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624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docx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周次

3

课次

1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一讲:

绪论和《诗经》二首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先秦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尤其要求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要求学生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l、关于《诗经》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2、对具体作品:

《诗经·王风·黍离》与《诗经·小雅·采薇》二诗的欣赏与分析;3、《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地位。

教学难点:

1、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与把握;2、《诗经》的主要特点。

一:

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二:

《诗经》前的古歌谣形态。

三:

《诗经》。

1:

关于《诗经》的概述。

2、《诗经》的主要内容。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2)反映农民劳动的,其中包括阶级对立,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剥削的。

(3)战争徭役诗歌。

(4)周族史诗。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艺术。

四:

《诗经》重点篇目解析:

1、《诗经·王风·黍离》的鉴赏与分析。

2、《诗经·小雅·采薇》的鉴赏与分析。

五: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诗经》的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

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

(二)、《诗经》的地位。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背诵、自学

思考题:

1.《黍离》一诗,历来被尊为缅怀故国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对后世怀古诗歌的影响极大。

结合附录中的怀古诗词,谈一谈你对“寄言于外”这种表现手法的体会和看法。

2.《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其道理何在?

背诵:

《黍离》和《采薇》。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注:

1.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周次

4

课次

2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二讲:

汉魏诗和《古诗十九首》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魏晋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尤其要求掌握《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曹魏诗歌和魏晋文化。

一:

汉乐府民歌。

1:

概述。

2:

主要内容。

3:

艺术特点。

二:

《古诗十九首》。

1:

《萧统》及文选。

2: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

3:

艺术成就。

三:

曹魏诗歌。

1:

建安诗歌。

2:

正始诗歌和魏晋文化。

四:

《行行重行行》赏析。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古诗十九首》表现哪些思想内容?

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5

课次

3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三讲:

张衡《归田赋》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骈文兴盛的原因和赋的构成,学会欣赏那个时期的优秀骈文作品,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尤其要求掌握《归田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归田赋》赏析。

教学难点:

赋的构成。

一:

魏晋南北朝骈文兴盛的原因。

1:

继承前代的骈偶手法。

2:

君主贵族提倡。

3:

纯文学观念的发展。

4:

声律理论的发展。

二:

张衡生平介绍。

三:

《归田赋》赏析。

1:

字词句的正确理解和翻译。

2:

思想内容。

3:

艺术特色。

四:

赋的构成。

1:

赋与诗骚的区别。

2:

赋的演变。

3:

赋的结构。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背诵、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古赋、骈赋和散赋的异同。

背诵:

《归田赋》前三章。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6

课次

4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四讲:

陶渊明和《和郭主薄》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的成就及对后代的影响,同时体会田园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1、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生活方式的思考;2、陶诗中田园诗的代表作《和郭主簿》等分析。

教学难点:

陶诗化平凡为优美、化清苦为愉快、化沉重为闲适的特点。

一、背景材料。

二、陶渊明生平与创作。

1、生平简介。

2:

独特人格。

A:

任真自得。

B:

耿介狷洁。

C:

平和实际。

3、创作概况。

4:

《和郭主薄》赏析。

三:

历代田园诗词概说。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自学

作业内容: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7

课次

5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五讲:

唐诗和《春江花月夜》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并学会欣赏唐诗中的优秀篇目,培养学生对诗之美的鉴赏能力。

重点是掌握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分析。

教学难点:

《春江花月夜》艺术手法的理解。

一:

唐代文学概说。

1:

诗(主要讲唐代诗兴盛的原因)。

2:

散文。

二、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简介。

三、朗诵并释意。

四、赏析。

五、诗评六则。

六、张若虚及其《春江花月夜》研究。

1、关于张若虚生平研究的成果。

2、对《春江花月夜》的研究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习题、背诵、自学

作业内容:

书面作业:

《春江花月夜》无论在艺术构思、意境创造以及抒发感情和景物描写上都表现出与前代作品不同的面貌。

谈谈对本诗景、情、理结合的体会和认识。

背诵:

《春江花月夜》。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8

课次

6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六讲:

高适《燕歌行》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唐代边塞诗人高适代表作《燕歌行》的背景,掌握其主题及艺术特点,并从而对唐代边塞诗歌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从作品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对《燕歌行》的主题得出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学难点:

1.本文是否为讽刺张守珪而作。

2.如何认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诗句。

一、导语:

二.作者介绍:

三.诗歌分析:

1.《燕歌行》解题:

2.写作背景:

3.诗句鉴赏:

4.诗歌主题:

5.艺术特点:

(1)正面歌颂与环境反衬相结合。

(2)以思妇的相思反衬将士的牺牲精神。

(3)以律句、对仗的近体诗方式来写古乐府。

四、《燕歌行》是否讥讽将军张守珪?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联系高适的《燕歌行》,谈谈你对该诗主题的认识及理由。

自学题: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9

课次

7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七讲:

白居易《长恨歌》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欣赏唐诗中的优秀篇目,了解唐诗的分期及其艺术特征,培养学生对诗的鉴赏能力,掌握《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1、关于唐诗的分期与其艺术特征。

2、白居易《长恨歌》一诗的分析。

教学难点:

《长恨歌》一诗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一、唐诗的发展概况。

二、白居易诗综述。

(一)、作者生平。

(二)、白居易主要作品。

1、讽喻诗。

2、闲适诗。

3、感伤诗。

(三)、白诗艺术特色。

三、《长恨歌》一诗的分析。

1、写作缘起。

2、写作背景。

3、作品简介。

4、主要人物分析。

5、《长恨歌》中的“以汉代唐”现象。

6、《长恨歌》主题。

(1)讽谕说。

(2)、爱情说。

(3)、双重主题说。

7、《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自学题: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0

