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卷思路完美解题演示.docx
《全国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卷思路完美解题演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卷思路完美解题演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卷思路完美解题演示
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新课标卷思路解析
本文以2012年全国新课标为切入点,意在通过对2012年新课标卷题型分析以及相应的题型解法的演示来推知2013年的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
选择这张卷子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是全国的趋势,同时也是全国各个课改地区参考的主要卷型。
能够精准的操作新课标卷题型,任何一个省市的题目对你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2012年的新课标卷整体难度系数不高,解题相对比较容易,但对材料条件的依赖比较严重,如果能把题目看透,结合我的思路,是可以达到完美解题的,注意,是完美解题。
全国新课标卷真的不难,真心的不难,考新课标卷的同志们切莫紧张。
还有,考福建卷的同志们也可以方向,今年不难,安心仔细解题即可。
另外,在这里要说的是,一下解题可能会有一些内容涉及我的核心思路,故而可能我没办法讲的很细,毕竟是核心思路的内容,请大家理解哈。
。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新浪微博:
文综技巧,我不时会更新一些核心思路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
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6分)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10分)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6分)
在前两天,我曾发过一个关于地理主观题解题流程的内容(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到我微博:
文综技巧上查看即可),那个就是现在解地理题的顺序。
按照那个顺序我们可以从题目中获取的思路条件有:
文字材料:
1、红木家具广受喜爱——市;
2、依赖进口——原(说明国内无,故可知这属于思路二级细化中的原料稀有性这一点位);
3、越南是红木原材出口国——原(临近原料产地);
4、初加工——劳+土(由原材出口转向需要进行初加工方可出口属于增加生产工序的内容,而主要是提高人力成本,人力即为——劳;成本即为——土,拆解完整后,可以直接使用相关思路的二级细化点位进行答案扩展即可形成标准答案)
5、须经加工方可出口——政(方可体现国家政策限制)
6、加工基地之一——历(根据历中二级细化展开即为答案——基础设施)
7、家具生产相关企业聚集——技(产业集聚,该点既属于思路点,也属于基础内容,课本上有关于产业聚集原因的完整描述,但若按照课本上的情况展开其实没办法完整覆盖,因而只需再使用思路围点即可)
图片+图例材料:
8、南宁——政(二级细化中的关于省会点位展开即可)
9、凭祥(边境)——政(同上)
10、北部湾——交
11、高速公路、铁路——交
以上即为材料中的信息条件,解题过程中,使用思路解题时,需要进行两个内容的搜索,一个是条件搜索,一个是思路搜索。
近两年来,新课标卷卷型主要以2B卷型为主,即TwoBackground题型。
该提醒的最大特点是每一道题的考察背景相对固定,主要以单一的自然题或者社会区位题为主,所以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该题目解题方向,要么是一整道题主要是自然题,要么一整道题主要就是社会区位题。
但要说的是,2B分法并不绝对,例如在所谓的自然题中,也有可能出现社会区位的答案点位,所以这个要特别注意。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新课标卷的地理题可以使用思路进行完美解题,因为其题型相对固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6分)
2011年新课标卷的第一道题使用的是自然题,而今年第一道题使用的是社会区位题。
这个顺序变化没有规律,但是去年的社会区位题考到了一道特征描述类的题,而2012在自然以及社会区位题中皆未考到,所以今年2013年的新课标卷仍然要注意这种特征描述类题目,有可能考在自然方面,也有可能考在社会区位方面,解题模式的话,我暂时没办法公布,因为这个涉及核心思路,这个希望大家见谅。
不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特征描述类的题主要以答题的完整化具体化为主,即要讲清楚讲完整题目中体现的相关信息。
这道题的话,根据其题型定位可知属于社会区位题,所以只需要依据社会区位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解题即可。
但在此之前,一定要注意先进行条件搜索,以防架空材料解题。
根据以上列出的条件可知,该题需要的条件有2、4、5。
