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师材料中学 小学幼儿园班主任 英语工作室成员均有.docx
《先进教师材料中学 小学幼儿园班主任 英语工作室成员均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教师材料中学 小学幼儿园班主任 英语工作室成员均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进教师材料中学小学幼儿园班主任英语工作室成员均有
自二〇〇〇年八月参加工作以来,任教至今已有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勇挑重担,赢得了学校广大师生的认可。
一、用高尚的师德践行自己的人格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教师的灵魂。
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乃至几代人的成长。
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传授学业,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
因此,师德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关爱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认真备课、上课;只有爱学生,才会有责任心、事业心;只有爱学生,才会抛开一切名利,忘记自己;只有爱学生,才会理解孩子,信任孩子。
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用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接触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大厦。
我常想,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师这一神圣的使命——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把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如一的镜子。
“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努力构建教师幸福、学生向往、社会满意的新型农村学校”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二、用无私的奉献来诠释教师本色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我十五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
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家人。
十五年来,我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专心致志地关注着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我的大量的休息时间都是在和学生交流、活动、家访中度过的。
事业是自己选择的,选择就要为之付出牺牲,这一点,我无怨无悔。
2010年,新婚之喜,为了尽量不影响学生学习,我把婚期选择在期末工作结束。
2012年6月16日,怀孕七个月的妻子突然发现肚子疼痛,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有早产的征兆,需要卧床休息两月,家里无人照顾,我们又是两地分居,但考虑到班上的几十名学生,不能耽误了他们的学习,17日下午,我毅然选择了返回学校。
不料18日中午,妻子再次发现肚子疼痛,她一个人蹒跚地来到县医院,找到医生,结果发现宫口破裂必须马上手术,当即打电话给我,可我还在教室里为学生补课,可是当时已经没有桃林至习水的客车,只好找车到习水,坐在车上心里忐忑不安,没想到真是祸不单行,当车子走到二里和永安的交界处,又撞上了一辆摩托车。
我才打电话给在民化老家的家人,半小时后,打电话给我,说:
“你到哪里了,胎儿早产,你媳妇在产房躺了一个多小时啦,孩子因体重较轻被送到了儿科”。
后来等二里派出所到达现场处理完事故,赶到习水已经是晚上八点过了,几天时间,就这样,妻子在妇产科病房,孩子在儿科病房,来回地跑。
八天后,孩子经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妻子的身体也留下了后遗症。
三、用爱的行动塑造美好的心灵 在师生交往中,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错误。
同时,我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的上进心。
在课堂上我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我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
去年3月,从村校转来的一名叫朱小成的小男孩,早自习经常迟到,上课爱睡觉,而且穿着破烂,总是脏兮兮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通过了解,得知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去世了,妈妈外出,至今杳无音信,他和七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年老体弱,已经快不能自理了,他每天早上都要空着肚子来上学,了解到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他还是个孩子啊!
后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买了一些文具和吃的,他的眼睛湿润了。
我知道,这泪水中,包含着我对他的爱,也承载着一个教师的责任。
随后的一年里,我尽可能的多关注他,学习用具没有了,我买来送给他,头发长了,我拿钱给他去理,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得到绚丽的鲜花,没有得到热烈的掌声。
但我却格外高兴,因为他,我得到的是最珍贵的财富,因为他在快乐的成长和不断的进步。
学生邱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并且母亲经常生病,得不到亲情照顾的她,成绩一再下降,学习态度也明显散漫。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及时找其交心谈心,并与父母取得联系,劝说其父母定期回家,并多打电话与其沟通。
我还主动嘘寒问暖,饭卡没钱了,我自己掏钱将其充在卡中。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本学期,她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四、用绿叶的情怀来编导自己的课堂 近年来,作为一名校级骨干教师,又是学校负责人,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始终走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致力于语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尝试、落实。
带着教育的“三个面向”走进“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中痛苦地转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痛并快乐着尝试。
继续教育让我得到及时充电,“校本”教研使我茅塞顿开,“语文素养”的理念使我提升认识的高度,“新课程”的导向让我豁然开朗。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己的不足。
因此,本人始终坚持创新教学、教学创新。
积极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
所以在新课改的研究中,我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的教学。
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学中,我集编、导、演于一身。
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体验式教学。
我把学生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课堂中由学生与我共同探讨新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课堂中师生融洽,学生从以前的绿叶转变为现在的红花,在这种师生角色转换中,使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
五、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我带头使用文明用语。
哪怕是寒冷的冬天,我也带头提前到校,开始时,往往是我第一个进入班级,后来,比我早的学生越来越多,十几年来,很少有学生早读迟到。
劳动、清扫我也干在前面。
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自己被学生难住时,绝不装腔作势;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我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
