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季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365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2 大小:2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经济季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四川经济季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四川经济季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四川经济季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四川经济季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经济季刊.docx

《四川经济季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经济季刊.docx(1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经济季刊.docx

四川经济季刊

我国战时工业生产之发展趋势》

李紫翔

一、前言

二、工厂设立上的观祭

三、工业产品数量上飞观祭

四、工业技术改进上的观祭

五、结论

(1一、前言

今日后方各省的工业,几乎完全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事业。

这些新兴工业的特征,如我们已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的,战地既成工厂的内迁,是后方工厂产生的主要方式。

但是后方工业的迅速发展却已显示了几个重大意义的事实:

第一、后方工业是从近百年来半殖民地经济和买办经济的?

深刻?

识并完全采取民族工业的新形态。

第二、技术的必须自求解决,打破过去完全依赖外国输入的方法,而我国幼稚的工业技术真正开始了若干奠立基础的工作。

第三、后方工业的长期发展,必将由在经济落后的区域移植若干工厂的方式,进步到工厂广泛而常足的发展以至各个经济部门依照工业的要求的全盘改造。

还有,后方工业是完全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兴起的,所以尽最供应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所必须的军需民用,自仍是今日最主要的任务;但同时,如果今日后方工业能够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组织上建立坚强的基础,则在战争实现工业化的大建设中,今日的所谓后方工业自应成为登高自卑的重要凭藉;而在艰苦奋斗中积累起来的技术上的和经营上的经验,亦更将成为利用外资发挥高效率的主动能力的。

上面所说的几点,自是在后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萌芽而存在的事实,但如希望它能发荣滋长为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实在还需要许多重要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战争固然给予了我们的工业许多困难挫折,譬如器材、原料、动力、交通以及经济落后区城的一切不与工业经济相配称的条件,但是外商特权停止后的绝对保护条件,绝对的有效需要以及有利于生产的通货膨胀等却是空前未有的有利环境。

亦就因为这种战时的特殊条件,许多工业经营家于战后国际自由竞争的市场的恢复,发生民族工业能否存在的怀疑,自不是一种无病呻吟。

同时,资金、成本、原料和销场等错综复杂的当前困难问题,使得公私工业都陷入左右为难的苦境,而寄其希望于逝去不久的景气重复来临!

这一切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自不是我们这里所能做到的。

本文只是根据几种较完全的材料,将我国战时工业发生和发展的各种特点,做一个较客观的具体分析,以便我们对于前途的希望能够获得坚实的把握,而对于当前的困难也有较为实际的认识。

假如其能对此有所贡献,似乎正是我们现时所最缺乏与需要的了。

(2)二、工厂设立上的观察

现时所称后方的诸省,都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区域。

近百年来,国家经济的侵蚀,自这些地方所起的作用更多是属于消极的一方面,换句话说,除促进少数的日用必需品输入和原料输出的商品化外,机械的生产方法既少移植,而社会经济亦仍?

在半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基础上的地方经济的形式。

如以新式工业的创立来说,?

我们依据工业登记的统计,则现时的后方诸省,在战前?

国1935家工厂中,仅占有237家,在三万八千万元资本中,仅占有一千六百万元,在四?

二万工人中,仅占有?

千三百人。

此项厂数、资本及工人数字,在全国占取的相对地位,亦仅为百分之六,〇三,四·二八和七·二四并且这些工业还多为纺织工业,日用品的化学工业和供照明用的电器事业罢了。

老实说,这些工业在全国的地位既无足轻重,而在地方经济上,无论从产品的数量或新的生产方式言,亦似极少影响的。

如与其所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和二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面积相较,显然更可以看出这个落后中国的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

后方各省工业,直到中日战争发生才真正开始踏上建设之路,而那些有上海、武汉等内迁的446家过程以及十二万吨左右的器材,就是发动后方工业普泛建立的一个原动力。

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工业建设史需要具备多方面的高度的经济条件,举凡机器、动力、劳力、原料、销场合交通、金融等都须有个适当配合,而这些条件,在后方各省都是最不完备,在平时亦非短时期所能准备起来的,所以过去,这些地方的资本有所?

