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072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docx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代李敬業傳天下檄文

聂聪聪2014020018

參考書籍

《古文觀止》,吳楚材,吳調侯主編,中華書局,1959年版

《駱臨海集箋注》,唐·駱賓王著,清·陳熙晉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版

《历代檄文名篇选译》,祖金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骆宾王:

约626—684后,为“初唐四杰”之一。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旧唐书》《唐才子传》有记载,有《骆临海集》传世。

檄文:

在广义上讲是指古代官府在木简上写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在《说文解字》中,是指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以号召,若有急则插鸡羽而遗之,故谓之羽檄,言如飞之急也。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详细的介绍了檄这种文体。

原文为“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

‘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

’即檄之本源也。

”祭公谋父提出的古代有威严地谴责敌人的训令,有诰诫对方的文告。

刘勰指出这是檄文的源头。

并且说明《齐桓公伐楚》已经是今天意义上的檄文。

接着指出“暨乎战国,始称为檄。

檄者,皦jiǎo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

”指出从战国开始称为檄,“檄”的意思是明白,把问题宣扬揭示出来,使之明明白白。

并且举了张仪这篇《为文檄告楚相》文章。

明代吴讷《文章辩体》中写道“檄,军书也。

春秋时,祭公谋父称文告之辞,既檄之本始。

至战国张仪檄告楚相,其名始著。

”清代的王兆芳《文体通释》“檄,军事所征召而激动者也。

主于扬激军情,词意急切。

吴讷基本上是对刘勰对檄的由来做出了概括,而王兆芳指出了这种文体的艺术特色。

刘勰并指出檄文的三个作用,一是奋其武威,使敌人闻风丧胆,长自己的威风,灭敌人的斗志;二是充分揭露敌人的罪恶,说明其恶贯满盈,死到临头;三是从精神上摧毁敌人,使敌人的万丈高城,不攻自破。

广义上的檄文常常檄移并用,但是檄文和移文还是有区别的,檄文针对敌对而出发,多用于声讨和征伐,文辞尖锐,重在扬己罪彼。

移文是针对内部集团不同意见出发的,用于使对方明白原因,因而文辞比较温和,其主要目的只是为了使对方改变看法。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可以说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檄文又名《为李敬业讨武曌檄》简称《讨武曌檄》。

本文开篇先说了武氏出身卑微,指出她并非贤良之辈,而且秽乱宫闱,以及历数她狐媚惑主,杀姊屠兄,弑君鸠母,窥窃帝位,任用亲信这些罪状。

使用这些证据为的是激起人们对武氏的不满和憎恶。

体现了“扬激军情”的作用。

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看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便惊问是谁写的并且叹道:

“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接着显示出李敬业公侯之子的出身,标明我方的正义性,并且分析了我方的有利形势,最后晓之以礼,威之以刑,表现出必胜的信心——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全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体现了檄文慑服对方,壮大我放声威的特色,有强烈的说服力和鼓动性,是一篇檄文的典范、

在艺术特色上,文章用骈体文写成,句式对仗,音韵铿锵,并且作者拜托了齐梁以来堆砌辞藻的通病,言之有物,气势充沛。

但是因为檄文由于自身文体的特点,常常有着夸张不实的成分,如“弑君鸠母”这个事件,其原因可能是骈体文讲究对仗以及加强声势的目的。

文章写作背景: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李治驾崩,李显即位。

次年,光宅元年(684),改元嗣圣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武则天以太后临朝称制,并且武则天掌握全部权力。

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登位称帝,建立大周王朝,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勋贵的愤怒。

光宅元年684年冬,身为开国元勋英国公李绩嗣孙的李敬业,已经被贬官到眉州联合长安主薄骆宾王在扬州会面。

打出拥立以已故太子李贤为帝的旗帜,这篇檄文就是他们起事时所发表的,目的是为了讨伐武后。

本文以《骆临海集箋注》为底本

僞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

昔充太宗下陳,嘗以更衣入侍。

泊乎晚節,穢亂春宮。

密(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房)之嬖。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伪:

