,我可以趁机会多休息一会。

不过,如果有上级检查,你就说:

‘是我自己不交作业,不是老师不改作业,错不在老师身上。

’可以吗?

”我总是这样把责任推得远远的。

可想而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是想讽刺挖苦某一位学生,那更是不用带一个脏字,就可以把学生说得体无完肤,无地自容。

更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又怎么可能处理好师生关系。

所以课堂有时就会成为战场,真是剑拔弩张,弥漫着一股硝烟味。

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上课对彼此都成了了一种折磨,彼此都只盯着对方的缺点看,缺点也就会成为放大镜下的那一个点变得越来越大,大到一个人没有了任何可取之处。

于是老师们成了怨妇,见谁都说这个班的学生又懒又笨,自己怎么会这么命苦,摊上了这样一个烂班?

学生成了野狼,见谁都想咬一口,顶几句。

想到这,我不禁吓了一跳,要真是这样,那我岂不可怕?

还好,自己的良知并未泯灭,也不想当一个祥林嫂这样的人物。

我必须调整自己,读到这首诗时,它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有了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这首诗里面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人,多象我。

也还好,当她埋怨过后,她懂得欣赏周围的景色,懂得放慢自己的脚步,这似乎也应该可以给我启示。

差不多半个学期过去以后,我们彼此适应了对方以后。

我通过随笔,了解到了他们的思想动态,触摸到了他们的脉搏,这时,特别是通过评语,我与学生建立起了一条通道,直通心灵的通道。

学生愿意向我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我是他们最佳的聆听者,有了信任,就会有更多的交流,上课时,我是引领者,但我绝不是高高在上者;下课时,我是聆听者,但我绝不是一言不发者。

有时适当的建议会让他们有茅塞顿开之感。

此时,我觉得,当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曾经的牢骚已被自信取代,曾经的苦恼已被幸福取代,曾经的对立已被和谐取代。

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们在作文中夸我,在随笔中让我坚持。

此时,我得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相伴,我的人生经历才会如此丰富多彩;正是他们的鼓励,我才更懂得坚持的力量。

突然想起甘肃酒泉中学的霍军老师的《我们与差生》中的一句经典:

“老师彻底排斥差生,只能使差生变多,只能使他苦心经营的优生小团体里继续产生新的倒数名次。

排名淘汰末位学生的做法,就是营造更多差生的法宝。

对于学生,特别是对于差的学生,当我们在读这首诗时,是否也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呢?

想想《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都能欣赏到一番美景,这首诗告诉我的又何尝不是要转变自己的心态,悦纳自己,悦纳他们,而这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啊!

 

正确的激励能创造奇迹

——《垫底辣妹》观后感

匡煌辉  2018.8.26

昨天晚上在浏览网页时,无意中看到暑期学生收心必看的几部电影,有些曾经看过,当看到《垫底辣妹》时,当时就有一种好奇的感觉,这个垫底的辣妹到底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于是基本不太看电影的我点开了手机上的爱奇艺,找到了这部影片,没想到看完以后,心里却是久久难以平静,片中的坪田老师说得真对: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如何正确地去激励我们的学生,而通过看这部影片,我对自己的职业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尤其是如何去激励班里的差生。

影片讲述的是女主人公工藤沙耶加的故事,准确来说这是一个年级纪垫底的辣妹,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偏差值提高40,考上庆应大学的励志故事。

剧情我不想说得太多,只想说说,这里的老师,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学校里沙耶加遇到的班主任老师是极度鄙视学生的老师,认为这些孩子都是学渣,不用下太多的功夫,他们可以在课堂里为所欲为,只要你不睡觉,没有人会说你,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时,唯一的办法好象就是叫家长,或者是威胁家长,甚至在家长面前说孩子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母亲选择了在高三让女儿进补习班,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沙耶加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老师——坪田老师。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沙耶加第一次见补习老师的情景:

