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0353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炮制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炮制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炮制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炮制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炮制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炮制培训教材.docx

《炮制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炮制培训教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炮制培训教材.docx

炮制培训教材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的目的: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品质量

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5.便于保管贮藏及保存药效

中药饮片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结合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炮制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饮用水标准。

中药炮制,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附录I炮制通则

 

一、净制

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前,应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要求。

1.净选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泥沙、杂质及虫蛀霉变品和非药用部分。

常用的方法有:

拣、筛、刷、刮、剪、燎、碾、撞等。

2.淘洗药材凡能用水淘或洗的,应淘、洗干净,但勿使药材在水中浸泡过久,以免损失药效成分,如需切制者,按切制项下处理,其余应及时干燥。

3.浸漂将药材用水浸漂,以除去盐分、腥味、杂质或降低毒性。

注意应及时干燥。

4.提净通过重结晶等多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药材中的杂质。

二、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需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

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

亦可使用相应的软化设备。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应按药材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药效成分流失。

软化处理后应及时切制和干燥,切制后的饮片称为“切制品”。

1.软化将净药材用水处理至软的方法。

除净制中用淘、洗等软化方法外,还常采用淋润、浸润、浸泡等方法。

(1)淋润将净药材喷淋水,稍润,使其软化。

注意应及时切制和干燥。

(2)浸润将净药材用适量水或规定的液体辅料(必要时加适量水),润透。

注意应及时切制和干燥。

(3)浸泡将净药材用水浸泡至一定程度时,捞出,置适宜容器内润透。

浸泡时按大小、粗细分开,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不得连同包装袋一起浸泡(可不用解释)并注意掌握温度、水量、时间,防止伤水或霉变。

注意应及时切制和干燥。

(4)其他有必要的净药材可用蒸或煮软化,便于切片。

不得连同包装袋一起蒸或煮。

2.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1)片除另有规定外,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2)段除另有规定外,短段5〜10mm,长段10〜15mm;

(3)块除另有规定外,方块8~12mm;

(4)丝除另有规定外,细丝2〜3mm,宽丝5~10mm

根据临床需求和药味特点,还可切制成斜片等。

坚硬木质或角类药材一般应劈成或刨成薄片。

其他不宜切制者,可捣碎或碾碎使用。

3.粉碎系指采用机械力或其他方法将固体物质碎成至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

粉碎方法包括干法粉碎、湿法粉碎、低温粉碎等。

对《规范》中收载的粉末口服饮片,可根据临床用药需求,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凡例有关粉末分等粉碎,并建立相应质控指标。

 

三、炮炙

药材净制或切制后,进行加热或与辅料共同加热处理,以及其他方式处理使其达到所需要的程度。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

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

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火力:

文火、中火、武火。

火候:

程度要求

(1)清炒取待炮制品置热锅内炒制规定程度时,取出,晾凉。

根据炒制程度的不同,一般分炒黄、炒焦、炒炭。

炒黄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有爆裂声,溢出其固有气味时,取出,放凉。

炒焦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色变深并具有焦香气时,取出,放凉。

炒炭一般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更要避免复燃。

(2)麸炒取麦麸(有时用糖麸或蜜炙麦麸),置热锅内,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待炮制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制品,用麦麸10〜15kg。

(3)米炒取大米或糯米与待炮制品同置锅内,加热炒至米呈黄色时,取出,除去米,放凉。

(4)土炒取赤石脂细粉,置热锅内,炒至土呈灵活状态,加人待炮制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显土色时,取出,筛去赤石脂细粉,放凉。

2.煨

(1)面裹煨取待炮制品用湿面包裹,置于炒热的砂或热火灰中,加热煨至面皮焦黄色时,取出,剥去面皮,放凉。

(2)纸煨

烘煨取湿润的待炮制品,置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切制品,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房内,烘煨至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纸裹煨取湿润的待炮制品,用多层草纸包裹,以水浸湿,置热火灰中煨至纸呈焦黑色或熟透时,取出,除去纸,放凉。

(3)麦麸煨取麦麸或糖麸,置锅内炒热,将待炮制品埋入热麦麸或糖麸中,加热煨至所需程度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以能掩埋待炮制品为度。