非法;非正统。

晋·李密《陈情表》:

且臣少事伪朝。

临朝:

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

最早出现在班固《汉书·高后纪》:

“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大赦天下。

武氏:

即武则天名曌(公元624年-公元705年),为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

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高宗为太子的时候就与他建立了感情。

太宗死后,武氏出家为尼,高宗即位,复又被召入宫中,成为昭仪,她寻找机会废了王皇后,于永徽六年655年被册立为皇后。

高宗多病,武氏代决政事,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高宗死后,于683年,684年,先后废黜中宗为庐陵王、废黜睿宗李旦。

天授元年690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国号为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同年末武氏殁于宫中。

下陈:

古代统治者宾主相见,在堂下陈列礼品,因为位于堂下,因称下陈。

古代统治者用剥削掠夺的财物、婢妾充实府库后宫,炫耀权势,称为充下陈。

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美人充下陈。

更衣:

更换衣服。

出自《史记·外戚世家·卫皇后》: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这里暗用卫子夫侍汉武帝更衣得幸的典故。

说明当初武氏得幸太宗的原因。

洎jì:

及,到。

《庄子·寓言》:

“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晚节:

后来。

《史记·外戚世家论》:

“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

春宫:

即东宫,太子的居住之处。

北周王褒《皇太子箴》:

“秋坊通梦,春宫养德。

先帝之私:

指削发为尼,成为太宗才人这件事。

后庭:

犹后宫,晋潘岳《西征赋》:

“较面朝之焕炳,次后庭之猗靡。

后房:

姬妾的代称。

《晋书·石崇传》:

“财产丰积,室宇宏丽。

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

嬖bì:

宠爱。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

蛾眉:

原以蚕蛾的触须比喻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楚辞·离骚》: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掩袖工讒:

意思是掩住鼻子来媚惑主人,故作娇态。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

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

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宫室卧具,择其所善而为之。

爱之甚于王。

王曰:

“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

今郑袖知寡人之说新人也,其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郑袖知王以己为不妒也,因谓新人曰:

“王爱子美矣。

虽然,恶子之鼻。

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

”新人见王,因掩其鼻。

王谓郑袖曰:

“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

”郑袖曰:

“妾知也。

”王曰:

“虽恶,必言之。

”郑袖曰:

“其似恶闻君王之臭也。

”王曰:

“悍哉!

”令劓之,无使逆命。

后来用“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工:

巧于,擅于。

狐媚:

唐代迷信狐仙,认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称用手段迷人为狐媚。

偏:

程度副词,很。

译文:

非法窃据政权,当朝处理国事的武则天。

本性并非温和谦顺,出身实在是微贱。

以前在后宫是太宗的才人。

用更衣的机会得到宠幸。

等到后来,淫乱于太子宫中,秘密的隐瞒是先帝才人这件私事,暗中图谋从后宫中得到高宗的宠爱。

到了皇帝后宫后就显现出她的嫉妒,她因貌美丝毫不肯谦让别人。

故作娇态善于挑拨,用妖媚的手段很能迷惑皇上。

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

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

近狎邪僻,殘害忠良。

殺姊屠兄,弒君鴆母。

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践:

登上,承袭。

《礼记·明堂位》周公践天子之位

元后:

帝王的嫡妻,这里指王皇后。

王皇后于贞观17年643年立为太子妃,贞观23年649年立为皇后,永徽6年,655年被废,不久遭害,被武氏做成骨醉,并改王氏为蟒。

翚翟(huīdí):

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

《后汉书·舆服志下》:

“观翬翟之文,荣华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为服。

”原来指的是野鸡,翚,五彩雉鸡。

翟,长尾山鸡。

原因雉之交有时,守死而不犯分,是妇德所倡。

所以皇后的车和衣服上装饰有翬翟的形状,表示妇德。

在文章中指的是皇后身份象征的事物,武后取而代之。

南朝宋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

“衡緫灭容,翬翟毁衽。

衡緫指车马的饰物;容谓幨车也即容盖。

聚麀:

jùyōu出自《礼记·曲礼上》:

