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4932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

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风儿轻轻吹”一课,侧重培养儿童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本课四个主题教学侧重点不同。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教科书以“风儿在哪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风的存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绘本“风的朋友”进一步拓展学生观察风的广度;“和风儿一起玩”由第一环节的爱探究(在哪里)过渡到有创意(玩什么),通过活动培养儿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风儿能帮我们”和“风儿的‘脾气’”从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感受风、了解风,同时学会照顾自己。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尽管感受过“风”,却未必思考过风儿在哪里,在大自然中玩耍时,也不一定了解风的作用。

对风的脾气更是知之甚少。

他们正处在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期,针对这一特点,本课将以多种活动形式,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他们“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启发他们从“好奇”走向“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同时,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健康、安全地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和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及风的特点。

2.情感与态度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学

会小组讨论、分组、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倾听等多种途径,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倾听等多种途径,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户外游戏——“风儿大搜捕”

1.提前出示主题风儿大搜捕,联合家长做好课前材料准备。

2.利用春游等活动将学生带至户外,引导学生进行风儿大搜捕。

2.集体交流。

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对风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找到风”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风儿风儿我懂你”

1.带领学生来到少年科学院,利用场馆体验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微风、大风等不同风力带来的不同感受。

2.出示教材第20页“风儿能帮我们”这一主题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联想,小组内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交流,通过启发联想,感受不同级别的风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的不同帮助。

(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播放台风天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强风天气,再交流极端天气下的自护措施。

(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进行总结。

如“风儿能够帮助我,但是你也有脾气,假如台风来袭,我要保护我自己。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在水平方向分布的不均匀。

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

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

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

空气和气压。

空气的构成包括:

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21%)、水蒸汽和其他微量成分。

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可以定义为:

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

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

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

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

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

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风的分类

根据风对地上物体所引起的现象将风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称为风力等级,以0~12等级数字记载。

风力等级表

风级和符号名称风速(米)*陆地物象海面波浪浪高(米)

0无风0.0-0.2烟直上平静0.0

1软风0.3-1.5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

2轻风1.6-3.3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

3微风3.4-5.4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

4和风5.5-7.9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0

5劲风8.0-10.7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0

6强风10.8-13.8电线有声大浪到个飞沫3.0

7疾风13.9-17.1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4.0

8大风17.2-20.7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5.5

9烈风20.8-24.4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

10狂风24.5-28.4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

11暴风28.5-32.6损毁普遍波峰全呈飞沫11.5

12飓风32.7-摧毁巨大海浪滔天14.0

注:

本表所列风速是指平地上离地10米处的风速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风儿轻轻吹”一课,侧重培养儿童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注意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

第二课时创设了“乘风破浪来闯关”的情境,激励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性。

“风儿能帮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先充分利用教材,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学形式上,有指名回答,有小组合作,有个别抢答,注意了个体和群体兼顾。

3、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有开放性。

“风儿能帮我们”在学生事先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分享各自观察生活所得,充实教材内容,进一步体会“风,无处不在;风,是人类的好朋友。

”达成“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与成长。

”的教学目标。

4、注意利用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风儿发‘脾气’”,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视频《不同类型的风》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面对风儿发‘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的话题,学生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台风应急自救》的动画视频,给学生生动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护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风儿还能帮我们”需要学生事先搜集风帮助人们生产、生活的例子,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素质不一,参与程度不统一。

改进预设:

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根据本课“学生事先搜集风帮助人们生产、生活的例子”有难度的情况,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家庭合作,发掘和利用家长资源,打破封闭的、孤立的课堂中心模式,为儿童开阔视野,更好地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创造条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的第二课时,有了第一课时“走,看花看草去”对大自然花草的认识,这一个课时重在“爱护花和草”及“花草面前要小心”这两个栏目中。

大自然是培养儿童美好品德最好的课堂,本课是这册教材中关于自然主题最独特的一课。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颗最纯真的童心,每个孩子犹如一张白纸,期待用彩色的画笔绘制多彩的图画,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比较幼稚,通过教材与教师引导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关注生命。

