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8686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docx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课题实验报告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课题组

执笔:

刘道记杨丙诚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基础

当前国际经济、科技竞争非常激烈,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

因此,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地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另外,信息化又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因而,为迎接日益发展的信息教育,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进行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研究。

我国传统课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教育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唯书”、“唯上”,缺乏主体性,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虽然提出了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口号,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办法还比较少。

为了打开这一症结,借助信息技术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校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研究很有必要。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现代教育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善学习环境,创设真实、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共享教育资源,从整体上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另一方面,能够使信息的处理过程交互性、参与性更强,不仅使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性更突出,使能力训练和创造性的训练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而且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可以更自主地把握学习过程,主动学习,发展其主动性与创造性。

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题提出的基本条件

早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就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算机的优势,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计算机成为教师教的工具。

而我们现在研究的课题,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学生如何学,从研制演示型的课件到研制单元系列交互型的课件,现代教育技术也由教师教的工具变成学生认知的工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校自1998年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来,一直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和应用,注重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1999─2004年省电教馆组织的历届“学科电教五优评比”活动中,我校教师参与人数和获奖作品均位于全市之首。

“学科电教五优评比”活动为我校参与信息技术课题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逐步形成了一支较好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为现在的课题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目标

1、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

摸索运用信息技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全面参与,发挥其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优化学习资源,积极研制和开发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课件、课例,逐步营造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

3、建设现代化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通过实验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和科研管理队伍。

三、实验重点:

《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课题研究,重点是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探索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实验假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生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情境下,通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活化学生思维,挖掘智力潜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之目的。

五、实验过程操作

(一)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二00二年九月在校的一至三年级的五班学生,同比追踪到二00五年六月。

(二)实验变量

1、自变量--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所载形象化内容的设计与运用。

2、因变量--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3、干扰变量:

学生状况、教师素质、家长指导、硬件环境。

(三)实验方法

1、本课题由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等学科,按学校课题规定的目标单独进行实验。

学校课题组再进行整体优化,形成学校《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验。

2、本课题设对比班,实验班和对比班均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学科教材,学期期终从学生品德表现、知识能力、信息素养、水平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3、本课题实验采用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研究方法,为使实验更为科学,实验又辅以调查法、统计法等。

(四)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02年9月至2002年12月)

①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研究计划,做好实验开题工作。

②培训教师。

学习实验理论,明确实验目标、研究重点、变量界定和操作方法。

拟写好学科子课题的实验方案。

③课题前测,积累数据和资料。

④根据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生己用的学习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找出本课题实验的突破口,研究好实验措施。

2、实施阶段(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

①搞好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建设。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视相对宽松学习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提供学生主体参与的电子资料,创造学生主体参与及表现的环境。

②构建运用信息技术促教学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较高的学习动机,我们尝试以下四种主要的教学策略:

A、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学策略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作为学习主体的“生本”概念。

⑴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优势,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策略,即教师通过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的策略。

⑵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

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人机交互功能日趋完善,致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被忽视。

但研究表明,情感交流是人机交互不可替代的。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更应注意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

⑶优化师生关系,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更应注意优化师生关系,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B、指导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的教学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Internet技术在校园内的日益普及,是引发和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目标是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具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外部条件。

我校已实现校园环境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指导学生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学会信息技术常用工具(文字及图形图象处理工具、搜索引擎、E-mail、协作交流工具如ChatRoom、BBS、学习论坛等)的使用。

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

具体来讲,就是给出一个学习主题或一个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丰富的资源查找相关内容,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对该主题的观点。

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学科,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相同。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监控功能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若发现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或出现错误,及时加以点拨,化难为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⑶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作学习

仅仅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不完善的。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协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可以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工,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共担荣辱完成任务。

进行协作学习之前,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C、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

实施活动性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和开放的课外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⑴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⑵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trialanderror)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⑶利用信息资源,创设开放的课外环境,拓展学生知识面,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兴趣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等,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D、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注重培养以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标志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

质疑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活动,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在思维活动中对认知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评判,甚至提出不同的批判性意见,对于促进学习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⑴运用计算机大屏幕广播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议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作业。

参加评议的同学可以从作业内容的正确性、推理的逻辑性、结论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等方面对被评议同学的作业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分析、评议。

⑵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认知和实践的各种能力。

研究性学习中,丰富的专业领域知识是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所以,开展网上与网下丰富的专题讲座活动,在学习实施中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性学习还要求学生经常接触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⑶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主,利用因特网海量的信息量,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从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与利用;采用BBS或聊天室开展交互式的交流讨论;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探究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展示和交流。

③随着课题实施,不断学习理论。

用新的理念指导、选择典型课进行重点研究。

同时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分学科再研究、再实验,逐步形成阶段成果精品。

④按各子课题评价办法进行测试。

学校及各学科子课题写好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05年2月至2005年6月)

①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测试,收集整理资料。

②每个学科小子课题拟写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

学校课题在这基础上写出《运用信息技术促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报告。

③形成课题实验的成果精品。

④向总课题申报鉴定验收,做好课题验收准备工作。

六、实验结果

(一)探索、研究、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把人当成人来培养”的目的。

经过三年的实验,教师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作用的认识。

他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创造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多样化发展的相对宽松的环境,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现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经过大量的试验,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已初步形成。

如“三导五环节”说话训练课教学模式:

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着重抓好“导趣激情——导疑激思——导说引议”这三个基本环节,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经历“看——想——议——说——评”五个步骤。

这种说话教学模式是一个师生相互作用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再如英语学科的“信息统觉、整体呈现、内外结合、分级侧重”十六字教学模式;思品学科的“应用多媒体感知、理解、辨析、导行”四步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建立表象→突出重点、引导概括→灵活运用、培养能力”的概念教学模式等。