“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郑玄注:

“聚,犹共也。

鹿牝曰麀。

”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

后以指两代的乱伦行为,借喻淫乱秽行。

在隋代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中有“禽兽之行,在于聚麀”指的是隋炀帝杨广奸占其父文帝的宣华夫人陈氏。

文中指的是武氏先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是李治的昭仪这件事。

虺蜴:

本意指毒蛇和蜥蜴,后延伸为任意迫害的害人者,《诗·小雅·正月》: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孔颖达疏:

“虺蜴之性,见人则走,民闻王政,莫不逃避,故言为虺蜴也。

狎: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邪僻:

指奸邪的小人,这里指李义府,许敬宗,这两个人都主张立武则天为皇后。

忠良:

忠臣和良善之人。

这里指因反对武后而先后被杀的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良等大臣。

这些人都是忠臣良善的代表。

姊:

指韩国夫人,武顺,传说因她和李治有染被武则天逼死。

兄:

同族兄,武惟良,武怀运。

因为贺兰氏颇受李治宠爱,武则天有意除之,使武惟良,武怀运以毒药放入贺兰氏的饮食中,后来贺兰氏食用,死亡,武氏推脱责任于武惟良,武怀运,武惟良武怀运被杀。

异母兄:

武元爽,武元庆,因为他们对待武氏亲生母亲杨氏甚薄,武氏登上后位,借机报复,将他们发配,皆因贬谪而死。

弒君鴆母:

《说文解字》:

弑,臣杀君也。

旧时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

君指李治,母指杨氏,封为荣国夫人,92岁逝世。

弒君鴆母,只是为了壮大声势,并非事实。

译文:

登上皇后的后位,使我们的皇上陷于禽兽的处境,加上有着毒蛇和蜥蜴的狠毒心思,豺狼贪婪凶残的本性,亲近小人,残害忠臣良善,杀害姐姐和兄长,以及君主和母亲。

神人之中有所嫉恨,天地之间不能包容。

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嗚呼!

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

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神器:

指帝位。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爱子:

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被软禁在均州,房州。

宗盟:

指的是家属和党羽,武氏一族,武承嗣,武三思等人。

霍子孟:

即霍光,字子孟。

西汉大臣,公元前91年,汉武帝临终时,指定霍光为司马大将军,同金日磾mìdī,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助8岁的汉昭帝;他得到了昭帝的全面信任,并且恢复了国力,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继位,荒嬉无道,霍光又废刘贺,于乱政中扶立宣帝,是安定西汉基业。

事见《汉书·霍光传》。

朱虚侯:

刘章(前200—前176年)汉高祖子齐惠王肥的次子,吕氏称帝期间被封为朱虚侯。

因为吕后专政,重用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谋,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稳定了西汉王朝事见《汉书·高五王传》。

燕啄皇孫:

表示后妃谋害皇子。

出自《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

皇孙死,燕啄矢。

”指的是汉成帝时期,赵飞燕入宫为皇后,因无子而妬杀了许多皇子,汉成帝因此无后嗣。

后来发生,王莽篡政,西汉灭亡。

这里借汉朝故事,指斥武则天先后废杀太子李忠、李弘、李贤,致使唐室倾危。

祚:

指帝位。

东汉,班固的《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

龍漦帝后:

漦指古代传说中神龙所吐唾沫是龙的精气。

出自《国语·郑语》:

“夏之衰,有二神龙止于王庭。

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

卜请其漦而藏之,吉。

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

后宫童妾遇之而孕,生褒姒。

周幽王宠褒姒,欲杀申后所生太子而立褒姒子伯服,引起申戎之乱,西周因此而亡。

后来因为褒姒亡国,成为亡国祸水的代表,这里是指武后当朝于唐有害。

译文:

她仍然还包藏祸害之心,觊觎盗窃帝位。

高宗喜爱的儿子李显,被幽禁在冷宫,而她的亲属党羽却把重要的职位委托于他们。

唉……像是霍光那样安定汉朝基业的臣子不再出现,像刘璋那样诛灭诸吕恢复王室的忠良也不再有了。

赵飞燕杀害皇嗣,知道汉朝的社稷将要结束。

龙的涎沫化成皇后,知道夏朝很快就会衰亡。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

奉先帝(君)之遺訓(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桓(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

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

爰舉義旗,勢(以)清妖孽。

敬業:

指徐敬业,又称李敬业,唐代开国功臣徐勣之孙,因为徐勣赐姓李,也被称为李勣,年少时跟随祖父出征,有勇名。

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袭封英国公。

武后当政,被贬为柳州司马。

光宅元年684年至扬州,自署领扬州大都督,举兵讨伐武后,不久兵败被杀。

冢子:

长子,《礼记·内则》:

“父没母存,冢子御食。

”郑玄注:

“御,侍也,谓长子侍母食也。

先帝:

指唐太宗,李世民。

遗训:

是指前代、先王留下的规则、习惯。

《国语·周语上》:

“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

”三国·吴韦昭注:

“遗训,先王之教也。

” 

荷:

蒙受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责任。

 

宋微子:

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宋国的开国君主。

殷商亡国后,微子启朝拜周朝,路过殷墟,见荒废景象而悲伤感叹。

在曹操《薤露行》中有瞻彼洛阳郭,微子为哀伤。

桓君山:

指桓谭,光武帝时,任仪郎给事中,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被光武帝定为“非圣无法”,因此郁郁而死。

袁君山:

指袁安,东汉和帝时,因为外戚专权,他看到天子幼弱,每次谈到国事,就喑呜流涕。

徒然:

偶然,没有原因。

《后汉书·窦融传》:

“毁誉之来,皆不徒然,不可不思。

因:

 趁机。

《史记·项羽本纪》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宇内:

古代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内就是整个世界,宇内和天下意思一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推心:

推心置腹,以诚相待。

刘向《列女传·明德马后》:

“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

爰:

连词,于是。

译文:

徐敬业是李唐的老臣徐勣的孙子,徐震的长子。

(手中捧着祖父父亲的事业。

)奉召太宗皇帝的留下的规则,肩负着当今朝廷的厚重恩德。

微子见到殷商故墟的伤悲,实在是有道理。

桓谭(袁安)的流泪,岂会是无缘无故的?

因此用正气可以使风云愤怒,用志向可以使社稷安定。

趁着天下人民对武氏的失望,顺应着国家人民的真诚拥戴,于是高举正义的旗帜,势必(来)清除妖孽。

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

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

百越: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大致相当于今天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这里指偏远的地方。

三河:

洛阳附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

铁骑、玉轴:

指战车和战车。

以言乎马,则铁骑万千以成群,以言乎车,则玉轴远近以相接。

海陵:

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这里指扬州地区。

红粟:

出自《汉书》卷六十四下《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指米因为储藏过久而变为红色的陈米。

后亦指丰足的粮食。

江浦黄旗:

指的是东南江滨上出现黄旗状的云气,古人认为这是表示王气所在的祥瑞,是天子出现的征兆。

《文选》谢朓的《始出尚书省》诗:

“青精翼紫軑dài,黄旗映朱邸。

”唐代,李周翰注:

“青精,星也。

黄旗,瑞云也,皆王者将兴之符应也。

匡复:

谓挽救国家,使国家转危为安。

汉代孔融《论盛孝章书》: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译文:

向南连接到少数民族,向北直到中原人民。

兵马成群,战车相接。

扬州地区的米都能富裕积存成为红粟,仓储的积存是不会穷尽的。

江浦上出现黄旗状的云彩,匡复天下的功勋还会远吗?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働(沖)而南鬥平。

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咤則風雲變色。

以此制敵,何敵不摧?