其相关对应的思路点位即为答案。
注意解题时要按照思路标准答案构成模式进行表述,否则答了也不一定有分数。
(这里简要说下标准答案的构成模式,这个本没打算说,因为涉及核心思路,但鉴于在具体答案表述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把一个答案点扩展成一个标准答案,这里对标准答案构成模式进行简要说明——即特点+影响的答案构成模式。
在具体表述一个答案时,要将答案构建完整,必须按照特点+影响的答案构成模式进行表述,特点即为题目材料条件,影响是该题的结论,回答了题目问题,也取决了你这道题是否回答正确。
)
思路答案:
1、红木原材的稀缺性,需保护红木资源;(原)2、促进红木原材深加工,提高原材附加值,增加收入;(土)3、国家政策性限制;(政)4、优化出口结构结构,提高经济收益;(市+技)5、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劳)
(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10分)
这道题属于传统的社会区位思路题,直接使用社会区位的相关内容即可完美解题。
条件搜索可知该题需要的条件有:
1、3、6、8、9、10、11。
然后再选用有生活化依据的思路点位围点展开即可。
思路答案:
1、临近红木原材产地,原料充足;(原)2、土地价格便宜,建设成本小;(土)3、基础设施完善(历)4、政策支持;(政)5、临近省会,市场信息通达度高(政)6、地处边境,边境贸易发达
7、临近北部湾,利于产品出口转运(政+交)8、铁路公路经过,陆地交通便利;(交通)9、市场需求量大;(市)10、劳动力丰富廉价;(劳)
以上点位皆用思路展开得出,在选择答案表述时,注意按照答案的重点程度,依次表述,不一定要按照我的格式来走。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6分)
这道题属于基础题,由这道题可知,今年新课标卷的题型中可能会出现考察课本基础知识的题目,但这种题又不只是单纯的考察基础,还需要结合题目的具体条件,使用思路进行围点,最终达到完美解题。
这道题的思路我就略过了。
答案:
1、基础设施共用;2、便于企业信息交流;3、便于产品运售;4、利于企业协作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
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图7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上面一道为社会区位题,这道题很明显就属于自然题。
依据题目中的信息条件,根据我之前的关于地理主观题解题流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将条件整理如下:
文字条件:
1、降水量约50毫米——气——降水量少
2、雪线——水——冰川/雪融水
3、生长期耗水量大——生——生产用水量大
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有利于芦笋种植的条件基本都满足
图片以及图例条件:
5、低纬地区——地——热带
6、临海地区——地——海陆位置
7、东北部以高原为主——地
8、地形相对平坦——地
9、相对高差大——地
10、时令河——水——补给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
该题可使用自然题的思路直接处理,在解题之前,对材料进行搜索可知,5、7条件可用,然后按照标准答案的构成模式使用思路顺解即可。
思路答案:
1、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气)2、位于低纬热带地区,蒸发大,降水量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地+气)3、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地)4、常年盛行离岸风,降水少;(地)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该题属于结论性问法,可直接使用条件解题,但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充分围点。
依据题目条件2、10可以知该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而该题目分值为6分,题目条件中列出该地的年降水量意在说明这个地区气候干旱,所以降水补给不可用,故而需要思路围点。
使用“水”这个点位的二级细化可知,补给总共只有五种类型,冰川积雪降水湖泊地下,该题可能有的除了地下水,别无它解,所以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成为其补给方式之一(地下水无法从题中获得,因而只能属于思路围点内容)
答案:
冰雪融水;地下水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这道题便是我说的“2B”题型的特殊情况。
按正常该题主要以自然方向为主,但通过拆解这道题的问题方向我们又可知这属于意义类问法的题目,所以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你会发现,该类题目的答案主要以社会区位的点位为主。
故而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拆解题目方向,方向一错,全军覆没!
