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413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专题18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教案

专题四 生活与哲学

第18课时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备考导航]

考点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真题分布

关于世界观

的学说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

判断题(2016,4月,ET8)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

判断题(2017,4月,T8、2016,10月,T8)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b

判断题(2017,11月,T8、2018,11月,T8)选择题Ι(2016,4月,T28)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b

判断题(2018,4月,T8、2015,10月,T8)

选择题Ι(2017,4月,T32、2016,10月,T27、2015,10月,T28)

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

选择题Ι(2017,4月,T27、2015,10月,T29)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c

选择题Ι(2018,4月,T26、2016,10月,T28、2018,11月,T27)

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b

选择题Ι(2016,4月,T29)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b

判断题(2017,11月,T9)选择题Ι(2017,4月,T29、2018,11月,T26)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的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c

综合题[2016,10月,T39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选择题Ι(2017,11月,T27、2016,10月,T3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

1.(2016·4月浙江选考,8)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  )

解析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答案 F

2.下列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观点错误。

故选A。

答案 A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3.(2017·4月浙江选考,8)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

解析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答案 F

4.(2016·10月浙江选考,8)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  )

解析 本题考查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家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题中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 F

5.19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丹纳曾说过:

“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①哲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哲学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个科学家……玩乐的艺人”表明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 B

特别提醒 正确认识哲学

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b)

6.(2018·4月浙江选考,8)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  )

解析 哲学需要反思,但把反思的对象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思想”“认识”,是错误的。

答案 F

7.(2018·11月浙江选考,8)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

解析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都是不可知论。

答案 F

8.(2015·10月浙江选考,8)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  )

解析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观点错误。

答案 F

9.(2016·10月浙江选考,27)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正确,其他选项均错误。

答案 C

10.(2016·4月浙江选考,28)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

A.彻底的不可知论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D.可知论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问题。

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属于可知论观点,D符合题意,A、B、C排除。

答案 D

11.(2015·10月浙江选考,28)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

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选C。

答案 C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

12.(2017·4月浙江选考,27)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这一说法(  )

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

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

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

解析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反映了辩证法运动变化的观点,B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唯物论观点,C反映的是唯心主义观点,D反映的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答案 B

13.(2015·10月浙江选考,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①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②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相互包含,故舍去②。

①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

14.(2018·11月浙江选考,27)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

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16万余株珊瑚,在海底“造林”,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这表明(  )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D.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D说法错误。

答案 B

15.(2016·4月浙江选考,29)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的梦想。

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

最近,科学家们终于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②在客观面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③人可以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 ④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

科学家们终于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表明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排除①。

答案 D

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

16.(2017·11月浙江选考,9)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  )

解析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答案 T

17.(2018·11月浙江选考,26)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

从这些落第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

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

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表明(  )

A.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解析 落第者不一样的心境反映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D项正确。

意识具有能动性,认为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的说法是错误的,C不选。

A、B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意识的作用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

18.[2016·10月浙江高校选考,39

(2)]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

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杀透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

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不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应能明确意识作用的具体内容(对认识世界的作用、对改造世界的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生理活动〉);其次考生应具体解读材料,找出体现以上知识的关键词句,然后再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19.(2017·11月浙江选考,27)漫画《塑造》(作者:

盖桂保)启示我们(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全面认识客观实际

C.要坚持解放思想

D.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解析 本题属于漫画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漫画反映一位雕刻者用一块石头来雕塑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但他只从一个角度来雕塑,所以怎样努力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最终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全面认识客观实际,故选B。

A、D与题意不符;C不是雕刻者所犯的错误。

答案 B

20.(2016·10月浙江选考,31)我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力求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这是因为(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②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③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题意强调扶贫工作要精准,这是为了从不同扶贫对象的特点出发进行扶贫,这一做法的依据在于物质客观性原理(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①③④正确。

矛盾的普遍性并不是精准扶贫的直接哲学依据,故②不选。

答案 C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

“实事”是指客观事物,“求”是指去认识,“是”是指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2)如果材料能够体现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则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同时也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要求

易错点1 错误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提醒 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是朴素的、零散的,人人都有;哲学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哲学是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矫正训练1 (考查科学精神)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解析 由人们接受了“慢生活”的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的行列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

么样的行动,这充分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项符合题意。

B项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项颠倒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D项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 A

易错点2 颠倒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醒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矫正训练2  (考查科学精神)“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 回答引文型题目重在理解引文含义,李振声的观点体现出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D项正确。

A项错误,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B项错误,哲学研究事物的共性,它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项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 D

易错点3 错误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醒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矫正训练3 (考查科学精神)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就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答案 D

易错点4 混淆哲学的基本派别

提醒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矫正训练4 (考查科学精神)“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 题干观点强调宇宙是一个物质生生不息、变化不止的合乎规律的运动过程。

用道来概括这一过程,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项强调静止,属于形而上学观点,不符合题意;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虽然强调运动,但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

C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答案 C

易错点5 错误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提醒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矫正训练5 (考查科学精神)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

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解析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易错点6 割裂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提醒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矫正训练6 (考查科学精神)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审题时抓住“地质地貌”“气候”“科学防灾减灾”等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地质地貌等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①入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地质气候变化反映了自然规律,②正确。

意识具有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以符合客观条件为前提,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不选;防灾减灾根本上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简单地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易错点7 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提醒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矫正训练7 (考查科学精神)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时空观念来自农舍和劳作,是对当时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②③正确,选C项。

①说法错误,时空观念不是来源于主观想象,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④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答案 C

易错点8 错误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提醒 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方面,要注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

另一方面,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矫正训练8 (考查科学精神)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 题眼是“置身于其中”“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其中能够油然而生江南情思,这表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项正确。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客观世界,A项错误。

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答案 C

本课时选考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也有综合题。

结合最新科技发现、漫画、古诗词等具体情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两个哲学派别基本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围绕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意识的作用进行测试,难度较高。

选择题主要以漫画、哲理故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求。

综合题常常考查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例1】(考查科学精神)从漫画《各有所求》中矿工为了安全所作出的不同选择,我们能够体会出(  )

各有所求

①离开哲学的指导实践就会失败 ②世界观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从漫画《各有所求》中矿工为了安全所作出的不同选择,我们能够体会出世界观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②④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离开正确世界观的指导就会导致失败,①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不同意识的作用,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变式训练]

1.(考查科学精神)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水熊(下图)。

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

这说明(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生物是神创造的 ③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条件 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 水熊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这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①正确;生物是神创造的本身观点错误,②不选;水熊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这说明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条件,③正确;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④不选。

答案 B

【例2】(2016·10月浙江选考,28)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  )

①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与规律的关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重在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非规律的普遍性,故③应选,排除②;“应之以治则吉”强调如果符合规律去应对则能造福于人类,这体现了④。

题意并没有强调物质运动的永恒性,①不选。

答案 D

[变式训练]

2.(考查政治认同)党的十九大提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结合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②属于世界观,不是方法论,与题意不符;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而不是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答案 B

崇尚科学精神 反对封建迷信

注:

把左栏的“信息提取”与右栏的“信息解读”通过“连线”形式一一对应。

[创新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