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349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docx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

语文周刊的答案网

【篇一:

中学生学习报语文】

txt>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出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编:

洪宗礼

编辑理念

阅读写作版阅读版坚持选取文美,情真,富有启迪的精美文章,高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

以包容的心态,接近和温暖信息时代成长下的年轻的灵魂。

写作版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搭建平台,让年轻的诗意在这里昂扬纷飞。

精讲精练版坚持一贯完善周到的课堂辅导,攻克语文的重点和难关,让同学们在愉快地阅读中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升华人生境界。

主要栏目设置

第一版(阅读版)

报首语刊发饱含智慧的格言或小故事,打造报纸的亮点

美文赏读刊发精美散文,品味汉语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小说星空刊发优秀小小说,看遍人间百态,拓宽学生的视野

哲思小品刊发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文章,让智慧之光闪烁在同学们心中。

诗海采贝刊发经典古诗词、精美中外现当代诗歌,引导学生畅游诗海

名人档案刊发名人故事,探寻名人成功之路

域外采风刊发国外优秀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名著全接触介绍名著,汲取古今名著的精华

诵读欣赏选取每单元中的古代诗词等,进行赏析,并设计富有代表性的题目

新书速递介绍新出版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共享阅读的快乐主题阅读整版同主题阅读,一般配合单元主题

视听空间介绍适合中学生的经典电影和音乐,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视野

读图时代经典摄影作品,富于哲思、趣味等的漫画,并配合精辟的点评

你来我往加强编读之间的沟通

滴滴吧吧信箱刊登学生来信,针对学生的疑难或心理问题等进行解答

科海泛舟关注新近科技动态,了解相关科技知识

第二版(精讲版)

课文透视窗配合讲读课文,深入讲解,延伸知识的难度和广度相关链接和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链接

单元归纳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句式学用对课文中优美重点句段进行赏析,并进行仿写训练金钥匙传授学习方法,点拨应试技巧

字词一角对易错、易混以及典故中的词语进行精彩点拨古文大观园精选经典文言短文,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知识卡片讲述一个知识点,熟悉一种新形式

趣味语文向学生介绍语文方面的趣味轶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青春漂流瓶选取同学们习作中精彩的一句话(一段话),记录同学们真实的心声。

第三版(精练版)

快乐课课练紧扣讲读课文,注重基础,延伸课外,强化训练。

专题阅读选取同题材的文章,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阅读与探究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练习,不拘形式

实践乐园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趣味考场丰富多彩的趣味练习,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口语交际体现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

请你动手由学生自主命题,自主设计学习方案,体现与学生的互动单元、期中、期末测试题整套试卷形式,考查阶段的学习效果

第四版(写作版)

写作指南讲授写作技巧,侧重同学们作文实战操作

花季美文刊登优秀学生习作

作文擂台赛以比赛形式选登各地参赛佳作,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素材库为学生提供新颖实用的作文素材

创意文坊鼓励同学们个性化写作,刊登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同学们,来个创意比拼吧!

率性写吧网络写作为同学们喜爱,让我们畅游在写作的海洋中,在网络的天地里尽情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吧!

作文火花集摘取学生来稿中的精美片段,激发学生投稿热情

社团采风介绍优秀学生社团,配发学校简介、校长寄语、学生习作等,加强与学生社团的联系,欢迎社团的负责人来和我们“友好联盟”!

诗意栖居这是属于“小诗人”的天地,热爱诗歌的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大展才华了!

文学新星精选优秀的小作者,推为文学新星,配合照片和教师的推介词

【篇二:

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

友情提醒:

请将答题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为无效!

第一部分(3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订正。

(4分)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你看成千上万个

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赅俗的不朽巨著,

忽而成了清新俊永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

而是欲说还羞?

?

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

3.古诗文默写。

(9分)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

⑥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⑧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

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4.下面四个句子都是课本中的原句,其中有语病的两句是(▲)。

(2分)..

a.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巴金《繁星》)

b.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c.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

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d.由于对云海日出的向往,使他们忘却了前一天登山的疲乏和黎明前的寒意,匆匆忙忙

赶向海拔1700米的清凉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海世博园里,操着一口“京腔”普通话、金发碧眼的“老外”工作人员,几乎没有

时间享受业余生活,却快乐地演绎着与中国、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

b.看了朝鲜版的歌舞剧《红楼梦》以后,大家非常震撼,实在是没有想到朝鲜表演艺术

家能够把这部中国古典艺术作品表现得如此完美,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都把握的十分到

位,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

c.马英九在肯定美对台军售的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后,说出的那句“我们永远不会要求

美国为台湾而战”在台湾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d.中国政府为什么对新加坡非常感兴趣?

