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册数学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4168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8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册数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五册数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五册数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五册数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五册数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册数学备课.docx

《五册数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册数学备课.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册数学备课.docx

五册数学备课

本册知识体系(数学学科)

分类

第五册

具体目标

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附练习卷)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

1学习乘法,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培养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比较熟练的口算。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

4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口算例:

40×53×6002000×4

2笔算例:

16×5104×2120×6

3估算例:

74×8

4数学万花筒例:

三种面包,四种饮料,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5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典型例题:

1填空口算的算理;乘法的意义;数学万花筒;估算。

2选择、判断例如:

20×5末尾有几个0。

一个一位数乘末尾有2个0的数,积的末尾一定是2个0。

数学万花筒。

如:

234组成2位数有()种。

3竖式计算

4解决问题。

怎样买东西合算的类型。

笔算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除法。

2会用一位数除2、3位数的笔算除法。

3会估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1口算除法的算理;除法的两种读法。

2笔算除法。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会用乘法验证除法。

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6估算。

7探索规律。

典型例题:

1填空、选择、判断。

口算除法的算理;除法的两种读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估算。

探索规律。

易错题:

()÷9=18。

□,()=?

□÷5的商是三位数,□可能是3位数,也可能是4位数。

()

2先计算,再验算。

3解决问题。

看图先编一个两步解答的问题,再解答。

4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圈中的数,在它上面画勾。

吨的认识(进率、简单换算;

 

实际问题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24时计时法

1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两步的加减乘除混合的应用题。

2逆向思维的应用题。

3移多补少的应用题。

4脱式计算两步式题。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2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知道较重的物体用吨作单位。

用字母t表示。

2直到1吨=1000千克。

3会换算。

典型例题:

1填空换算。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3按顺序排列大小。

(易错题!

4判断。

1吨=1000克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5解决问题。

一只鸭子重4千克,一头大象重4吨,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每箱重100千克,一辆自重4吨的汽车运5箱,能否通过载重10吨的大桥?

1脱式计算

2解决实际问题。

例一杯酸奶,第一次舀出整杯的一半,第二次舀出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下30克。

这杯酸奶原有多少克?

小明9岁了,爷爷说:

“我的岁数减去30,再乘2,最后除以8就是你的年龄。

”爷爷多少岁了?

工地上原来有水泥186袋,用了一些,如果再用5袋,就正好是原来总数的一半。

用了多少袋?

填空、选择、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例一个花坛,长8米,宽3米,在这个花坛里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画坛。

两个花坛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5km=()m6000m=()km900cm=()m

8km—6km=()km=()m

小明上学走一千米大约需要()分。

双人床长200(),宽15().

一座塔楼高90()。

马拉松全长45()。

从甲城到乙城相距215()。

一个电饭煲高30()。

3m=()dm80mm=()cm9cm=()mm7dm=()cm

8m=()dm90m=()dm600dm=()m

38毫米、4厘米2毫米、3厘米、4分米、20米

()〉()〉()〉()〉()〉

填空、选择、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用24时计时法表示。

早晨7时()深夜11时()凌晨2时()

上午8时()下午3时()  晚上9时(  )

8:

00——11:

00经过()时。

8:

30——20:

30经过()时。

小红前一天晚上9时入睡,第二天早上7时起床,她睡了()时。

 

空间

图形

认识角、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画角。

比较角的大小。

 

填空、选择、判断、画图。

用16个边长是一分米的正方形组成一个周长最大的长方形,周长是()分米。

用一张长为18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正方形是()的长方形。

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

小明用一根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

A4B6C24

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是180米,宽是30米,长是()米。

A18B56C60

用两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40厘米B35厘米C30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正确计算周长。

统计

和可能性

统计和可能性

1理解合计的意义,整理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问题。

3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不确定性,可能性的大小。

实际问题。

判断

人均工资2000元,小明的工资不会低于2000元。

小马高15分米,小河平均深12分米,小马一定能平安过河。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估算4.因数中间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5.数学万花筒6.整理与复习

二、本单元与前后册之间的知识体系的分析:

(知识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学会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笔算写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本单元突出全套教材的共同特点,给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以核心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中事物的意识。

2.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方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会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算法,以及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相结合来解决问题。

四、本单元教学课时的安排:

19课时

(一)单元第

(1)课时

一、课题:

例1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口算乘法。

学习前提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学会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笔算写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

应通过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启发学生多思考,灵活的解决问题。

2.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到一个简单的情境中就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学生细心观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

2)掌握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

3.思想与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口算的算理。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看屏幕思考回答:

7×3读作()乘(),

还可以读作()乘()。

2.看屏幕思考回答:

8个十是()。

8个一是()。

10个十是()。

12个十是()。

140是()个十。

3.看屏幕思考回答:

⑴每份是3,有相同的2份,就是求2个3是多少,列成乘法算式是()×(),或()×()。

⑵30×2,表示每份是(),有相同的( )份,就是求2个( )是多少。

提问:

这两道题的每份数有什么不同?

