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4848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原创卷B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2.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

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

C.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认为儒家影响力较小

3.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

下面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此举强调科举制重视对身份的审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此举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

C.此举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此举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

4.《黄墨舫杂志》记载:

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

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

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

A.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B.民间制瓷业兴旺发达

C.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D.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5.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老顺记”。

由于叶澄衷注重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请由“老顺记”推销煤油,“老顺记”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

该现象表明当时

A.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诞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6.1916年胡适说:

“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

”据此,胡适认为“造新文学”的关键在于

A.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框架

C.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优势

7.蒋介石说: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情势之下,不能徒顾一时之胜负,而当彻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蒋介石承认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合法地位______________B.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C.蒋介石认识到了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D.国民党仍然没有抵抗的意图

8.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的法律,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

该法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人为地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

C.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9.古代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时,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它要求公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观点的表述。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尽可能地保证平民的参政权B.着力于防范专权现象的产生

C.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两面性D.公民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10.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

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网络。

上述现象反映了

A.英国殖民势力的衰弱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要求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欧美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11.下图是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导致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模式固化影响

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美苏争霸经济消耗过多

12.1973年11月,尼克松说:

“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

”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统)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

“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

”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B.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

C.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法系崭然独立自具特色。

具体可概括为:

一、建国之基础以道德礼教伦常,而不以法律;故法律仅立于辅助地位……

二、立法之根据以道德礼教伦常,而不以权利。

各国法律在保障人权,民法则以物权债权为先,而亲族继承次之。

此法律建筑于权利之上也,我国则反是(以义务不以权利)……

三、法律即立于辅助道德礼教伦常之地位,故其法常简,常历久不变(从汉代以迄清末不变)。

——摘编自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1896年7月1日德国帝国国会通过《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法典规定,“权利行使及义务履行必须遵守信义,以诚实为之”。

还规定“私权的享有,始于出生”,从而体现了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

法典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不受限制的原则。

法典还肯定了资本主义“契约自由”原则,并直接保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德国民法典》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两者内容(特点)的认识。

(13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

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摘编自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12分)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任何国家从农耕文明步入工业文明都同样经历过服装革新,传统繁琐的长袍长裙必然让位于现代简洁的短装短裙。

显而易见,快速高效的机器生产无法与“长裾雅步”相融。

何况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民主政体为摹本,要求民国新政权换上新装,终结满清帝国顶戴花翎。

1912年10月3日《民国服制》规定:

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常礼服2种。

其中大礼服分书用、夜用2种。

书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也分2种:

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均为黑色,衣料采用国产丝,毛织品或棉、麻织品。

女子礼服则只有1款,上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下用长裙,衫裙均加绣饰。

民初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

《民国服制》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方式将西洋服饰直接地、自上而下地引入中国,并以此为社会政治变革的手段之一。

——摘编自《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民国易服”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2年“民国易服”的影响。

(9分)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

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

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

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误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

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此外,这次战争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神经,让他们从中看出专制国(俄国)永远无法战胜立宪国(日本)的道理,从而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摘编自《日俄战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9分)

(2)依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造成的影响。

(6分)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阮元(1764—1849),出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

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

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

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

阮元治学领域广阔,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揅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巨著。

李元度评价他说:

“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学术文化成就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

(9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