这些模式实现了五个改变,即:

教师角色的改变,学生地位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进程以及结构的改变。

数学教师在实验中,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探求合作学习、动手实验操作、搜集处理信息,从而获得知识、技能;通过知识的拓展,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而教师则在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选择不同教法,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在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徐伟老师上《圆的面积》一课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学习。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录相,发现搪瓷厂工人要生产大小不同的脸盆,必须计算原材料圆形铁板的面积;园林工程师要在绿色草坪上合理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也要计算喷灌的圆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中,计算机给学生提供了信息资源,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任意选择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各种图形,然后分析圆面积与拼成图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在学生自由探索的学习中,通过教学网络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随时进行调控,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拓展创新。

学生获取新知后,可选择信息,循序渐进练习,逐步提高学习水平,也可以跨越学习,拓宽知识。

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中,学生可以用所学知识,求出生产脸盆原材料圆形铁板的面积;解决园林工程师在绿色草坪上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问题。

还可以通过套圈游戏,让学生在自制套圈的过程中,悟出:

周长相同的几何图形,圆的面积最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得到发展,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表

班别

人数

内容

五(5)班

(1)班

56人

63人

你喜欢课外哪方面的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

12

55

思考题

50

48

其它方面

52

52

你会合理安排自己课外学习时间吗?

49

40

有时会

13

18

和父母一起制定

3

7

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

45

41

一般

15

15

有时强有时弱

4

5

通过课外学习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

提高

53

46

一般

13

14

不明显

3

5

实验前后学生交际能力调查统计表

能力

时间

项目

能够

基本能

不能

总和

能在情景中进行会话

实验前

3(26.5)

30(18)

23(11.5)

56

实验后

50(26.5)

6(18)

0(11.5)

56

能讲故事

实验前

10(29)

16

30(15)

56

实验后

48(29)

8(12)

0(15)

56

能编小报

实验前

5(30.5)

8(4)

43(21.5)

56

实验后

56(30.5)

0(4)

0(21.5)

56

根据表4-1所列数据进行X2(卡方)差异显著性测定结果,α<0.01。

这充分说明,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的交际能力有明显提高。

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量调查意问卷

班别

人数

内容

五(5)班

(1)班

56人

百分比

63人

百分比

你主动完成家庭作业吗?

主动

54人

96.4%

53人

84.1%

一般

2人

3.6%

9人

14.3%

不主动

0人

0

1人

1.6%

你认为每天的家庭作业怎么样?

过多

3人

5.7%

4人

6.3%

适量

53人

94.9%

59人

93.7%

过少

0人

0

0人

0

 每学期期末,实验班学生参加语数水平检测,成绩居全县前茅,及格率分别达99.9%,99.7%,优秀率分别达92%,96%。

在实验中,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掌握了汉字输入方法,会运用绘图软件制作精美图片,会运用Word2000软件制作小报,会运用Flash、Frontpage2000等软件制作网页,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育科研,振兴学校。

使我校成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研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研教改先进单位、襄樊市文明窗口示范学校。

(三)培养了现代化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我校从校长带头,领导班子反复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有关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贯彻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总结“九五”以来,我校从电教工作入手,搞好整体改革的经验和体会,增强搞好现代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并深入年级、学科,力求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中把好方向,找准路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还分工下各课题组,跟老师一道学习、研究、实施、检测、总结,努力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带头人。

通过培训和参加实验,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边实验、边摸索,撰写了一批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指导意义的论文、实验报告、实验研究工作报告,研制了与模式、教法相适应的教学软件,录制了典型课例,对实验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有规律的探索,提交了实验教案。

近三年来,我校获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

项目

数量

全国

省级

市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入书

交流

一等

二等

三等

入书

交流

一等

二等

三等

入书

交流

多媒体课件(个)

15

3

6

1

5

论文、阶段总结(篇)

101

5

9

6

1

9

12

7

5

3

15

8

6

11

4

教案(篇)

121

2

2

9

8

15

5

23

31

11

9

7

课例(个)

47

6

5

6

1

4

7

8

10

在实验中,形成了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杨丙诚、王红艳、施培俊被评为全省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徐清、李炜瑜、周敏、马琴成为省级,徐伟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周良高、有明芬、李俊等十五位同志成为襄樊市学科带头人,他们都是校级各科的骨干教师。

我校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在实验中磨练成长。

(四)建设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我们想方设法努力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环境。

我们一靠上级拨款,拨设备;二靠社会、家长的关心、支持,更多的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筹款近100万元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环境。

建立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双向控制教学网络等组成的校园信息网,实现校园教育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校园资料师生共同积累、教师电子备课的无纸化办公、家校互联网信息联系及远程教育。

拥有计算机房2间,多媒体电教室1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课件制作室,各教研室均配有计算机,31个教学班都配有“三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一幕”,为实验深入开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七、结论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与提高的良好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

让学生全员参予,自主学习,有充分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很好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相适应,提高学生主动参预意识,使学生乐学。

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并与肯定的情绪色彩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与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

学习兴趣的激发,其诱因既可以来自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满足,也可以来自学习以外所获得的间接满足。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把文字、图片、图像、音乐集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中,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很强的作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因此我们就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

美术课教学《艳丽的鸟》时,首先运用CAI课件复习所学过的几何图形,然后这些几何图形在屏幕上自由组合,变成了各种不同姿态的小鸟,不一会儿它们都穿上了美丽的衣裳,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然后渐渐地飞远了,此时屏幕上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