老师是一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西装的还算年轻的男子,毫无特点。

相比之下,沙耶加显得过于有特点。

她染着一头亮眼的金发,穿着挤胸露脐的性感服装,浓妆艳抹,高跟短裙坐在坪田老师面前,一副桀骜不驯的学渣太妹一样。

如果是我们老师看到这种情况,肯定是先说,你把自己搞整齐了再来见人。

可是坪田老师没有像那个骂他人渣的老师那样呈现任何嫌弃,鄙夷的表情。

反倒十分开心的略带惊奇和温柔地称赞她“很甜美”。

这是让人大跌眼镜的第一处地方。

然后他出了一张试卷让沙耶加来做,最后的得分竟然是“0”分。

这时如果是我们的老师,这样差的学生我们最好是敬而远之,否则我们的一世英名就会坏在他的手上了。

而坪田老师却对她的每一个愚蠢的常识性错误的东西都微笑并耐心地找出她的闪光点,并用类似于“天才级的想象力”和“女王级的错误”等来安慰和鼓励她。

这是让人大跌眼镜的第二处地方。

也许正是由于坪田老师的这种激励,使一直生活在老师的批评中而从来没有得过表扬的沙耶加获得了一处认同感,从而对学习产生了一些兴趣。

此时坪田老师又给沙耶加制定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庆应大学。

一个学渣竟然妄想考入庆应大学!

所以沙耶加自己也感到老师在开玩笑,可是坪田老师说:

“但是啊,如果能把不可能的事情达成的话,就会成为自信的。

”“把你送进你想去的大学,是我的工作。

”此时就算是只有四年级水平的沙耶加也相信了老师,愿意从此为此去努力。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坪田老师为沙耶加准备了不同的话题来强化她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为了提高沙耶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老师推荐她去看了漫画。

如果是我们的老师,你会允许学生去看漫画吗?

你肯定会觉得那只是消磨时间,对学习是百无一用。

正是在坪田老师的肯定及鼓励下,沙耶加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渐渐的她开始由被动学习转向了主动。

过去的初高中生涯都在混日子的她简直如同第一次找到人生目标般的努力着。

为了表明决心,她剪掉了头发,与自己的好朋友暂时断交,等考完试再和她们玩耍。

但是当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沙耶加对自己的梦想也有怀疑的时候,崩溃的时候,此时坪田老师用立鸡蛋实践来告诉她:

“但是你不知道鸡蛋能立起来,因为是圆的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就放弃了。

……所以,事先知道有可能是很重要的。

”重新让沙耶加树立了自信。

因为担心考试失利会让沙耶加从此一蹶不振,坪田老师给她写了一封信:

“工藤沙耶加同学,我不知道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如果你因心愿没有实现,而正在心灰意冷,为宏大的目标而拼搏过的这段经历,将来一定会成为你的力量。

所以,用你那总是满不在乎的笑脸,请继续挺起胸膛充满自信地走下去。

这是我最喜欢你的地方。

”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所有担心全在这些字里行间了。

看到这封信时,沙耶加自然就不会再有低落的情绪。

一路向前,一路挑战不可能,正是由于坪田老师别具一格的激励才有了沙耶加的成功。

从坪田老师的身上,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反省自己,我们有没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认真对待?

有没有去感同身受过,为他们的将来去想过?

有没有尽到我们的最大的努力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激励我们的孩子们?

……

如果我们还不曾有过,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向坪田老师学习:

一、给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并且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可以达到。

二、赏识孩子的一切,从他们的不足中去寻找各种闪光点,并加以放大。

三、推荐适合孩子学习的读物,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当孩子处于低谷时,要想方设法地改变他的这种状态,最好能让孩子看得见的实践的方式让他们重新燃起斗志。

五、预测孩子的种种可能,提前想好解决的办法。

六、以身作则,要让孩子勤奋,我们自己首先得勤奋。

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一部影片带给我无尽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让我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看来教育之路还有很远,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实践。

尤其是如何激励自己的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认为老师的心里他的位置很重要,在老师的心里,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

 

树和藤

住所附近有一小头,山中有树,有的很茂盛,有的却整株枯死,留下了深棕的死亡之色,依然耸立着,看起来格外凄森。

在枯死的树干上,枝上,叶上,缠满了藤,藤也枯死了,替枯死的树,披上了一层朦胧的外衣。

藤和树,是一种极其奇妙的组合。

藤不能没有树,要附树而生。

它将树缠得那么紧,一点也不肯放松,一直缠着,缠着,缠到树喘不过气来了,还是不肯放松,于是,树枯死了,渐渐地死亡。

那时,藤可能还觉得仍然不肯放松。

终于,树枯死了,到那时候,藤也没有法子活下去,也枯死了。

佛经上有故事,说一棵合抱大树,忽然害怕得发抖,因为那一天,一只鸟衔了一粒藤的种子,落在大树的旁边,大树就开始忧虑将来有被藤缠死的一天。

树能忧虑,这是很富有想像力的故事。

不知道若是树被藤缠得喘不过气来,接近死亡之际,若是哀求藤略为松一松,不要再缠下去,藤会不会答应?

