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775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docx

学年化学苏教必修2讲义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1单元第2课时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建构

1.通过分析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它们的递变规律,并由此认识元素周期律。

2.初步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序数

(1)概念:

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2)数量关系: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原子结构变化规律

(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从3~18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说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下表为原子序数为3~9和11~17元素的原子半径:

3~9号元素

3Li(锂)

4Be(铍)

5B(硼)

6C(碳)

7N(氮)

8O(氧)

9F(氟)

原子半径/pm

152

111

88

77

70

66

64

11~17号元素

11Na(钠)

12Mg(镁)

13Al(铝)

14Si(硅)

15P(磷)

16S(硫)

17Cl(氯)

原子半径/pm

186

160

143

117

110

104

99

注:

1pm=10-12m

从上表可以得到: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呈现周期性变化。

3~9号元素、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都逐渐减小。

【自主思考】

1.“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这句话是否正确?

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

①3~9号元素,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变化规律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一直减小;②2、10、18号等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标准不同,不具有可比性。

③核电荷数小的元素其原子半径不一定小,如Li>Cl。

2.解释下列问题:

(1)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为什么其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吗?

提示 

(1)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2)电子层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3)不一定。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大;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也不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不一定越大。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化合价

填写下表:

元素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最低负价

-4

-3

-2

-1

观察分析上表,可以得出:

(1)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元素的最低化合价=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8;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递增到+7(O、F除外),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按硅、磷、硫、氯的顺序,由-4递增到-1。

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金属性强弱比较

①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再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变红

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①将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②加热试管

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溶液变为粉红色

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Mg(OH)2+H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镁条和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L2mol·L-1盐酸

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冒出,但放镁条的试管中逸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镁更容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

由上述实验可知:

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③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填写下表空格:

元素

Si

P

S

Cl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及酸性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酸

性更强

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

H2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氢化物的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受热分解

稳定

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化合时条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S>P>Si。

②硅、磷、硫、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3PO4>H2SiO3。

③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S>P>Si。

3.元素周期律

(1)概念: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内容: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3)实质: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自主思考】

3.第3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第2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价是否也是由+1递增到+7?

提示 不是,第2周期中氧元素、氟元素只有负价,没有正价。

4.某元素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规律?

提示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

5.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有哪些?

提示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③单质间的相互置换。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②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④单质间的相互置换。

[效果自测]

1.判断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排布均呈现由1个电子递增至8个电子的周期性变化。

(  )

(2)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小。

(  )

(3)最外层电子数:

Na

Na

(  )

(4)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只显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只显负化合价。

(  )

(5)任何元素均有正价和负价。

(  )

(6)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  )

(7)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呈周期性的变化。

(  )

答案 

(1)× 

(2)× (3)× (4)× (5)× (6)√ (7)×

2.原子序数为11~17的元素中: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4)最不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解析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核电荷数越小,金属性越强。

(1)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

(2)金属性最强的应为Na。

(3)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氯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酸是HClO4。

(4)非金属性最弱的非金属元素Si的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

(5)金属性最强的Na对应的NaOH的碱性最强。

答案 

(1)Cl 

(2)Na (3)HClO4 (4)SiH4 (5)NaOH

探究一、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合作交流】

1.比较下列原子半径:

(1)r(Na)________r(S)

(2)r(H)________r(Li)

(3)r(Mg)________r(F)

提示 

(1)> 

(2)< (3)>

【点拨提升】

微粒半径大小主要由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

1.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1)r(阴离子)>r(原子):

r(H-)>r(H);

(2)r(原子)>r(阳离子):

r(H)>r(H+);

(3)r(低价阳离子)>r(高价阳离子):

r(Fe2+)>r(Fe3+)。

2.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r(Li)>r(Be)>r(B)>r(C)>r(N)>r(O)>r(F);

r(Na)>r(Mg)>r(Al)>r(Si)>r(P)>r(S)>r(Cl)。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或离子半径越大:

r(Li)<r(Na);r(F)<r(Cl)。

r(Li+)<r(Na+);r(O2-)<r(S2-)。

4.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r(O2-)>r(F-)>r(Na+)>r(Mg2+)>r(Al3+);r(S2-)>r(Cl-)>r(K+)>r(Ca2+)。

关键提醒 

(1)微粒半径比较要三看:

首先看层,层少半径小;同层看核,核大半径小;同核看价,价高半径小。

(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依据与其他元素的不同,不便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半径作比较。

【典题例证1】 下列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F>Cl

B.原子半径:

钠>硫>氯

C.离子半径:

S2-<Cl-<K+<Ca2+

D.第3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解析 F原子与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Cl的原子半径大,A错;钠、硫、氯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C错;第3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D错。

答案 B

方法规律 1.比较原子半径的方法如下:

(1)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比较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不同的原子半径找对照原子比较。

2.离子半径比较时,先确定相关离子是属于哪种情况,再依据相关规律比较。

(1)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电子层数不同: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不同: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离子所带电荷、电子层结构均不相同:

找对照离子进行比较。

【学以致用1】 已知1~20号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C>D

B.离子半径:

C2->D->B+>A2+

C.原子序数:

d>c>b>a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A>B>D>C

解析 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

,所以原子半径B>A>C>D,A错;离子半径为C2->D->B+>A2+,B对;原子序数为a>b>d>c,C错;最外层电子数D>C>A>B,D错。

答案 B

探究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合作交流】

2.原子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吗?

