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8719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docx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

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

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公务员?

既然入了此门,那么就存在一个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我们看到有些人到了这个圈子如鱼得水,有些人则寸步难行,客观的说,中国蔓延数千年的官场文化对于现行体制的影响是深远的,浸淫其中,知晓、熟悉、掌握潜规则是能否适应的关键,而这些潜规则,你懂的。

过于高调的人不适合。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但是这句话用在体制内缺并不适合,这里需要的是循规蹈矩,需要的是森严的等级和论资排辈,你是新人,那么你再能干,也得学会给处里的老同志们打扫卫生、取报纸。

你可以无视这些,除非你是官二代或者你不打算向前进步。

否则,森严的等级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举个例子,我有个同学在企业的时候,因为某个ppt做的还不错,曾经有机会给大boss直接汇报,那种感觉其实挺拉风的,可是后来当公务员之后,有次拿着材料去找处长汇报,处长指示,以后有材料先给分管他的科长汇报,由他呈送给处长,听着这个悲催啊,你要知道,他们处出总共也才7个人,还有3个处级领导,这还分出了三层。

过于木讷的人不适合。

有句话叫老要张狂少要稳,这句话用在官场其实很贴切,但是稳并不代表着木讷,有人说现在的官场,就是拍、捧、送三字经,而拍和捧,除了过厚的脸皮,还需要主动去说,过于木讷,扔在人堆里找不出来,什么事情都不出声,那谁记得你?

其实

10

玫瑰花

0

注册时间

2009-09-08

最后登录

2012-08-23

在线时间

66小时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10楼发表于:

2012-02-2715:

17:

06

善其事,利其器-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

(2)两个月时间,你能搞定公考么?

目前国内的公务员考试,基本分为两类,国考和省考,国考是每年11月举行,省考日期不一定,但是大都集中在次年上半年,比如多个省市参加的425联考。

最近从网上的消息来看,多个省市的省考陆续开始了。

有人说,省考马上开始了,你现在写这些,是不是晚了点,说老实话,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懒,从备考的角度来说,这个帖子是晚了点,但是从时效性的角度考虑,我觉得恰逢其会,因为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参加公考的人中,目前在职和学生的比例大约是一半一半,而随着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的逐渐强化,那么以后参加公考的在职人员比例只会越来越高,而在职人员的备考,一般都是在招考公考发布之后开始准备的,时间上也就是1-2个月,因此抓住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

那又有人问了,现在公考这么激烈,一两个月的准备期,能够成功么?

我的回答是,可以。

原因如下:

第一,如前所述,在职人员参加公考是大势所趋,那就意味着除非少数有心人外,大部分人都不会提前很久准备考试,大家的起跑线基本一致。

第二,从根本上讲,公务员笔试是一项考试,既然是考试,那就有规律可循,可以被研究,虽然短时间的突击不能让自己的能力有质的提升,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必要的准备和考试技巧修炼,快速提升自己的成绩。

这,也是我的根本观点。

言归正传,如何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公考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大家应该都清楚,公考两个科目,行测和申论。

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行测是核心,申论是重点。

有人说,这两句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其实不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历年的公考分数线,每年的分数线除了总成绩有最低要求外,还需要对行测单独划线,这样做我理解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申论再严谨也是主观试题,既然是主观题,那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但是,另一方面,对考生来讲,行测单独划线也是一种提示和要求,那就是行测必须过关,否则即使总成绩过线也没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测是基础,必须要拿下。

纵观历年的国考、省考和各类公招考试,行测80+比较少,行测20-也比较少,大部分集中在50-70的区间,因此对于行测,指望它拿高分拉高总成绩,显然不现实,我们的策略是确保60,力争70,冲刺80。

只看该作者11楼发表于:

2012-02-2715:

31:

06

善其事,利其器-四次公考四次过关两次上岸的一些经验,兼谈省直机关公务员感受及其他

关于行测,我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1)时间和题量的矛盾。

行测的考试时间是2小时,而题量一般是140道,这两年调整为135道,做过真题的同学应该都清楚,这样大的题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试题,除了超人,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尽量多的试题并确保拿分(这点很重要)。

这句话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同样必须有所取舍,对于某些部分,必须完全掌握,确保准确率和成功率,对于某些部分,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试时瞻前顾后,贪心和能力不匹配,成绩就不会好。

那么,哪些分数是必须拿的呢?

这个因人而异,我的经验就是以下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完全掌握,考试时把失分率降到最低:

(排名分先后)

资料分析:

这部分以前是4小题,最近两年改成了3小题,这部分很多人放在最后做,因为时间关系,最后都是盲图了事,殊不知这部分应当是整张试卷中稳拿分的部分。

有人说,资料分析中,有的计算很变态,计算量大而且得不偿失,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两个,一个是估算,先看下答案,如果答案差别较大,就要使用估算,不断地四舍五入,比如本来乘以123,那就乘120甚至100,最后的结果大致能对上一般不错。

第二,是采取一些解题技巧,这个辅导资料上很多,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上归纳出了N种解题技巧,大家可以多琢磨,其实大多数都用不到,无非就是估算和代入法,比如四个答案,A6000B92138C3200D723,那么不要犹豫,大胆的估算。