【设计理念】

本课时是第二课时,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重在活动体验中让小朋友体会身边无声小伙伴的存在,认识到花草也是一种生命,花草与我们共载共存。

根据《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特点,我觉得应该讲究探究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站在育人的角度,走出学科的局限,因而设置了四个课内活动和一个课外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小朋友体会花儿草儿真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怎样爱护花草。

2.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喜欢和同学一起观察讨论,与同学友好相处。

2.喜欢花草树木,能够保护花草树木。

行为与习惯

养成喜欢观察、努力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材确立四个课内活动和一个课外拓展活动,激发探究自然、关注生命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培养独立观察的能力。

2、与同伴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

3、懂得怎样爱护花草,与自然共存。

【教学难点】

懂得怎样爱护花草,与自然共存。

【教学准备】

1.搜集怎样爱护花草的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寻找植物,记录美丽

除了人类,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生命存在,比如植物。

也许它们就在我们的房间里、阳台上,也许在我们的校园、小区、公园、山村、树林、田野等地方。

二、交流体验,发现生命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的有生命的星球,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共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植物。

在我们身边,植物无处不在,你们在身边寻找到哪些植物?

把你所见。

所闻、所感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三、爱护花和草

通过“这样做对吗”的情境辨析来指导学生爱护花草的行为

四、花草面前要小心

1、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或听说过的因与植物接触而受伤的事情

2、指导学生如何避这样的伤害发生

3、“和花草树木在一起,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花儿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美丽色彩?

花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的原因是由于花瓣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

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有花青素。

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

还有一些花的颜色是黄的、橙黄的、橙红的,是由于它们的花瓣中含有“胡萝卜素。

又由于胡萝卜素有六十多种,因而含有胡萝卜素的花也就五颜六色。

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它看来是白色的,那是因为花瓣里充满了小气泡的缘故。

花色最多的种类是白色、黄色和红色。

昆虫和花之间有的有选择关系。

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金鱼草,它的花平时团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板书设计】

花儿草儿真美丽

爱护花和草

花草面前要小心

【课后活动】

1.做个关于爱护花草树木的小调查,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爱护花草树木。

2.回家学着种些花和草,并仔细观察其变化,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侧重培养儿童欣赏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同时提醒儿童在与大自然相处时学会保护自己。

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科课程的“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第二课时通过角色扮演这种学生活动,使得学生能切身体会到被伤害的花草的痛苦,激活内心的情感。

最后环节“课外拓展,植树种花”,也是将爱花护草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过,是否能落到实处,教师要注意后期的跟踪检查和激励。

2.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爱护花和草”这一主题时,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的破坏花草的行为说起,到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破坏花草的行为,从校内到校外,从他人到自身,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在他们的讨论中,反思中,不知不觉学会了遵守社会公德。

不足之处:

1.“爱护花和草”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花店卖花,人们买花产生疑惑,出现了道德两难问题,教学中需要引导。

2.《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中体现了“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真正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好公民打下基础还要看“植树种花”的效果如何,课堂上仅仅是作业布置,无法检测。

改进预设:

1.“爱护花和草”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强调公共场所的花草不能随便摘,培养社会公德心。

同时明确,专业种植和买卖花草的行为,是现代人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形式,是不影响公共环境美观,不违反道德的事,可以做。

2.对于第二个存在问题的改进策略是:

在下一次上课时,请小朋友们将各自种植的花草树木的相关资料带来展示。

或者是实物,或者是图片,隔一段时间再次跟踪,看看谁的花草养得好,谁的责任感最强,谁真的在用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彰来激励和强化。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第三课。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的内容要求及“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

《可爱的动物》这一活动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养成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好习惯。

教材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某种动物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有限,但对孩子们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这种兴趣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观察、认识动物。

所以,教学时,本人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设计多种活动,努力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及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情感与态度

(1)懂得爱护小动物。

(2)唤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行为与习惯

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4.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故事等活动,熟悉小动物的特点。

(2)借助于图片等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主动去保护小动物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重点】

1.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及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主动去保护小动物,树立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喜欢的动物

1.伴随着英文歌曲《兔子舞》节奏感很强的旋律,教师不断地变换动作并提问:

这是什么动物?

