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486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docx

孔子仁爱小故事之1

孔子仁爱小故事

1、【仁爱箴言】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

【释义助读】

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

“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仁爱故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仁爱感悟】

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2、【仁爱箴言】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而亲仁。

——《论语》

【释义助读】

孔子说“学生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品德高尚的人。

【仁爱故事】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

“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

”他回答说:

“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

“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

”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仁爱感悟】

“谨而信”的“谨”字,从“言”,杨伯峻注云:

“‘寡言’叫做谨。

”请结合杨伯峻的注释,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孔子如何看待“言”与“仁”的关系?

3、【仁爱箴言】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释义助读】

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对天下人做到这五点的,就是仁了。

”“请问是那五点?

”孔子说:

“恭敬、宽容、诚信、聪敏、对人施恩。

对人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容就会赢得人心,诚信就会让人信任,聪敏就会做出成绩,对人施恩就能使用人。

【仁爱故事】

三国时期,当阳一战,刘备损失极为惨重:

不仅积蓄多年的军事力量被打得一干二净,他的家人也都“生死飘零”,两个弟弟下落不明,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

聚在刘备身边仅有几位血肉模糊的伤者赵云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夫人及阿斗。

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几番厮杀,终于突出重围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刘备将阿斗摔到地上,骂道:

“为了你小子,几乎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抱起阿斗,感动得涕泪皆下,效忠刘备至死。

【仁爱感悟】

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4、【仁爱箴言】: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

“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

”孔子曰:

“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

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

”子路曰:

“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释义助读】: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

“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

”孔子答道:

“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

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

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

”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

“啊!

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仁爱故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

,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并将他也放了回去。

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

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孟获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

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识破了他,下令赏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

孟获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当孔明第七次被擒孟获时,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

孟获忙跪下起誓:

以后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仁爱感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什么比武力更厉害?

5【仁爱箴言】

孔子于党,恂恂如也,似不能乡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惟谨尔。

——《论语》

【释义助读】

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仁爱故事】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

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

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一贯能言善辩。

他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

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

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

“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

“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

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

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

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

“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仁爱感悟】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我们遇到问题是也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表达方法。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6、【仁爱箴言】

子曰:

“君子之于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释义助读】:

颜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夫子回答他说:

“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仍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

念念不忘的是朋友过去对自己的恩德,不记过去的仇怨,这是仁德之人的存心啊!

【仁爱故事】

有一次武叔来拜访颜回,言谈之中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

颜回说:

“本来承蒙您到这里来,应该使您有所收获。

我曾听夫子说过:

谈论别人的不是,并不能显出自己的好处;讲别人的邪恶,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正直。

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论,指责自己的错误,而不去批评别人的不是。

颜回又对子贡说:

“孔夫子说:

‘自己不讲礼仪,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讲道德,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道德,这是不合条理的。

’夫子这句话,果真不能不深思啊!

【仁爱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若能怀着一颗包容宽恕的心去体谅他人,进而给予关怀、帮助、提醒,相信会让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也能让人如沐春风,从而心生惭愧,改往修来。

故君子常以自我的修身来给世人做榜样,足让我们学习、效法。

 

7、【仁爱箴言】: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释义助读】

孔子说:

“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仁爱故事】

孔子在路上听到有人哭,上前打探,那人说:

“我叫丘吾子,我有三个过失,晚年而自觉,追悔莫及:

我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遂投水而死。

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

“你们应引以为戒啊!

”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们告辞孔子而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

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

行孝不能等!

【仁爱感悟】

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孝顺老人的?

可以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老人。

8、【仁爱箴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释义助读】

仲弓向孔子问仁。

孔子回答说:

“自己所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自己不愿意被人戳到痛处,那么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不要对他人毫无顾及。

【仁爱故事】

在非洲某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皮肤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

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

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

她坐了约15分钟。

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

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

她顿时怒气满腔。

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仁爱感悟】

在人际交际中,要避免踏入言语的雷区,避免触碰到别人的隐私和伤痛。

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9、【仁爱箴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释义助读】

孔子说:

“几个人结伴而行,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进行学习,自己有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仁爱故事】

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童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

孔子从车中探身出来,询问童子姓名。

童子答曰:

“项橐”。

孔子也自报了家门。

当小项橐得知面前这位老先生乃是孔子时,决定出一道题,考一考这位博学者。

项橐问:

“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摇头,说:

“实在惭愧,我答不出来。

”项橐得意地说:

“我来告诉你,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孔子敬佩眼前这位童子,于是下车向他行了礼。

孔子对弟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仁爱感悟】

一个人,不论位阶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因为他人年龄幼小而心存轻视。

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10、【仁爱箴言】

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

【释义助读】

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小人如果穷困了,就会为非作歹了。

【仁爱故事】

孔子前往楚国。

当行进到陈国与蔡国之间时,陈、蔡两国的大夫派出步兵将孔子阻止在路途中。

孔子和众弟子没有办法前行,以致绝粮七日,与外面也无法往来,就连粗劣的食物都不够充饥,随从很多弟子因此很忧虑。

然而此时,孔子却愈加意气风发地谈论讲习,授业不倦,还弦歌不断,丝毫不受影响。

子贡说:

“夫子您的大道至大至深,因此天下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夫子啊!

夫子何不稍稍压低一点标准呢?

孔子听了,说道:

“君子能够修养道德,处理好政务,也不一定能被别人接受。

如今我们不能修养道德,却寻求容身之所,子贡啊,你的志向还不广大,思虑还不够深远啊!

