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读后感500字.docx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传读后感5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
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下面由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子传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一
寒假生活已经结束,谈起充实,可算是读了本好书,那就是鲍鹏山老师的著作《孔子传》。
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在家搁置了好几天,都不曾翻开,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介绍孔子的书无外乎“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堆砌,看起来艰涩难懂。
另外,圣人的思想高高在上,非我等平凡小辈所能理解的,所以我有些抵触情绪。
终于有一天,我闲来无事,翻开了《孔子传》,它竟深深地吸引了我,再难合上。
书的扉页是孔子讲学的一幅图画,更吸引我的是另一页附的一首诗《仲尼》,它顿时把我领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知识的殿堂。
感谢作者鲍鹏山老师,把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祖先孔子的思想这么深入简出地介绍给我们,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给普通读者看的”。
在文中既有孔子思想精髓的原文,也有通俗的文言文翻译,还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在作者的笔下,孔子不再是只能顶礼膜拜的大人物,而是洋溢着人间气息,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他的广博学识和伟大成就,后人固然难以企及,却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可以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愿望。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虽然他有治国之才,但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不为国君所重用,最终周游列国,兴办私学,设教授徒,培养出许多有用之才。
通过读《孔子传》,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孔子传》以完整的传记形式讲述了孔子从青壮年时期到七十多岁去世的事,包含遵循母训、立志学礼、兴办私学、周游列国,到政途失意、潜心授徒、著作春秋等故事。
在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
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坚信“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他坚持道义,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仁义礼智信,如果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当时的鲁国政局混乱,孔子对此很感失望,这才带着弟子开始周游列国,生活十分艰辛。
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孔子与其弟子们的艰难处境,特别是当他们到达陈蔡交界处时,已无丁点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即使是在没有粮食可吃,而且有人病倒、有人离开的情况下,孔子仍不间断地弹琴歌唱来鼓励弟子们。
在弟子们的疑问声中,孔子说到:
“没有经历忧患与挫折,就不会思考得久远;身体没有受到节制,就不会智慧深广。
怎么能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境不正好是我们的幸运呢?
”在困境中,孔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天,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之后尽管遭误解冷落而被迫周游列国,历经磨难十四年,但最后鲁国迎请他回国时,他还是非常乐意地带弟子们回国传授正道。
孔子回鲁后,鲁哀公和季康子都对他尊崇有加,季康子尊他为国老,朝廷给他以优厚的待遇。
但孔子却依旧“不知老之将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
孔子——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家园!
也许很少有哪一本书像《孔子传》这样深深地震撼我的心。
孔子的形象,谦和敦厚而又聪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如天一般刚健进取,如水一般真诚明澈能照万物,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与其说孔子是一个思想上的名师,不如说是我心里的一盏灯,现在的我,坚决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走下去,只要选择了,就要无悔的走下去,像孔子一样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二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山东曲阜拜祭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爸爸为了让我更多地了解孔子是多么了不起的人,就在孔庙给我买了一本介绍孔子生平的书——《孔子传》,可惜我的眼睛散了瞳,所以只能麻烦爸爸妈妈帮我念。
这本书主要写了孔子一生不平凡的的经历,他在鲁国做过“委吏”、“乘田”这样的小官,还当过大司寇,最后被排挤,“礼乐治国”的抱负化为泡影,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是没有一个国君采用他的学说,迫不得已,他开了一个学堂,设教授徒,他有三千多个学生,其中七十二个很有名,比如颜回、子路、子贡等。
孔子73岁去世,一生修订了《诗》、《书》、《礼》、《乐》,写了《春秋》等着作,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读这本书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孔子青年时向师襄子学琴的`故事,因为我也在学琴,孔子学琴让我感受到了孔子精益求精的求索精神。
师襄子作为老师都夸赞孔子弹得很好了,孔子却说:
“曲子我是弹熟了,但是指法、技巧还不纯熟,我还要接着练。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你领略到曲子的内在含义了,可以学新曲子了。
”可是孔子觉得自己还没领悟出曲子的作者和他的志向情操呢,又继续练起来。
师襄子见孔子聪颖过人,这样高难度的曲调不仅能精熟弹奏,而且能领悟到它的精义,激动的说:
“夫子真是当今的圣人啊!