想象下去,应该不会,藤不会答应。

树和藤,本来就是生命中奇妙的组合。

——作者:

倪匡   摘自《课外阅读》2013年4上

 

最开始读这篇文章时只有一点感觉,觉得说的是树和藤,藤离不开树,于是要紧紧地缠绕着树,否则它的生命将会过早地逝去。

可是藤却没有想到,正是它那越来越紧的缠绕,最终让树无法呼吸,从而走向了死亡,而它自己,也只能以死告终。

树和藤是一对奇妙的组合。

当我静下心来,再细细品味的时候,其实生活中的树与藤的组合,很多时候是男人与女人的组合,不是吗?

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

男人要去赚钱养家糊口的,对我们女人的要求是在家相夫教子,于是就出现女人要靠男人才能活下去的说法。

特别是当男人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之时,女人最害怕失去这棵树,于是缠功也就是必须练的了。

越缠越紧,当男人觉得自己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的时候,就会走向极端,要不会找另一根不会缠得那么紧的藤暂时松口气,要不就会出现树与藤的最终结果。

我一直在想,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在书中获得一种生活的智慧。

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只要我们能用心去思考,总能获得这样或那样的智慧,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想到了树和藤,想到了男人和女人,自然也就会想怎样才能做到双赢呢。

藤如果没有树的支撑,只能匍匐于地上,那么它的风姿绰约便会无法展现,自然也无法站得高,看得远,更不可能引来别人的赞叹之声。

于是它只能选择树,树越高大,它的价值也就越能实现,它害怕风吹雨打,害怕有朝一日会从树下掉下来,回归那种丑陋的样子,于是为了自己,它只能紧紧将树缠绕。

如果当它缠绕到一定的程度,自己既不会从树上掉下来,也不会让树无法呼吸,那么此时,就实现了双赢:

树显得更繁茂丰满,藤也能显得更风姿绰约。

由此得知,凡事都有一个度,而如何把握这个度却是关键。

这个关键中的关键是依附于他人的物万万不可太过于自私,否则则是两败俱伤。

在当今,女人不能让自己当藤,如果两个人都有各自的空间,相信才会活得更好。

想起了舒婷的《致橡树》:

“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不,这些都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是啊,如果真的有爱,我们就应该是平等的两棵树,而不是我是藤,你是树。

只有各自独立,才能活得更好,彼此欣赏,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这样撑起来的家才更能抵挡狂风暴雨的袭击。

有人说,女人是弱者,天生就需要男人的保护,我们只要找到一个避风港就可以一生无忧了。

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对。

如果女人愿意当藤,如果她还能很聪明地懂得那个度,既能依靠男人,又能抓紧男人,那我是不得不服她。

但是我害怕,当我们当了那根藤以后,就会患得患失,以至于自己不知不觉地对男人越缠越紧,那就坏了。

拿我个人来说,我一直很反感当全职太太。

可能这也和我不爱干家务活有关系,当我一个人在家时,我总是感觉时间难以打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好,这时候的脾气也很差,要是让我来当藤,相信哪棵树都难以忍受。

于是我想,其实女人还是有一份工作要好一些,既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自得其乐,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能在家中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不必总想着向他要钱,也就不用总看他的嘴脸。

这种日子才能过得真正舒心。

看来我得好好珍视我的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希望能做到最好。

看来我们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空间,不必去炫耀他们男人,只要做我自己就好。

能自由呼吸空气、舒展自己的生活才是最美的!