哪道题是新知识?

4.计算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1×4=()

2×4=()

3×4=()

提问:

这三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明理学法:

1.讲解例1

(1)

提问:

A怎么求一共有多少支?

把谁看成一份?

列出加法算式。

20十20十20十20=80(支)

B每份是20,有相同的几份?

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乘法算式怎么列?

20×4=80

C计算20×4时,用几乘以几?

用的是哪句口诀?

D口诀中的“二”表示什么?

第二个“四”表示什么?

E提问:

在这句口诀的含义中,与原来相同的是什么?

与原来不同的是什么?

(相同的是仍用原来的口诀,不同的是计数单位不用,以十为计数单位,用计数单位的个数与乘数相乘得多少个十。

F提问:

“二四得八”这句口诀在两个算式中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问题。

(二表示二个十,四表示有四个二十。

2.试一试

A读题,提问:

怎么列式?

你是怎么想出得100的?

用的哪句乘法口诀?

为什么不得10个一?

B观察今天我们学习的题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

4.课中小结,教师叙述:

在今天学习的这三个小题中,从乘法意义的角度,和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是相同的,还是每份数是几,求不同的几份是多少,但是每份的数与原来有所不同,原来的每份数是以“一”为计数单位,而现在的每份数是以“十”为计数单位,要把被乘数看成几个十,用几个十与乘数相乘,得到的就是多少个十。

要注意十位满几百,就要向百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2—3页1、2。

2、练习一:

1。

四、老师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

和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是相同,还是每份数是几,求不同的几份是多少,但是每份的数与原来有所不同,原来的每份数是以“一”为计数单位,而现在的每份数是以“十”(百)(千)为计数单位,要把被乘数看成几个十(百)(千),用几个十(百)(千)与乘数相乘,得到的就是多少个十(百)(千)。

要注意十(百)位满几百(千),就要向百(千)位进几。

七、板书设计:

1、一位数乘法

例1

(1)

20+20+20+20=8030+30+30+30=120

120×4=8030×4=120

想:

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八、作业设计: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每日一题、补充提高题)练一练:

3、4题。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不足之处、弥补措施)

 

(一)单元第

(2)课时

一、课题:

例2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计算之前,可以先估算一下结果是多少,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有利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从整体看问题的习惯。

在学习竖式计算新方法时注重让学生明白算理,为什么积的个位是8,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竖式的方法属于新知识,教师可以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联系和对比中学习,容易使知识系统化。

2、学习需求分析:

让学生自己列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迁移,用酒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乘法的算理,掌握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乘法式题。

3、思想与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工整、及时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口算40×230×320×430×220×310×620×210×9

2、板演:

348

×2×6×5

(二):

新授

1、出示例题,说图意:

2、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入场式?

3、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板书:

12×4=

读题,表示什么?

这道题得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

得数中的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3、试一试

(1)23×3=2×41=竖式计算

先怎么乘?

得数写在哪儿?

再怎么乘?

得数是多少?

(2)32×3=43×2=口算

说计算过程

(三):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6+5=20×4=12×4=

4×8+7=200×4=320×3=

8×8+6=500×2=1100×7=

读题,计算,订正

2、笔算

13×241×2123×2=

三位数乘一位数,先怎么乘?

得数写在哪儿?

再怎么乘?

最后怎么算?

得数是多少?

3、解决实际问题

看图解答:

每箱30个橘子,4箱多少个?

把这些橘子分给32个小朋友,每人3个,够分吗?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求4个30是多少?

怎么求出够分不够分呢?

思考题:

说图意

每件上衣32元,每条裤子13元。

买这样3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

(32+13)×3或32×3+13×3

(四):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5页1、2、3

七、板书设计:

准备题例223×2=46

23

×2

————

46

八、作业设计: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每日一题、补充提高题)

1、口算:

30×340×270×5

100×84000×650×3

2、列竖式计算:

22×424×211×812×3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不足之处、弥补措施)

 

(一)单元第(3)课时

一、课题:

例3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进位的竖式写法是新知识点。

学生已经在学习加法时学习过进位的竖式写法,学生会进行口算,也刚刚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如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竖式写法中关键是需要强调进到前一位的数的写法,写在哪里,这是一个规定。

2、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可以用口算进行计算,但因为乘数比较大时,不容易进行口算,所以学生还需要学习竖式的写法,让学生知道学习竖式写法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学习竖式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乘法的算理,掌握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学习有进位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乘法式题。

3、思想与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工整、及时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准备题:

4×9﹢75×7﹢6

二、学习例3

1、读题,列式。

2、提问:

⑴从哪位开始计算?

⑵个位上的数满十怎么办?

⑶十位上一二得二为何还要加上3?