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新加坡跟中国一样,都

是稳定的执政党,而且新加坡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而这正是中国政府一直梦寐以求的。

....

6.综合性学习。

(5分)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在2010年5月9日母亲节前,某中学的九年级

(1)

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

①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或摘抄两句歌颂母亲的古诗词,张贴在教室里。

(1

分)

▲▲②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中,无数家庭遭遇灭顶之灾,许多母亲痛失子女。

请你为这些母亲写一段温馨的话语,劝慰她们早日走出阴霾。

(2分)

▲▲③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先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然后再进行全班

交流,下面请你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

(2分)

步骤一:

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4分)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

即春日。

语出《诗经〃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

①这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五绝佳作。

诗中统领全篇的两个字是▲。

(2分)②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b.次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三、四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具体而又生动,与一、二两句粗笔勾勒阔远壮美的丽日花草相配合。

d.全诗反映出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得草堂的不安心情,用初春时节欣欣向荣的自然界反衬内心的忧虑。

第二部分(60分)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

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①。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丙】是岁①十月之望,步自雪堂②,将归于临皋③。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④。

霜露

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

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⑤,披蒙茸⑥,踞虎豹⑦,登虬龙⑧,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⑨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

休焉。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①是岁:

元丰五年。

②雪堂:

苏轼在黄州东坡建造的居所。

③临皋:

亭名,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扣舷而歌之扣:

▲②泣孤舟之嫠妇泣:

▲..

③霜露既降既:

▲④反而登舟反:

▲..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10.苏轼写景的语言自然工致,巧用修辞:

甲文中写“月光”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乙文中写“洞箫”之音时,又兼用了夸张,如“▲”;丙文中写“长啸”之声时,兼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如“▲”。

(5分)

11.三篇文章中都由“乐”领起,可感情发展却不尽相同:

甲文由“乐”而“叹”,感慨怀才不遇;乙文由“乐”而“歌”,歌声中蕴涵忧伤;丙文则由“乐”而“▲”,凄凉之感顿生。

结合写作背景,请你谈谈这些感情变化能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15分)

男孩危机

志余

①男孩怎么了?

近10年来,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

表述出现在日常议论、热门书籍,甚至一些国家教育部门的报告中。

②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指出,为什么这

么多男孩悲伤、孤独,虽然他们或许看起来健康、乐观、自信。

他详细描述了当代的男孩们“被吓坏了”的、“精神拧巴”的状况。

尤其是在这种状况下与女孩相比,他们无论在成就还是自信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女孩,整体竞争力下降。

③《美国孩子:

国家福祉关键指数2007》是一份更细致的研究报告,它用一系列数据

表明男孩身体上、精神上、道德上出现的危机。

20年来,美国男孩在学业上的表现明显下降,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比如学业失败。

2000年,美国女性拿到硕士学位的人数是男性的1.38倍,而男孩自杀率高于女孩5倍。

④英国的中等教育考试结果也出现同样的倾向,女孩在本就占据优势的语言类学科中

继续保持优势,在以前男孩占优势的数学等方面的成绩在1995年开始与男孩持平。

2001年考试结果显示,女孩获得5门以上科目的达标率为55.4%,而男孩为44.8%,其中分数级别越高,女孩的比例越高。

⑤男孩危机的研究者评论认为,现代教育方式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而

不当的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更加剧了对男孩的伤害和误导。

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启动了一项“为了所有人的性别和教育”的调查,提供了一份“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这个项目4年间在英国、美国、德国、芬兰等42个国家进行。

结果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由此报告提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更需要关注男孩的受教育问题。

⑥中国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似乎稍迟一步,不仅因为中国还存在着更为基本的女童失学

问题,而且一直伸张女性权利的研究者们在对中国的总体评价上,认为中国依然是男权社会,根本还不需要拯救男孩。

但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

中国男孩的学习成绩与女孩相比,不仅原来的距离在拉近,甚至在更多科目上落后于女孩。

在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2000—2008年,重庆市连续9年的19名高考状元中,仅有4名男生;2006年,在复旦大学录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女生2024名,这是复旦历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新生中,女生约占55%;早在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过男生。