提示 不对,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数的多少无关,如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Al失去三个电子形成Al3+,但是Na的金属性强于Al。

【点拨提升】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

结论

根据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越易置换出H2,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

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同种非金属反应的难易

单质越易反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如由反应Fe+S

FeS,2Na+S===Na2S,知金属性:

Na>Fe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

结论

根据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

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酸性越强,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同种金属反应的难易

单质越易反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如由反应Cu+Cl2

CuCl2,2Cu+S

Cu2S,知非金属性:

Cl>S

关键提醒 元素的金属(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失(得)电子能力。

比较元素金属(非金属)性强弱,其实质是看元素原子失去(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失去(得到)电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

【典题例证2】 

(1)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________。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

b.Mg(OH)2属于中强碱,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

(2)某同学认为铝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化学反应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____________。

a.铝片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c.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d.铝热反应

解析 

(1)a项不可以,单质熔、沸点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无关;b项可以,Mg(OH)2比Al(OH)3碱性强,进而说明26Mg比26Al金属性强;c项可以,有镁带的热水中滴入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有铝片的热水中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Mg(OH)2,铝与热水反应不明显,证明26Mg比26Al金属性强;d项不可以,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镁和铝,都在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使得镁和铝不能与热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则该实验操作不可用作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

(2)a项说明铝是较活泼的金属,但不能说明铝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b项能说明氢氧化铝属于酸,即铝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c项说明氢氧化铝具有一定的碱性,铝具有金属性;d项说明铝的金属性较强,不能说明铝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答案 

(1)bc 

(2)b

解题感悟 

(1)其他方案:

设计实验证明镁比铝的金属性强,除采用本题的b和c方案外,还通常采用的方案是:

在相同温度下,取相同表面积的Mg条、Al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Mg比Al反应产生氢气快。

(2)方法思路:

可以从有关反应的难易、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非金属阴离子或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的强弱等方面来判断。

(3)易错提醒:

以下则不能用于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①单质或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②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中置换出H2的多少;③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或元素的最高价的高低。

【学以致用2】 可以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弱的是(  )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的大;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的强;③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④HCl比H2S稳定;⑤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⑥Cl2能与铁反应生成FeCl3,硫与铁反应生成FeS;⑦Cl2可以从H2S溶液中置换出S;⑧同浓度的HCl和H2S的水溶液,前者酸性强;⑨HCl(或Cl-)还原性比H2S(或S2-)弱

A.③④⑤⑥⑦⑨B.③④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⑦⑨D.③④⑥⑦⑨

解析 

(1)①溶解度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没有直接关系;②应该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⑤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不仅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电子层数等有关,电子层数少的原子不一定得电子能力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不一定强;⑧不能根据无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及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不同非金属单质与同一种变价金属反应后金属价态越高,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④⑥⑦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非金属元素阴离子或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说明越易失电子,则对应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

⑨能证明氯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硫,则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答案 D

易错提醒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质或化合物物理性质方面的规律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无关。

如不能用HCl的沸点比H2S高说明非金属性Cl>S。

(2)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

如不能用氧化性HClO>H2SO4说明非金属性Cl>S。

(3)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无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不能用酸性HClO

(4)原子在反应中获得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无关。

如不能用Cl在反应中得到1个电子,S在反应中得到2个电子说明非金属性S>Cl。

(5)无氧酸的酸性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必然联系。

如不能用酸性HCl>H2S说明非金属性Cl>S。

(6)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没有必然关系。

如不能用氯的最高价为+7价而硫的最高价为+6价,说明非金属性Cl>S。

1.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量变引起质变

B.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

答案 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 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H、He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答案 B

3.某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A.4B.5

C.6D.7

解析 设该元素的最高正价为x,最低负价为y,则

解得x=6,y=-2

因此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答案 C

4.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为(  )

原子

N

S

O

Si

半径/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10-10mB.1.10×10-10m

C.1.20×10-10mD.0.70×10-10m

解析 磷的原子序数在S和Si之间,故半径应在这二者之间。

答案 B

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B、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Na、Mg、A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Li、Be、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Be、Mg、Ca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解析 B、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4、5,A项正确;Na、Mg、A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1、+2、+3,B项正确;Li、Be、B属于第2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项错误;Be、Mg、Ca的电子层数分别为2、3、4,D项正确。

答案 C

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解析 A项错误,K层为最外层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从1到2,而不是从1到8;B项正确,是元素周期律的内容;C项中,最低化合价一般是从-4到-1,而不是从-7到-1;D项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其内容。

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半径越小,其原子序数越大

B.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原子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多的原子易失电子

C.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D.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金属性越强

解析 氢原子的半径最小,原子序数也最小;氢原子相对于活泼金属Mg、Ca等失电子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与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联系,A、B、D错误。

答案 C

3.下列叙述中,能证明A金属比B金属活动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冷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

解析 选项A中只指出A、B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不能确定A、B的金属性强弱;选项B中指出了A、B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多少,但电子层数少的原子的金属性不一定比电子层数多的原子的金属性弱;选项C中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金属A、B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而没有说明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的金属活动性不一定强,如1molAl和1molNa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Al生成的氢气多,但Al不如Na活泼;选项D正确,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才能与冷水反应。

答案 D

4.下列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Na、Mg、AlB.Na、O、F

C.P、Si、AlD.C、Si、P

解析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答案 C

5.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A.

B.

C.

D.

解析 先据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判定D不符合;据同一元素阳离子半径必小于其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必大于其原子半径,判定A、B都不符合;再据: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序大径小”规律,r(O2-)>r(Na+),C符合。

答案 C

6.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①C、N、F ②Na、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