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B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9394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抗日战争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B卷.docx

《抗日战争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日战争B卷.docx

抗日战争B卷

抗日战争(B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一幅漫画《奴化教育:

鬼话连篇!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B.加强初等教育,普及日语和日本皇民意识

C提高沦陷区人民文化水平,发展经济

D宣传其“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谬论

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以下史实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领导了国民大革命②抗日战争的胜利③人民解放战争④社会主义改造⑤改革开放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3.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

“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

”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经()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4.抗日战争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

两大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个战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B.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盟军的参战B.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援

C.敌后战场坚持抗战D.全民族抗战

6.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开明地主共同抗战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三三制”原则;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③精兵简政;④大生产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

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

这一事件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8.《八路军军歌》中唱道: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

”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沦陷区进行抗日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从长征途中奔赴抗战前线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后变成抗日前线

9.下图取自教材插图“第十八集团军臂章”,其番号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

该部队的总指挥是()

A.毛泽东B.蒋介石C.朱德D.彭德怀

10.右图是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会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中国民主政治的主张是()

A.提出三民主义的主张

B.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这一文件发表最能表明()

A.中共彻底放弃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活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阶级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

12.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

“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

”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13.下图所示事件表明()

A.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B.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C.中国开始全面的抗日战争D.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14.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

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

A.第一小组的结论:

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第二小组的结论:

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第三小组的结论:

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第四小组的结论:

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5.口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实现某项任务而提出的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练明确”的语句,能够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军阀,打倒列强②兵民是胜利之本③打倒孔家店④一切工作归国民党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③②①⑤④D.③①④②⑤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夫以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农夫之所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

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稻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794年)

材料二: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

一日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知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材料三:

材料四:

100年来中国大陆乡村建设…….第三阶段是1945~1978年,这一阶段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经常走向极左,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第四个阶段是1978—2003年,这一阶段的乡村建设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中期存在着什么严重问题?

结合材料,并联系唐朝中期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国民党“民生主义”的内涵和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哪一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

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土地政策是如何继承发展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

(4)材料四中说:

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在第三阶段的“经常走向极左”,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第四阶段的“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两个阶段的乡村建设又有什么共同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国情而言,对民生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毛泽东于1941年5月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在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毛泽东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

在1942年2月毛泽东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会议和报告中,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

材料二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

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

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

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全会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

(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

(2)不送礼。

(3)少敬酒。

(4)少拍掌。

(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

(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材料三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以上材料均从党建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相关史实,指出党内长期以来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的表现以及危害。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规定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18.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1896年4月17日丘逢甲用血和泪写就一首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

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

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讲话》

请回答: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之后重新回归祖国,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教育具有阶级性,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当然是为日本殖民统治服务的,奴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BCD是表象,是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借口。

2.A

【解析】关注题干中的时间,引出背景知识:

民族独立运动。

结合中国的史实——国民大革命,就可以分析出来。

3.A

【解析】

试题分析:

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次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当时日本控制了东北铁路,再加上田中奏折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日本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动权。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4.B

【解析】略

5.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干和选项,ABC都只强调了抗日战争取胜的某一方面原因,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自卫战争。

所以全民族抗战是我们取胜的决定性因素,答案为D。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点评:

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团结开明地主共同抗战”这一重要的信息。

在“三三制”政权中,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

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抗日,因此A项正确,③④与题干无关

7.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可以排除掉B;根据材料中的“将占优势”“将增强”可排除掉AD,因为AD所述事件表明中国的抗日力量已经增强,所以正确答案为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8.D

【解析】略

9.C

【解析】

图中番号表明是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

10.C

【解析】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只有中共“七大”,在七大上党提出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文件实为为中国共产党1937年9月22日发表的《国共合作宣言》。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取消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政策,采取团结地主的土地政策,因此应是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故选C,由此也可看出D项错误。

A项明显错误;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此文件完成之后,国民党进行了公开的发表,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战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民国二十六年应该指的是1937年,故与这个时间相关的背景是国民党在西安事变之后表示联共抗日,上述言论是在考虑整编中共的军队,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共合作抗日

13.B

【解析】根据“皇姑屯站”“北大营”等信息可知图片反应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故B正确;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A错误;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的抗日战争,C错误;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错误。

14.D

【解析】略

15.D

【解析】①是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口号;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④是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的;⑤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故选择D。

16.

(1)问题:

农民生活困难,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原因: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唐德宗实行两税法;但两税法并不限制土地兼并(或两税法后,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地主又隐瞒土地财产,逃避转嫁赋税负担。

(2)内涵: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目的:

避免土地被少数人控制,避免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作用:

(扶助农工政策)(或新民生主义)有利于调动工农大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积极性。

(或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

(3)解放战争时期(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继承: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或满足了农民的土地愿望)

(4)最突出的表现: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可各给1分);主要原因: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作用:

都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5)解决土地问题保证农民利益是中国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视土地问题,保证农民根本利益,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反之则必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解析】略

17.

(1)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后期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历史:

在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之机,在全党做了思想的充分准备,让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思想高度的团结统一,对于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现实:

在今天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认识: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不断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党的作风建设,将反腐倡廉始终放在重要位置。

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③这是深化改革,在市场经济发展面前必须要走的关键步骤,否则阻碍国家社会发展。

④抓好作风建设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关于党建的历史知识,党内长期以来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的表现及其危害主要有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后期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根据材料二“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再结合该历史时期的历史背景,即可分析出历史和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再结合时政内容不难得出相关认识。

考点:

中国近现代时期党的建设

18.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

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

(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在正面战争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任答四点即可)

(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第一次赢得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对世界各国夺取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材料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得出“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

并结合历史事实得出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之后重新回归祖国的原因。

(2)本题考查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中“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本题的答案。

(3)本题考查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通过材料中“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等内容并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应该能得出较完整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