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2790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学案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2.各分配方式比较

按劳分配

其他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

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现阶段存在着大量的个体经济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根源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现阶段的生产力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点

①范围:

公有制经济。

②对象:

个人消费品。

③尺度:

劳动。

④后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提高个体劳动者积极性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

公平

是什么

对立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是什么

统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为什么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怎么办

总体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具体策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含义

态度

意义

具体措施

初次分配

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分配

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更加注重公平,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有利于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一、几组易混概念辨析

1.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三者都属于劳动收入。

区分三者的根本依据是在何种所有制基础上取得的劳动收入。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分配方式,如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单位取得的劳动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取得的劳动收入;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指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取得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私营经济基础上取得的劳动收入。

2.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合法的劳动收入: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所获的个人收入都是合法收入。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

(3)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非法收入。

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二、理关系 指迷津

1.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须注意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1)“共富”和“先富”的关系。

“先富”是“共富”的条件,是为共同致富这个目标所规定的;反过来,共同致富又是通过部分先富的过程来实现的。

(2)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在我国,国富与民富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国富是民富的前提,民富是国富的归宿。

但是,二者有时也存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国富民穷或国穷民也穷。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在由“先富”到“共富”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确存在相当程度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对此,我们应该全面看:

一方面,适当的、合理范围内的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矛盾;另一方面,国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势头,以体现社会公平。

2.关于“效率与公平”存在下列认识误区

(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吗?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平均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实际上严重挫伤了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而且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2)收入分配中兼顾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吗?

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借口兼顾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

(3)贫富差距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因而有利无弊吗?

适当的贫富差距符合“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大的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背离社会主义本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贫富差距是利是弊,要看其程度如何、效果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