要求学生讲卫生,我从不在班级吐一口痰……这些做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用刻苦钻研做养料去滋养明日的果实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面对学生日趋复杂的思想和多样的心理,仅靠对学生的关爱,仅靠时间与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
我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我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
人们都说:
若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但我却力求教会学生自己去找水。
为此,我从毕业至今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并承担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展与创新教育》我校子课题的教育研究,现在正在开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调研。
教学教研中,努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初步体验创新的快乐,欣赏美,感悟美,发现美。
在课外,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古典名着,读当代品味高的报刊杂志;引导学生不能一味的看同龄人的作文,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厚度与宽度,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在读书中更新观念,在读书中感悟写作。
在课题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探索,不断地分析、讨论,撰写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山西新课程杂志2007年第十期发表;《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一文在贵州教育科研2008年第二期上发表;《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2014年遵义市教育局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多年来,作为有十余年教龄的我,注重积极帮扶年轻教师,把鼓励、促进我校的语文教育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工作中,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还积极地带动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2007年1月,在遵义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函授专科毕业;同年8月,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4月,参加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校长省级培训班学习;2010年5月,参加少先队辅导员管理素能培训;2011年1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函授本科毕业;2011年12月参加贵州省“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2012年10月参加遵义市中小学校安全稳定与食堂管理特训班培训;2012年12月参加“国培计划(2012)”贵州省小学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2014年4月,在西南大学参加遵义市中小学校长素质能力提升培训;7月,参加遵义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为了让青年教师迅速、稳定地发展,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从2010年起,每年与我校新教师建立师徒关系,经常性地听课研课,每次听完课一起评课,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老师的上课常规,教学设计的安排,重难点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几年来,我和老师们的收获都很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回顾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作为一名农村一线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更加出色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个人简介刘先容,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生于1978年7月。
1997年参加工作,并长期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现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因工作出色,2010-2014年年度考核中均为“优秀”等次;2008、2010年荣获市课题教改实验优秀成果市级一等奖,2014年获遵义市课题教改实验优秀成果市级三等奖,2015年荣获贵州省课题教改实验优秀成果省级三等奖。
2015年所教九(4)班学生余舒婷以602分摘取新蒲新区中考状元,班上18人考取遵义四中。
刘先容老师感人事迹——新蒲新区虾子中学刘先容一位普通的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把自己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腔热情,把自己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学生。
刘先容老师任职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跨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
没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只有在可能眺望到的地方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刘先容老师很享受教学的乐趣,认为语文教学要走正道,就是每一天朴朴实实地上语文课,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作文、说话、写字。
追求的目标是每天面对学生的笑容多一点点;每天的上课激情比昨天高昂一点点;每天的教学方法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的管理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班主任工作期间,始终坚信给点阳光就会灿烂。
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
欣赏优秀的学生,重视培优工作。
2015年所教九(4)班学生余舒婷以602分摘取新蒲新区中考状元,班上18人考取遵义四中。
关注班上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后进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坚持每周找他们谈话,每周给家长打电话进行交流沟通,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孩子每天都有进步。
为了让班上学生改掉迟到、不睡午觉、不守纪律等坏习惯,刘先容老师坚持每天早晨6点50分以前就到班上亲自监督、管理,中午12点40、晚上9点50到宿舍清点人数、询问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
只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感受到了在学校是快乐,学生才真正喜欢校园的生活。
2014年5月,医学院检查刘先容老师双声带息肉,医生要求立即动手术。
面对即将中考的学生,孩子们耽误得起吗?
可以请假一个月吗?
怎样向家长交代?
答案只有一个——坚持!
没有请一天假,依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先容老师依然坚持着。
三年一届,每送走一批毕业生,又迎来一届新生时才真正感到一个人的生命之所以那么美好,就在于她的事业得到了延伸。
虽然教师的工作是繁忙和琐碎的,但是刘先容老师仍坚持工作着同时学习研究着,清晨与孩子的晨读,课间与孩子的争论,课堂与孩子的探索,课余与同行的相互交流……坚持科研兴教之路,勇于创新,立志做学者型教师。
刘先容老师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课题视点独特,研究工作踏实严谨,研究成果丰富实用。
2008、2010年荣获遵义市课题教改实验优秀成果市级一等奖,2014年荣获遵义市课题教改实验优秀成果市级三等奖,2015年荣获贵州省课题教改实验优秀成果省级三等奖。
将研究到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
近看成绩,远看人生。
刘先容老师始终那么平静、从容,步履稳健。
说到底,她是一名教师,是一名班主任。
她常说:
“不满足,不停步,不回头,在平和的心境下不允许每一天都虚度,不让每一天都庸庸碌碌。
当月上柳梢头时发现今天着实没有白过就够了。
”这正是一个热衷教育的老师的真情告白!
