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135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95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

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

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4.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五、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2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探索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2课时  

2.分数与除法………………………………………… 2课时

3.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4.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5.约分………………………………………………… 4课时   

6.通分………………………………………………… 4课时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2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1课时 )

(九)总复习(4课时) 

 

一、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三),前面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

(一)和观察物体

(二),因此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前面所学的知识重点在于观察,而这一单元的知识侧重于动手操作,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教学要求: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教学建议:

1.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教学素材。

2.要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这就需要借助于直观的活动进行自由探索,亲身实践。

3.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三)2课时

曾都区铁树学校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思考,使学生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右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

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学生展示:

师:

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

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

3.学生探究。

师:

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个面。

2.

从(  )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3.从正面观察

,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

A.

 B.

 C.

4.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立体图形,你有几种摆法?

5.要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找出了各种拼搭的方法。

按照物体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形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五、布置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

教学反思:

 

曾都区铁树学校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三)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

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

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练习巩固

1.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

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

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  )面 

(  )面  

(  )面。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用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五、布置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

教学反思:

 

二、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

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2.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非0自然数的范围内,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

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与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属于高年级,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一个班级大约一半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

2.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以全面、持续、和谐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符号感和数感。

教学要求:

  1.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

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

4.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曾都区铁树学校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

(1)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

他是谁?

(孙悟空)他是谁?

(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

(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生关系)

师:

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

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

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投影出示例1。

师:

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

生:

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生:

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

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

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

师:

你具体说一下。

生:

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

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师:

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

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8÷3=2……2 9÷5=1.8

19÷7=2……5 26÷8=3.25

  总结: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师:

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生:

在30÷6=5中,30是倍数,5和6是因数。

师:

同学们,他的说法恰当吗?

生:

不很恰当,应该说30是5和6的倍数,5和6是30的因数。

师:

对,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师:

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只研究非0自然数,什么是非0自然数呢?

(如1、2、3、4、5……)

三、练习巩固

1.像0,1,3,4,5,6……这样的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请任意写出五个整数:

(      ),整数有()个。

2.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32×2=64   14×3=42

3.如果a×b=c(a、b、c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在说明因数和倍数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开去说。

如我们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而不能说2和3是因数,6是倍数。

还要注意,我们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的,一般不包括0。

五、布置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

教学反思:

 

曾都区铁树学校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

(2)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五

(1)班有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呢?

师:

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

同桌之间交流。

引入新课,板书:

因数和倍数。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2。

学生分组找18的因数,老师巡视指导。

师:

老师看到了3份不同的答案,大家仔细观察这3份答案。

①1、18、2、9、3、6。

②1、2、3、6、9、18。

③2、3、18、6、9。

师:

哪些分法是正确的?

生:

①和②

师:

两种分法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

①是一对一对的找,②是从小到大找

师:

除了用乘法找因数外,还有别的方法吧?

生:

用除法。

18÷1=18,就能找到1和18,就是用18去除以一个非0自然数,商是自然数。

师:

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还可以用除法。

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都应该从1开始算。

为什么?

生:

这样找比较有序。

小结:

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8,这两个数就是18的因数;在除法算式中,18能被一个非0自然数整除,除数和商都是18的因数。

师:

写一个数的因数,还可以用画图法表示。

师:

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数的因数。

(学生分组找30和36的因数,然后汇报交流)

小结:

从最小的非0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2.投影出示例3。

师:

你会找2的倍数吗?

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

准备好了吗?

开始!

师:

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

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2:

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生3:

我用的是加法,用2+2=4,4+2=6……依次加下去。

师:

很好!

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不能)

师:

为什么?

(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怎么办?

(用省略号)

师:

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画图法来表示。

师:

相信同学们都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吧!

下面同学们就自己找出3的倍数、5的倍数。

(学生动手找,并相互交流)

三、练习巩固:

1.找一找、填一填。

60 18 3 6 12 9 24 36 72

12的倍数:

          ;12的因数:

           。

 

2.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2)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

()

3.写一写。

(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

12  14  24  35

(2)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各写3个)。

4  7  18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自然数,面积是36平方米,这样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在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我们发现:

①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1,而最大的一定是它本身;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五、布置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

教学反思:

 

曾都区铁树学校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2、5、3的倍数特征

(2)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总结得出2、5的倍数的特征。

3.能够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