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667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docx

强夯方案资料解读

重庆市江津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长江段)Ⅰ标段

编制单位:

重庆建工第建九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

二○一三年十一月三日

 

强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地基处理方案的选用

根据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以往同类工程特点、相邻场地已有的施工经验,设计采用强夯法对场地地基土进行加固处理,不仅是适宜的,而且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其它方案无法替代的优势:

1、强夯工艺简单,工艺环节较少,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2、强夯法处理人工填土地基不仅可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且处理后地基整体均匀。

3、强夯法处理不良地质场地,对提高场地存在的淤泥质高压缩性软土层的强度和消除饱和砂土层的液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4、现场环境条件适宜强夯施工。

拟建场区开阔,没有建(构)筑物,在强夯影响范围之内,不存在扰民问题。

5、工期短、施工效率高,与其它地基处理工艺相比,工期可大大缩短。

6、投资省。

强夯法地基处理由于没有过多建筑材料的消耗,在地基处理工艺中施工成本较低,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

三、地基强夯加固处理的重点

1、提高人工填土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提高供淤泥质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3、消除本场地可液化砂土液化可能;

4、提高场地地基土的整体均匀性和强度。

四、编制依据

1.《重庆江津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5.现场踏勘及调查情况。

6.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施工力量及机械设备状况。

7.我单位施工同类工程的经验。

五、施工布置

本着增信誉,求发展的思想,创出更好的水平、更好的工程,让业主、监理满意的施工目标。

1、管理目标:

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即有效工期15天完成本强夯工程所有工作内容,甲方原因和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除外,根据甲方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质量目标

严格按施工图纸、规范和本合同《技术条款》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完成本项工作,确保合格工程。

3、安全、文明生产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控制在0.3%。

创成文明施工达标现场。

4.临时设施

4.1.工地办公室、住房、食堂以租用民房为主,简易库房、看守房在工地上空地内搭设。

4.2.通讯现场配置移动电话

六、施工组织设计

1、人员组织:

我项目部充分认识本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按照职能明确、精干实效、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成立“重庆江津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强夯工程项目技术部”。

项目技术部配备业务能力强、有多年的强夯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项目法全面负责本工程的组织实施。

施工队配齐配足相应的技术、质检、测量、安全管理人员。

项目部管理机构简图详见以下“工程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2.各工种劳动力配置计划

2.1机组人员配置:

单机组作业每班配4人,其中司机1人、指挥1人、挂钩2人,每日两班。

满夯主机与点夯相同。

2.2各工种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序号

工种名称

人数

主要职责

1

强夯机司机

1

强夯机操作保养

2

机组指挥

1

作业指挥

3

修理工

1

机具维修

4

电焊工

1

机具维修

5

电工

1

电器设备维修保养

6

普工

2

挂钩、清土

合计

7

3、设备组织

3.1本工程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3.1.1、满足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需求。

3.1.2、满足施工组织设计,机械配置先进合理。

3.1.3、重点部位优先配置。

3.1.4、采用先进的、新型的机械设备。

3.1.5、注意机械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率。

3.2施工机具

强夯机选用HZQH5000型强夯机,接重型吊杆25m,夯锤选用2.5m直径的铸钢锤,重量26.8t。

3.3.辅助施工机械配置

3.3.1起重机

与强夯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相配套,拟投入两台25t全液压吊车,用于设备组装。

本设备使用率较低。

为阶段性配置设备。

3.3.2加油设备

为保证主要施工设备的燃料及时充足供应,拟投入油罐车,专门负责燃油的运输。

3.3.3测量设备

为满足本工程施工测量需要,拟投入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塔尺等测量设备。

3.3.4机械设备是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单击夯击能、工期等情况后综合配置的,完全满足本工程施工和进度要求。

为本工程施工服务的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进退场时间表”。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及进退场时间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产地