,既不知兴办工业,而沿海地区的工业家,以至于最热心于在此设厂的帝国主义言,亦都对此缺乏了兴趣。

只有抗日战争的发生和发展,才改变了人们对于落后区域经济价值的认识,与开始做些改变经济条件的让我劳力。

举例说:

战争的特殊需要,国际路线断绝后的供需大调,以及通货膨胀下生产者的利润率的提高,都是在激动了工业家的经营勇气,改变了经济的计算标准,同时,这些内迁的工厂中,所谓【工业之工业】的机器制造工业,差不多占了总数的一半。

所以它们内迁之后,当然不是各个工厂的单纯的恢复,而在它们恢复生产过程中,必然供给了发展其他工业的一个物质条件。

在这样的客观的和主观的新因素之下,后方各省的工业蓬蓬勃勃的战时的特殊环境中空前的发展起来了。

依据截至三十二年的最新统计,后方各省共已拥有工厂4,524家,资本2,636,851,801元,工人273,336人。

如与战前相较,计工厂数增加了18倍,资本额增加了164倍,工人数亦增加了83倍。

因为通货价值的变动关系,资本额的增加,或不足适当的反映工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但从厂数和工人的巨大增加上,指示后方工业业已面目一新了。

这种后方工业的面貌,有如下表所统计:

(3,)

第一表我国战时工业之地域分布(注1)

类别

共计

四川

西康

贵州

云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湖南

江西

浙江

江苏

安徽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绥远

湖北

河南

山西

河北

总计

4,514

2,011

12

187

155

551

78

96

635

124

85

6

83

401

178

1

14

17

17

89

15

1

水电工业

34

29

2

1

7

12

5

18

15

10

14

-

-

4

2

1

0

-

-

2

-

-

冶炼工业

180

79

5

7

14

11

-

-

47

5

-

-

1

9

2

-

-

-

-

-

2

-

金属品工业

162

82

-

5

4

58

1

5

41

4

1

-

-

11

2

-

-

-

-

-

-

-

机器工业

849

849

-

15

14

99

1

8

188

7

10

-

-

?

12

-

-

1

1

5

-

-

电器工业

25

72

-

2

4

12

5

2

10

2

1

-

-

2

2

-

-

-

-

-

-

-

土石工业

159

58

-

12

7

11

6

5

22

3

2

-

-

10

4

-

-

-

1

-

-

1

化学工业

1081

471

4

101

59

58

45

29

81

38

26

-

-

73

56

-

-

-

8

21

1

-

木材及建筑工业

61

25

-

-

4

9

1

7

9

3

-

-

17

1

3

-

3

-

-

-

-

-

饮食品工业

450

221

-

9

9

30

7

18

35

16

8

1

-

71

6

-

-

-

1

12

-

-

纺织工业

908

295

2

31

24

19

4

4

136

23

21

5

56

141

76

-

8

6

6

39

2

1

服饰工业

165

59

-

1

2

15

-

1

43

5

-

-

2

23

9

-

-

1

-

-

1

-

文化工业

243

169

-

3

3

35

2

3

6

8

2

-

3

5

4

-

1

-

-

-

-

-

杂项工业

30

23

1

-

-

3

1

-

2

-

-

-

-

-

-

-

-

-

-

-

-

-

从上述的统计中,有两个特殊意义的现象值得加以强调的说明,第一、后方工业的工业部门的分配,和战前的情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譬如战前3935家工厂中,饮食品工业占24.19%,纺织工业占22.44%,化学工业占13.8%,机器工业占9.5%,服饰品工业占了7.8%,冶炼和电器工业只占1.5%左右;但战时工业中,化学工业以1081家占了第一位,机器工业仅次于纺织工业的839家占到第三位,文化工业占第五位,金属品和冶炼工业则占了第六第七位。

在一般情形下,重工业的比率的大小,如可作为一国工业发展的指标的话,那末,我国输入新式生产方法以来,即局束与轻工业的局面,在战争中却已完全把它改换过来了。

第二、战前工业的地域分布,大多偏于沿海的几个通商口岸,但战时的工业却已普遍到后方的各个省区,而四川、湖南、陕西、广西、贵州、云南和甘肃,更已经成为新兴的工业区域,尤以四川一省的工厂数量占了总数的44%以上,它的地位几乎可以和战前的江苏相媲美了。