第三,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练习,关于高考,我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我的老师有句话我至今印象很深,他说考前2个月,你还要每天做题,这时候做题对于提高已经没什么帮助了,但是每天做题能够帮助你保持“题感”,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每天做4-6套资料分析,届时解题的时候必然手到擒来。

图形推理:

这其实是很容易拿分的部分,我不太清楚别人怎么样,我的唯一经验就是多做题,见得多了很多图形看一眼就知道答案,其实出题者出题的思想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么多年的考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类,看多了就会抓住问题的精髓。

如果没有积累,那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气氛下是很难想出结果的。

言语理解和表达、定义推理和定义判断:

这两部分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考验日常的积累,一般1分钟1-2道题,做题按照自己的经验做下去就好了。

而以下两部分,就是看情况了:

常识判断:

这个差点忘了说。

其实这里有个小窍门,行测的试卷一般是提前发的,所以,当老师发下卷子后,你就应当打开到常识判断哪里,快速浏览,这些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什么好说的,也不需要思考,争取在开始答题前搞定常识判断,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会提醒你不要拆开试卷,这时候,你就要灵活,老师点人,那也是一个个点,他不是没点到我嘛,即使点到我,我就继续做,退一万步讲,即使点到我,那我不看了总可以吧。

利用这个时间差,基本开考前常识都能搞定(对了,这个窍门是我从四六级考试中学习的,利用这个窍门提前熟悉听力,基本上听力都不在话下)。

数量关系:

和资料分析相比,这部分难度就大了很多,经常会遇到所谓的难题、偏题。

对于这部分,我的建议就是大家一定要掌握代入法,就是根据直观感觉代入答案进行演算,对于没有思路的题不做纠缠,毕竟这部分的试题能够拿一半的分就ok,切忌在这部分浪费时间,切忌。

此外还有数字推理,不知道明年的考试中还有没有,我的建议就是,直接放弃,太变态了。

说一千道一万,行测其实是个体力活,它对智力、能力什么的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唯一要求的就是熟练度,对于普通人,熟练度就是解题的唯一诀窍,做的题多了,题感自然就来,考场上也就更从容些。

我的建议就是,每天都应当严格按照时间做一套行测的历年真题,最好从2k年以后的开始做,之前的价值不大,每年的做两遍,20天已经出去了,再加上市场上销售的各类模拟题一直做到考前,只要能做到80套试卷,行测60还是很有保证的,另一方面,不要迷恋市场上那已经细分到极限的各类辅导书,花钱且费时间,买两套真题(银子少的直接网上下载后打印)再买两套模拟题,直接搞定,我的行测,每次都是考前两个月考试突击,按照上述方法,基本控制在60-80区间。

如何面试成功上岸?

说到了面试,其实面试是有很多说道的,在说面试之前,首先帮大家厘清几个误区,首先在我考公的过程中,有上岸的经历,也有落水的经历,这让我对于公考面试的认识更加深刻一些,另一方面,前面提到,我曾经在某省公招过程中担任过考官,因此我对面试,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第一个误区:

公考面试很黑。

我的理解:

不一而论。

我们知道,现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进人要求是逢招必考,因此各类招考很多,比如有国考、省考、地市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等。

我的经验是,层次越高的考试,相对越公平。

比如我参加的国考面试,试题是由人社部题库统一命题,考官考场和考生考场都是现场随机抽取,面试的考官奇数位,并且考官由用人部门司局级领导、人事部门领导、组织部门领导,个别的还有组织部和监察部的考官参与组成的联合阵容,应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能够客观考察考生水平的(我水平不够被刷了,汗)。

那有人说了,存不存在这种情况,某人手眼通天,把这些人都搞定了,然后黑掉你?

结论是,有可能,因为面试毕竟是由人来组织操作的,因此就存在可能。

但是问题是,你想,如果你的对手,可以搞定用人司局、人事部门、组织部门、考场监督等等所有的人,这样的对手该有多大的能量?

这样的人会有那么多还让你给碰上了?

所以说,国家部委的面试相对还是很公平的。

比如我的同学中,有好几个去了部委,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山里人,最后也是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说完了部委,再说省级,从我参加省考的过程来看,至少过程是公平的,组织科学,程序严谨,从我们入职培训接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实力还是很强的,基本上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当然,客观的说,现在公招,在地市层面和部分事业单位招考,还是存在一定的猫腻的,原因有三:

首先地市格局毕竟很小,就那么几个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存在着关系户搞定考官、招考部门的可能(参见山西长治公考事件);其次,不是我说有些基层单位,现在有些人为了利益,胆大包天,真是敢铤而走险,比如大家知道的陕西公招过程中的一二名打官司事件,福建的萝卜招聘事件,完全就是招考部门的部分人罔顾规则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毕竟要看主流,对于报考基层岗位的同学,我的建议就是,潜规则也是规则,你得学会适应它,面试可能存在猫腻,但是笔试不会,所以笔试期间好好准备,拿到高分才是王道。

而且在现在的监督氛围之下,敢于顶风潜规则的只会越来越少。

第二个误区

关于面经的作用,什么是面试,面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面试官提问,考生回答问题来考察考生是否适合招聘岗位的过程,主要考查的是适岗性。

那么,考生的经历、性格、气质千差万别,套用别人的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举个例子,很多人应该看过赢在中国,俞敏洪和马云的点评很到位,也很精彩,史玉柱在语言方面就略显逊色,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几位都是创业的成功人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