课次

8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八讲:

李煜《相见欢》、《清平乐》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了解唐五代词尤其是李煜词,掌握《相见欢》和《清平乐》的主题及艺术特点,并从而对李煜词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通过对词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1、《相见欢》赏析。

2、李煜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对《相见欢》和《清平乐》艺术特点的把握。

一、唐五代词简介。

二、李煜词简介。

三、《相见欢》赏析。

四、《清平乐》赏析。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李煜前后期词作的不同风格。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1

课次

9

课时

3

授课方式

期中考试

授课

题目

期中考试

教学

目的

和要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教学环节设计

作业形式和要求:

作业内容:

 

周次

12

课次

10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九讲:

柳永:

《八声甘州》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对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等问题有所了解,特别是对柳永在词学史上的成就与贡献有清楚的认识,并能鉴赏和把握分析柳永的代表作。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柳永在词学史上作出的巨大创造与贡献。

教学难点:

柳词的具体分析

一、作者简介。

二、柳永的创作概况。

1、柳永在词形式上的贡献。

2、柳永在词内容上的开拓。

3、柳永词的艺术技巧。

三、《八声甘州》赏析。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柳永在词学史上的贡献与意义。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3

课次

11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九讲:

苏轼和北宋词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解析宋词中的优秀篇目,了解宋词的分类及艺术特征,掌握《临江仙》、《定风波》的艺术特征,学会合理有度地宣泄自己的感情和表现自己的心灵。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1、关于宋词的分类及艺术特征;2、苏轼词作分析:

(1)《临江仙》;

(2)《定风波》。

教学难点:

苏词言在此而意在彼、语意双关、即小见大的特点。

一、北宋词发展概括。

二、苏轼:

生平、思想及创作。

1、生平与思想。

2、文学成就。

诗、词、文。

三、词作赏析。

(一)《临江仙·夜归临皋》鉴赏。

(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鉴赏。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背诵、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说说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背诵:

《临江仙》和《定风波》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4

课次

12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十讲:

辛弃疾和南宋词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欣赏、解析宋词中的优秀篇目,了解南宋词的发展概括,熟悉李清照和辛弃疾等词人及他们词的特色,掌握《凤凰台上忆吹箫》和《摸鱼儿》的艺术特征。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辛弃疾《摸鱼儿》

教学难点:

《摸鱼儿》和《凤凰台上忆吹箫》的艺术特色。

一、南宋词发展概括。

二、李清照和《凤凰台上忆吹箫》。

1、李清照生平。

2、李清照词简介。

3、《凤凰台上忆吹箫》鉴赏。

三、辛弃疾和《摸鱼儿》。

1、辛弃疾生平。

2、辛弃疾词简介。

3、《摸鱼儿》鉴赏。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辛弃疾《摸鱼儿》词作的特点。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5

课次

13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十一讲:

《水浒·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本讲的学习,要让学生大致了解通俗小说发展的脉络,并在掌握施耐庵的生平和水浒故事形成背景的基础上加深对本讲课文的认识,能够分析林冲、鲁智深的不同性格以及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难点:

对课文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一、我国通俗小说的发展。

二、施耐庵和《水浒传》。

三、《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试比较在《野猪林》一场中林冲与鲁智深性格之不同。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6

课次

14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十二讲:

鲁迅《伤逝》

教学

目的

和要

了解和熟悉鲁迅生平、思想、创作概况、地位、贡献。

掌握鲁迅小说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掌握《伤逝》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1、《伤逝》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2、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

教学难点:

作为战斗者的鲁迅的苦闷、彷徨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冲突。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生平和创作。

二、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

三、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

1、文体上的创新,改变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格局,吸收了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创建了20世纪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

2、鲁迅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20世纪文学的人物画廊。

3、采用心理描写和具有“点睛之妙”的白描等艺术手法。

4、鲁迅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创造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

5、情节模式。

四、《伤逝》。

1、主题。

2、人物形象。

3、赏析。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习题、自学

作业内容:

书面作业:

《伤逝》中子君、涓生人物形象探讨。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7

课次

15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十三讲:

沈从文《萧萧》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的学习和了解,让同学们感受并掌握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他所描绘的真善美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满足和心灵陶冶。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湘西系列小说《边城》《萧萧》。

教学难点:

如何发现和体味湘西独特的文化,理解作者追求的人性美。

一、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

1、古城飞出的金凤凰。

2、“再出一个将军”的梦想——沈从文的从军生涯。

3、“多产”的“京派作家”。

4、是金子无论在哪儿都闪光。

二、《边城》介绍。

三、《萧萧》评介。

四、沈从文作品的主要特色。

1、探索人性,流露出对质朴的氏族社会淳朴遗风的向往。

2、擅长写女性心理。

3、“文体作家”他自称他的作品文体不拘一格,故事变化多端,结构巧妙多样,叙述自由活泼,开头别致新颖,结尾形态各异。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你能否用几十个字简略概述一下萧萧的人物个性?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周次

18

课次

16

课时

3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

题目

第十四讲:

林斤澜《五分》

教学

目的

和要

通过对林斤澜“怪味”小说的学习和了解,让同学们感受并掌握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他所描绘的荒诞、超拔的艺术形象,从而加深对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教学

重点

及难

教学重点:

《五分》赏析。

教学难点:

对林斤澜笔下的“疯狂”的理解。

一、林斤澜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简介《十年十癔》。

三、《五分》赏析。

1、理解《五分》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于其中寄托的对十年动乱中非理性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作业形式和要求:

思考题、自学

作业内容:

思考题:

林斤澜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自学:

本单元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