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771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docx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

运动鞋鞋底的设计

运动鞋鞋底一般由大底、中底(中插)、内底三个部分构成。

三者以一定的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综合效用,每个部分在运动中都具有一定的功效,任何部分的功能改变都会给其它部件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的运动项目对鞋底功能要求差别很大,导致其构造上有所不同,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运动特点区别对待。

第一节运动鞋鞋底设计

运动鞋鞋底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承载人体的重力;二承受脚体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屈挠变形、扭转;三保护作用,隔离脚底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四功能作用,如助弹跳、制动、防滑、缓冲减震等。

运动鞋底造型取决于运动项目,项目决定楦型。

楦型改变,运动鞋底造型必相应改变。

楦型决定鞋底造型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楦身的造型决定鞋底身型,楦的身型有直型、弯型和标准型三种,鞋底同样也有三种,形状一致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成鞋;第二,楦的头型决定鞋底的头型,楦的头型有尖、圆、方(大、小、斜),鞋底的头型也必须与之相同;第三,楦型的尺寸决定鞋底的尺寸;第四,楦底跷度决定鞋底跷度。

第五,楦底凹凸度决定鞋底的凹凸度。

总之,楦型决定鞋底造型。

楦型造型确定之后,运动鞋鞋底可改变的因素就只有底部的厚度、颜色、花纹、功能、鞋墙的造型等。

一、运动鞋大底设计

运动鞋大底的设计从造型方面主要控制的因素为底的形状,包括厚度、长度、围墙(含前包底、后包底)、坡度、颜色、花纹等;从材料选择方面主要控制功能性,包括耐磨耗性、弯折屈挠性、鞋底的硬度。

(一)厚度

运动鞋大底的类型与皮鞋相比(皮鞋大底厚度约在5~8mm),其形状与结构较复杂,片状平底见图6-1;完整墙式平底见图6-2;这类大底的厚度前后一致。

一般厚度设计要求大底在运动鞋使用寿命期限内足够抵抗磨耗,不被磨透;不影响屈挠部位的弯曲;运动者的活动不明显受大底厚度影响;脚体无明显不舒适感;体能消耗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般的运动鞋大底厚度在12~30mm之间。

运动鞋大底的厚度是根据运动项目的要求分别来确定,如舞蹈鞋,鞋底厚度一般在2~4mm,属于运动鞋中最薄的一类;普通的胶鞋底的厚度为3-8mm。

运动鞋大底逐渐转到以抗磨耗、止滑为主,为降低成本,大底一般使用高磨耗性材料,大底形状与厚度变化很大。

出现非完整性大底,见图6-3;局部式大底,见图6-4。

非完整性与局部性大底,其厚度属于非均匀性大底,其厚度主要满足磨耗部位和达到支撑效果即可。

一般前掌部位厚度在2-10mm,后跟部位3-40mm;如滑雪鞋、山地鞋的大底后跟厚度可以在20~50mm之间,属于比较厚的一类运动鞋大底;

影响运动鞋大底厚度设计的因素有:

磨耗、屈挠、活动状况、脚体受力、材料性质、舒适性和体能消耗等。

厚度是一个非常不精确的概念。

一般运动鞋大底在前掌部位的厚度最为重要。

图6-1片状平底图6-2完整墙式平底图6-3非完整性大底

(二)宽度

对于一定尺码的运动鞋大底,其宽度是一个变值,随着部位的不同而改变。

运动鞋大底最宽处为跖趾关节部位,最窄处为腰窝以后部分,因此这里所指的宽度应当严格区分部位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只要从任何一个部位确定了运动鞋大底的宽度,相应其它部位的宽度随之改变。