任教至今,屈指算来,她已经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三十个春秋。
三十年如一日,以校为家,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1997年身患糖尿病。
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三十年来,她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主要事迹如下:
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高尚的思想品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搞好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她严于律己,凡事都注意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未迟到、早退、旷工。
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努力做到。
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教师,三十年来,她始终将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自从走上教坛,站在那崇高的三尺讲台上,望着那张张可爱幼稚的脸,看到那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崇高而沉重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为此,她除了保证上好每一节课外,还担负着细致、具体、艰苦的班主任工作,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她深知,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祖国的美好未来靠她们来描绘,为干好教育工作,曾放弃改行的机会,与她同龄的人相比,他们有的腰缠万贯,有的住上了楼房,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对于富裕的生活她也动过心,当她走到学校,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学生,遥想着他们长大成才,造福社会的情景,自己目前的苦和难就烟消云散了,不自觉中她爱上了教师这一行,别说是不干教育了,就是误学生一节课就好像欠了学生多少债似的.踏实做事,勤奋结硕果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深深懂得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教育教学中,用辛勤的汗水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用真挚的感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不失时机地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教班级在全镇综合评比中一直位居前列。
由于本人教育教学效果突出,1995至1996学年度被评为虾子镇优秀教师;1996至1997学年度第二学期任教的语文参加小升初毕业会考荣获虾子镇同级同科第三名;1999至2002学年度参加年度考核,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00至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所任的三年级数学科在期末统考中荣获全镇同级同科评比第一名;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的钻研教学业务,把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点滴经验,撰写科研论文《课内活动点滴谈》刊登在2003年第8期《中外教学研究》杂志社上;《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参加遵义县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荣获论文类二等奖;2004年12月被评审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2014年9月被评为新蒲新区教师标兵。
她深受领导的称赞;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
管理图书,让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由于全校的师生人数较多,图书室借阅量非常大,乱架情况非常严重,为了确保学校顺利迎接“两基”“国检”评估验收,在此期间,她由于低血糖病随时发作,下肢浮肿麻木,有时连站都站不稳,领导和同事们看到她辛苦劳累的样子,经常劝她休息,她坚持不肯。
为了不影响工作,当低血糖发作时她便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水果糖往嘴里塞,然后爬在办公桌上休息片刻,又继续整理起图书来。
在整理书库的过程中,将破损、无标签的图书重新粘贴、归位、排序。
在面对以往图书摆放紊乱,导致整理不便等现状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这些工作都是她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的时间来完成的。
在工作中不辞辛劳,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加班,从未因任何原因(包括低血糖复发等)请过一天假,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周末都不休息,脚随时都是肿的,同事们劝她休息,可她却笑着说:
“忙完这段时间再说。
”工作中毫无怨言,在这其间她把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出色。
2008年,我校举办100周年校庆时,有几位校友为母校捐赠各类图书一共2000余册,都是她一个人按图书的分类流程进行归类整理上架的。
学校领导曾多次对她说抽几个教师帮忙,她谢绝了学校领导的好意,说:
“不用了,老师们也很辛苦,我自己能行!
”就一句简简单单的“我自己能行”,谁知道她却要付出多少劳动啊!