切忌判断错误问题方向(说白了就是这道题其实是考你什么)。
并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判断类的题目,选择很重要,选择同意或者选择不同意都有分数,所以,表明观点是解题的首要前提。
这道题以赞同为例:
1、有利于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原)2、有利于扩大地区经济规模,促进经济发展;(历)
3、临近海洋,便于产品出口海外;(交)4、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增加人民收入;(交)+5、地形平坦,土地广阔,种植用地充裕(可以是“土”中的点位,也可以算做自然方面的点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
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
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
我曾经说过,信息提取归位题总共有两种类型,一种白痴型,一种上升归位型。
12年新课标卷的第40题三道小题主要都以考差一号题的内容为主,第三小题的考察方式类同12年的政治经济题,可使用对象解法操作。
而11年新课标卷还有考察三号题以及四号综合题的题型。
对于今年13年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提取归位仍然是大前提,但有可能会考及课本上的具体史实或者知识点。
纯思路题仍然有,分值大概在5-10分左右,可以直接使用思路解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
的历史背景。
(6分)
信息提取归位题有两种问法,第一种叫你根据材料谈谈以上材料讲了什么,第二种叫你根据所学,谈谈以上材料讲了什么。
像这样既叫你根据材料,又叫你结合所学的题目,一般解题是都要归到当时的阶段特征去。
所以阶段特征仍然是部分卷型的解题命门,并且解题时候不能单纯的抄材料,需要时间归位背景。
这道题给出的事件背景是1868年。
那会英国已经政治上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制度;经济上,圈地运动也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加快;思想上民主科学深入人心,君主立宪为社会所接受。
熟悉完大背景,根据就是挖竹笋了,挨个挨个的看材料。
不过这道题要注意的是,他问你的信号灯诞生的背景,你不要答太多哇,人家没问你整个时代的阶段特征,就是那会有什么事情,有哪些情况会导致信号灯产生,这就是我在地理主观题解题流程中说的,拆解问题方向的时候要搞清楚题目到底问你什么,回头人家就问1868应该信号灯出现的背景,你答鸦片战争后。
。
。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蜡烛传入英国点燃了英国交通信号史的第一盏灯是吧。
。
。
条件搜索:
议会——1、政府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提高
1868——2、工业革命后;3、城市经济活动频繁,效率加快;
最繁忙的路口——人多(城市化进程导致)车多(交通工具增加所致)——4、人口增长率提高,城市化工业化发展;5、交通状况日益复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
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
这道题说白了就是抄材料了哇。
看到这种题要还不会做完全不是智力问题,是态度问题。
对于这样的同学,我只想告诉你友谊第一,考试第二,重在参与,谢谢。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交通法规完善——假如你写到了,恭喜你,0分!
解这样的类型题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这道题跟你说主要的科技成果,你扯上法律干嘛,法律又不是科技成果。
。
。
条件搜索:
电力驱动——1、电力的发明和运用;
交通信号灯——2、电灯的发明和普及;
汽车制造业——3、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自动化的控制器——4、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和使用;
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5、无线感应技术发明与使用;
计算机技术——6、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7、网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8、智能实时分析系统发展和使用;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
12年这道题的问法这道题很像这张卷子政治题的问法——皆是叫你从材料中寻找个性对象,然后题目要求,谈谈该对象与题目问题的联系。
这样的题目使用对象法的命门在于能否完整找出材料中的对象。
并且,这道题的问法相对特殊,叫你根据材料说说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变了城市生活,这样的格式是把一个一个完整的特点跟完整的二级影响给你,叫你讲最核心的一级影响,即技术进步会导致什么影响,这个影响又会对改变城市生活的那些内容。
