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301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ppt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例分析一、存在问题1.1.照抄教参。

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照抄教参。

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照抄教参。

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照抄教参。

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或凭经验、凭感觉。

或凭经验、凭感觉。

或凭经验、凭感觉。

或凭经验、凭感觉。

2.2.指向错误。

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

指向错误。

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

指向错误。

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

指向错误。

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

3.3.缺乏可测量性。

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缺乏可测量性。

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缺乏可测量性。

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缺乏可测量性。

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提高学提高学提高学提高学生生生生XXXX技能技能技能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等,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落实情况。

4.4.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指南针对陕西省对陕西省20102010年基础教育成果年基础教育成果教学设计参教学设计参评作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评作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89%89%65%65%41%41%63%63%00.10.20.30.40.50.60.70.80.9行为主体混乱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动词不可测量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产生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行为表现程度不具体总共调查教学设计份数:

总共调查教学设计份数:

91份份实践困惑:

实践困惑: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教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教学目标如何制定学目标如何制定?

长期以来教师对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缺乏认识,长期以来教师对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缺乏认识,长期以来教师对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缺乏认识,长期以来教师对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缺乏认识,在教学中表现一定的混乱和理解上的差异。

在教学中表现一定的混乱和理解上的差异。

在教学中表现一定的混乱和理解上的差异。

在教学中表现一定的混乱和理解上的差异。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

任何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

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

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

没有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测量的具体的、明确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师对目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本糊涂帐。

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本糊涂帐。

提纲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二、三维教学目标三、实例分析1.1.1.1.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2.2.2.2.讨论修改教学目标讨论修改教学目标讨论修改教学目标讨论修改教学目标3.3.尝试编写教学目标尝试编写教学目标4.4.课标、教学目标、教学一致性课标、教学目标、教学一致性一、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段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也就是预先设定的要求学生通过某门课程的学习而在相关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所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某个阶段的某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课程目标三个基本特性三、三、三、三、反映基本要求反映基本要求反映基本要求反映基本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课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课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课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课程目标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成就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目标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成就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目标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成就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目标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成就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的设定,它应当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另一方面,的最低要求的设定,它应当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另一方面,的最低要求的设定,它应当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另一方面,的最低要求的设定,它应当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标准只要求学生基本达到即可,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它作为一个标准只要求学生基本达到即可,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它作为一个标准只要求学生基本达到即可,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它作为一个标准只要求学生基本达到即可,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在这方面都是优秀。

在这方面都是优秀。

在这方面都是优秀。

在这方面都是优秀。

一、一、一、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是以学生作,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是以学生作,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是以学生作,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所应呈现的状态为主体所应呈现的状态为主体所应呈现的状态为主体所应呈现的状态二、二、二、二、可观测和评价,可观测和评价,可观测和评价,可观测和评价,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具体状态应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具体状态应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具体状态应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具体状态应当是可以外部观察、直接把握或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当是可以外部观察、直接把握或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当是可以外部观察、直接把握或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当是可以外部观察、直接把握或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评价的,因此,课程目标应当清晰明确,不能含含糊评价的,因此,课程目标应当清晰明确,不能含含糊评价的,因此,课程目标应当清晰明确,不能含含糊评价的,因此,课程目标应当清晰明确,不能含含糊糊,使人捉摸不定糊,使人捉摸不定糊,使人捉摸不定糊,使人捉摸不定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功能:

对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三维目标某校一课时教案包含的内容某校一课时教案包含的内容教学目标的结构与相互关系教学目标的结构与相互关系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价值观价值观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综合素质1.教学目标设计步骤研读课程目标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规范表述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教学目标的准确表述教学目标包含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表现程度可观察、可观察、可观察、可观察、可测量、可测量、可测量、可测量、可评价的可评价的可评价的可评价的具体行为具体行为具体行为具体行为影响学习结影响学习结影响学习结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果的特定限果的特定限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等制和范围等制和范围等制和范围等学生对目学生对目学生对目学生对目标所达到标所达到标所达到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的最低表的最低表的最低表现水准现水准现水准现水准是学习者是学习者是学习者是学习者不是教师不是教师不是教师不是教师2.教学目标的表述四要素根据根据根据根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而传统应用的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而传统应用的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而传统应用的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

而传统应用的“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掌握掌握掌握掌握”等等等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而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而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而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而“认出认出认出认出”“”“”“”“说出说出说出说出”“”“”“”“描述描述描述描述”“”“”“”“解释解释解释解释”“”“”“”“说明说明说明说明”“”“”“”“分析分析分析分析”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

的行为动词。

的行为动词。

的行为动词。

(111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行为主体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使学生使学生使学生”“”“让学生让学生让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提高学生提高学生提高学生”及及及及“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等等等等描述,需要改变为描述,需要改变为描述,需要改变为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认出能认出能认出”“”“能解释能解释能解释能解释”“”“能设计能设计能设计能设计”“”“能写出能写出能写出能写出”“”“对对对对作出评价作出评价作出评价作出评价”或或或或“根据根据根据根据对对对对进行分析进行分析进行分析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222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行为动词3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条件行为条件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动,如动,如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用所给的材料探究用所给的材料探究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论,制定论,制定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等。

等。

等。

4.4.4.4.表现程度表现程度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如所达到的程度。

如所达到的程度。

如所达到的程度。

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详细地写出详细地写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客观正确地评价客观正确地评价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

3.教学目标的叙述编写原则教学目标的叙述编写原则必须是学习的结果,而非学习的活动。

必须是学习的结果,而非学习的活动。

必须是清楚和可观察的。

必须是清楚和可观察的。

必须是学生导向,而非教师导向。

必须是学生导向,而非教师导向。

必须只包含一项学习结果。

必须只包含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