”读完这个故事,我很惭愧,因为我学琴时很不认真,总是糊弄,学了点儿皮毛,就沾沾自喜,觉得很了不起,其实太不怎么样了,今后,我要向孔子学习,做每一件事都要认认真真去做。
这是我读《孔子传》最大的收获。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三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他三岁失去父亲,十七岁失去母亲,因为父母失去的比较早,当时连个看家人都瞧不起他,最后他是怎么被国君欣赏的,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吧!
孔子十五岁,母亲就让他勤奋好学,把能看到的书籍全看了一遍,所以他知识渊博对以后的经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时国君的能力并不强大,主要的能力还是在三恒之中。
孔子的姐妹众多,但他家因为父亲死后没有俸禄,家境贫穷,所以母亲带着他离开孔家,母子俩开始了相依为命的岁月。
母亲死后,他在宋国迎接了自己的弱冠之年。
孔子三十岁时开始教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他教书是在温故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子才可以当合格的老师。
孔子的学生有三千弟子,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多了。
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观念,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孔子四十岁时,有人在挖土时挖出一只羊,他想问孔子并耍了个小心眼,使者过去问孔子说:
“我主人挖井,挖出一只像狗的东西,那是什么动物?
”孔子说是羊不是狗。
大家很佩服他谁都骗不了孔子。
孔子还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贡问孔子,人死后知还是不知,孔子不说。
因为他说是或不是道德效果影响都很大。
孔子到楚国时,一个父亲偷了一只羊,儿子坚决的告发了,孔子就说:
“第一,儿子告发,羊回到了主人那儿,父子的感情就受到了损坏。
第二,儿子不告发,父子感情得到了维护,损失也小。
”孔子分析时说,法庭可以用其他方法破案,就是不能破坏的也只是一只羊,没有太大的损失。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孔子不但有知识更有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在感情的细节问题上得到维护。
孔子传讲了许多道德的问题也讲了孔子的一些生活,知道了谦让、礼仪…现在的时代丢失的一些品质。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四
一个人是否高尚不在于他是否拥有英俊的外表,而在于他是否有高尚的情操与内在的自身修养。
更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每一个进阶阶段,提升自己的境界。
而圣人孔子,虽相貌奇丑无比,但他的精神境界令人瞩目。
孔子自幼孤苦,与母亲相依为命。
但他接触到礼乐时,乐此不彼,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
即使孔子在士族大家季氏的邀请中被拒后,仍是内心愉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可见青年的孔子受挫后并没有先责怪他人,而是立志温习学习的内容,继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
所以他才能在三十岁时创立私学,与学生亦师亦友。
步入中年的孔子的知识沉淀量更加丰富,他能巧妙的回答五花八门的问题。
但他坚决不接触有关神鬼的话题他认为若倾于神鬼,则国亡。
孔子此时的言论最具有力量,他常常权衡所有的方面和利弊断言,例如他会考虑到人性和法律;同样,决断也要有分寸,要节制。
五十岁的孔子被流放在国外,然而他并没有为此悲伤,反而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传承礼乐文化,铸造人们的精神家园。
孔子的思想隐隐告诫我们,要避人不避世。
即使厌倦了世俗的一切,也要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也是每个人的天命。
孔子随岁月逐渐衰老,生活的经历也更加丰富。
他能笑对别人的任何言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冷静分析,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人云亦云。
孔子曾道:
所谓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只有二字忠和恕。
忠乃对君子忠诚;恕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而此时的孔子内心自由,又有自身的行为约束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又该如何学习他磨练自己的情操呢?
