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69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docx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作业一

《学前儿童游戏》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形成性考核1:

第一章至第六章阶段测验

一、选择题

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

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

2.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认知发展的需要B.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C.生理发展的需要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3.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到最佳水平,说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A.生理发展的需要B.认知发展的需要

C.社会性发展的需要D.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4.游戏活动的外显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

A.表情B.动作

C.角色扮演D.言语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三种需要,分别是()

A.身体活动的需要B.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敬(认可)的需要

E.认知水平的需要

6.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

C.霍尔D.斯宾塞

7.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

A.精神分析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元交际理论

8.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蒙尼格

C.埃里克森D.伯勒

9.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个过程是()

A.同化B.顺应

C.平衡D.协调

第1页共10页

10.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

A.同化B.顺应

C.平衡D.协调

11.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

A.外驱力学说B.内驱力学说

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

12.“游戏仅仅被作为获取大纲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的补充教学手段。

教师常常像组织作业那样领导幼儿的游戏。

”,这种游戏组织方式的理论基础是()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1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

A.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B.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

C.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或运用

D.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14.20世纪50年代,游戏价值观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

A.身心全面发展价值B.认知发展价值

C.行动发展价值D.情感发展价值

15.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说,游戏的实质在于()

A.同化超过了顺应B.顺应超过了同化

C.就是一种同化D.就是一种顺应

16.在游戏治疗中,首先采用了“娃娃游戏”技术的学派是()

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元交际理论

17.“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B.皮亚杰

C.夸美纽斯D.席勒

18.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对儿童游戏的作用的学派是

()

A.经典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19.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或水平:

练习性、象征性、规则性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伯莱茵

C.弗洛伊德D.维果茨基

20.“只有当人是最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

”说这句话的学者是()

A.席勒B.皮亚杰

C.弗洛伊德D.维果茨基

第2页共10页

21.20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对当代儿童游戏研究产生深刻影响的游戏理论有()

A.剩余精力说B.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

C.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D.觉醒理论

E.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2.以下学说中,坚持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有()

A.游戏的剩余精力说B.游戏复演论

C.游戏成熟说D.精神分析学派

E.游戏的主体性活动说

23、最早的游戏理论是在下列哪一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

A.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

C.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D.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24.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25.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

A.旁观者B.主人

C.参与者D.合作者

26.教学游戏也称作()

A.目的性游戏B.本体性游戏

C.手段性游戏D.自选游戏

27.将游戏划分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28.游戏中,儿童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马骑,这种游戏是()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29.以下几种游戏中,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

30.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D.有规则游戏

31.将游戏划分为机能游戏、想象游戏、制作游戏和接受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32.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或摇晃哗嘟棒,或绕着房间四周跑,或把悬挂着的玩具一会儿拉拉一会儿丢开,这种游戏称为()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

第3页共10页

C.结构性游戏D.规则游戏

33.在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

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A.独自游戏阶段B.合作游戏阶段

C.联合游戏阶段D.平行游戏阶段

34.明确规定了游戏任务、玩法、规则、结果这四个基本因素的游戏,是下列哪一类游戏?

()

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

C.创造性游戏D.有规则游戏

35.关于幼儿园自选游戏,正确的说法是( )

A.注重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

B.类型上表现为有规则游戏

C.也称手段性游戏

D.是学前教育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6.下列几组游戏中,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A.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B.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

C.有规则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

D.计算游戏科学常识游戏语言游戏

37.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将之分为机能、想象、制作、接受等四种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帕登B.比勒

C.戴伊D.萨顿·史密斯

38.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

A.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39.关于儿童游戏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游戏空间越大,越有利于人际合作互动

B.场地的空间密度、地点、结构特征及设备位置对儿童游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C.游戏时间影响游戏的数量而对游戏质量没有影响

D.一般而言,个人安静的游戏一般发生在较大的、开放式的空间

40.辛格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与看电视较少的儿童相比较,看电视较多的儿童更少玩(  )。

A.体育游戏

B.音乐游戏

C.智力游戏

D.想象游戏

41.研究证明,影响儿童游戏社会性品质的因素是()

A.场地方位B.场地结构特征

第4页共10页

C.设备位置D.场地空间密度

42.相关研究表明,从儿童伙伴的角度看,对游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A.有无伙伴B.伙伴的熟悉程度

C.伙伴的不同年龄D.伙伴的性别

E.伙伴的穿着

43.从结构特征上看,户外游戏场地可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   )

A.创造性游戏场地B.户内场地

C.大型开放区D.户外场地

44.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环境因素有()

A.父母教养方式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D.个性差异

E.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差异

45.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A.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B.游戏的功能可以由教学来替代

C.教学的功能可以由游戏来替代

D.游戏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46.关于幼儿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幼儿园应以游戏代替教学B.两者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独立

C.幼儿园应以教学代替游戏D.教学即游戏

E.是现代学前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

47.现代学前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A.学习B.自我服务性劳动

C.游戏D.作业

48.游戏是儿童的(   )

A.主体活动B.社会活动

C.本能活动D.教育活动

49.幼儿园游戏实施时应遵循主体性原则,还应遵循(   )

A.发展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D.趣味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场地空间密度

三、简答题

1、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3、简述弗洛伊德游戏理论的两个主要观点。

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游戏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

5、简述同伴因素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6、简述大众媒体(电视)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7、简述我国幼儿园中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几种形式。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践说明如何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第5页共10页

2.为什么现代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请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从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角度加以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

1.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

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

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

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

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

主班老师提问:

“谁愿意上来表演?

”“哗!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

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第6页共10页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