拟投入

数量

备注

1

强夯机

HZQH5000

杭州

1台

2

夯锤

26.8t

重庆

1台

3

起重机

QY25

湖南

2台

阶段配置

4

电焊机

AX-320

中国

1台

阶段配置

5

脱钩器

中国

1套

6

钢卷尺

50m

中国

1把

7

发电机

浙江6500

中国

1台

8

平板拖车组

红岩

中国

5台

3.4施工设备投入、进场计划保证措施

3.4.1施工设备投入保证措施

3.4.1.1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配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对所有投入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机械完好率;

3.4.1.2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保证所有设备按照承诺日期进入现场;

3.4.1.3进场前对所有投入主要设备的维修配件进行储备;

3.4.1.4为确保施工进度,配备1台套HZQH7000强夯机及其辅助设备,以备更换使用;

3.4.1.5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机师、高级技师,保证施工设备的日常检修及正常运转,并可保证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

3.4.1.6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后,施工前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保证其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转;

3.4.1.7所有设备进场将按照先主后次,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主要施工设备直接运至施工场地进行组装、调试,其他小型设备及储备设备将停放生活区仓库内,主要设备组装及调试期间需确保不影响周边环境;

3.4.1.8所有设备停放地点将由专人负责看护,以确保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3.4.2施工设备使用计划的保证措施

3.4.2.1工程设备组工程师对计划的编制及实施全权负责,对目标的实现及进度计划将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3.4.2.2根据公司内部的安全操作规程及规定,编制适宜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由工程设备组负责对所有参战人员进行普及、培训;

3.4.2.3工程设备组专业技师及高级技师每天对设备的运转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机械设备运转的安全性及完好率;

3.4.2.4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员、驾驶员、指挥员进行进场上岗培训,并定期组织安全技能会议,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合理地使用施工机械设备;

3.4.2.5由工程设备组与技术组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应急预案,对预发事件及突发事件制定合理地解决办法,以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组织强夯管理及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规范与规程,并在施工前取得共识。

4.1.2组织强夯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强夯的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技术资料,把施工图上的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4.1.3依据业主提供的控制桩坐标,高程资料及强夯设计图纸,会同业主、监理进行资料、检验、复测。

4.1.4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套用料、周转设备等。

4.1.5提前统计和组织材料、机械设备、用工计划。

4.1.6做好原材料抽检和现场抽检、试验,并建立台账。

4.1.7强化经济意识,加强技术与经济的结合,采用先进和适用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推行标准施工工艺,落实降低材料消耗。

4.2现场准备

4.2.1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置方案报监理审批。

4.2.2清除场地表层的植被、树木、树根等能对地基处理质量有不利影响的表层附着物。

4.2.3清除浅层软弱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标准。

4.2.4仔细了解和熟悉现场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面状况及周围环境,特别注意现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

4.2.5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的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序和人员、设备、材料准备情况,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按要求上报监理、业主审批。

4.2.6施工用水、用电

强夯施工的用水、用电量不大,用水由业主指定的管线处接引。

用电可从业主指定的现场临时供电线路上接引,并安装漏电保护、空气开关和电表。

夜间施工照明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500~1000W的碘钨灯,每台强夯机组配备活动灯架三个。

电焊机等设备维修的总用量在60KW左右,正式施工前完成接引工作。

5、强夯地基处理具体技术方案

5.1强夯参数

5.1.1.夯击能:

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的加固深度来确定,夯击能的大小与地基土的类别有关,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的夯击能比粗颗粒适当大些。

此外,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也是选择夯击能的重要因素。

夯击能过小,难于达到预期的目的,夯击能过大,不仅浪费能源,对于饱和粘性土而言,强度反而会降低。

结合本工程的工程实际,拟采用268kN夯锤,提升高度18.7m;夯击能268kN×18.7m=5011kN·m,满足单击夯击能5000kN·m的设计要求。

5.1.2夯击次数:

夯击次数是强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夯击次数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以夯坑的最大压缩量、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确定的原则。

