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151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docx

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

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它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

经过这样的审题后,对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方法。

审题时一定要做到:

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要细而又细,反复推敲。

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

  审主观题要注意一般步骤:

第一,注意类型:

文字材料、图表(数字统计表、曲线统计表、直方统计和条形统计图、圆比例统计图)、混合型。

第二,审材料:

首先要审清材料的意思、层次和关键词(特别是注释);其次要注意审背景,要审一下这个题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隐含背景。

第三,审设问:

(1)数量(分别、以及、各、和、并);

(2)范围(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3)方向(是什么——原因、道理、依据、问题、现象,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如何——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解决、处理、进行、启示、设想、措施、对策等)。

第四,迁移、筛选知识(寻找理论依据、注意相关考点之间的联系)。

第五,及时渗透时政语言和题目信息。

  二、答题技巧

  1.选择题答题方法

  

(1)抓住立意。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

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很快地总结出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

然后,再看题干的设问,对照题枝,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当然,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2)找关键词。

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例如,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

措施是什么、制度是什么等;形容词关键词:

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体现等。

把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3)排查误项。

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题枝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查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4)不得已,猜。

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2.综合题答题方法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分论点,确定论据。

在读题时,首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答题要求和条件,必须明确,答案不是平空想出来的,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

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

然后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

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2)归类对号,落实课、节、框。

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3)规范答案。

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

只有用教材书面用语答题,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技巧

  

(1)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

同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

①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

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③排除思维定式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方式去答题。

  

(2)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

答题技巧有:

①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果题目涉及哲学知识,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它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

②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答。

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的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③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

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进行评价,其中“现状”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④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

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又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改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得分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尽量不要写没有把握的内容,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⑤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清晰,格式要规范。

有些考生答题时字写得潦草,用词又不当,给改卷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这肯定要被扣分的。

2010年高考政治解答主观题得高分钥匙

  第一、理论依据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

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

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

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

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⑵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⑶三大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⑷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⑵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⑶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⑸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⑴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⑵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⑶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⑷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高中政治高考主干考点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共处于商品统一体中,缺一不可,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5.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由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决定,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

6.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价值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8.价值规律的作用集中到一点,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大力发展。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其他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1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12.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

1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标志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5.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国家是市场的培育者,不是参与者,不是市场的主体。

16.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种类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票是有价证券。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关键看控股权。

17.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二是加强管理。

19.企业经营者要具备的素质包括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同时还必须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2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脆弱,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2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工业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2.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同时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23.订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2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

2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6.国民收入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可以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27.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占90%以上。

28.财政的作用包括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9.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基本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30.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它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1.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3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在国务院领导下,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它还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和经理国库。

33.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

34.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转账支票、汇票和信用卡。

35.储蓄的类型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它能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还能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6.债券与股票的相同点都是有价证券、集资的手段、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不同点在于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法不同。

37.债券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

38.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性质不同,前者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后者是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社会保险大多数是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39.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的原则是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40.商品服务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

41.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市场交易原则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42.家庭消费按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44.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45.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害的解决途径是协商和解不成请求消协调解不成向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诉讼。

46.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包括:

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47.世界性贸易组织和金融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8.世界市场价格是指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的价格,它的形成始终以国际商品价值为基础。

49.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0.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是指在世界市场上,由于人为因素,使世界市场价格长期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进行的交换。

5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国际化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2.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同时还要带动进口。

53.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口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54.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55.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大作用,主要是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56.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利,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映物质,并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之所以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是由于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给人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7.规律是客观的,但并非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由于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8.定律不是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9.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和多样的。

10.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一事物同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不能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是不可改变的,因为具体联系的存在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1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12.整体与部分在同一事物中具有严格的界限,当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新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