具体的答案表述更简单,有点像启示,哪里不好搞哪里,soeasy。
。
而也是我核心思路高考标准答案构成模式的表述标准。
使用思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
不仅仅如此,根据这道题的问法,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高考命题专家对于13年新课标卷的预测与反预测,但即便如此,高考只要题型不便,题目再怎么变化,也是可以使用标准解题思路操作。
。
。
小样,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啊。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道题的解题主要会有两种原则,第一种叫通信原则,第二种叫题间联系的原则。
通信原则的意思就是说最后一道题的解答需要依据整体材料的内容来,而不是单一的材料。
题间联系原则的意思是可以使用上面题目的结论作为这道题的条件依据来进行解题。
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可知,之前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问中车多人多的情况,即1)城市化进程中各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再对最后一段材料的内容归纳可知,问题主要有:
2)交通状况日益恶化;3)城市污染日趋严重;4)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城市居民素质有待提高;
搜索完具体的对象,只需要使用标准答案构成模式的衔接原则,将以上内容与题目问题整合成一个完整表述即可。
这就有点像小学语文中的造句了,其他不会,造句总会吧。
。
。
思路答案:
1、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2、改善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交通状况;3、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完善了城市生活中法律法规,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素质;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很明显,这道题属于新课标卷的传统题型——评价题。
对于这种题型,我原来已经给过解题思路了,但许多同学还是不会用,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这是一个解题的流程题型,光有解释,没有演示,用起来很困难,这也就是我学生的好处了,哈哈。
对于评价题的流程,我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或者还不知道的同学可以搜索下我原来的文章,或者直接去我新浪微博:
“文综技巧”上看。
这里我把这幅材料解释一下,最后给出我思路的解出的标准答案。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属于观点评价类的题目,一般观点评价类的题目首要条件就是先要对观点进行选择,选择赞同还是选择不赞同。
一般情况下,选择一种观点是最容易操作的。
并且,对于新课标卷来说,这个卷型下的评价题几乎都要用到根本过程,但这里的根本过程不是史实,却是史实。
怎么说呢?
新课标卷给出的题目基本都要对材料内容进行解释,有些材料内容是学过的知识,而有些材料内容却是材料提供给你的,比如11年就是,12年材料给出的内容却是学过的。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便是依据材料的内容,也要一定程度上结合阶段特征即背景表述,切莫单干,否则会造成史实不清的状况,影响得分。
评价这类题如果可以严格按照解题流程走,12分最低能拿到的分值也有10分以上。
这道题主要的内容讲的就是中国有反应都是因为受到西方的冲击了,这说白一点就是被揍才会去去练肌肉。
在当时这样一个世界学堂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地主老财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思进取,光有肥肉,木有肌肉。
西方殖民者就像是无法无天暴发户的孩子,想揍谁就揍谁。
有天西方看中国不爽了,就揍中国,中国开始那会不是肥肉多嘛,第一次被揍没感觉很疼,跟猪一样,皮又厚。
西方看中国这么好欺负,就天天揍。
。
。
这个中国可挨不住了,你说一个月来一回吧,那还成,天天来,要被搞死了。
于是就打算把全身的肥肉练成肌肉,这样就不会被揍了。
然后后面的内容都是在练肌肉。
转到史实中讲的话就是开始中国是处在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中,统治者要什么有什么,肯定觉得自己很牛逼,要是我我也觉得。
但这不是核心,核心是他们抱着祖宗传下来的基业,不思进取,以为自己吊爆了,后来真的吊爆了。
鸦片战争爆发,人家英国二话不说,直接揍你,这还没完,1:
10的兵力啊,这都打不赢,人多势众也没用。
关键那会肉多,打了没觉得疼,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一想不对,完了这群英国王八蛋揍自己揍上瘾了,不得不去开始去学习先进技术于是就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接着就到了百日维新的时候了。