目前常通过现场试夯得到夯击次数。

对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湿陷性黄土和填土等地基,夯击时夯坑周围往往没有隆起或虽有隆起但其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增多夯击次数,以减少夯击遍数。

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地基,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的孔隙体积因压缩而逐渐减小,因这类土的渗透性较差,故孔隙水压力逐渐增长,并促使夯坑下的地基土产生较大的侧向挤出,而引起夯坑周围地面的明显隆起,此时如继续夯击,并不能使地基土得到有效夯实,而造成浪费。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点夯拟采用每点6~8击,且最后一击的沉降量≤100mm停止夯击;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施工方便,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的情况。

5.1.3夯击遍数: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

一般来说,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少些;反之,由细颗粒组成的渗透性低的地基,夯击遍数要求多些。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车间拟采用两遍点夯连续夯击,最后低能满夯一遍;

5.1.4间隔时间: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所以间隔时间取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但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与土的类别,夯点间距等因数有关。

对于渗透性好的砂性土地基等,一般在数小时内即可以消散完,对于渗透性差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需要数周才能消散完。

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一般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则可进行连续夯击。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土质渗透性好,拟采用连续夯击。

5.1.5夯点布置及间距:

夯点布置是否合理与夯实效果和施工费用有直接关系,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进行布置,一般采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点。

对于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了便于施工,一般采用正方形布置夯点;对于办公楼和住宅建筑来说,则根据承重墙的位置布置夯点更合适;这样保证了横向承重墙以及纵墙和横墙交接处地基均有夯击点。

对于单层厂房来说,可按柱网来设置夯击点。

因此夯击点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地基条件等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夯点间距的确定,一般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加固深度确定,夯点间距过小,对于细颗粒土,影响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夯点间距过大,影响强夯效果。

结合本工程实际,拟采用正方形布置夯点,夯点间距8米。

5.1.6处理范围:

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根据国内经验,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边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米。

结合本工程实际,根据设计拟定的强夯区域进行夯击。

5.1.7加固深度及验算:

按梅那氏公式进行估算:

H=K√Gh/10

H:

加固深度(M)K:

修正系数(0.5~0.75)

G:

锤重(KN)h:

落距(M)

本工程修正系数取0.5

5.2.强夯施工工艺

5.2.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点夯→夯坑推平→满夯→平整碾压→检测验收

5.2.1.1测量放线

强夯施工前,平整场地,复测场地标高,场地标高应满足设计起夯面标高要求,然后用全站仪向施工场区内引测施工图角点控制坐标,经监理工程师验核无误后,再改用钢尺或者皮尺按施工图布置夯点,夯点需用白灰标出,以方便夯锤就位。

5.2.1.2夯锤落距确定

根据设计确定的夯击能和所采用的夯锤重量,按照单击夯击能=M×h的公式计算夯锤落距。

5.2.1.3点夯施工

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要对夯锤的落距进行测量,并固定在强夯机固定位置,使其在夯击过程中不被改变,确保每击均能达到设计单击夯击能,同时测量就位后的锤顶面标高,为计算每击的夯沉量和夯坑深度提供依据。

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后自动脱钩,夯锤夯击地面,测量夯锤顶面标高,减去夯锤就位时的顶面标高就是第一击的夯沉量,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达到设计控制标准,停止夯击,移动主机和夯锤至下一夯点,继续夯击,当满足控制条件后,停止夯击,重复以上操作,完成点夯施工。

5.2.1.4夯坑回填

点夯完成后,推土机将夯坑周围土推至夯坑内,使夯坑内的土体高于坑周围土体约5-10mm,然后用重型震动压实设备,在下雨之前将坑内土体震动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回填材料应级配良好的砂岩块石,块石粒径不宜大于300mm,采用满足设计要求的填料。

5.2.1.5满夯施工

满夯施工时,不再进行夯点布置和夯沉量观测,仅控制夯击数、夯锤落距和夯印搭接情况。

5.2.1.6满夯施工完成后,用推土机整平、压路机碾压达到规定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2.1.7夯后检测: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测。