学生一边跟着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一边说出:

小狗、养、老牛、小袋鼠、孔雀、兔子、大象等动物名字。

2、小组内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

二、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1、正因为这世界有了这么多生机勃勃的动物朋友,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所以我们要善待动物朋友。

抽生说说你与动物的故事。

2.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自己与动物的故事,介绍自己最亲密的动物朋友。

3.教师总结发言。

三、怎样才是真喜欢

1、阅读绘本《我和小蜻蜓的故事》,请学生畅谈感悟,相机引导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那只小蜻蜓,会想说什么?

2、看图引导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教师相机提示了解动物习性的重要性,并渗透喂养动物的方法指导。

四、别让自己受伤害

1、播放视频资料《在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咬伤》。

2、分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与动物接触而受伤的事,教师相机加以指导。

3、请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与动物相处还需要注意的事项。

【板书设计】

可爱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要——保护它

【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8课《大自然,谢谢你》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大自然,谢谢您》一课,侧重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带给人类的自然馈赠、精神快乐以及智慧启迪,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大自然,并通过活动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在与大自然的共在中促进自身的成长。

本课两个主题紧密结合“大自然,谢谢您”这一话题展开,同时又分别侧重不同的要点。

“大自然的礼物”侧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与人类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感悟大自然对勤劳的人们的丰厚回报;“大自然中的快乐”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与大自然共处,在大自然中活动时的种种快乐。

两个主题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恩大自然的情怀。

绘本“大自然的语言”体现了“共在主题”,是主教材自然馈赠、精神馈赠之外的另一个视角:

智慧启迪。

本课内容的设计凸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之“勇于探究”以及健康生活之“珍爱生命”的培养。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首先他们是热爱大自然的,大自然在他们心中是神奇、神秘和丰富多彩的,其次他们对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有通过看、听、嗅、触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的经历,初步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

现阶段,学生的这种观察、体验和感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浅显、缺乏目的性,对大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还缺乏了解。

此外,本课的很多教学活动要在户外进行,教学效果要在户外检验,安全和环保意识需要培养,这些都需要家长的支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予辛勤劳动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2)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能够主动去保护环境。

2.情感与态度

(1)愿意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寻找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1)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的习惯。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展示、思考讨论、小组交流、情景体验,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和快乐,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做到感谢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提升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与认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感恩、爱护、勤劳、努力之心回报大自然的馈赠。

2.安全地拥抱自然,接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自然的风景图片。

学生准备:

跟家长一起搜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源

诗歌导入,齐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畅谈对诗歌的领悟。

布置任务。

让学生共同探讨教材图例中呈现的内容,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自由结成小组,与爸爸妈妈一起追根溯源,寻找他们的“老家”。

二、大手牵小手,表达感恩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上一环节的活动成果。

教师相机点评、引导。

畅谈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自然表达感谢之情。

三、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

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

结合前面几课的活动内容,大家一起谈一谈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动室感受到的快乐吧。

齐诵教材第33页的小诗。

在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中的细节,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绘本共读。

阅读教材第30----33页的绘本《大自然的语言》,总结全单元,延伸至课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紧扣教材主旨,通过让学生尝一尝、摸一摸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服饰的华美舒适,饮食的丰富鲜美,纸张的来之不易,再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享大自然给了勤劳的人们那些丰厚的回报,从而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资源,感恩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快乐。

只有人类饮水思源、保护自然,与生命万物做朋友,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回馈。

大自然的语言千变万化,我们能从大自然的语言中了解天气的变化,解读大自然的心情。

让学生扮演年轮、蚂蚁等动植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从而更好地通过自然现象了解天气变化,指导人类生产生活。

最后,通过诗歌让学生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