 

 

读《曹刿论战》有感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我已是第四遍教了,以前从未让学生写过读后感之类的文章,但是这次因为带的是双语班,为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完这篇课文以后,我要求他们每一个同学在课下写一篇读后感,可以从曹刿或者鲁庄公身上入手。

没想到,当我改完他们的这些随笔以后,我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这是以前教这篇文章从未有过的,一时极为兴奋,有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只想趁着想法还在时赶紧写下来。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讲述的是在强大的齐国攻打鲁国时,曹刿毛遂自荐,帮助鲁庄公在长勺之点中战胜了齐国的故事。

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因为是文言文,又是双语班的学生,所以必须先带领学生翻译课文,译完了以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了曹刿与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从“公将战,曹刿请见”中可见曹刿有很强的爱国心,当国难当头时,作为平头百姓的他,却能毛遂自荐,并能充分认识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从这也可见他胸有成竹,深谋远虑。

从他与鲁庄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更有政治远见,认识到打赢一场战争的前提是要取信于民。

在战争的过程中,他两次说“未可”“可以”,可见他对战争时机的把握很到位,指挥战争可谓镇定自若。

鲁庄公在曹刿的映照下,显得既愚笨又莽撞。

他的愚笨表现在这场战争都打赢了,作为战场的亲临者,他竟然不知道为什么就打赢了,还要“问其故”。

当然这种愚笨从另一个角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不懂就问或不耻下问。

他的莽撞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当强大的齐国来攻打鲁国时,他是想也不想,就“公将战”;第二,上了战场,他就完全不知道要如何来指挥,而是“公将鼓之”;第三,当齐国失败了以后,他一时兴起,觉得胜利在望,于是“公将驰之”。

由此可见,他完全没有与敌对阵的经验,若不是有曹刿的辅佐,此次战争将必败无疑。

但他是不是真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呢?

肯定有,那就是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并且有平等的思想。

这可以从文中得到验证。

曹刿说打倒时他要跟从,于是“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并且在作战过程中当自己的做法受到阻止时,没有摆出一个王的威严,而是听从曹刿来指挥。

学生们对于上面的这两个人物的了解较好,从他们身上获得的启示也较多,并且有个别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非常不错。

而我在改这些作业的时候,为什么他们每个人都会分开来写呢?

那是因为我在讲课时是分开分析的。

这两者如果合在一起来分析,是否会有新的启示呢?

当我想到这个问题时,突然灵光一闪,如果把他们二者放在一起来分析,就会有一个独特的发现,那就是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休戚与共的,不是吗?

在这里鲁国是一个集体,而曹刿是一个个体,鲁庄公也是一个个体,并且他还是这个集体的领导者,当面临强齐的进攻时,他们就成为了一个整体。

个体必须时刻考虑集体,只有集体存在才会有个体的存在。

俗话说得好: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相信曹刿肯定深深地懂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国难当头时,他才会不顾乡人的劝阻,去拜见鲁庄公。

这正好印证了顾炎武的说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也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才会让他在瞬间变得高大伟岸,从而流传千古。

而作为集体的领导者鲁庄公若是一个没有肚量,锱铢必较之人,曹刿就算他再有才华,也不可能得到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更遑论救国。

唐太宗曾说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为领导者,鲁庄公也深知百姓的重要,故他在与曹刿的对话中说道: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他只是一个国君,关不是一个军事家。

在战场上他肯定不如曹刿,但是他能放下自己一国之君的架子,反而听从曹刿的指挥。

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这场战争能够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

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尽管文字中只有寥寥几句:

“公与之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但我却看到了一个明君:

他礼贤下士,他甘为人后,他胸怀大度。

领导者不一定是一个万能者,但只要他具备了以上的这三点,还怕他领导的团队不胜?

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他就是应该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并且能给足下层每一个个体施展的空间。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集体,好的团队还真的需要有类似曹刿和鲁庄公这样的个体。

时刻想着集体的安危,就算是身处集体的最底层,也要时刻关注集体的动态,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有担当的勇气和胆量。

而作为集体的领导者就更应该心中时刻装着他的每一个个体,而且能够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才华,不设阻力,没有嫉妒。

从曹刿和鲁庄公身上我所感受到这个新的道理让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如果一个班级,老师是鲁庄公,学生是曹刿,那么我们还会怕任何考试吗?

如果一个学校,校长是鲁庄公,教职工是曹刿,那么我们还怕这个学校不会成为名校吗?

如果一个国家,主席是鲁庄公,人民是曹刿,我们还会惧怕那些外来的战争与祸患吗?

