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698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docx

高考生物四海八荒易错集专题15实验与探究

专题15实验与探究

1.紫色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呈现蓝绿色

B.选用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对根尖处理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选用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时,液泡颜色变浅,高倍显微镜视野应调暗观察

D.选用鳞片叶的内表皮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用酒精处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答案】A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原理或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B.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细胞始终是活的

C.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砖红色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种群数量,获得的是活菌数目

【答案】A 

【解析】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酶浓度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细胞是被杀死固定的,B错误;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溶液颜色由浅蓝色变为砖红色,C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种群数量,获得的是细胞总数目,D错误。

3.相关研究表明,铅离子会导致细胞内SOD酶活性下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

为验证铅离子对动物胸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2个细胞培养瓶、细胞培养液、小鼠胸腺细胞悬液、生理盐水、250mg/L醋酸铅

溶液、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说明:

具体结果的检测办法不作要求)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SOD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变化的示意曲线)。

(3)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不增加装置的基础上,可进行__________,然后求平均值。

(2)由于铅离子会导致细胞内SOD酶活性下降,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故实验组即乙组SOD酶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高,而对照组即甲组SOD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率基本不变,如图如下:

(3)为提高适宜结果的准确性,在不增加设置的基础上,可进行重

复实验,然后求平均值。

【答案】 

(1)①向2个细胞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及小鼠胸腺细胞悬液,编号为甲、乙

②向甲瓶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乙瓶中加入等量的250mg/L醋酸铅溶液,然后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检测、记录甲、乙两瓶的(SOD酶活性和)活细胞数量,并计算出两瓶的细胞凋亡率

(2)

(3)重复实验

4.下图是对一位具有胃瘘的病人所进行的临床实验结果:

实验Ⅰ:

让此人吃麦片粥的实验结果;

实验Ⅱ:

让此人吃下自选喜爱食物的实验结果。

两次实验中食物经咀嚼与品尝,但都未能进入该病人胃内。

分析回答:

(1)实验Ⅱ的胃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实验Ⅰ,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

实验Ⅱ与实验Ⅰ胃液分泌的差异是由________反射引起的。

(2)把食物通过胃瘘灌入该人胃内,一段时间后有胃液分泌;若阻断神经联系,食物在胃内仍能引起少量胃液分泌。

该实验结果说明胃液分泌受_________调节。

(3)有人认为胃粘膜可分泌胃泌素,该物质能影响胃液的分泌。

请完成如下探究实验。

①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

小鼠若干只、0.9%生理盐水、胃黏膜液。

②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

a.把生长发育相同的健康小

鼠分成数量相等的A、B两组;

b.A组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胃黏膜液,B组注射________;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________;

④实验结果预测

a.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成立;

b.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不成立。

【解析】 

(1)实验Ⅱ的胃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实验Ⅰ,可能是自选喜爱食物信号的刺激使胃液的分泌活动增强。

实验Ⅱ与实验Ⅰ胃液分泌的差异是由条件反射引起的。

(2)阻断神经联系,食物在胃内能引起少量胃液分泌,表明存在体液调节;不阻断神经联系,食物在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量增多,表明也存在神经调节。

该实验结果表明胃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3)②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用来探究胃泌素能否促进胃液的分泌,所以实验的假设为胃泌素能促进胃液的分泌。

【答案】 

(1)自选喜爱食物信号的刺激使胃液的分泌活动增强 条件 

(2)神经和体液共同 (3)②胃泌素能促进胃液的分泌 ③b.等量的0.9%生理盐水 c.小鼠胃液的分泌情况 ④A.A组胃液分泌量明显比B组多 b.A、B组胃液分泌量基本相当

5.下图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a、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当血糖变化时,通过②途径使b分泌量增加,b激素降低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等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a能通过③途径促进b分泌,实验方案:

第一步:

用高糖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

第二步:

取第一步得到的适量滤液作为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b的含量。

请指出该实验方案的错误。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设问

(2)可知b激素为胰岛素,则a为胰高血糖素,二者作用相反,故为拮抗作用。

(2)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通过摄取葡萄糖并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与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来降低血糖。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血糖浓度有直接关系,低糖可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故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用含滤液的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时,胰岛B细胞的分泌作用可能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成分的干扰,故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设置一个只用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的对照组。

【答案】 

(1)拮抗作用 

(2)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 (3)应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 缺少对照组

6.小肠黏膜可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有人认为胃黏膜可分泌胃泌素,该物质能影响胃液的分泌。

请完成以下探究实验。

(1)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

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胃黏膜液,注射器等。

(2)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a.把________的小鼠分成数量相等的A、B两组;

b.A组________,B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预测:

a.如果A组胃液分泌量明显比B组多,则假设成立;

b.如果A组胃液分泌量与B组相当,则假设不成立。

【答案】 

(2)胃泌素能促进胃液分泌 (3)生长发育相同的健康 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胃黏膜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 小鼠胃液的分泌情况

7.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注:

“+”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2)本实验要证明两种淀粉酶活性对穗发芽率的影响,则自变量为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仍为显色结果。

相对于实验Ⅰ中使α淀粉酶失活(保留β淀粉酶活性)(作为对照),实验Ⅱ也应使β淀粉酶失活(保留α淀粉酶活性)。

若实验Ⅰ(α淀粉酶失活)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实验Ⅱ(β淀粉酶失活)中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可以说明α淀粉酶活性对显色结果造成了影响,即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0.5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易错起源1、教材基础实验

例1.(2016·全国丙卷)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其中①是为两组植物分别提供H

O和CO2、H2O和C18O2检测产生氧气的标记情况,③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②采用的是诱变技术,④采用的是混合

染色技术。

故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是①和③,B项符合题意。

【变式探究】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名师点睛】

1.弄清经典实验的选材问题

(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不宜选用甘蔗的茎或甜菜的块根,因为甘蔗的茎或甜菜的块根中富含蔗糖,为非还原糖。

(2)体验制备细胞膜时通常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易选取分裂旺盛的组织或细胞(如根尖的分生区、芽和茎尖端的生长点、茎的形成层等)。

(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

(1)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2)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3)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4)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法。

(5)

(6)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7)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8)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9)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标志重捕法。

(10)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弱的生物)——样方法。

3.识记常用试剂及其作用

名称

作用

实验应用

50%的酒精

洗去浮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95%的酒精

迅速杀死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色素的提取

15%的盐酸

使细胞分离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8%的盐酸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检测核酸的分布

0.3g/mL

蔗糖溶液

使植物细胞刚好发生质壁分离且对细胞无伤害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

离及复原实验

层析液

溶解并分离色素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

二氧化硅(石英砂)

使研磨充分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碳酸钙

防止色素受破坏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

2.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

【提示】 此实验中,需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过程才能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

3.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提示】 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色剂。

4.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

【提示】 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没有关系。

5.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可减少实验误差。

(√)

6.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

【提示】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性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易错起源2、实验步骤的完善、评价与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2.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

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本题中实验鼠是否注射X溶液为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本实验中血糖浓度的变化是因变量。

【答案】 

(1)血糖浓度 X溶液 生理盐水 血糖浓度 对照组血糖浓度不变,实验组血糖浓度下降 

(2)患糖尿病 正常 一定量的X溶液(或X溶液) 2 1

【变式探究】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

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

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

群的集合,构成群落。

(3)假说内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群有两种形态的

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

对应的模拟实验为:

甲组,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

故从所用时间来看,丙组<甲组=乙组。

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这里的项圈或棍棒模拟了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名师点睛】

1.理清探究实验的基本流程

①设计实验步骤

 ②作出实验假设 ③预测实验结果

④结果观察记录 ⑤分析实验结果 ⑥得出实验结论

⑦明确实验目的 ⑧进行实验操作

请用数字代号将其进行排序:

⑦→②→①→③→⑧→④→⑤→⑥。

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2)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

(3)自变量添加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添加时应注意“相同且适宜”,如“等量且适量”。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识记常见的一些自变量控制方法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的CO2——NaOH溶液。

(4)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5)温度控制——水浴或恒温箱。

(6)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让植株置于黑暗环境。

(7)提供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可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答案】C 

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质壁分离过程,D正确。

2.下列对实验材料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盐酸处理细胞

C.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D.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卡诺氏液固定

【答案】C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酒精

【答案】C 

【解析】过氧化氢的分解既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关,也受温度的直接影响(在没有过氧化氢酶时,在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不同),故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作为底物;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形,而不属于物理模型;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如果加入的无水乙醇过量,则会导致色素的浓度低,分离后形成的色素带颜色浅;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是二氧化碳。

4.鲁宾——卡门实验目的是: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其实验思路是:

设法将H2O

和CO2的氧区分开来研究。

下列实验中与这个实验目的和思路最相似的是(  )

A.恩格尔曼水绵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

B.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C.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D.卡尔文用14CO2探明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答案】C 

5.紫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宜选取紫色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观察有丝分裂,宜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提取液泡中的紫色色素,可用清水作溶剂

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有大液泡,并且液泡里含有紫色色素,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适宜使用,A正确;观察有丝分裂时,需要选择连续分裂的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连续分裂细胞,B正确;紫色色素储存在液泡里,液泡里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所以此色素可溶解于水中,C正确;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而洋葱根尖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可用洋葱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B.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时,可用碘液检测结果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

D.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7.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

B.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血糖调节的机制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取得的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因吸水而使渗透压逐渐变小直至涨破,A项错误;叶绿体分布在原生质层中,所以原生质层的缩小很容易观察,B项错误;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即用动态物理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C项正确;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取得的细胞需要放在生理盐水中保持活性,D项错误。

8.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蒸馏水、0.4mg·L-1、0.7mg·L-1、1mg·L-1、1.3mg·L-1、1.6mg·L-1的2,4—D溶液分别浸泡绿豆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0.4mg·L-1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B.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