对于碎石土和砂性土地基,其间隔时间为1~2周,低饱和度粘性土和粉质土地基可取3~4周。

结合本工程实际,强夯施工时结束7天后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测。

5.2.2本工程强夯工艺流程如下: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点夯→场地平整→满夯→场地平整→检测验收。

5.2.2.1在平整的施工场地上,测量放线,布置夯点。

5.2.2.2强夯机械就位,将夯锤对准夯点。

5.2.2.3测量夯前锤顶相对高程。

5.2.2.4将夯锤提升到设计要求高度使夯锤自由落下。

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用砂土将坑底整平,方能进行下一次夯击。

5.2.2.5重复上述步骤4,达到规定的夯击次数或沉降量要求,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5.2.2.6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2至5,直到完成全部夯点的夯击。

5.2.2.7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

5.2.2.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然后低能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最后用推土机推平,用压路机将面层碾压密实。

5.3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5.3.1夯锤落距在施工前由机组测量员,机长共同施测,并做标识,质检员复测确认,施工过程中由测量员控制。

5.3.2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具体负责签写《强夯施工记录》。

5.3.3技术人员随时掌握回填土石的成分,块石粒径的大小,以及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判断此类区域强夯设计参数的适宜性和应采取的措施。

掌握填土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对粘性土而言,应控制土的天然含水量达到塑限含水量±2%的标准,以便取得理想的加固效果,如果含水量偏高,夯后夯坑不宜立即回填,以便水份挥发。

如果土的天然含水量偏低,应采取适量洒水的措施,使地基土的含水量达到控制标准。

5.4重点、难点问题技术预案

5.4.1局部淤泥包的处理预案

场地回填过程中,由于受填土荷载作用,淤泥可能被推挤产生流动,淤泥面标高发生变化,在场地局部淤积并形成淤泥包。

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出现在浅层,进行换填,挖除淤泥,回填块土,再进行强夯处理;如果在较深部位,建议适当提高强夯夯击能,用强夯置换措施予以处理。

5.4.2局部饱和粘性土的处理预案

从现场情况看,场地填土成分较为复杂,大部分区域以碎石填土为主,级配较好,强夯处理效果理想。

但场地局部填土颗粒较细,且为粘性土,如天然含水量提高,有可能影响强夯处理效果。

工程施工时,应在局部细颗粒集中的位置,强夯夯坑内填加块石土,并进行二次夯击,达到置换效果,确保强夯处理后的场地整体均匀。

5.4.3夯坑施工处理预案

强夯施工时,不得在夯坑底有水或淤泥的情况下施工,如夯坑积水或出现淤泥,应开挖淤泥并回填碎石后,再进行施工。

5.4.4地面隆起处理预案

强夯施工过程中,如遇地面隆起,影响施工,则应在满足超孔隙水压力消散80%后继续施工的基础上,适时挖除隆起量,保持起夯面标高不变。

如隆起土方为淤泥,应适当超挖一定深度后,回填碎石土至起夯面标高,继续强夯施工,保证强夯施工设备能够正常作业。

5.4.5孤石处理预案

本场地填土成分复杂,地下埋有大体积孤石的可能性客观存在。

大体积孤石对夯击能的竖向传递有消减作用,影响强夯处理深度。

本场地强夯施工时,如在浅表层如到孤石应采取挖除或爆破措施进行处理;如孤石埋藏较深,开挖爆破均有一定难度,应增加夯击数,或应提高夯击能进行处理。

5.4.6局部实际处理深度超过设计夯击能处理深度的处理预案

本场区整体基岩起伏面变化不大,填土的厚度较为均匀,基本控制在设计夯击能的有效处理深度范围之内。

但由于场地局部原状软弱土层相对较厚,设计处理深度较大,此时,如果保持设计夯击能不变,即应增加夯击次数,如果超出设计夯击能的有效处理深度,即应适当提高单击夯击能,确保处理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5.5检测技术要求