5、老师小结: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试一试:

1、学生读题,课堂本上列式计算。

2、找三名学生到黑板解答,教师订正。

3、提问:

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4、老师小结: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

⑴从个位乘起;

⑵用第二个乘数依次与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巩固提问:

谁能说一说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7页练一练2、3

四、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乘法的,学习了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要从个位乘起;用第二个乘数依次与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计算准确无误。

 

七、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

例3:

18×2=36

18

×2

36

93112137

×5×6×7

八、作业设计: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每日一题、补充提高题)

完成课后的1、4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不足之处、弥补措施)

 

(一)单元第(4)课时

一、课题:

8页---9页练习一2——7题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为口算乘法、进位和不进位笔算乘法部分所配的习题。

2、学习需求分析:

让学生注意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估算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计算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清晰。

3、思想与情感:

数学来源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乘法进位中数字较大的计算题及应用题。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7﹢5=6×4+8=7×9+5=

8×9+7=3×9+8=6×4+9=

二、做8页2题,指几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及时订正。

出现问题及时订正:

38×269×7111×3

52×687×541×4

二、独立完成3题4题,全班订正。

三、5题是倍数应用题,重点讲解。

特别提出:

绿头鸭体长是58厘米,非洲驼鸟的体长是绿头鸭的4倍。

就是非洲驼鸟的体长有4个绿头鸭体长,也就是说非洲驼鸟的体长有4个58厘米。

求4个58是多少用什么法?

怎样列式?

58×4=232(厘米)

58

×234

232

答:

这只非洲驼鸟的体长是232厘米。

七、板书设计:

58×4=232(厘米)

58

×234

232

答:

这只非洲驼鸟的体长是232厘米。

八、作业设计: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每日一题、补充提高题)

6、7题为应用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说一说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提醒学生应用题的格式。

提示:

7题要写记算过程。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不足之处、弥补措施)

 

(一)单元第(5)课时

一、课题:

估算例4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估算的题目。

2、学习需求分析:

认识到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遇到问题可以先进行估算,但要通过口算或笔算的形式进行精确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估算地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估算地方法分析问题。

3、思想与情感:

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知道向小估会使结果小于实际结果,向大估会使结果大于实际结果。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估算:

98179199858978

二、新课:

1、例题:

王老师为74位小朋友购买科技馆的门票,大约需要多少钱?

请你估一估。

门票:

成人12元/人学生8元/人

(1)74人看成80人,学生8元/人,8个80是640,640元足够了。

(2)提问:

为什么说640元足够了?

(3)74人看成70人,学生8元/人,8个70是560,比560元多一些。

(4)问:

为什么说比560元多一些?

(5)、我们为了更准确点,给出一个范围:

在560元和640元之间。

也就是向下估与向上估之间。

(6)、看看准确得数字:

74×8=592(元)

2、试一试

学校要为乐队的8位同学购买统一服装,每套98元。

大约需要多少元?

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

说明理由,估计一个范围。

三、小结:

估算我们知道了,向小估会使结果小于实际结果,向大估会使结果大于实际结果。

于是我们可以估计一个范围。

但要想知道准确的数字还要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

估算

向大8×80=640(元)向小8×70=560(元)

在560元——640元之间

74×8=592(元)

八、作业设计: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每日一题、补充提高题)完成数学训练册相关练习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不足之处、弥补措施)

(一)单元第(6)课时

一、课题:

例5、例6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因数中间有“0”和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关键是积的十位上写几。

2、学习需求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乘法的算法,再学会“0乘以任何数都得0”,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进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思想与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工整、及时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为什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30×5=      600×7=

3000×3=     400×6=

900×5=4000×2=

二、新课:

1、出示例5图

(1):

⑴看图思考,说说图意。

⑵提问:

怎样列式?

⑶说一说2×3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例5图

(2):

提问:

⑴提问: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相比有什么变化?

⑵怎样列式?

⑶说一说1×3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例5图(3):

⑴提问:

这幅图又有什么变化?

列式?

⑵说一说0×3表示什么意思?

⑶说一说0×5表示什么?

得多少?

⑷试一试:

0×8=362×0=0×0=

⑸提出问题:

比较这两组题,当0作被乘数时的结果怎样?

当0做乘数时又怎样?

4、老师小结规律: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注意:

0乘0也得0。

5、出示例6

104×2=?

⑴提问:

⑵你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吗?

⑶积的十位上得几?

为什么?

⑷试一试:

108×3=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3页1、3。

练习二:

16页1。

四、老师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本节大家一起学习了一个乘数是0或一个乘数中间是0的口算。

大家记住: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乘0也得0。

希望同学们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保证计算准确无误。

七、板书设计: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例5:

0×3例6:

104×2=?

加法:

0+0+0=0                   积的十位得0

乘法:

0×3=3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八、作业设计: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每日一题、补充提高题)

通过完成P12页2、4题的练习,加深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

(成功点、不足之处、弥补措施)

(一)单元第(7)课时

一、课题:

例7

二、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关键是竖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