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6347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对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对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对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对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docx

《对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联.docx

对联

 

对联

写作兴例浅谈

 

杨柳歌编

一九九二年秋

 

谨以这份筑礼献给自修班的同学们!

………………编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何为对联………………………………………………2

第二节何联由来………………………………………………2

第三节大众文学………………………………………………3

第四节从何入手………………………………………………3

第二章功用……………………………………………………6

第一节装饰点缀………………………………………………7

第二节增添喜气………………………………………………7

第三节激励斗志………………………………………………7

第四节抨击丑恶………………………………………………8

第五节广告宣传………………………………………………8

第六节寄托哀思………………………………………………8

第三章种类……………………………………………………9

第一节形式分类………………………………………………10

第二节实质分类………………………………………………10

第四章立意……………………………………………………10

第一节节日联…………………………………………………12

第二节庆贺联…………………………………………………12

第三节题赠联…………………………………………………12

第四节名胜迹联………………………………………………14

第五节行业联…………………………………………………14

第六节哀挽联…………………………………………………14

第五章对仗……………………………………………………15

第一节同词性的字词相对……………………………………16

第二节对仗规律形式…………………………………………16

第六章平仄……………………………………………………19

第一节怎么识别平仄…………………………………………21

第二节平仄排列………………………………………………21

第七章文体……………………………………………………21

第一节通常联…………………………………………………22

第二节嵌字联…………………………………………………22

第三节重字联…………………………………………………23

第四节叠字联…………………………………………………23

第五节拆字联…………………………………………………24

第六节数字联…………………………………………………24

第七节同学联…………………………………………………25

第八节无字联…………………………………………………25

第九节回文联…………………………………………………25

第十节部首联…………………………………………………26

第十一节谐音联…………………………………………………26

第十二节短腿联…………………………………………………27

第八章拔高……………………………………………………27

第一节空出主题………………………………………………27

第二节寓意深长………………………………………………29

第三节色彩浪漫………………………………………………29

第九章横批…………………………………………………30

第一节横批作用………………………………………………30

第二节横批写法………………………………………………31

第十章写贴……………………………………………………32

第一节对联的书写……………………………………………32

第二节对联的张贴……………………………………………33

 

前言

这本小册子,是我学习联圣联贤的读书笔记和心得。

一九九一年下半年至次年上半年,我在村里自修班上辅导对联写作,曾为讲稿,现删繁就简,整理成册。

目的是想让尚未消涉足对联写作的人,学到一点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某些自认为“对联就是两行字数相等的装璜品”的狂妄者知道对联的真正含义、价值。

从而大家提笔,学写对联,以联抒情,以联鼓劲,更加丰富令人的精神生活。

若达到这一目的,即不负我之初衷。

诚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这仅仅是抛砖引玉而已!

——纺者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何为对联

对联就是我们所见贴、挂或雕刻于门上、窗上、堂上、碑上、楼柱、桥柱、亭柱的对子。

它是我国文学花丛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有人称之为诗中之诗。

这也是我国独有。

它有三个特点:

一是两边两行字数相等,若贴于门窗,上面还有横批。

例如常见的春联:

“祖国春光好;农村气象新。

”横批:

“春满人问”。

二是字词相对又相联。

所谓相对,古人云:

“实对实,虚对虚”。

今更要按现代语法词性特征来属对,做到同词性的字词相对,这才对仗工整。

所谓相联,就是上下联互有联系,例如:

“猪牛满厩;鸡鸭成群。

”.这就叫字词相对而且上下联又互有联系。

倘若下联“鸡鸭”二字换成“虎狼”二字,那就互不相及了,只对不联。

但如果是:

“牛羊遍山野;虎狼业消迹。

”这又可以,因为“牛羊”“虎狼”虽是相反,但后三字是赞美,它又相联了。

三是音韵讲究平仄。

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有节奏。

例如毛主席诗中对句: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里是平起入韵,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多么顺口。

第二节对联由来

对联源于对偶佳句,最早可追溯到殷周(公元前14至11世纪),就有对偶佳句了。

只是当时没有把它写贴到门上、柱上、碑上而矣。

后是谁将这一文学形式搬到门上。

柱上、碑上呢?

