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6004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翻译练习.ppt

人教语文必修三重要文言句子人教语文必修三重要文言句子翻译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战鼓冬冬敲响,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战鼓冬冬敲响,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但这也是逃跑呀。

3.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姓比邻国多了。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戴于道路矣。

如果拿着斧头按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如果拿着斧头按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让百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6.认真地办好学校,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认真地办好学校,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那么,须发花白的大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

老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背负或顶着重物行走了。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

7.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的,是从来不曾有过这样做了还不能称王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的事。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又有什么不同呢?

同呢?

劝学劝学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矣。

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

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到千里之外。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

长江黄河。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饮黄泉,用心一也。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雕刻不停(的话的话),金石也能雕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的缘故。

过秦论过秦论1.外连衡而斗诸侯。

外连衡而斗诸侯。

2.蒙故业蒙故业,因遗策。

因遗策。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的办法。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

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流血漂橹。

6.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

,大盾牌也漂浮得起。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

各诸侯国统统消灭。

7.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8.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9.收天下之兵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

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的反抗力量)。

10.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赢粮而景从。

11.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

子似地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家族。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3.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1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

关作为宫墙。

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么原因呢?

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师说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也。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了。

惑,就始终不能解决了。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拜他为师。

早,我跟从他并拜他为师。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所存也。

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是比我小呢?

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在的地方。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出于此乎!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不如他们。

真是奇怪的事啊!

不如他们。

真是奇怪的事啊!

1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3.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拘于时,学于余。

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