本来主张君主立宪的只有康有为一个人,而君主立宪这种新兴的思想肯定为那些老不死的保守势力所不容,而在当时看了这就像在造反,康有为一个人造反那叫单反,玩单反会穷三代,于是,他就叫上梁启超谭嗣同跟帝二代光绪什么的一起玩多反。
开始他们以为人多力量大,但没想到的是,玩多反死更惨,最后这批玩反的人大都被慈禧那老太婆抓起来,康有为梁启超号称跑得快,一溜烟人跑没了,而谭嗣同那些人玩过头了,所以就把头给玩没了。
再接下来,就到了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了,那丫的一窝蜂冲进北京跟土包子进城似的,看见故宫修得比人家罗马教堂似还豪华的,再看那市政府搞的跟泰姬陵似的,胸中立刻有几百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一下子,一瞬间爱上这地方,恨不得直接死在这里。
可惜家里有老婆,不能死,于是就开始抢。
你说不要脸抢就抢吧,那群傻缺拿不走的还给砸了,拿着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比现在全机械化城管拆迁队还牛逼,他们还真以为他们是来斗地主的。
更更要命的是清政府的软弱妥协,人家民间出个义和团帮着清政府打流氓,清政府呢,开始还帮着一起揍,后来都把那些鬼子堵在巷子里打了,慈禧临时玩单反,应该说被策反了,下令让义和团回家,还主动给困在巷子里被揍了好几天的那群洋鬼子送绿豆汤。
这哪里成啊,民族资产阶级看慈禧这伙人这么不靠谱,自己人被外人揍了,不但不帮,还为虎作伥,于是就想也准备反了。
只不过孙中山这伙人不是玩单反,也不玩多反,而是玩高反,啥叫高反?
简称高级造反,就是直接来把封建制度推翻,把中国洗白,准备将中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辛亥革命随之而来。
但高反毕竟还是高反,上不了什么台面,即便反成功了,照样还是被人欺负。
一战时候,中国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给前线的官兵送北京烤鸭二锅头,让那些在前线的官兵吃好的喝好的,回头打赢了分赃的时候,不光没中国什么事情了,还把本来属于中国的东西分给了别人。
。
。
丫的,这还是人干的事情嘛!
关键是北洋政府傻缺,他们干啊!
于是中国人民不干了,于是一群学生站起来了,然后由于人少势弱又倒下了,再接着,一大批学生又站起来了,然后顺便把是工人的他妈他爸也拉进来了,于是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山历史舞台,开始点火,开始做梦,做啥梦,中国梦,星星之火,准备着火。
以上就是材料的大体内容,下面就是对以上材料的这些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表述。
思路答案:
我赞成“冲击——反应”模式。
中国近代的变革主要是由于西方对中国冲击后导致的
十九世纪之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制度体现出极大的时代滞后性,闭关锁国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等愚昧的保守思想限制近代中国外界先进思想的沟通交流(简称沟流,哈哈),中国统治者夜郎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使得当时中国形成了一个民族整体的惰性氛围,整个国家安于现状,内部变革严重缺乏主动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被迫开放,但赔款割地未能给统治者的带来危机感,西方第一次冲击没能引起足够反应。
但随着外国不断刺激,中国社会终于开始积极变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先进的地主阶级开始开眼看世界,开展洋务运动,自强求富,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深重,一批先进的有识之士上书统治者,谋求在中国施行制度变革;八国联军侵华使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翻了保守顽固的封建统治,实践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中国依旧没有摆脱落后的状况;凡尔赛条约上中国主权遭到践踏后,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阶级发起了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意欲从思想层面改变中国传统落后愚昧的思想,中工人阶级开始登山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进入全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因而,在西方的冲下,中国被迫开放,封建制度被推翻,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登山历史舞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封建落后的保守思想开始转变。
因而,由上可知中国近代内部的变革大多是由于西方的冲击造成的。
好了,历史的解析完成了。
政治的话我就不说了,主要是答案体系的内容,打个比方,整个政治的经济学其实用十五个字就可以解决了,哪里要背那么多东西——科、宏、度、就、入;科、营、国、劳、富;理、法、消、财、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