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818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2019-2020年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1)新媒体的发展给公众带来的一大好处是,终于可以不必像过去那样过度依赖传统媒体,而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接收信息。

(2)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

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

(3)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

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

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

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

(4)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

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5)哲人说,距离产生美。

网友调侃说,距离产生第三者。

我想说的是,距离还产生作为旁观者应有的客观和理性。

□可有些时候,距离越近,反而越妨碍着我们看到事件的全貌;听新闻当事人在自己眼前诉说,反而影响着我们作出客观的判断。

没有了距离,就没有了理性判断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容易被情绪和激情所感染而远离了真相。

(6)当一个新闻当事人在微博上诉说着自己某种受迫害经历时,比如在拆迁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遭到了当地官员的打压,被逼得家破人亡。

因为这样的诉说非常符合我们的想象,也击中了我们的同情心和对强权的痛恨,我们轻易就会被这样的诉说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去审慎地判断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当一个网友,利用人们对某种现象的痛恨,制造了一些故意找骂找抽的信息吸引人气时,网众也非常容易就急吼吼地跳进炒作者设置的话题陷阱中,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力。

新媒体上充斥着类似信息,它总能在某个“点”上刺激你的道德神经,或让你义愤填膺,或让你暴跳如雷,或让你目瞪口呆,或让你瞠目结舌。

(7)因为我们与这些信息间没有任何距离感,没有防火墙,没有过滤器,没有传统媒体这个“媒介”,我们很容易就被这些信息操纵者所植入的情绪所感染。

浮躁的语境形成一种判断压力,逼迫你冲动地作出非理性的判断。

(8)过去依赖传统媒体报道的时候,因为有传统媒体这个把关人,我们与新闻信息间隔着较远的距离。

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信息,已经远离了新闻现场,我们与新闻当事人之间也隔着记者。

记者把在现场看到的写出来告诉我们,记者将新闻当事人说的话传给我们。

这个过程中,记者会核实当事人有没有说谎,会通过信息的交叉判断信源的真假,会通过采访多方新闻当事人以客观地还原事实全貌。

记者的报道还须经过多层把关,最大程度地去除“情绪化”和“想当然”,最终才会出现在新闻纸上。

中间隔了这层距离,读者从报纸上看到记者对事实的描述后,就会理性很多。

(9)这样说,并非想开时代的倒车,怀念传统媒体主宰舆论场的时代,而是提醒公众:

在这个没有距离感的新媒体舆论场中,应该意识到“距离感”的重要。

与信息没有了距离感,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是极大的考验,必须明白:

其一,有图未必有真相,图片具有欺骗性;其二,不要站队,不要轻易相信当事一方的说法,每个人只会选择性地向别人描述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一定要兼听各方的声音;其三,要警惕符合自己想象和期待的信息,很多假消息正是根据你所期待的而编造的;其四,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当一件事让你义愤填膺愤怒异常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转发和吐槽,而要有意识地与这件事保持一个“距离”:

换个角度看一看,过半个小时再作评论,或者远离微博一会儿,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下,冷静下来,才会有理智的判断。

(10)没有了距离感,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以使自己保持一双慧眼。

1、联系上下文,对第(3)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媒体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已无用武之地。

B“似乎”一词表明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传播格局中并非多余。

C公众可以借助于自媒体而无须依赖传统媒体关注所有的新闻事件。

D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5)段方框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都期待着近距离的接触

②在很多事情上

③甚至零距离接触

④身临其境近在眼前

⑤以为距离越近

⑥才能看到更多和更真实的信息

A、②⑤⑥④①③B、⑤③④⑥②①C、①⑤③④②⑥D、②①⑤③④⑥

3、第(7)段加点词“防火墙”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简析第(7)段的作用。

(3分)

5、概括第(8)段大意。

(2分)(25字以内)□□□□□□□□□□□□□□□□□□□□

6、最后一段说“没有了距离感,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作为了解新闻事件的公众,我们应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

(3分)

时间上:

空间上: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1分)

放鸭莫言

(1)青草湖里鱼虾着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前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2)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3)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

(4)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荷叶尖尖的角。

成双逐对的青蛙嘎嘎叫着。

真是满湖春色,一片蛙鸣。

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可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

(5)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6)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送话过来:

(7)“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8)“湖东李村,”老壮瓮气瓮气地回答,“你呐?

姑娘。

(9)“湖西王庄。

(10)“老王呢?

(11)“老了,退休了。

”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弯儿。

(12)“再见,大伯!