(4)滑石粉煨取滑石粉,置热锅内,炒至灵活状态时,加入待炮制品,用文火煨至表面稍鼓微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3.烫取河砂或滑石粉、蛤粉,置热锅内,一般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加人待炮制品,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河砂以掩埋待炮制品为度;每100kg待炮制品,用滑石粉40~50kg;每100kg待炮制品,用蛤粉30~50kg。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取出,干燥。

4.煅(动物类、矿物类)

(1)明煅取待炮制品,砸成小块,置无烟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至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对有迸裂性的药材,煅时应加盖,防止爆出。

(2)密闭煅(焖煅)取待炮制品置锅内,密闭加热焖煅至透,煅炭存性,待冷,取出。

(3)煅淬待炮制品煅至红透时,趁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若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5.炙法

(1)蜜炙取定量的炼蜜,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制品拌匀,闷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制品,用炼蜜25kg。

(2)酒炙取定量黄酒(或白酒)与待炮制品拌匀,闷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制品,用黄酒10〜20kg,或白酒5〜10kg。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3)醋炙取定量的米醋与待炮制品拌匀,闷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制品,用醋20kg。

(4)盐炙取待炮制品,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炙用盐,应先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制品,用盐2kg。

(5)姜炙取生姜汁与待炮制品拌匀,润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制品,用生姜10kg。

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

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

1。

(6)药汁炙取规定的药汁与待炮制品拌匀,根据不同需求,再用炒制、蒸制或煮制等方法制成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常用的药汁有甘草汁、黑豆汁、吴茱萸汁等。

(7)羊油炙取羊脂油,置热锅内熔成油,加入待炮制品拌匀,用文火加热炒至羊脂油被吸尽,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

6.煮取待炮制品与适量水和规定的辅料,置锅内共煮,煮至液体吸尽或切开无白心时,取出(净药材需切片),干燥。

7.蒸取待炮制品照各品种制法项下的规定,加入辅料拌匀(或不加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至透心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净药材需切片),干燥。

8.炖取待炮制品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蒸煮锅

水或蒸汽

装药容器

药材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蒸、煮、炖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100kg待炮制品,用水或规定的辅料20〜30kg。

四、其他

1.燀制取待炮制品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

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易搓去时,捞出,放入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2.制霜(去油成霜)除另有规定外,取待炮制品碾碎如泥,经微热,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含油量符合要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的松散粉末。

3.水飞取待炮制品,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成糊状,再加水,搅拌,倾出混悬液。

残渣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4.复制取待炮制品加人多种辅料,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反复炮制。

多用于毒性中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

5.提净取待炮制品,经重结晶处理至规定程度,取出,干燥。

6.压制系指采用机械压力,将质地松泡的花类、草类、叶类等饮片定量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加工技术。

7.干燥系指从含湿物料中分离除去所含水分而获得相对干燥物料的工艺过程,包括(晾)晒干、烘干、冷冻、脱水(风化)等。

8.发芽取待炮制品,置容器内,加适量水浸泡后,取出,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使其发芽至规定程度,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意避免带人油腻,以防烂芽。

一般芽长不超过lcm

9.发酵取待炮制品加规定的辅料拌均后,制成一定形状,置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使微生物生长至其中酶含量达到规定程度,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意发酵过程中,发现有黄曲霉菌,应禁用。

附录Ⅱ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用辅料的常用种类如下:

1.酒为禾本科植物稻等多种粮食作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和曲酿制而成,用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即得。

酒分为黄酒和白酒。

黄酒为橙黄色至深褐色的澄清液体,具有黄酒特有的醇香,味辛辣。

白酒为无色或微黄的澄清液体,具有浓郁的香气,味辛辣。

酒性大热,味辛、甘。

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味矫臭,提升药力的作用。

酒炮制药物具有温经散寒、通血脉、引药上行、改变药性以及矫味矫臭、增溶等作用。

饮片炮制用酒一般用黄酒。

2.醋为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用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即得。

本品为黄棕色至深棕色的液体,有特殊香气,味酸。

醋性温,味酸、苦。

具散瘀止痛,理气行水,矫味矫臭以及引药入肝经的作用。

醋炮制药物可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增加药物溶解性,还可使药物酥脆易于服用等。

3.姜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洗净,捣碎,加适量水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得(每100kg汁液相当于生姜100kg)。

本品为黄白色液体;气香特异,味辛辣。

生姜性微温,味辛。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

姜汁炮制药物具有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抑制药物寒性等作用。

4.甘草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经切片后,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即得(每100kg煎液相当于甘草20kg)。