我们在上面已经对后方工业作了一个业别和地域别的横的观察,现在更在设立时期上作一纵的观察。

(4)第二表我国战时工厂设立时期统计(注二)

类别

二十七年

厂数指数

二十八年

厂数指数

二十九年

厂数指数

三十年

厂数指数

三十一年

厂数指数

三十二年

厂数指数

共计

厂数指数

总计

128100

450206.42

575263.76

862395.41

569261.01

766351.38

3440177.98

水电工业

7100

19271.43

824.29

13185.71

228.57

46700

冶炼工业

16100

23142.75

23143.75

25156.25

1822.50

13156.25

13083

金属品工业

14100

18128.57

33235.71

34242.86

23164.29

32228.57

1541000

机器制造工业

49100

94195.84

115250.61

159324.49

149304.08

157520.41

711534.60

电器制造工业

7100

15124.28

18257.14

22514.29

22314,29

17142.86

1011442.86

土石品工业

14100

964.29

19135.71

28100

19135.71

17121.45

106757.14

化学工业

31100

78251.61

154496.77

291841.94

90290.52

255823.58

8692803.25

木材及建筑工业

5100

8126.67

8266.67

11366.67

5196.67

12400

471566.67

饮食品工业

13100

24215.38

41315.38

89684.62

86661.55

90692.31

3472669.25

纺织工业

31100

104335.48

107345.16

164529.03

126406.45

120387.10

6522103.25

服饰品工业

13100

26100

24184.62

56276.92

15115.38

16123.08

1501000

文化工业

17100

125147.06

23135.29

1694.12

952.94

1912.77

109641.18

杂项工业

2100

5100

4133.53

4135.33

5166.67

6200

25833.55

依据第二表的统计,使我们可以对后方工业的发展得到如下的几个较明晰的认识:

首先,从总的方面看,自二十七年以来,各种工业每年设立的厂数都有迅速的增加,尤以三十年达到发展速度的最高峰,在此以前,每年的新增工厂约当其前一年的百分之一二七,一五〇以至二〇六,在此以后,发展速度却已人见减低,尤其三十一年的新增工厂,仅当三十年的66%,而成为战时工业最不景气的一年,但是这种不景气并没有继续发展,如三十二年的新设厂数,则已出乎一般意料之外的复重见上涨之势。

如三十二年开工工厂虽仍只当三十年的87%,但较三十一年却已增加了36%,即较三十?

年亦增加33%。

就各个工业部门看,则以机器制造工业、电器制造工业、饮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发展速度较为稳定,化学工业的上涨速度虽然最高,但三十一年的下落程度亦最甚。

至于在三十二年已恢复三十年之水准者,则有木材及建筑工业、饮食品工业、文化工业及冶炼工业等。

另一方面,水电工业、土石品工业及文化工业等,则比较的不能追随一般的发展趋势,而表现不稳定的状态。

再从二十七年至三十二年工厂设立的积累数看,则以化工工业及饮食品工业的增加倍数最多,前者约为二十六倍,后者约为二十五倍,其次为纺织工业约增上九倍,木材及建筑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各约增十三倍,电器制造工业约增十二倍,其增九倍至五倍者,为金属品工业、服饰品工业、冶炼工业、土石品工业及水电工业,而以文化工业增加倍数最少,仅达四倍而已。

上面己将后方战时工业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分析,这里仍需对三十二年的设立工厂加以必要的说明。

因为近12年中工业的困难继续增加,停工闭歇的事业是有所闻。

所以许多人就误以为三十一年以后工厂设立已走上一年减少一年的下坡路了,其实,如第二表所示,事实上并不尽然的。

并且我们所统计的三十二年工厂数字,因为时日关系尚不能将已设立二未申请登记的工厂全部都包括在内;据我们的估计,三十二年实际设立的工厂,恐怕已赶上或超过了三十年的总数。

现在为了对三十二年设立工厂有一更明确的认识,我们特制了第三表和第四表;