(13)他们就这样认识了。

(14)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在湖上碰了面。

几句闲话之后,姑娘郑重其事地问:

(15)“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16)老壮愣了一下神,反问道:

(17)“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18)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19)“没事,随便问问。

(20)“不会是随便问问吧?

”老壮耷拉着眼皮说。

(21)“这户人家怎么样?

”姑娘问。

(22)“难说。

(23)“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24)“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25)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心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老壮甭提有多心疼了。

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

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

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老实人爱生哑巴气,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

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

(26)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要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

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

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27)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淡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

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28)一转眼春去夏来,湖上又换了一番景色。

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风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

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得发蓝,荷叶上,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

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

“好鸭!

”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

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29)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30)“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

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

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31)“姑娘,你可是问巧了!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

”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32)“太谢谢您啦,大伯。

我把鸭赶过来吧?

(33)“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

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34)“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

”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35)“姓李,名老壮!

(36)“呀!

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37)“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地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38)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

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39)“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40)“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

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

”李老壮高声喊着。

(41)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

(42)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他自言自语地说:

(43)“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7、小说第(3)、(4)段画线句都是景物描写,试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8、第(25)、(26)两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9、第(27)、(43)段画线句都是老壮的心理描写,对象相同,但传递的感情有差异。

结合具体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4分)

10、从小说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39)段画线处体现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3分)

11、对于小说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情节、环境和人物,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重点,本文的放鸭姑娘就是一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B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篇小说涉及的社会环境有“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特定的年代。

C第(36)段放鸭姑娘对老壮儿子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人物丰富的心理。

D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其中情节展开主要借助于人物对话,形象的塑造主要借助于心理描写。

12、有人评论莫言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

”结合这一评论和文中相关内容,进行赏析。

(5分)

3、默写(6分)

13、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

(《八声甘州》柳永)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3)分野中峰变,。

(《终南山》王维)

(4),燕尾绣蝥弧。

(《塞下曲》卢纶)

(5)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柳永)

(6),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7)一言既出,。

(《伍员吹箫》李寿卿)

(8),渔翁得利。

(《战国策燕策》)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6题:

(8分)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①,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

①蛾儿、雪柳、黄金缕:

皆古代妇女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14、辛弃疾,字幼安,号。

上片与题目“元夕”中的“夕”字直接照应的词有“夜”、“   ”、“光”。

(2分)

15、对本词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本词即属豪放之作。

B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

C词中所写的元夕景象,是古人除夕之夜放烟花、舞彩灯,欢度良宵景象的再现。

D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为下片出现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起到正面烘托的作用。

16、结合词中内容,分析词中“那人”的形象。

(3分)

五、阅读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完成17——21题:

(18分)

《诸子喻山水》: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仲尼亟称于水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秋水》: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仲尼亟称于水()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相与枕藉乎舟中()(4)则或咎其欲出者()

18、完成下列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分)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明主不厌人

C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D舞幽壑之潜蛟

(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始舍于其址”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B以其善下之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D泣孤舟之嫠妇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以为莫己若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9、完成下列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不知何时止而不盈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2)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C上下交朴,以道为舍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B不知东方之既白

C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4)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名成于前,德垂于后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0、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又奚以自多”相同的一项:

()(1分)

A以为莫己若B客有吹洞箫者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方存乎见少

21、翻译(6分)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①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望其地,且异之。

使命芟其芜,行其涂。

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②。

既焚既酾③,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

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④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

  ③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或赞且贺,曰:

“见公之作,知公之志。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公之择⑤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

山原林麓之观欤?

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④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⑥,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释:

①韦中丞出任永州刺史,到任月余即营造新堂。

落成时设宴招待官绅。

时柳宗元任永州司马。

韦素知柳善文,便请他为新堂作记。

②蠲之浏如:

蠲通涓,清洁,谓洁其浊水,使之清澈。

浏如,水清澈的样子。

③酾:

疏导。

④间厕:

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

⑤择:

应作“释”,舍弃。

⑥屋漏:

室内西北角地方。

22、本文为作者为韦使君“新堂”所作之“记”,却以议论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3、第③段中“见公之作,知公之志”的“志”可以简要概括为□□□□方面(四字以内)(1分)

24、以下两小题,任选其一,答题时标明序号(2分)

(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直线句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②段画波浪线句的表达效果。

2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题目中的“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文末的“二千石”本指刺史的薪俸,后用以代称刺史一级的官吏,文中指“继公之理者”。

B文末打破了一般“记”文仅标明作记日期及作者姓名的常例,使结尾显得感慨良深,耐人寻味。

C本文立意新颖独特,没有局限于记述新堂的题面,而是即小见大,化无为有,以新堂为媒介,借事明道,托物言理。

D本文在布局章法和语言方面与杜牧的《阿房宫赋》有诸多相似之处。

如都采用夹叙夹议的布局章法,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融合起来,做到景、事、情、理的和谐统一;语言上都具有“赋”体语言铺陈的特色,文气奔放,富于回旋的节奏。

26、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记”?