运动鞋大底的宽度在设计中,不能一味追求较宽或较窄,而是根据运动项目分别对待。

短跑、舞蹈鞋的大底宽度最小;而滑雪、滑板、山地鞋的大底宽度较宽。

为了达到稳定与减震,大底宽度适当增加;为了减轻质量、运动灵活,大底的宽度可小一些。

传统观点认为,运动鞋大底的底后跟部位的宽度愈宽,愈能起到稳定作用,然而事实上,图6-4局部式大底宽度过大反而容易引起运动伤害,对稳定性起主要作用的是前掌部位。

(三)坡度

运动鞋大底为了满足某种功能要求,往往设计成前、后具有坡度,或者里、外侧具有厚度差,或者局部厚度增加或减少。

对于需要造成身体前倾,重心自动前移的慢跑、滑雪等类似运动项目来说,常将运动鞋大底设计成后跟部位高于前掌部位的前后坡度的坡形大底。

有些运动鞋为了控制过度内转或外转,也可以通过大底的里外侧厚度差形成坡形大底。

过度内转则增大大底内侧厚度;过度外转增加大底外侧的厚度。

见图6-5为坡形大底的纵、横剖面。

前后坡度差(b-a>a)可以达到15~30mm之多。

里外侧厚度差(d-c>c)为3~8mm为宜。

设计的具体数据,应根据运动项目或脚体翻转程度确定。

图6-5坡形大底的纵、横剖面

(四)外形变化

随着运动时尚的不断更新和演变,运动鞋大底的外形也有很大的改变,形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局面。

从运动鞋大底发展过程看,其造型分为传统造型和现代造型两种。

传统造型主要是平底式,多见于压延的硫化、模压、片材运动鞋鞋底、如图6-6。

其中a,b、d均为平底前后墙体大底;c为外平后跟坡度底前后墙体底;e为内平外跟平底前后墙体大底;f分别为平底前后无墙体大底。

现代造型主要是悬空与坡底式,多见于注塑、模压运动鞋大底,见图6-7,这种大底多带有墙体设计,而墙体造型变化丰富多彩。

图6-6传统的运动鞋大底造型

图6-7腰窝悬空式运动鞋大底

关于大底花纹和墙体设计将在后面专门叙述。

(五)运动鞋大底底上面的设计

运动鞋大底底上面设计分光面和非光面设计两种。

运动鞋大底的减震或能量回归功能要求不太高时,一般采用光面设计,如图6-8;而大底具有较高的功能要求时,则设计成加强筋或网状的非光面结构,如图6-9;有时也可设计成一半光面与一半非光面结构,如图6-10。

图6-8运动鞋大底的底上面的光面设计

图6-9运动鞋大底全底上面的非光面设计

图6-10光面与非光面结合设计

在非光面设计中,一种是矩形隔离起来的气室,一种是菱形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独立的圆柱、矩形柱体等。

二、运动鞋鞋底围墙的设计

运动鞋围墙是指与底垂直或成其它角度、附加在大底外围的附属部件,如图6-11。

运动鞋围墙的设计既能美化运动鞋造型、体现设计师的风格,更重要的是满足运动鞋的功能要求。

比如增强鞋帮的强度;提高帮底结合牢度;适应运动性能的要求;提高稳定性等。

与皮鞋相比,运动鞋更注重功能性,因此在制作工艺、鞋帮以及大底设计时与皮鞋设计有较大的不同。

运动鞋设计大底时,通常要进行围墙的设计。

在硫化鞋中,围墙是指由围条(内围条与外围条)组成的鞋底与帮面在侧面结合的部分,一般其高度高于底的厚度,而又低于帮面高度的部件。

(一)围墙的分类

形状分类:

运动鞋大底围墙可以分为规则与自由式两种;规则式鞋围墙是指围墙的高度、厚度、均匀程度在与帮底结合时各个部位都是一样的,多见于硫化运动鞋;自由式是围墙的高度、厚度、均匀程度等造型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变化,多见于成型底的冷粘鞋。

从鞋底围墙附属的关系来分:

中底围墙和大底围墙两类。

所谓中底围墙是围墙与中底形成一个整体,即围墙部分属于中底的一部分;大底围墙是指围墙部分是与大底连接成整体,围墙部分是大底的构成部分。

从鞋围墙存在的部位分为前尖围墙与后跟围墙等。

前尖围墙近年来发展迅速,见图6-12。

对于成型底来说,围墙一般与大底或中底一起制造(浇铸);按照其占大底围长的情况,一般分为整体围墙、局部围墙(含半围墙)、前包头与后包跟几种。

图6-13为运动鞋底围墙的基本形状。

1-前后围墙;2-传统式全围墙;3-后围墙;4-前围墙;5-半围墙6-前后连围墙;

