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509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表格形式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教学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难点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课文29页9.1-1蝉及9.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

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

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突破难点的方法:

练习:

利用如图1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图1)

(二)压强

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1.提出问题2.进行假设和猜想3.设计方案(实验)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5.分析现象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公式:

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1Pa=1N/m2

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m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

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1Pa=1N/m2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教材分析

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通过课文33页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

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三.小结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教材分析

重点

大气层的测量

难点

大气层的测量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

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

这节课就来研究大气压强。

二.新课教学新|

(一)大气压的存在

1.演示

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纸板托水。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3.得出结论: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强调: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课本P87页“想想做做”

2.通过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

(1)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

(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

提出问题:

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

为什么

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

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

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P0=760mmHg=1.013×105Pa。

3.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2)大气压随大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介绍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的作用:

(1)抽水机

(2)用吸管吸饮料

三.小结: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

2.托里拆利实验

(三)大气压的变化

(四)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材分析

重点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通过课本P91图14.4-1实验硬币“跳高”比赛,提出问题,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

引出本节课来研究§14.4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上述实验的原理,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

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

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

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

探究: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实验

6.得出结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练习:

课本P93--1

(二)飞机的升力

如图14.4-5面,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不一样,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

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飞机向上的升力。

三.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四.气体压强与流速

探究: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提出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实验

6.得出结论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教学目标

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知道浮力的应用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分析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

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导出课题——浮力。

二.新课教学

(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

演示实验: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记为G,

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F,比较两次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

据此,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分析实验:

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浮=G—F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

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课本P95

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

F浮=G排

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将公式F浮=G排展开,即F浮=G排=ρ液gV排

这样就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实际问题提供方便。

突破难点的方法:

把此探究实验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三)物体的浮沉

利用课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两个力(F浮、G物)的作用,

当F浮>G物时,物体将上浮;F浮=G物时,物体将悬浮;F浮

对于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四)物体的浮沉的应用

1.密度计

2.潜水艇

3.飞艇

4.热气球

5.氢气球

三.小结: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一)用测量法研究浮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

(四)物体的浮沉的应用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教材分析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

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

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

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新课标第一网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

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实验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

(教师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

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

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

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记录数据

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

师生共同确认: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

从而证明同学们前面的猜想是有根据的。

wWw.xKb1.com

课堂小结与延伸

教师:

(在得到F浮=G排之后,首尾呼应)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比较简单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对以下问题发表意见。

(通过例题,对今天所学进行巩固,同时强化交流与合作及评价意识)

教师:

(投影)例:

如图所示:

有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要求出它所受浮力大小,还需要给出哪些条件?

根据所学浮力知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随堂记录在黑板上):

1.液体密度;物体体积

2.液体密度;物体边长

3.液体密度;物体质量;物体密度

三.课堂小结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

F浮=F下-F上。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学目标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

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演示]:

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

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

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相等。

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

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

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

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

即:

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

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

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

即:

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即:

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

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

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质疑]:

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2.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

[质疑]:

(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

可能是 因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

(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指出]: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3.应用·轮船

(1)原理:

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排水量:

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

排水量=m船+m货

·潜水艇[讲解]:

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潜水艇:

原理: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强调]:

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气球和飞艇原理:

ρ气<ρ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其他应用:

密度计、盐水选种等。

课堂小结

1.轮船:

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潜水艇:

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3.气球和飞艇:

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F浮>G物  上浮最终漂浮 ρ液>ρ物

F浮=G物  悬浮 ρ液=ρ物

F浮<G物  下沉  最终沉底ρ液<ρ物

(二)通过调节物体受到的F浮或G物,可以调节物体的浮沉。

(三)应用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节2016年月日(累计课时:

NO.)

课题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准

教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