(3分)

7、作文(70分)

一位牧师说过,印第安人射的箭,很多都是自己制造的。

箭杆的长短与材料、羽毛的轻重、羽毛离箭头的位置、箭头的重量与材料,等等,都大有讲究,足够空气动力学家研究半辈子。

有一次,牧师得了一个机会问一位有经验的印第安身手关于他的造箭心得。

这位射手说,其实只要把箭杆削直了,其它什么的马虎一点都没有关系。

如果箭杆不直,其它方面你就是完美无缺,也很难一矢中的。

以上材料,能引起你哪方面的联想,能悟出怎样的道理。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海市吴淞中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考试卷

参考答案:

二、(21分)

7、(3分)两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湖边和湖上景物的特点,突出了青草湖春季的特色(交待季节特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对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8、(3分)通过补充叙述(插叙),使读者对老壮“偷鸭”“游乡”一事有了正确的认识,是在特殊年代做出的“糊涂事”,消解了前文“手脚不太干净”的疑惑,人物形象更丰满;同时使情节更加完整。

(内容2分,结构1分)

12、(5分)评分标准:

援引文中相关内容(2分)进行分析印证(2分),得出结论(能分析出体现怎样的主观情愫)(1分)

绚丽的色彩:

(1)景物描写:

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第1段);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鲜嫩的水草(第3段);湖水绿得像翡翠、满湖春色(第4段);荷田里荷花开了、湖上水草绿得发蓝、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第28段)。

(2)人物描写: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第5段);姑娘的脸红了红(第18段);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第38段)。

主观情愫:

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描写自然环境的色彩,主要表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景象,揭示人们对新时期、新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的愿望,表现人物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人物描写的色彩,主要表现人物天真、直率、羞涩、可爱的性格特点,寄寓作者对人物的赞美之情。

学生的分析只要符合语境即可。

3、默写(6分)

(1)望故乡渺邈

(2)玉簪螺髻(3)阴晴众壑殊(4)鹫翎金仆姑

(5)暮霭沉沉楚天阔(6)水光潋滟晴方好(7)驷马难追(8)鹬蚌相争

4、(8分)

六、(11分)

22、(3分)

(1)评议郊邑之中建造景观,既耗人力又难得天然的内容,与下文韦使君建新堂构成对照(作铺垫和衬托);

(2)将民力与名胜(建造景观)相关合的议论,领起一篇大意,为下文的描述与议论张本(照应)(一点2分,两点3分,每个要点既关乎内容,又关联结构,也可将每个要点分解成两个小点进行评分)

陵绝:

超越。

  [6]九疑:

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

  [7]度(duó夺):

量度,这里有勘测规划的意思。

  [8]翳(yì益):

遮蔽。

奥草:

深草。

  [9]涂:

污泥。

  [10]蛇虺(huí悔):

一种毒蛇。

蟠:

盘屈而伏。

  [11]葩(pā趴):

花。

卉(huì会):

草。

  [12]理:

治理。

  [13]芟:

割除。

芜:

荒草。

  [14]行:

流通,流动。

这里是疏导的意思。

  [15]蠲(juān捐):

清洁,使动用法。

浏如:

水清澈的样子。

  [16]酾(shī诗):

疏导。

  [17]蓄:

指积蓄的湖水。

  [18]溶漾:

水动荡的样子。

纡(yū迂)余:

曲折萦绕。

  [19]]四隅:

这里指四方。

  [20]窍穴:

这里指山洞。

逶邃(suì遂)曲折深远。

  [21]栋宇:

堂屋。

  [22]庑(wǔ舞):

堂下四周的屋子。

  [23]间厕:

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

  [24]迩:

近。

  [25]谯(qiáo桥)门:

古代建筑在门楼上用以了望的楼。

  [26]延:

邀请。

  [27]择:

应作“释”,舍弃。

  [28]晓:

据另本,晓应作“饶”,富裕。

  [29]措:

放置。

这里是嵌置的意思。

  [30]编:

指编入书籍。

二千石:

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石,这里指州刺史。

屋漏:

西北隅之谓也。

      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