本品为黄棕色至深棕色液体,气香,味甜。

甘草性平,味甘。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甘草汁炮制药物具有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的作用。

5.黑豆汁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即得(每100kg煎液相当于黑豆25kg)。

本品为棕黑色或黑色浑浊液体,有特有的豆腥味。

黑豆性甘,味平。

具有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的功效。

黑豆汁炮制药物具有降低药物毒性及副作用,增强药物补肝肾、精血等功效的作用。

6.胆汁为牛科动物牛、羊,猪科动物猪等的新鲜胆汁。

本品为绿褐色或暗褐色液体,略有黏性;气腥臭,味极苦。

胆汁性寒,味苦,具有清热润燥,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

胆汁炮制药物具有降低药物的热性、燥性和增强药物镇惊、化痰等功效的作用。

7.米泔水为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加适量水淘洗两次,弃去第一次淘洗水,滤取第二次淘洗水,即得(每100kg米泔水,用米30kg)。

本品为灰白色的液体。

米泔水性凉,味甘。

具有益气,除烦,止咳,解毒的功效。

米泔水炮制药物具有降低药物辛燥之性和增强补脾和中等作用。

8.吴茱萸汁为芸香科植物吴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加适量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即得(每100kg煎液相当于吴茱萸50kg)。

本品为黄棕色的浑浊液体;气香特异,味辛辣而苦。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吴茱萸汁炮制药物具有缓和药物寒性的作用。

9.梨汁为蔷薇科植物梨成熟的新鲜果实,经去皮和去核后,压榨制成的新鲜汁液(每100kg梨汁相当于梨果肉200kg)。

本品为淡黄色至淡褐色液体,具黏性;气香,味甜。

梨汁性凉,味甘、酸。

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

梨汁炮制药物具有增强药物润肺、化痰等功效的作用。

10.萝卜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新鲜肉质根切片,加适量水煎煮制成的煎液。

本品为无色液体,味甜或甜辣。

萝卜性凉,味辛、甘。

具有消积滞,化痰,下气宽中等功效。

萝卜汁炮制药物可提高药物纯净度,并增强其软坚润燥、消导、下气通便等功效。

11.蜂蜜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所酿的蜜。

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久置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

气芳香,味极甜。

炮制用蜂蜜,须经炼制,即炼蜜。

炼蜜取蜂蜜置于锅内,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除去上浮泡沫及蜡质,滤去死蜂、杂质,再炼至沸腾、起鱼泡眼,捻之较生蜜略黏,或炼至滴水成珠状态即成。

本品呈淡黄色或红棕色流体状,多有黏性;气芳香,味甜。

蜂蜜性平,味甘。

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功效。

多用于炮制补脾益气、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与药物起协同、缓和药性或矫味等作用。

12.麻油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本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气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气,味淡,冷至0℃无固体析出。

麻油炮制药物可矫味矫臭,并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便于制剂等作用。

13.麦麸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皮。

炮制用麦麸,一般应通过一号筛但不能过四号筛。

本品呈不规则薄片或碎末。

外表面黄色,平滑,稍有光泽,内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粗糙,粉性。

体轻,质柔软,气微香,味淡。

麦麸性平,味甘、淡。

具有和中益脾的作用。

麦麸炮制药物具有缓和药性,增强健脾和中、矫味等作用。

也有加工成糖麸和蜜麸用于饮片炮制,糖麸为麦麸加炼制后的红糖经炒制而成;蜜麸为麦麸加炼蜜经炒制而成。

14.米糠皮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稻的颖果经加工而脱下的果皮。

本品呈块状,大小不一,完整者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9mm,宽1〜2mm。

表面黄色或灰黄色,具纵向细棱数条;内面色较淡,光滑,顶端狭,有小的突起;基部有突起的点状种脐。

偶夹有白色半透明的种仁和未破的谷粒。

质稍硬。

气微,味淡。

米糠皮性平,味甘、辛,无毒。

具有开胃,下气的功效。

米糠皮炮制药物具有缓和药性,增强健脾和中,矫味等作用。

15.食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直接食用或用于食品加工的晶体氯化钠。

本品为立方体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多棱形晶体,味咸,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的与盐无关的其他异物。