图6-13常见的运动鞋大底围墙造型

图6-13中所列的围墙与大底关系都是一次成型的。

运动鞋底围墙还有二次成型和分离式等多种形式。

分离式多数通过粘合的方法与帮底形成一体。

图6-14全围墙自由式造型

(二)围墙的设计要求

1.围墙与运动要求的关系

围墙设计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运动项目的基本要求。

不同运动项目对围墙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屈挠部位要求鞋围墙不宜太厚,不宜过硬,材料要求质软;前尖部位围墙,应强度大、弹性好、耐磨耗、具有减震作用。

对使用地面运动器械的项目,如曲棍球鞋围墙要求设计质量较高,足以抵抗器械可能造成的冲击与击打,避免造成对脚的伤害,要求厚度较厚、强度高、材料要求使用硬质;而足球鞋的围墙则侧重前尖和第一跖趾与第五跖趾部位的设计,弹性是主要强调因素,因为对球的控制主要是上述部位。

而旅游鞋在登山、上台阶时,容易造成鞋尖部位磨损,则多采用近年来流行的前尖部位的围墙。

2.围墙形状与造型的设计

所谓的围墙造型就是运动鞋围墙在高度、厚度和与大底结合的部位状况的综合表现。

围墙的造型设计对十分注重造型设计运动鞋而言,是体现设计风格、整体外观美的有机构成。

是设计师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造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围墙的形状设计一般要视运动鞋的品种或生产方法而定。

硫化法生产的运动鞋基本采取全围墙式或前后围墙。

而一次性成型大底围墙的造型多采用图6-13.6的形状,也可根据运动项目要求来确定。

例如篮球运动着地部位非常重要,篮球运动鞋首先着地的是前尖部位,多采用图6-13.1、2、4、6的形状;足球鞋多采用图6-13.2、6的形状。

羽毛球、网球鞋多采用图6-13.1、2的形状。

图6-12为旅游鞋大底常采用的鞋前尖围墙。

图6-13.1的围墙上沿的形状前后都为直线型;而图6-14为全围墙的自由式造型;图6-15为自由式鞋围墙。

图6-15自由式鞋围墙

3.围墙的厚度设计

围墙厚度设计的数据一般在0.5~5mm范围内,根据运动项目的需要确定。

一般来说,硫化运动鞋的围条厚度在0.8~1.5mm,厚度均匀;为使围墙与帮面材料的结合牢固,围墙的厚度往往采用边沿薄、与底结合部位厚的形状。

图6-16为鞋围墙部分横截面的形状,图中二者分别为硫化运动鞋、冷粘鞋围墙的横截面造型。

围墙的上沿的厚度一般取1~1.5mm。

足球鞋的前围墙厚度最大可达4mm,滑板鞋、滑雪鞋的围墙厚度可以达到3~5mm。

图6-16围墙的横截面形状

影响厚度设计的因素为:

材料的强度,一般情况下强度大的材料厚度可适当小些,强度小的材料围墙厚度则宜大一些;材料的软硬程度,硬质材料的厚度适当小一些,软的材料可适当厚些;围墙的弯曲部位的厚度不宜过厚;受外界冲击较大部位的厚度较厚;运动项目有特殊要求的可适当加厚。

4.围墙的高度设计

一般围墙的高度应该根据运动要求来确定,其高度设计范围为0~25mm,前尖部位的高度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后跟部位一般可比前尖部位要高一些,取上限。

对硫化运动鞋,围墙是由围条的宽度决定的。

围条的宽度经常采用20~30mm,近年来,硫化法生产的休闲运动鞋,围条宽度可以达到35mm甚至40mm。

一次性浇注达到大底,围墙的高度对于前尖围墙的尺寸,根据鞋的类型在所给出的数据之间,见图6-17。

(三)运动鞋围墙材料的选择

在围墙设计中,已涉及围墙材料性能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大底式围墙多采用橡胶、塑料、PU、TPR等,中底式围墙多采用EVA、发泡PU、橡胶围条等。

为提高围墙性能,围墙材料选择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殊要求进行,如透水气的材料,能及时排除湿气、导出鞋腔汗水;围墙材料与帮面的粘合性能良好,开胶往往发生在围墙与帮面的结合部位。

思考与练习:

1.运动鞋鞋底部件组成部分有哪些?

相互之间有何关系?

2.简述运动鞋大底功能及其造型的影响因素。

3.设计运动鞋大底宽度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4.运动鞋大底为什么会出现坡度状?

设计时有无规律可循?