⑦在身体素质上,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状况调查显示,男孩的肺活量、速

度、爆发力、耐力、力量等各项指标全部下降,只在其中的个别项目中乡村男孩有所提高。

而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心理病症,在男孩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女孩,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沉溺于网络。

⑧如果这些还算是一些硬指标,那么男孩中的“娘娘腔”究竟是男孩的误区,还是男

性的解放,似乎是一个不那么容易评判的观念问题。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13期,有删改)

12.教育学家认为,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3.说说第④段中划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分)

▲▲

14.依据文意,请指出第⑧段“如果这些还算是一些硬指标”一句中“硬指标”的具体内涵。

(4分)

▲▲

15.有人认为,男孩的成就并没有下降,只是他们进步得不如女生快罢了,不应该以女孩的成功来否定男孩的进步。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篇三:

初中语文八上阅读题带答案】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狂风扬尘昨日肆虐江城四十五分钟

本报讯昨日傍晚5时30分至6时15分,扬尘袭击江城,造成部分地区暂时断电,街、路两旁的树干折断,砸伤路人、车辆等混乱不堪的现象。

当日5时30分,随着大风渐渐加强,傍晚时分的天气变得如同黑夜。

此时正值下班时间,路上行人匆匆“乱窜”,有的行人被刮断的树干、楼上掉下来的玻璃砸伤头部,被送至吉林市中心医院;第23中学门口一辆捷达被树干将前挡风玻璃砸碎;在去往黄旗屯火车站沿途上,大部分粗树干被风刮断,当地百姓都纷纷跑出来哄抢折断的树枝,造成那里的交通阻塞;松江西路的路灯杆亦被刮倒数十根;最“倒霉”的要算临江的某单位的自行车棚,被大风连根拔起,带着一辆自行车“飞”到路中央的隔离带处。

大风给当晚泰山路的夜市造成不少的麻烦,因为所有临时搭建的棚子全部被刮走。

大风还造成江南变电所、红旗变电所发生短路故障,导致该区域停电。

当日6时20分,记者拨通122事故报警台,了解到扬尘期间的报警台共接到事故报警5起。

截至记者发稿时,停电区域已恢复供电,有关部门正在抢修被刮坏的路灯,医院的伤者经治疗后回家。

11、这则消息的标题中“肆虐”的意思如何理解?

用这个词的作用是什么?

1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报导了狂风、扬尘给吉林市造成了哪些破坏?

(请概括五点)14、文中“某单位的自行车棚,被大风连根拔起,带着一辆自行车?

飞?

到路中央的隔离带处”一句中的“拔”“飞”二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15、这则消息去掉“四十五分钟”是否可以?

为什么?

16、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报导的中心内容。

(不超过15个字)

表达实践

17、学习了这两则新闻,大家一定对新闻的特点有了了解。

请将我们学校最近发生的事情写一则新闻,二三百字左右。

中考链接

18、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句话消息。

(不超过加20字)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

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毛泽东诗歌赏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2、芦花荡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

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

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

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

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

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

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

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

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

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

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

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

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

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

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

?

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

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能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

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

敌人问他:

“你是八路?

”“不是!

”“你村里有干部?

”“没有!

”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

”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

“不是!

”“你村的八路大大的!

”“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

“没有!

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

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

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

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947年3月)

12、“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具体回答。

13、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

14、“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是一

个:

爱是一

个:

智慧是一

个:

作者的感

情:

15、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这句话?

16、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

表达实践

中考链接

18、由江西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红歌会,放歌井冈山”赛歌活动于2007年“五一”黄金周在井冈山激情演绎。

(1)假如你是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或给参赛选手发送一条鼓劲助威的短信。

(每条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链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省本次赛歌活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链接:

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井冈山精神,打造江西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和谐美好江西,江西卫视等单位于2006年下半年推出首届“中国红歌会”。

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

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及各类健康进步歌曲。

荷花淀派

“姊妹篇”:

《芦花荡》与《荷花淀》

《荷花淀》是《白洋淀》记事中的名篇,也是孙犁的代表作。

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农村青年的故事。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3、蜡烛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

“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