人间大爱,铸就师生情怀“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姚老师,教师节到了,她又想起了您,“老师,你的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到来之前,她的手机就接到数不清的这样的短信祝福,看着这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饱含热情的祝福,她不禁热泪盈眶,并思念着在各条战线工作战斗的学生。
三十年来,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离校前的最后一节课,是她心情最纠结的一节课,她不忍心看到孩子们那即将离开她时双眼欲滴的泪水,更不忍看到学生们离开学校前,集体围在她身边恋恋不舍的情景。
任教三十年来,荆棘与鲜花同路,坎坷和欢歌齐飞。
她心中始终铭记“金奖银奖不如家长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
”她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自己全身心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特别是学困生,那是1998年,她任教的四(5)班,该班有个谢涛同学,爸爸患精神分裂症,母亲无法忍受家庭的变故,毅然舍弃10岁的小谢涛,便离家出走。
年幼的他无人照管,她把他接到家中,吃住在她家,上学放学带着他,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她的孩子,这样一直坚持了两年多,直到小学毕业后升入虾子镇中学读初中。
该班杨彬同学因患癫痫病,随时发病,姚老师经常抽空帮助她,一次刚放学,杨彬同学又发病了,姚老师就馋扶着他,等他苏醒后,把他送回家中,她还号召班上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帮助杨彬同学战胜病魔,她的种种行动,谱写了爱心奉献的新篇章。
姚老师由于糖尿病病史太长,导致并发症很多,因此花费(除胰岛素外的药费)很大,但她还是没忘记帮助学生,给留守儿童高楠买了文具盒、笔记本、钢笔等文具。
身患重病,仍坚守工作岗位姚老师,曾与死神擦肩而过,二十余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台,每日尚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柔弱女性;这位每日仍依靠胰岛素注射维持脆弱生命的普通一线教师,她所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更多的则是她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她的确是一个极普通的教师,但她在自己苦苦坚守的平凡岗位上却做出了很不平凡的成绩,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之外,还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鞭策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是1997年春,她身体虚弱,上楼也要手扶栏杆,一天比一天消瘦了,有时候在教室的讲台上讲课都站不稳,在领导的再三劝说下才去医院就诊,经专家确诊为慢性糖尿病,当时医院要求她住院治疗,她拒绝了,她说:
“我任的是毕业班,更不能耽误孩子们,我没事。
”就要求医生开点药,又回来继续上班,姚老师回到学校,仍继续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但病魔无情,她经常晕倒在讲台上,曾先后在虾子镇中心卫生院、遵义医学院住院多次,根据她的身体状况,医生建议她平时应多注意休息,可是她一出院不顾自己就赶到学校继续上班。
十八年如一日,一直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真可谓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啊。
她病情反复无常,有时一天要发生几次低血糖,前几年对低血糖的到来都有感觉,感觉心慌、冒汗、手发抖、、、就吃一点随身携带的糖片,一次正在和老师们一起评期末卷子,突然见她大汗淋漓,她急忙趴在桌上,把老师们吓呆了,准备送她去医院,她淡然一笑,摆手说:
“没事.”便掏出随身携带的糖塞进嘴里,几分钟后又继续批改试卷。
由于随时发生低血糖,所以现在对低血糖的到来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有一次上厕所,摔倒在地板上,身体无法支撑起来,她侄女给她吃了点糖,就在原地躺了一会,等她大脑慢慢的清醒过来,才从湿漉漉的地板上艰难地爬起来。
还有一次凌晨,她四肢僵硬,舌头也发硬(已经吐字不清),耳朵也听不清声音……,是她小侄女叫邻居们帮忙护送到医院去的。
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对低血糖没感觉),现在她只有靠每天查血糖来了解病情,特别是为了预防晚上发生低血糖,每天在睡觉前都要查血糖,根据血糖的高低来加餐。
虽然低血糖时刻都会夺取她的生命。
然而,面对这一切,她丝毫没有退缩,凭着对工作、生活的热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次顽强地与病魔搏斗,与多舛的命运抗争,用坚强诠释了生命的可贵。
她只要稍好一点就回到学校上班,领导、同事们劝她不要干了,呆在家里好好休息,但她总是淡淡一笑说:
“不行啊,我的任务没有谁能替代我,不能耽误了孩子,不能欠下同学们的知识帐。
学校图书室无人管理,怕学生借不到书,耽误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
”她这如此严重的病情,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学生。
她,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的。
二十九年的教学工作使她深深认识到,一个立志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人,关心爱护学生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她的事业就在三尺讲台上延伸,虽然她已经身患重病,可是她没有放弃发挥余热。
她要把她的爱、她的智慧和她的整个生命都献给教育事业。
她意志坚强,为教师行业塑造了成功的典范。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无怨无悔。
【个人宣言】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不平凡的风度,每一天过得充实,过得快乐,每一天能看到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便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
【对教育工作的理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它责任重大,它大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小者关系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
从教13年来,我不断的去修炼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扎扎实实探索教学经验,给学生更多的爱和关怀。
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能不辱神圣光荣的使命。
下面简单谈谈这13年来我对教育工作的一些浅显的感悟和认识。
一、学高为师,授之以渔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无疑应先拥有足够的学识,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特别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老师要懂得更多的东西,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除了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应拓展知识面,掌握好各种师范技能,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等等。
此外,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刻关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及时更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知识渊博的老师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的。
然而掌握丰富的知识后并不代表就能教好学生,“授之以鱼,授之以渔”,这是我对教学的一个看法。
老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所以教他们死的知识,不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