第二节运动鞋大底的花纹设计

大底花纹设计是运动鞋大底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底花纹是一种装饰性图形,属于造型艺术,是一种美学设计。

同时,为了使运动鞋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充分发挥运动鞋的止滑、耐磨、稳定性等功能,底花纹设计必须讲究工学设计。

一、运动鞋大底花纹美学设计原理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

人类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强烈的精神需求,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

任何设计产品,如果不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欢迎和接受。

运动鞋大底花纹设计在不断地使用美学的原则与规律。

(一)条理与反复

条理与反复是装饰图案组织的重要原则。

在造型中,条理与反复是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美法则,是构成秩序美感的重要因素;同时,反复的应用又是装饰图案艺术所特有的一种美的形式。

反复,是指造型时相同或相似的形体在一件产品外观上连续出现。

这种连续出现可以求得形式的统一。

利用条理与反复原理可以设计出规则花纹与不规则花纹,如图6-18、19。

图6-18规则花纹条理与反复的运用

图6-19不规则花纹条理与反复的运用

运用这一原理,利用同一形体的反复出现表现出一种秩序美。

“反复”在鞋底花纹设计中就可以形成秩序感、节奏感及韵律感。

鞋底花纹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种一致的美,如图6-20。

图6-20底花纹条理与反复的运用

(二)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两个基本条件。

变化与统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舍去一方,另一方则不复存在。

若是一味地追求变化,就会杂乱无章。

片面强调统一,又会呆板单调,没有生气。

只有将两者统一的结合起来,才会真正的体现自然界的规律。

同样在鞋底花纹的设计中要特别考虑这一点。

统一能够使设计的主题突出,主次分明,风格一致,达到总体协调和完整。

而变化包括形状、颜色、方向和肌理等方面。

在鞋底花纹的设计多样性、变化性中体现出美感。

由于人生理、心理的因素,鞋底花纹设计的表现形式应该多样化,灵活地运用造型构成法则的各个要素,在多样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既不让人感到贫乏单调,又使整体上活泼、生动起来。

图6-21中左图,大小不一的点状花纹有序的排列,形成一种韵律美。

作为主体色的深蓝色体现出沉静的感觉,统一了整体风格;而右图则是蓝、白、黑等色彩的变化和局部形状的变化求得整体的统一。

图6-21鞋底花纹变化与统一的运用

(三)对称与平衡

对称是传统造型的一种法则。

给人均等、平衡、稳定的感觉。

在造型中,它属于强调统一性的一种手法。

对称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垂直对称、水平对称、中心对称、对角对称等等。

在鞋底花纹设计中,应用对角对称或中心对称。

整齐中又不失活泼,是一种可借鉴的设计手法。

对称的造型,条理性强,有统一感,可以得到端正庄严的效果。

处理不当容易呆板、单调。

而平衡形式变化较多,可以得到优美活泼的效果,处理不当易产生杂乱。

运用这一原理进行底花纹设计时,最好以其中之一为主。

或者在对称中求平衡,或者在平衡中求统一。

图6-22中左图采用水平对称的形式,显得稳重大方,达到了较好的平衡和相互协调;右图属于中心对称的一种造型,图案富于变化,效果比较活泼。

图6-22鞋底花纹对称与平衡的运用

在实际设计中采用多种造型原则,综合运用条理与反复、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以及诸如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对照等美学造型原则。

二、运动鞋底花纹工学设计要求

大底花纹工学设计就是运动鞋大底的功能设计。

既满足运动的功能要求,以及降低运动员体能消耗,强化对脚部骨骼和肌腱的保护功能。

鞋底止滑性:

为使鞋底止滑性能好,有不少办法,依据原理是增加摩擦力。

止滑移的主要方法是抓着和吸附。

大底对地面的抓着效果有以下几种:

减小纹峰,也即减小花冠,使鞋在较松软的路面上穿用时,纹峰能或多或少的插入地面,起到止滑移的作用;设计较薄的片状花纹,片状花纹易倾倒,倾倒后的胶片增大了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产生较好的抗滑移作用。

这种花纹适用于较硬且平滑的地面。

用抓着的方法来抗滑移,还要注意方向问题。

最简单的横向抗前后两向滑移花纹,其抗前后两向滑移效果很好,但抗横向滑移的性能却很差。

稳定与支撑:

鞋底表面接触地面时,真正能够接触地面是花纹的纹峰,鞋底表面实际是椭圆体的粗糙峰顶形状,由于椭圆体的接触尺寸远小于本身的曲率半径,因而粗糙峰可以近似地视为球体,两个平面的接触可以看成一系列高低不齐的球体相接触,或表面积的极小部分上,实际接触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不仅对摩擦磨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直接接触部分承受着对人体支撑,支撑的平衡,又起到稳定的作用。

当鞋底表面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地面与鞋底之间的支撑力增大,稳定性就高。

耐磨耗:

运动鞋在实际穿用时,鞋底与地面之间必然发生滑移,发生磨耗。

久而久之鞋底表面的纹峰失去止滑的功能。

因此在运动鞋使用寿命期内,必须保证具有止滑性,就要减少磨耗的速度。

运动鞋大底花纹设计还具有提高磨耗的功能要求。

目前对于鞋底花纹设计本身具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智能活动,是多层次的过程,它不但涉及计算和图形处理,还要对设计方案的设计结果进行推理和评估,引入其它技术,使运动鞋产品设计向更高智能层次发展。

运动鞋大底的花纹在使用模具的条件下,可通过压延、模压、浇注和注塑等方式实现。

一般先进行花纹设计,再将花纹镂刻在模具上。

关于模具设计将在本章第四节中专门介绍。

三、运动鞋大底花纹的种类

运动鞋大底花纹设计既要遵循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关系,追求流畅的线条、自然的条纹。

色彩方面变化丰富多彩,多以单色或两色底常见,颜色搭配流行趋势变化较快,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要求。

不仅要求花纹纹样美观,还应该考虑鞋底部件的运动功能,制作这种花纹式样的工艺条件等因素。

随着各大名牌鞋的迅猛发展,鞋底花纹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归纳起来有两类,即普通花纹和特殊花纹。

(一)普通花纹

该花纹式样在鞋底运用最多,尤其是早期的运动鞋,其品种及工艺都比较简单,利于普通花纹的设计和制造就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这种花纹多适用常规的路面,可分为规则花纹和自由花纹两类。

1.规则花纹:

大多数的花纹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的骨骼结构,根据图案学的分类,可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个基本类型。

所谓二方连续,是指图案向两个方向连续,并且反复循环。

一般二方连续花纹呈带状,上下连续称为纵式,左右连续称为横式,对角的称为斜式。

常见的波纹、条纹就是运用最广泛的二方连续图案,这种类型的花纹最适合于辊筒压延出型外底,也适用于模压橡塑微孔底和其它模制外底,所制得的外底花纹较为清晰。

图6-23列举了常见普通花纹中的规则花纹。

图6-23运动鞋常见的普通花纹

(1)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主要有,见图6-24。

①散点式。

以一个散点形象为单位,重复排列,也称团花式。

②直立式。

也叫垂直式,有明确的方向性,纹样向下或向上,也可上下交替。

③倾斜式。

将花纹作倾斜安排,有并列、穿插、交叉等排列。

该排列具有运动感。

④波纹式。

以波浪线为骨骼,花纹依附波浪线,分为单线波纹和双线波纹两种,可以顺序排列,也可以相对方向排列。

⑤折线式。

按直线转折来排列各种形象,有直角、锐角、钝角之分,刚健有力。

图6-24二方连续构图的主要形式

⑥一整二剖式。

中心一个完整形象,上下两边各有一个剖开的形象组成。

由于二方连续花纹是以单位连续的,在设计时,要注意单位之间的衔接、穿插,使之成为一个统一体。

二方连续鞋底花纹是横向的,当向前走时,在前后方向上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并且由于二方连续花纹鞋底花纹较薄,穿用时受到压力,片状花纹极易倾倒,倾倒后的胶片增大了与地面接触面积,从而产生较好的抗滑移作用,但这种花纹适用于较硬且平滑的地面,在大理石路面止滑性最好,木板地次之,水泥地稍差。

(2)四方连续图案

四方连续的图案可以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连续延伸,以它为基础构成的有正方形、矩形、菱形等,其连续方式有两种,一是平排连续:

在循环单位内安置几个纹样,上下、左右按平行方向循环排列。

二是斜排连续:

在一个循环单位安置几个纹样后,在右方错位,斜下方循环排列。

四方连续的构图形式主要有:

①散点式。

在一个循环单位内安置一个或几个散点,可规则或随意排列,见图6-25。

图6-25四方连续散点式图案图6-26四方连续连缀式图案

②连缀式。

其单位互相连合,纹样互相穿插,连续性较强,组织丰富,有菱形连缀、转换连缀、波形连缀等形式,见图6-26。

③重叠式。

底纹由几何纹或连缀纹构成。

主题纹也称浮纹的图案用散点或底纹,浮纹都用散点式处理,层次清晰。

见图6-27。

图6-27四方连续重叠式花纹图6-28适应压延的花纹图案

四方连续这种花纹用于压延出型,只能以较小较浅的图案,如图6-28;大而深的四方连续图案用于模制外底更佳,如图6-29。

2.自由式花纹:

它是一种不规则花纹,通常是仿照自然界中的一些纹理,如树皮、碎石、皮革等,这些花纹一般不深,从图形上看,由于其不拘泥于一定的骨骼规律,因而显得自然、轻便。

这种花纹可以用滚筒压延出型,也可用模具压制,如图6-30与图6-31所示。

图6-29适应模制的花纹图案

图6-30吸盘与几何结合花纹

图6-31自由式几何块花纹

而对于四方连续鞋底,由于此鞋底的四周接触地面,离开四周边后外底就不与地面接触,形成整体吸附,在施加了法向负荷后,首先四周着地,整个鞋底先抓着于地面上。

(二)特殊花纹

随着鞋底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鞋底花纹也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鞋底花纹模具的设计也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鞋底花纹式样很独特,其功能比普通花纹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该类花纹运用于专业体育运动项目较多,通常是针对某些特殊的运动项目而设计的,如登山攀岩专业鞋、越野鞋、高尔夫球鞋等,适用于高低不平的路面、崎岖不平的山路、草地、雪地、泥地等恶劣路面,如有的花纹特别深,有的花纹特别粗犷,有的设计成块状结构,有的设计成钉状使其具有很强的抓地性等特殊功能。

如图6-32、33为特殊花纹。

图6-32无规则特殊花纹

图6-33多种特殊花纹

四方连续花纹与地面产生摩擦,在光滑的地面,吸附作用比较明显,其止滑能力仅次于二方连续,但在表面粗糙的水泥地面上却不及无规则止滑块,如图6-34所示。

对于无规则止滑块的鞋底花纹,其纹峰比较小,在松软的地方,特别是如模拟的水泥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其花冠能或多或少地插入其中,产生较大的摩擦,所以在水泥路面上,其止滑性优于四方连续。

图6-34无规则止滑块

四、影响花纹设计的因素

(一)运动场地

体育运动场地的地面状况对运动鞋底的功能发挥也有一定影响。

运动鞋鞋底花纹不仅与运动鞋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而且对于运动的安全性如防滑性(含防侧滑)、起动、制动等有直接的影响,对运动鞋大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鞋底花纹的设计应受到重视。

1.运动场地的类型

按照场地软硬程度分以下几种。

硬地面:

水泥类、岩石类等,如马路、室外篮球场、山地、室内地板砖等。

硬度适中地面:

木板类、塑胶类等,如室内篮球场、室内排球场、田竞跑道等。

软地面:

草地、泥地、沙滩地、雪地等,如足球场、高尔夫球场、越野场地等。

运动种类的不同决定了地面的状况的多样性。

2.地面状况

地面状况是指地面的表面形态特征。

场地表面形态特征影响鞋底的运动功能及鞋底花纹设计。

地面的材料、硬度和残余应力等对于鞋底止滑、耐磨耗等性能起着重要影响。

地面与鞋底摩擦过程中,由于力和热的作用,接触表面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摩擦损耗性能有很大影响。

场地与鞋底的表面形态和微观接触状态在摩擦中不断地变化,同时,摩擦表面的微观颗粒也将发生破裂、脱落和转移等,从而影响接触表面的形态,使得鞋底止滑及磨耗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不同地面应该设计响应的鞋底花纹。

从地面与鞋底的接触角度看,两个粗糙表面的接触通常是一种混合的弹塑性系统,也就是较高的峰点产生塑性变形,而较低的峰点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当地面与鞋底之间压力很小时,二者表面接触属于弹性接触状态。

随着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