今无定论.有个桃符之说,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儡二神能食百鬼,故农历元旦,人们就用桃木板画二神于上,悬于门户两边,以示驱神避邪。

后是谁于桃符上书写联语,又谁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对联,今尚研究不清。

至于对联何时所有,今亦无定论。

过去—般史家认为,是后蜀孟昶于广政26年(公元964年)题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称为对联之始。

今人研究发现,南朝粱文学家刘孝绰(公元48l—539年)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续日:

“落花扫乃合,丛兰摘复生.”这算已知最平的对联了。

对联明兴清盛,今就更益广泛了。

第三节大众文学

对联源于人民,流于君民,盛而不衰。

然在历史上为丈者独霸,视为深不可测的文渊,高不可攀的丈尖。

其实不然,平民百姓皆可利用,而且用得最活,所以我认为,它是一门大众文学。

过去文人墨客,自命非凡,说什么:

“只有喝过三桶墨,才能写好一副联。

”说得太奇太吓人了。

不过,对联也确有它绝妙深奥的一面,有些绝对,多少年后才有人对上,有的至今还没人对出,有的为对出一个上联,冥思病死.这里举其三例:

(1)明嘉靖八年(公元1530年),一个船夫给两个游九江的士大夫出了一上联,上联是:

“—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七八页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这个上联,不仅难住了当时两个士大夫,而且过了数百年之后,直到1959年6月,才被佛山市一位装修工人对上了,下联是:

“十里运,尢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2)清末有个卖炭贩盐人给州官戴虎出了一上联,其联是: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此联不仅难住了州官,至今也无人对工。

此外,当今社会上也流行一绝句:

“有山有田心思崽;”至今也尚无人有个工整的对句.

(3)传说古时,有位举子进京赶考,途宿一家小店,爱上了店里小姑娘,向她求婚,姑娘出了一上联,声称对出就可联姻。

这上联是:

“水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举子对不上,冥思苦索,致病而死。

死后坟上长出—株丁香花,姑娘慧解,说举子死后,对出了她的上联,其下联是: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萬字头。

上述三例表明,对联确有它难的一面,但并非丈人所属,平民百姓也可利用和欣赏,上面所举的绝对,都是出自平民百姓之口。

毛主席说过: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清乾隆年问,京城有户平民,写贴一副对联,其联是:

“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

”这副对联惊动了乾隆皇帝,入门询问道:

“门口这副对联,出自何人之手?

”房主两兄弟道:

“乃我兄弟二人也。

”乾隆又问:

“你俩茅舍破败,怎称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呢?

”其兄答道:

“我是做爆竹生意,炮响不是惊天动地吗?

”其弟续言:

“我乃做梨子另售小买卖,不是数一数二吗?

”乾隆听了,佩服兄弟有才。

还有,目不识丁的人也写出好的联句,传说古时,有家屠户,过年时想贴副对子,以示吉利,但不识字,请人又要请饭,于是他自画了一副门联,上下联各是:

人们看了,不知何意,经问才知,上联是:

“大肠小肠肠肠有;”下联是:

‘猪腿牛腿腿腿肥。

”至今传为佳话。

所以我认为,对联是大众文学。

凡喜爱者,皆可学知,也可写出好联。

第四节从何入手

对联既是丈学之列,要想学写当然要读书识字,只有揭掉丈盲帽,才有条件写对联。

然要写好,基础知识是要学习的。

本书后面要进一步举例浅谈。

这里先讲四条捷径。

—要多读书。

请看这几本书,即《对联写作基础知识》、《通俗对韵》、《声律启蒙》、《对联集锦》及《古今对联拾趣》等等。

有经济务件的,订份((对联》杂志,它是对联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二要多求教,拜能者为师,不耻下问。

三要多思多练多摹仿,学古今贤者之作。

四要按“三先”原则行事,即先已后人,先短后长,先常后奇,一句话,就是先易后难。

最后,我以一联结束此章

对是大众文学,对易,但视易就退就非易;

联乃花丛奇葩,联难,然知难则进则不难。

第二章功用

第一节装饰点缀

不论场所、场合,有无对联,人们感受就大不相同。

例如我们的马尾滩瀑布,山势奇特,瀑落之高,堪称我省之冠,但没有一幅联语,游人至此,所见只是一座死山、一道死水,实为遗憾。

然四川成都青城山的阴亭,并不雄伟,只六根柱,但有一联:

“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消。

”游人观景赏联,别有一番情趣。

同样,某一场合,若有一幅得体的对联,亦使场合更加庄重。

例如某地欢送新兵大会主席台两侧,贴了一幅对联:

“听党召唤,好汉当兵,保家卫国;遵老教训,立志从戎,耀主荣宗。

”这给会场增添了庄严气氛。

第二节增添喜气

逢年过节,庆婚祝寿,贺建恭迁,有幅好联,使人感到喜气满堂,吉祥永驻。

例如春节,贴幅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使人感慰,安居乐业。

又如庆婚,赠幅联语:

“美满婚姻,情深意重;和睦家庭,地久天长。

”使人融浸在美满幸福之中。

再如贺建献上一联:

“良辰立柱千秋固;吉时上粱万代兴。

”使人感到吉祥有望。

四如恭贺弄璋,赠上一联:

“贵子从天降;栋梁乃地生。

”使人乐今喜后。

第三节激励斗志

一幅好的对联,寥寥数语,可成号令,可成座右铭,激励斗志,恪守德行。

例如毛主席诗词联句: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成为革命将士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鲁迅先生题联”横眉冷对千夫脂,俯首甘为孺子牛。

成为志者之座右铭。

再如今人某地某一领导干部为某一农户题联:

“勤养猪牛,不愁不富;善喂鸡鸭:

哪怕那穷。

”这户农户照办,两年打了一个翻身仗。

第四节抨击丑恶

对某些权贵和心恶丑行的人,对联也能起到鞭鞑之作用。

例如蒋介石在竞选总统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气死蒋贼,指明大众。

又如古时,有个弟弟调戏嫂嫂,有人作联:

“红罗帐里,有心戏嫂嫂;黄泉露上,无脸见哥哥。

”迫使丑汉,收敛所为。

第五节广告宣传

对联作广告宣传,历来就有,当代更盛。

例如商店门市常见:

“顾客至上;信誉第一。

”又如旅社常书:

“服务周到;宾至如归。

”再如工厂常书:

“质量第一;信誉至上。

”等等,都是广告宣传他们行业的佳句。

第六节寄托哀思

死老亡少,无不悲哀。

然光号哭,也不文雅,写上献上一幅挽联,更能寄托哀思,且悲中得慰。

例如毛主席挽黄公略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竞牺牲,堪称大鹏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斗,为教后世继君来。

”又如某君挽娄联: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阿母,重

归何日?

但愿苍穹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这些联句,如泣如诉,不仅寄托哀思,而且还给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

本章结束联句:

对句书写古今百事;

联语鞭策城乡万民。

第三章种类

第一节形式分类

最早对联分类为清人梁章臣,他在《楹联丛话》一书中,将对联分为故事、应制、庙祀、祠亭、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共十类,内容不全,也不科学。

后有些联集,又以行业采分类,更难全面,因为时代的进步,行业越来越多,越分越细,多难胜数。

比较科学的分类,应从实际出发,大致可分为节气联(主要为春联)、门联、窗联、堂联、室联、婚联、寿联、新居联、生子联、升迁联、交际联、名胜古迹(包括鼓楼、花桥)联、戏台联、会场联、寺庙联、祠墓联、挽联、碑牌联、泉井联、灯联、谜联、器皿联等等,但这个分法,这里难一一举例,待在后面“立意”章中,给予详叙。

第二节实质分类

对联是无处无时无事都喜用的,故从哪个角度采分类都很难。

为了提高我们写作对联的能力,这里从它的内容广泛性采综合,作个实质性的分类,分别举例叙述。

一、写景状物类:

描写壮丽风景,给人以赏心悦目。

如西湖月观一联: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惟妙惟肖。

二、叙事咏物类:

这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大有好处。

如关岳庙联:

“义存保宋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

”述而有评,简炼有力。

三、抒情言志类:

这种写法,见之于各类对联。

如冯玉祥将军钒志联:

“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寥寥教语,充分表达了将军的心志。

四、格言哲理类:

常见于题赠之联。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又如昊敬梓叙世名句: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上面两联,都有深刻的哲理性,启迪后人。

五、讽刺讨檄类:

如清代有一县令,名叫王寅,在任贪暴,百姓在衙门偷贴了一幅联语: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本章结束联句:

分门别类尽管多;

因事制宜就适合。

第四章立意

第一节节日联

节日联应以歌颂、祝福为主,赞扬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好形势和新的气象,宣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指出美好前景。

如春联:

“政通人和千门晓;民富国强四海春。

”比联就是赞颂党的路线英明,因而出现大好的形势。

又如:

“面对春光祈稔岁,心怀国运祝时雍。

”此联就是祝福的意思。

再如我写的一联:

“喜除夕前,三代团聚;愿元旦后,四季平安。

”这是针对我家而言,也是祝愿的意思。

节日联的立意要有时代性,反映社会生活新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节日愉怏,用以教育人民,鼓舞和激励人民向着美好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前进。

第二节庆贺联

庆贺联应感情真挚,切合实际,祝其幸福昌盛。

贺婚,应祝成双成对,花好月圆,白头偕老,好合百年,宜室宜家,鸳鸯比翼,鸾凤和鸣,兴家立业,同心同德,尊婆爱媳,计划生育等等,使受联者感到愉陕,受到鼓舞,得到教益。

如:

“两情鱼水春作伴;百年恩爱花常红。

”又如我的拙作:

“喜庆鸾凤和鸣今日始;乐祝鸳鸯幸福百年偕。

贺寿,先要分清男寿、女寿还是双寿,还宜分寿龄,这样写来才切合实际,贴切感人,使用的语言,诸如松鹤遐龄、益寿延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域宏开、吉星高照、南极星辉、椿萱并茂、庚婺同明、龄德俱尊、福寿康宁等等。

使受联者得到快乐、喜悦和慰藉。

如贺百寿联:

“盛世长青树;百年不老松。

”又如我90年给人写过—联:

“历经三朝,饱受风霜,铸就一身铁骨,不愧创出,五世同堂门户;寿登百岁,恰逢雨露,炼成五性钢腹,可望再度,几旬快活春秋。

贺新居,应以赞美加祝愿,如用莺迁乔木、润居润身、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吉地富宅、仁里德邻、安居乐业、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发家致富、风光秀丽等等之词,使新居者阖家高兴,受到鼓舞。

如:

“地灵人杰千祥集:

裕后光前百福临。

”又如我之拙作:

构造独特,乡间屈指;装修多雅,村上增辉。

”还有贺新楼落成,立意基本相同。

如我之拙作:

”金柱顶日月,与日月长久;银枋穿宇宙,和宇宙同存。

贺鼓楼、花桥,应赞颂宏伟壮丽,众人心齐,吉星拱照,龙晦风舞。

若是村寨集体去恭贺,还应含些联谊之语。

例如我之拙作:

“紫阳高照九层塔:

青山环抱百户村。

"‘楼高入云,岂比民壮志;鼓响冲天,唤起众心齐。

”“明月辉映,花桥千秋关;红日高照,侗寨万代兴。

第三节题赠联

题赠联含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为自己题写,应以自戒自勉为主,以作座右铭。

如前所举鲁迅先生的题联。

我也自题过一联:

“学鲁迅先生性格;立恩德同志精神。

”用以鞭策自己。

二是题赠单位或他人,应以赞颂加勉励。

如郭沫若题赠宁波天一阁联:

“好事流千古;良书播九州。

”我也为—位好书藏书而经济生活又比较困难的同事题赠过一联:

“陋室藏书书非陋;穷门来客客不穷。

第四节名胜古迹联

立意应赞美名胜,描景抒情,追朔历史。

如锦秋湖五贤祠—联:

“五贤祠,集贤人之最,清林颜鲁,经传辕因,忠称武侯,才推东坡,道德文章名盖世;锦秋湖,挹湖山之胜,东接平州,西邻鹅鸭,南望马公,北枕清河,菰蒲耦稻碧连天。

”我为马尾滩电站也写过一联:

“昔传古时吴勉,为慈母洗发,踩出马尾瀑布,飞泻变雨雾,虽称奇异;今看当代愚公,替子孙造福,筑成泽滩平湖,输发出星光,乃更壮观。

第五节行业联

行业联应以赞美其行业重要性,宣传其行业对社会、人类的作用。

例如某百货门市部门联:

“随时到来随时卖;半夜喊门半夜开。

”又如某理发店门联:

“不叫白发催人老;常使红颜映春风。

”又如我的拙作:

“经销百货,信誉至上;笑迎万客,热情第一。

第六节哀挽联

立意应先分男丧女丧,老丧少丧,知其丧者身份。

然后以寄托哀思,追述死者生前德行,鼓励生者学习和怀念,化悲痛为力量。

如通用挽联:

“一生行好事:

千古留芳名。

”再如在天安门悼念周总理时出现的一联:

“缅怀总理,挥泪继遗志;怒对豺狼,横眉举刀枪。

”三如我为某兄弟撰—联:

“回道往昔,贤心善,相依真似母;伤心今日,弟困袖短,何以慰故兄。

本章结束联句:

立意正确,分清善恶美丑,才是合天得体:

联系实际,突出喜怒哀乐,始能掷地有声。

第五章对仗

第一节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对联最起码的要求是对仗工整,所谓工整,就是要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古人云:

“实对实,虚对虚。

”这太笼统,不确切,也不全面。

今天我们应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来划分,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现在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种。

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的作用只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五种,还有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附属于形容词。

所谓同词性的字词相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为了让大家弄通弄懂词的属性,下面按十一种词类举例说明。

一、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在对联写作中,用得最多、最广泛、最频繁。

名词又分为三种:

(1)专有名词,如人名张三、李四、王麻子,地名龙额、岑岜、上地坪,书籍名《幼学》、《增广》、《诗经》、《毛泽东选集》等等。

(2)具体名词,如日、月、星、山、水、河、溪、松、竹、梅、猪、牛、马、羊、鸡、兔等等。

(3)抽象名词,如性、情、志、气、忠、孝、仁、爱、义、福、寿、贫、富等等。

拟写对联时,这三种名词要求各自相对,才算工整。

二、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

如走、行、跑、跪、做、说、唱、吃、看、听、玩、浮、沉、争、

打、呼、问等等。

三、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

如好、坏、软、硬、大、小、长、短、难、易、冷、热等等。

上述名、动、形三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占的比重最大,使用率最高,必须十分注意区分,准确运用。

它们之间,又互可多用,名词可作动词或形容词用,形容词也可作名词或动词用,使用场合不同,词性就不同了。

如“锯”字,配上数量词“一条锯”,它是具体名词,配上宾语“锯板子”,它就是动词了。

这在活用中,应予注意。

四、代词,是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或改组句子的词。

如吾、我、你、他、彼、此、汝、其、伊、侬、我辈、晚辈、你们、他们等等,还有谁、何、孰等疑问代词。

五、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等,还有单、双、两、仨等也属数词之列。

六、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如升、斗、寸、尺、丈、里、匹、斤、两、吨、件等。

七、副词,—般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肯定、否定、祈使、礼貌等。

如很、相、甚、即、必、岂、请等等。

八、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目的之司。

如在、于、乎、因、由、以、向、与、对、和、同等等。

九、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以表达它们之间关系的词。

如及、或、并、和、跟、而等等。

十、助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语法的词。

如之、乎、也、者、矣、焉、哉,还有呢、吗、嘛、啦、哩等等。

十一、叹词,是对事物有慨叹时用,独立于句子之外。

如噫、吁、嗟、唉、呜呼等等。

按这十一种划分属陛是科学的。

不过每副对联通常是用多种词类构成的。

如文天祥题山海关联:

“秦皇安在哉?

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姜女对秦皇是专有名词,未对安是副词,亡对在、铭对筑是动词,也对哉是助词,千秋对万里是数量词,片对长是形容词,城对石是具体名词,贞对怨是抽象名词,共八种词类构成。

这就叫同词性的字词相对,堪称对仗之工。

第二节对仗规律

对联对仗规律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及选择关系等等。

体现这些关系形式主要有:

正对,这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同、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内容却又不相同。

如安徽白龙庙联:

“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反对,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

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如:

“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

串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独立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

所以上下联—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如某眼镜店门联:

“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

工对,又叫严式。

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越工。

如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湖。

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是大类对,平仄上个别也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

如郑板桥联: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这里主要名词没有一个词类的相对。

现在的工对也有所不同,

只要求字词和平仄大致相对,个别字词不甚工整可不计较,也近似古宽对。

当然宽对也不能无限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

回文对,回文又叫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描词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互关系。

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

(1)上联倒转作下联。

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上海自来水;水来自海上。

(2)上下联顺逆同一。

如“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

(3)上下联颠倒互换。

如“禽鸣听耳恍鲤跃视神怡。

”又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

总之,不论那种对法,都要为主题服务,突出一个中心思想。

不能一面道贺,一面哀揽,一面伤心痛哭,一面开怀大笑,使人不知其所。

例如有这样一副对联:

“鹈鸠悲啼血;鸳鸯喜订盟。

”这副对联,对仗是工整的,但牛马不相及,一喜一悲,不知是道贺还是哀挽。

此章结束联句:

字词相对才成对;

上下互联始为联。

第六章平仄

第一节怎样识别平仄

拟写对联要注意平仄,只有平仄和谐,读来才顺口,声韵铿锵。

声有平仄,律为排列,要将平仄排列像音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