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得愤怒;其次,应要知礼,懂礼,守礼,用礼;最后要学会融会贯通,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巧变力,才能遇到任何困难时迎刃而解。
与此同时,也要抓住所谓礼的中心忠和恕,忠君子,恕他人,这亦是儒!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五
在过去的岁月里,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但是《论语别裁》只是对《论语》这部着作,做了精湛的诠释和注解,对孔子本人的记载较少。
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站在门外边读,里面的许多知识不理解。
正好,在暑假中,我买到了曲春礼教授所着的《孔子传》。
这本书,对有关孔子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取舍,用优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从对孔子本人的刻画和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孔子曲折、坎坷的一生,再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争霸吞并的历史。
通过读《孔子传》这本书,使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设教授徒,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一生共收徒3000人,精通“六艺”者72人。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总结出了一整套治国平天下之道和教学经验。
其中很多的教学经验,也正是我们做老师的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孔子的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是在他任中都宰和鲁国大司寇时,曾将鲁国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遗憾的是,他虽然历尽艰辛、周游列国,最终不为各国国君所重用,只能勤奋读书,设教授徒、盼望能为国家多培养有用之才。
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员猛将。
由于立战功,鲁君封他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第一个妻子为他生了九个女儿,他觉得愧对祖宗,于是又立了一房妾,虽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却是残疾的,先天跛腿,取名孟皮。
叔梁纥后又娶曲阜名门颜蘘的小女儿颜徵在为妻。
颜徵在漂亮贤惠、德才兼备。
她和叔梁纥结婚两年,还没有孩子,于是他们就到泥丘山神那里去求子。
果然,到了年底,颜徵在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为孔丘,他就是后来的伟大的圣人孔子。
孔子从小聪慧过人,起初他的母亲教他读书识字,但是渐渐地他母亲发现,孔子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就让孔子跟着他的外祖父学习“六艺”。
由于孔子的勤奋好学,他的博学多能,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开始有人登门求教,那个时候收下了第一个弟子颜路,即颜回的父亲。
孔子的理想就是能让自己的满腹经文,得到用武之地,但是由于当时鲁国宰相的嫉妒,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只有下决心:
创办私学,设教授徒。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
他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质疑,他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解答。
他的学生中有的性格粗鲁、憨厚,有的耿直、淳朴;有的擅长舞剑,有的长于辞令;有的谦虚,有的逞能;有的适合教书,有的适合做官……孔子总能找到适合教育他们的方法,并且让他们心服口服。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千差万别,老师在没有对他们做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就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让他们做到一致,那是不现实的。
因此,作为老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孔子传读后感500字六
趁过年放假之际,马不停蹄地重看《孔子传》。
再次看得泪花流,再次深受洗礼。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但偏偏凡夫都想我尊你卑,所以都自私自利啊,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破坏啊。
从头至尾,无非就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夫子的君子之腹啊!
不,不是君子之腹,是圣人之腹!
!
通篇看下来,确实能完全懂夫子的人只有颜回。
而夫子之道的高深确实也不能怪世人难懂,同是夫子的弟子,都有不能解其深意的啊。
如冉求一样,开始我感到他比其他弟子更能理解夫子的大道,然而从后来的田赋税收一事看出,他其实并未得夫子真意,反而看问题看得不够深远了。
所有一切人皆只想自身的利益,这就是夫子之大道无法推行之根本。
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且不是一两代人能完成的事情。
但我相信夫子的理想最终还是将由我们华夏子孙来实现。
人类已经历经够了小人的自私翻演的历史,是时候走向天下大同了。
老和尚常说的是不是真学佛,为众生就是真学佛,为自己就还是搞六道轮回。
什么是道,说简单就是这么简单,凡事不为自己的利益,只想他人好。
说难就是这么难,难在世间能有几人真正做到!
试想自己一身瓦裂也都全是惭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