(5)第三表三十二年设立工厂之业别分布

业别

厂数

实数百分比

资本数

实数百分比

工人数

实数百分比

总计

766100

700825766100

31674100

冶炼工业

253.26

606200008.65

29479.3

金属品工业

324.18

265420003.79

13954.4

机器制造工业

15720.50

10614600015,15

456514,41

电器制造工业

172.22

158100002.26

5601.77

土石品工业

172.22

445540006.36

13094.13

化学工业

25533.29

20194050028.8

646420.41

木材及建筑工业

111.57

162000002.31

3871.22

饮食品工业

9011.74

17938456611.32

28968.53

纺织工业

12015.67

12145800017.33

879327.76

服饰品工业

162.09

106400001.52

12824.06

文化工业

192.48

150400002.15

10753.39

杂项工业

60.78

24900000.226

2010.63

(6)第四表三十二年设立工厂之地理分布

地域别

厂数

实数百分比

资本数

实数百分比

工人数

实数百分比

总计

766100

700825766100

31674100

四川

10713.97

14091300010.11

502615.87

贵州

759.79

429100006.12

17965.67

云南

273.52

698100009.96

7122.25

广西

597.7

7080400010.1

26178.26

广东

91.17

15500000.22

2740.55

福建

81.04

25800000.37

2760.87

湖南

13417.49

13072650018.65

859017.12

江西

222.87

166635662.38

14314.52

江苏

30.39

3750000.05

690.22

浙江

151.97

127550001.83

7942.51

陕西

162.09

189500002.7

12373,91

甘肃

395.1

254188003.63

15374.85

河南

10.13

200000

160.05

河北

10.13

400000

150.04

重庆市

25032.64

16730990023.87

738423.31

上列二表之分析,已甚了然。

今为使各业相对地位的变动,更得一明确观念,特与三十年以前之情况比较说明如下(注三)。

在厂数方面,化学工业则有22%,增至33%,机器制造各业则由18%,增至20%,饮食品工业则由9.6%增至11.74%。

在资本方面,化学工业仍保持在原来的比数,其相对地位获得增进者,为饮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前者由4.3%增为11.32%,后者由14.98%增为17.33%,其减低了的为冶炼工业及机器制造工业,前者由15.59%减至8.65%,后者则有17.42%减至15.15%。

在工人人数方面,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三大重要部门,大致尚能保持原来地位,不敢相对的比数,纺织工业则由38.59%减至27.76%,而文化工业则由11.67%增至20.41%,机器制造工业亦由13.06增至14.41%。

此外,冶炼工业及饮食品工业的比重,亦多增加。

第四表所列工业的地域分布,亦己发生相当重要的变动:

即在厂数方面,四川已由44%增为46.61%,湖南由13.34增为17.49%,贵州由2.98增为9.79%,云南2.72%增为3.52%,甘肃3.69%增为5.1%,可见工业有向这几省集中的趋势。

此外,广西只保持原来地位,而陕西却有10.24%降至2.09%了。

在资本方面,湖南由3.92%增至18.65%,广西由7.80%增至10.1%,贵州由2.39%增至6.12%,反之四川、陕西、云南等却破有低减。

在工人数方面,亦以湖南由13.06%增至27.11%,广西由6.63%增至8.26%,贵州由1.89%增至5.67%,所增较多;反之,四川、陕西、云南诸省皆有减低。

从上面的比较分析出,可知三十二年工厂的业别分配大致尚是集中于机器、化学、饮食品等事业上。

但可注意的,即年来一般所谓机器制造工业不景气的氛围中,减产停工或倒闭的现象,竟未吓到企业家,以至?

