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3072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docx

五上语文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月是故乡明”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组成。

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与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在教学本组内容时,应整体关照本组教材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文;课件

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三课时梅花魂二课时

桂花雨一课时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课时回顾拓展二二课时

单元预习备课: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感情朗读训练点:

三首古诗词

读说结合训练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预习设计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词,读熟练古诗词。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州

一、导入课题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由古至今,从未间断。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思乡的诗词。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

二、成果展示

1、检查字词

2、指名读古诗,初步体会情感。

三、品读感悟

(一)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王安石:

(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数重山(shùchóng)照我还(huán)

3.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

宋,王安石。

(2)解诗题:

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

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4.小结学习方法:

初读知诗意。

(二)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他是怎样描写的?

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间(jiàn):

隔开,间隔。

只:

仅仅。

数重:

几层。

绿:

吹绿了。

还:

归。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

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

细读品诗句。

(三)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

心中会有哪些感受?

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结学习方法:

精读想诗境。

(四)品读全诗,领悟诗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图片,提问:

大家认为诗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乡江南,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情。

3.小结学习方法:

品读悟诗情。

(五)熟读全诗,练习背诵。

1.反复练习吟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2.当堂练习背诵,并练习默写全诗。

3.小结学习方法:

熟读能背诵。

四、总结全诗,扩展延伸。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请你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

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乡。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D.(配乐播放江南美景图片)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

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课时秋思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2、“秋思”怎么讲?

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4、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5、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

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意万重:

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恐:

生怕、担心

开封:

把封好的信拆开。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

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

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五、拓展延伸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秋风

欲作书

意万重

恐不尽

又开封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3.简介诗题,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二、成果展示。

1.指名读词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三、品读诗词、体会思乡情。

(一) 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体会理解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指名读上阕思考:

作者身向何方?

(板书:

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那畔)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路陡,山高,水深 ……)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

(二)体会理解下阙

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自由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

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

(聒)

你是怎么体会的?

(出示风雪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

那故园指哪里?

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

展开想象,试着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指名读下阕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

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师生合作读词。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

风一更,雪一更……)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体会感情读,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齐读整首词,读出感情。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限时作业:

1、有感情的诵整首词,体会诗人思想的情感。

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2.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点

课文第二、三、十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体会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所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预习设计: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3.自学生字词.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同学们见过梅花吗?

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语:

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

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成果展示

1、检查词语、生字。

2、检查课文,思考: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

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你看见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

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

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

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

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

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

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

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

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在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师重点范写“幽”“缕”“魂”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梳”字右边不要忘了加点。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七、限时作业  

1.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2.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记词语,如“姿态、迷人、完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

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

结合课文谈谈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理解

预习设计:

1、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觉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教学准备:

1、收集桂花的图片和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同年的趣事吗?

是啊,童年是美好的、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回忆童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课件出示桂花雨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3.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和新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回忆在家乡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可概括为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作者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教师提出问题:

“笨笨”和“迷人”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2.从哪些句子能看出作者爱桂花?

(1)品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⑶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⑷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3.默读课文看“摇花乐”图片,看看桂花雨给作者带来哪些快乐?

勾出有关的词句,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1)课件出示摇花乐的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想的雨啊!

’”

(2)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桂花雨

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

(4)创设情境,教师导语。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

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

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4.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1).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2).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说说你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3)与同学交流:

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5.听着母亲的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学生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

(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6.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

读读课文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

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7.课外阅读链接出示李白的《咏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李白《咏桂》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

说一说。

2.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7.桂花雨摇花乐思乡

思桂花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文重点:

1-5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描写小桥流水人家美好景色的语句

读说结合训练点:

从对景色的描述中,谈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预习设计: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等基础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地方

4.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5.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

小桥流水人家,齐读。

二、成果展示: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导“潺”“粼”的写法。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找出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并谈体会.

汇报交流:

a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欢家乡。

b"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