……

是啊,这才是我这次读这篇课文以后所感受到的,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读出来的,更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传达给学生们的一种哲理。

勇敢面对现实,执著追求理想

——读《北京蚁族》有感

匡煌辉   2012-4-12

昨晚当我打开以前的一个笔记本时,突然看到了以前读过的《北京蚁族》这本书的摘抄内容,一下就想起了书中的一些东西,当时看过以后的一些感动还依然流淌在我的心底,以至于昨晚睡觉时总是难以入眠,我一直在想着,同为蚁族,巫解却能写出我们这代蚁族的心声:

勇敢面对现实,执著追求理想,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应该应对生活的态度。

小说所写的故事内容其实很简单:

“巫解”是北京一所二流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京。

由于专业冷僻,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于是经常处于失业的窘况之中。

由于生活的压力,巫解的第一任女友白艺与他分手。

后来,他又遇到了活泼可爱的李乐乐,两人相爱。

与巫解一起留京的还有他在大学诗社中结交的几个铁哥们——崔哲、大马、老驴。

他们跟巫解一块住在北京的一处城乡结合部。

他们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处境,如写书、考研、考公务员,但命运跟他们一次次地开玩笑,终让他们坠入无言的结局。

这一群人的苦乐生活便在作者诙谐而轻松的讲述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大学不断扩招的今天,我想这种蚁族的群体只会扩大而不会减少,他们已走出大学的校门,但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向他们敞开。

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需要“拼爹”的时代,从农村或是从小地方走出来的群体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真的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一方面他们要寻找面包,甚至还要想到贴补自己的老父老母,还要憧憬爱情,这真是一个艰难的过渡,但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我想,巫解写他们的生活其实对我们当下的大学毕业生们就具有了极强的借鉴意义。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他的经历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都市生活压力之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时刻不忘自己心中的理想,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命运改变。

否则只能在这个巨大的社会面前最终迷失自己。

正如文中所说:

“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对当下生活的失望,甚至也不是对未来的绝望,而是对自己的彻底怀疑,彻底否定,是一直奉行的价值观的彻底崩溃带来的幻灭感和虚无感。

如同一万把钝刀在割肉,不是疼,是如蛆附骨。

”要想品尝生活的美酒,我们就只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人性的美好!

我们一直在苦苦地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总想着有一天能实现,但有时生活却总是和我们开玩笑。

因为“生活总是以它自己的意志突如其来,不管幸福抑或哀伤,都让你猝不及防。

”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表面看好像是如此,那是因为我们总是被一种功利的心所蒙蔽,总觉得人生就应该是香车美女环绕才是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很少去问问自己真正的内心,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其实我们既是蚁族,就已经注定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最平凡的那一类人,我们没有太多的外在可以和别人去拼,我们能拼的也只有自己的内在:

那一颗永远积极乐观的心,能满足于自己的所得,不断地去追求更好的外在!

我们无法去和别人比,我们的起点原本就比别人低很多,如果总是与别人的奢华生活去比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不会再有任何的幸福可言。

“其实,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人需要,被需要是幸福的。

人的价值,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他在多少人的存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有人要存在,就不能没有你,你就会觉得幸福;如果有很多人要存在,都不能离开你,那么你的快乐就是无限的。

”能被亲人需要着,我们是幸福的;能被工作的群体需要着,我们是快乐的。

生活其实很简单,这样我们就会少一些自寻的烦恼,而多一些衷心的快乐。

《北京蚁族》给我们这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指明了一条快乐的生活之道。

我们总希望活得更有尊严一些,但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尊严却是一钱不值。

“尊严是什么?

是成功者才能拥有的东西,即使他是我们嘴里的傻逼,他成功——不管大小,他都有尊严,而我们现在,没有资格谈尊严。

”其实越是生活在底层的人物,越是难得到尊严。

尽管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之间是人人平等,但是,要能真正得到尊严却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

父母为了子女,放下尊严的事情他也会去做;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何尊严可谈?

在生活面前,好好活着才是最大的尊严,而其他恐怕都是天方夜谭!

一个人地位的提高是要自己去不断付出代价的,但不是以尊严为代价,如果把自己的尊严踩在脚底下,去获得所谓的人生成功,那种虚伪的尊严最终也是让别人鄙视的。

我们在别人眼里没有尊严,但不能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尊严,最起码,我们应该自己看得起自己!

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中走得稳、走得正!

真正勇敢的人,却是在生活当中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