根据《重庆江津支坪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强夯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检测技术要求如下:

5.5.1抛填砂岩块石石料经强夯及碾压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

6、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6.1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暂定有效工期15天。

强夯面积约9000㎡,施工工期为业主确认进场后有效工期15天,据此,我公司拟定强夯工程施工进度如下(具体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1.1、强夯:

13天时间;

6.1.2、检测试验:

1天;

6.1.3、完工验收时间:

1天。

总工期15天,满足本工程规定的工期要求。

6.2进度保证措施

推行项目法施工,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6.2.1选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并卓有成效完成类似工程项目管理的同志担任项目经理。

根据施工项目组织原则,组建施工项目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权限和义务。

6.2.2组织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6.2.3每周定期召开施工例会,及时通报施工进度,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计划,以保证总施工进度计划。

6.2.4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排水,保证施工现场在雨后及时施工。

6.2.5迅速组织人员进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材料及设备进场等工作,以免因此影响开工。

6.2.6在施工现场设置抢修班组,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性的机械故障,保证施工机械的有效施工时间。

6.2.7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检查计划,每天早晨施工前机长要进行检查,每周一上午要进行机械例保。

每月二十五日施工机械要接受机械小组的检查,确保施工机械的运转性能。

6.3进度控制措施

日常统计分析:

采用日检查的方法,每天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检查,统计员负责记录期内实际完成和累计完成的工程量、生产效率、是否有窝工现象等,对收集到的实际施工进度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分析进度偏差情况及影响进度的原因,判断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报项目经理处置。

6.4及时调整

项目经理根据施工进度制定必要的调整措施,并及时发布进度调整调度令,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6.4.1调整出现偏差的工序的作业人员及其作息时间。

6.4.2调整机械设备的投入数量或型号;

6.4.3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调整非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计划。

6.4.4优化施工进度计划,调整自由时差或关键线路的编排。

7、质量控制计划

7.1项目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工程验收标准。

7.2质量控制体系

为确保本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我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设计、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及我公司ISO9001:

2000质量体系的规定,加强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各工序过程产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一工序。

7.3施工前的过程控制

7.3.1做好图纸会审、现场踏勘工作

施工图纸是现场施工的第一依据,开工前,项目总工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仔细、详实的会审,明确设计意图。

对施工现场应进行详细了解,对穿越施工场地的地下掩埋管线等障碍物,在工程开工前,调查清楚准确位置,并在地面树立标志,载重车辆及重型设备避免直轧,附近夯点在确认与管线不相碰时方可施工,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联系沟通。

7.3.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技术、质量交底工作

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施工图、详勘资料、业主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请业主和监理批准后,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监察员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交底,明确技术要点和质量要求,使作业人员在具体施工中做到心中有数,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对重要部位的施工,填写“重要部位技术交底单”交责任人。

7.3.3做好场地回填、平整工作

开工前应清除场地表层的植被、树木、树根等可能对地基处理质量有不利影响的表层附着物,并清除浅层软弱土,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标准。

7.3.4测量放线质量控制

在测定前,应先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校核,符合误差允许要求后,方可引测场地测量控制点,然后根据控制点测放。

测量控制点应设置在施工区域附近且与施工场地通视良好、不易产生变形的位置,并安装防护标志,防止重车辗压和重物碰撞而产生移位。

测放时,应由测量人员在夯点中心插入竹筷(视现场情况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标记点位)。

测放完毕后,需报请监理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强夯施工。

7.3.5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

采购经理严格按照公司《工程材料采购控制程序》文件规定进行工程材料的采购,材料进场后,由质检员负责材料的验收。

材料的采购须根据总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供货计划,以保证工程进度。

7.4强夯施工质量控制

7.4.1点夯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坐标及标高复测,确保各项指标满足允许偏差要求后,可进行夯机就位。

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要对夯锤的落距进行测量,并采取措施,使其在夯击过程中不被改变,确保每击均能达到设计单击夯击能,同时测量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