食盐性寒,味咸。

具有凉血润燥,软坚散结,解毒,防腐以及引药入肾经的作用。

食盐炮制药物具有增强药物滋阴降火、补肝肾等功效,以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等作用。

饮片炮制一般用食盐水,食盐水为食盐加适量水,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

16.面粉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仁,经净制、粉碎加工制成。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稍有砂性感的粉末,手摸有微油腻感。

气微,味淡。

面粉味甘,性凉。

具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面粉炮制药物具有降低药物副作用、缓和药性等作用。

17.羊脂油为牛科动物绵羊或山羊的脂肪炼制而成油。

本品呈白色或灰白色凝固状油脂状,有羊膻味。

羊脂油性温,味甘。

具有补虚,润燥,祛风,解毒等功效。

多用于炮制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的药物,以发挥协同作用。

18.豆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粉碎后经特殊加工制成。

本品呈白色或淡黄色,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块形完整,软硬适宜,质地细腻,有弹性,表面不黏,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豆腐性凉,味甘、淡。

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

豆腐炮制药物具有减毒、提净等作用。

19.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的去壳种仁。

本品米粒呈椭圆形,略扁,两端微突起。

外壳坚硬,表面黄白色。

气微,味微甜。

米性平,味甘。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等功效。

米炮制药物具有降低毒性,增强健脾和中的作用。

20.河砂为质地坚硬、中等粗细的河砂,主要成分含Si02。

筛取中等粗细的河砂,淘尽泥土,除尽杂质,晒干而成。

本品呈颗粒状,表面洁净。

河砂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取其温度高,受热均匀,可使坚硬的药物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

还有降低药物毒性,易于除去非药用部位等作用。

饮片炮制一般制备成油砂使用。

油砂取净河砂,置锅内炒热,加入菜籽油,炒至油烟散尽、砂呈深灰色时,取出,备用。

每100kg河砂,用菜籽油1〜2kg。

21.石灰为石灰石经煅烧而成,除去未煅透的石块,打碎,主含CaO。

本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的无定型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石灰一般加适量水制成一定浓度的石灰水使用,可起到增强收涩、消炎、减毒、去除杂质等作用。

22.蛤壳粉为帘給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贝壳,经粉碎而成的细粉本品为类白色粉末。

气微,味淡。

蛤壳性寒,味苦、咸。

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等功效。

蛤壳粉炮制药物具有除去药物腥味,增强疗效等作用。

23.赤石脂粉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经粉碎而成的细粉,主含四水硅酸铝。

本品为椋红色粉末。

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

赤石脂性温,味甘、酸、涩。

具有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的功效。

赤石脂粉炮制药物具有缓和药性,增强药效等作用。

24.白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的结晶体,又称明矾,主含含水硫酸铝钾。

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

无色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

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

质硬而脆。

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

白矾性寒,味酸、涩。

具有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的功效。

白矾一般加适量水制成一定浓度的白矾水使用,具有降低毒性,增强药物疗效、防腐等作用。

25.滑石粉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经净选、粉碎、干燥制成,主含含水硅酸镁。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润感。

气微,味淡。

滑石性寒,味甘、淡。

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等功效。

滑石粉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可使药物受热均匀不焦化,形体膨胀,质变松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滑石粉炮制药物具有降低毒性,增强药效等作用。

26.灯心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

本品呈细圆柱形,直径0.1~0.3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

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

气微,味淡。

灯心草性微寒,味甘、淡。

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

灯心草炮制药物取其质软,略有弹性,吸附性好,具有吸附去油除杂的作用。

27.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经净选、粉碎、干燥制成,主含硫化汞。

本品呈朱红色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

气微,味淡。

朱砂性微寒,味甘,有毒。

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

朱砂炮制药物可增强镇惊安神的作用。

28.胆巴为黄卤制取食盐后的母液除去杂质(溴、碘等),经蒸发浓缩的制得品,主含氯化钙。

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或略带微红色的块状、片状或颗粒。

极易潮解,味苦。

胆巴主要具有防腐作用。

在产地加工中常用来腌制泥附子以防止其腐烂变质。

29.酒曲为以水、麦麸、谷壳等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冷却,接种根霉、酵母培养之后干燥制成的曲剂。

本品呈近似麦麸色的颗粒状,具有特有的甜香味,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酒曲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酶,具有加速发酵和增加或改变药物疗效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