子贡听后,也感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拜谢夫子而出。

待颜回进来,孔子也像问前两位一样问他。

颜回说:

“夫子的大道至大至深,天下没有能够容纳之所;虽然如此,夫子还是尽力推行大道,这个世间不能用夫子,是诸侯的耻辱啊,夫子您有什么问题呢?

正是因为世间容纳不下,方才显出君子的本色啊。

【仁爱感悟】

失意忘志和得意忘形都是人的弊病,古人讲“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能不失所守,这就是一种修养,就是一种高贵的心。

11、【仁爱箴言】

子曰: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忧。

【释义助读】——《论语》

孔子说:

“知道了却不肯去做,不如不知道;亲近人而不信任他,不如不亲近。

欢乐的时候,不要欢乐得过分;忧患的事将要发生时,要考虑清楚而不要忧伤。

【仁爱故事】

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方法。

孔子说:

“知而不做,不如不知;亲近而不信任,不如不亲近。

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颓废。

”孔蔑问:

“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

”夫子说:

“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

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也不给自己留下隐患。

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

”如果不培养内在的德行,那就是自己的过错,培养了道德,名声自然就会树立起来,不求名利,名利也自在其中了。

【仁爱感悟】

《孝经》云: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稍一不谨,就可能招致怨尤祸患,因此,平时怎能不谨言慎行呢?

12、【仁爱箴言】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释义助读】

孔子说:

“我跟颜渊说一天的话,他也没有问难的话,好象很傻的样子。

等我回头暗暗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发现他足以发挥我所教诲的道理,这才发现他一点儿也不傻。

【仁爱故事】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大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

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

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

  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

  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

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仁爱感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

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

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13、【仁爱箴言】

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蒋。

——《论语》

【释义助读】

一日,孔子弟子子贡与卫国大夫棘子成聊天。

棘子成说:

“君子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有什么用呢?

”子贡说:

“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两者同等重要。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是一样的。

【仁爱故事】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婬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

君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ní),天不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

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

“一个人平居时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

假如我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

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仁爱感悟】

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

《弟子规》中说: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意思是说:

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类。

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

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14、【仁爱箴言】

子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释义助读】

孔子说: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不好就对他正确的言辞置之不理。

 【仁爱故事】

三国时蜀国在诸葛亮死后,由蒋琬主持朝政。

蒋琬力守诸葛亮旧制,使蜀国安全如故。

督农官杨敏,喜欢背后议论人。

有一天与同僚议论起蒋碗来,其他人一味说蒋琬好,有的甚至把蒋琬与诸葛亮等量齐观,杨敏不服气,他说:

"新相有德有才,但哪能与前相比?

我看新相做事有些糊涂,实在不及已故的诸葛丞相。

"有人把这话告诉蒋琬,并建议治杨敏之罪。

蒋琬说:

"我确实不如诸葛丞相,杨敏没有错。

",后来,杨敏因别的事被捕入狱。

人们纷纷议论:

"杨敏得罪丞相,现在又犯了罪,看来是活不成了。

"然而蒋琬在处理杨敏一案时毫无偏颇,秉公而断,使他免于死罪。

蒋琬很重道义,器量宽宏。

因而受到蜀国人民的称赞,都说他"宰相肚里能撑船"。

 

【仁爱感悟】

我们应该公正地对人对事,不以言论中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

15、【仁爱箴言】

子曰: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释义助读】

孔子说:

“花言巧语会使道德败坏。

不能容忍小事,就会坏了大事。

【仁爱故事】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贫穷,只得四处流浪。

一天,他来到市上,被一个屠户的儿子看见了,就挑衅地说:

"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佩着剑。

你有本事,就用你的剑把我杀了;若没有这个胆量,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看看这个无赖,摇了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这个无赖胯下爬了过去。

围观的人大笑不已,骂韩信是胆小鬼。

后来,韩信在刘邦手下当了大将军,辅佐刘邦指挥军队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最后打败了项羽,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韩信忍辱胯下,决不是纯然的怯懦。

后来在千军万马之中,他出生入死,指挥若定,破赵之役,置之死地而后生;垓下决战,设下十面埋伏,置项羽于死地。

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仁爱感悟】

韩信忍小辱是为了成大志,是不愿因一时的血气之争,逞一时的"小勇",而放弃远大的抱负,这是超乎常人的大勇。

16、【仁爱箴言】

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释义助读】

孔子说: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别人。

【仁爱故事】

 元朝初年,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许衡,品行高洁。

他小的时候,正是蒙古灭金、灭宋的战乱年代。

一个炎热的暑天,许衡和一些人逃难经过河南的河阳县,一路上没水喝,嗓子直冒烟。

突然发现前面路上有一棵梨树,上面硕果累累,同伴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梨吃。

唯独许衡一人端坐-德育名人小故事

树下看书,象不知道有梨一样。

有个伺伴劝他说:

“这梨刚熟,甘甜可口,吃了真解渴,你怎么不摘个来吃?

”许衡答道:

“这梨树不是我家所有,不能随便摘人家的东西。

”同伴说,“现在兵荒马乱,人们死的死,逃的逃,这树是没有主人的。

不用担心,快吃吧!

”许衡说道:

“梨树无主,我的心有主。

”结果,他一梨子也没吃。

【仁爱感悟】

在自习课上,老师不在,有人在随便说话,你会怎么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