二年新设的机器工厂仍然占了157家之多。

如以重庆区而论,各方调查去年停歇的机器工厂,约有五六十家,可是同年开工的工厂仍有83家,超过停工的厂数以上,足见当前工业生产问题,原因极为复杂,绝不是浮光掠影的偶举一二事实所能完全说明的了。

其次,工厂区域的分布,现已有由生产湖南两大工业中心渐向其他原料和市场条件较能和用的省区之趋势,上述的甘肃和贵州相对(7)地位的增高,就是一种证明。

同时,陕西新设工厂的减低趋势,似乎在工业建设已达饱和状态的原因之外,恐怕尚要在其他的经济政治因素上寻求解释的。

此外,还有一点须说明的,即从每一工厂的平均资本和工人数量看,则资本有516千元增至915千元,而每厂工人数量有由64人减至42人。

前者的原因是通货价值不断变动的表现,决不可以作为工厂规模扩大或资本准备充分的了解;反之,由于后者的减少,证明新设工厂更加是小型工厂占了最大的比数;同时,我们还可以补充说明,这些工厂在动力的使用上,一般的均无条件进步。

这样,这种小型广西的普遍设立,是与近年来从实际经营中所发生的合并集中趋势不相协调的;同时亦说明大多数是工业经营家,仍没有接受实际教训,换句话说,他们仍没有放弃【以商养工】和【以工护商】的商业政策,而将他们的四川事业建立于健全的基础之上。

最后,我们还要从工厂异动另一方面的形式上,观察三十二年度工业变动的趋势。

依据工矿调整处的调查,重庆区停工的机器工厂工业52家,共有工具机数201部。

这里告诉我们的,不只是停工厂数占了总厂数14.3%的一个严重事实,同时,由于停工工具机数只占总数的6%的一事实,可见停工的全都属于规模微小的机器工厂及修理厂,而规模较大的却都尚能支持,甚至相反还有能进行充实扩大的。

有据我们不大完全的资料,三十二年上半年全后方工厂异动的情形是:

第五表后方工厂异动统计(卅二年上半年)

类别

共计

歇业

改组

增资

转让

迁址

更名

其他

总计

117

28

25

32

9

7

2

4

冶炼工业

4

-

1

2

-

-

-

1

机器工业

32

9

5

8

4

2

2

4

电器工业

4

-

1

2

-

-

-

1

木材工业

2

1

-

-

1

-

-

-

土石品工业

45

9

12

11

4

2

2

6

化学工业

2

-

2

-

-

-

-

-

饮食品工业

4

-

1

-

-

-

-

1

纺织工业

19

2

2

9

-

2

-

-

服饰品工业

1

-

-

-

-

-

-

1

文化工业

4

1

2

-

-

1

-

-

就上表所统计117家工厂异动性质来看,一增资居最多数,计有32家;?

上改组的25家中,还包含了17家增餐的在内,如此,增资的以占总数的42%,?

次之,共28家,如与转让合计,亦仅占31%弱。

就个工业部门来看,则以土石品工业最多,估计38%强,机器工业次之,占27%,纺织工业又次之,占16%,而以化学工业状况最好,其变动的二厂亦仅属改组性质。

再分析歇业的原因,及资金缺乏的占25%,经营不善的占21%,销路停滞的及原料缺乏的各占21%,技工缺乏的占3%,其他占8%。

并非如传言之甚,而所谓一般的不景气情形下,还掩蔽了集中和淘汰的?

级?

用。

不过,如果此?

成为工业变动的原因,不能适时的加以克服,而任从其自然的发展下去,同时,亦没有什么足以刺激或支持生产的新因素,而今后工业生产的疲滞趋势,似将更会发展,而此种淘汰和集中的作用,亦将日趋剧烈的了。

三工业产品数量上的观察

(8)在上面,我们已从工厂的业别和地域分布的分析,对于后方工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概况的认识。

不过这种分析,自是十分粗略的;现在为了获得更进一步的较具体的认识,我们打算再从各种工业产品数量增减的角度上来作一较详实的观察。

关于后方工业的生产统计,工矿调整处会有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

其以二十七年为基年的总指数,是二十八年130.72,二十九年185.85,三十年242.96,三十一年302.17,三十二年375.64。

这种指数的预备队增涨,或能相当地反映后方工业生产的总趋势。

不过这个指数仅包括了三十四种产品(计生产用品18种,消费用品12种,出口品4种),而有产品报告的厂数亦欠完全,所以它的代表性不免受了较大的局限,同时,更因产量没有公营民营的分别统计,对于我们的分析亦少适用。

今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