以此攻城(圖功),何功不克?

班声:

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班,班马,离群的马。

南斗:

南斗星,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

而: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班马之声动,而凛然若北风起。

悬剑之气冲,而焕然若南斗平。

喑呜:

怀怒气

叱咤:

发怒声

译文:

马的响动仿佛北风扬起,剑气发动(的冲天)仿佛与南斗星相平。

怀有怒气那么山岳崩塌,发出怒吼那么风云变色。

凭借此而对抗敌人,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摧毁?

以此来谋求功业,什么样的功业不能成就?

公等或家傳漢爵(居漢地),或地協(叶)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

公等:

指朝廷和地方的文武百官。

家传汉爵:

世代传袭的朝廷的爵位。

汉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传下去,所以称“汉爵”。

汉地:

指在朝廷为官

协同叶:

xié共同。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协,众之同和也。

纪农协功。

《国语·周语》。

注:

“同也。

周亲:

至亲。

《尚书·泰誓》: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孔传:

“周,至也。

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少仁人。

膺:

担当,接受重任。

重寄:

重托。

《史记·龟策列传》:

“盛德不报,重寄不归。

”恩德不回报,重托不返回。

爪牙:

指武臣。

《诗·小雅·祈父》:

“祈父!

予王之爪牙。

顾命:

《尚书》篇名。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指的是皇帝临终时的遗命。

宣室:

汉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在此召见并咨问贾谊,后借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之处。

忠:

指忠贞之士。

译文:

诸位文武百官,有的是世代传袭朝廷赐予爵位,(有的居住在汉地),有的身份同皇家的宗室或姻亲,有的是承受重托的武将(有的是在朝廷之外承受重托),有的是在宣室殿受到皇帝临终遗命。

嘱咐的话还回响在耳边,忠贞之士怎么能忘记报恩?

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何托)?

儻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無廢舊(大)君之命。

一抔之土:

出自《史记·张释之传》:

“假令愚民取长陵(汉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将何法以加之乎?

”这里借指,唐高宗的陵墓。

一抔指的是一掬,一捧。

六尺之孤:

六尺:

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

死去父亲的小孩。

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在《论语·泰伯》: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这里指被废除的中宗李显。

送往事居:

往:

已死者。

居:

现存者。

出自《左传·僖公九年》:

“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耦俱无猜,两方面都不至于猜忌,毫无猜疑。

指礼葬高宗,侍奉新主。

勤王:

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后汉书·袁绍传》:

“乃下诏书於绍,责以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

”指的是袁绍不去救援皇帝这件事情。

在本文中呼吁文武百官恢复李唐江山。

大君,旧君:

指已死的皇帝,唐高宗李治。

译文:

先皇的一捧填坟土还没有干透,中宗在哪里呢(怎么安置呢)?

假使能够把祸患转变成福运,礼送高宗,侍奉新主,共同建立救援遭难皇帝的功勋,不荒废高宗的命令。

凡諸爵賞,同指山河。

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

同指山河:

出自《史记》,汉初大封功臣,封爵之誓曰: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解释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这里意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山河为誓。

穷城:

指孤立无援的城邑。

昧:

不明

先几之兆:

事前的征兆

贻:

遗下,留下

后至之诛:

出自《国语·鲁语下》:

“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其骨节专车。

”这里借防风氏的典故说明,迟迟不响应的文武百官,将受到惩罚。

译文:

凡是那些封爵赏赐,共指山河为誓言。

如果眷恋那没有援助的孤城,徘徊在错误的道路上。

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必然会受到惩罚。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译文:

请看看现在的疆域,到底是谁家的天下,把这篇檄文传递到州郡,都使大家听闻知晓。

吴楚才:

《古文观止》评价“起写武氏之罪不容诛,次写起兵之事不可缓,末则示之以大义、动之以刑赏。

雄文劲采,足以壮军威而作义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