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2537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docx

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一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相应的位置上)

1.(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浓盐酸挥发、白磷自燃

B.铁生锈、干冰升华

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

D.工业制O2,O2不易溶于水

2.(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顺序与“氧气、二氧化锰、空气”的分类顺序一致的是(  )

A.氮气、氧化钙、氢气B.硫、氧化铜、蒸馏水

C.水银、氯化钾、稀盐酸D.双氧水、红磷、食盐水

3.(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4.(2分)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CuCl2B.AlCl3C.FeCl3D.AgCl

5.(2分)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原子种类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

6.(2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7.(2分)某含氯的化合物[Ca(ClO)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化学式中的x值为(  )

A.1B.2C.3D.4

8.(2分)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B.②③⑤C.③⑤D.②④⑤

9.(2分)下列原因与举例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例: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在氧气中燃烧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例:

硫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C.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例:

碳分别在氧气不足和充足的情况下燃烧

D.物质的浓度不同,化学性质可能不同例:

浓硫酸和稀硫酸

10.(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强热

B.

镁条燃烧

C.

煅烧石灰石

D.

把一定质量的铜片加入硝酸银溶液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毎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毎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3分)下列净水操作能将硬水软化的是  。

A.煮沸B.过滤C.吸附D.  。

12.(3分)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面粉、牛肉、桔子和梅子蜜饯,要求小明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每种食品中所含的一类营养物.其中正确的是  .

A.面粉﹣﹣油脂B.牛肉﹣﹣蛋白质C.梅子蜜饯﹣﹣防腐剂D.桔子﹣﹣  .

13.(3分)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氮气B.甲烷和氧气C.一氧化碳和甲烷D.  。

14.(3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15.(3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4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  .

三、填空与说明题(共5小题,共30分)

16.(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铁原子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  

③4个氖原子  

④3个铵根离子  .

17.(8分)文化的传承、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研发等都离不开化学。

(1)贵州茅台酒名扬天下。

茅台酒酿造的发酵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一滴茅台,满屋飘香”,在其汽化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  。

(2)“元宵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常采用PMMA(塑料亚克力)替代传统材料制作灯具外壳,PMMA材料具有  优点,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石墨纤维的制造推动了宇航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石墨纤维、石墨烯和石墨均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生成的碳酸氢铵(NH4HCO3)可用作化肥。

碳酸氢铵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

18.(6分)金属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

(1)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铁与空气中的  直接接触会导致铁制品的锈蚀。

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

(2)铁制品隔一段时间不用就变得锈迹斑斑,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方程式为  。

(3)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5分)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模仿工业上用甘蔗为原料制白糖的主要步骤:

①将甘蔗洗净、去皮、压榨得甘蔗汁,静置得糖汁.

②在糖汁中加入稍过量的碱溶液以中和其中的酸及使部分杂质形成沉淀,过滤.

③在所得滤液中通入某气体,以除去过量碱溶液,再次过滤,得滤液.

④将滤液蒸发,糖液经浓缩后冷却,有红棕色的结晶析出,便制得红糖.

⑤将红糖溶解,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蒸发,浓缩析出白色晶体,这就是白糖.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为节约成本,步骤②中所用的碱应该是  (填俗名),若②中的酸可用HA表示,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关于第五步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填符号)

A.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是化学变化

B.这样所得的白糖一定是纯净物

C.浓缩糖液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20.(7分)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种物质,分别由C、H、O、Cl、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G组成元素相同,E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常温下是一种气态单质。

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是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G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H的一种用途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5分)

21.(8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从图一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

【综合应用】

(1)“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此时可以用  灭火,原理是  。

(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油锅着火,应迅速向锅中掺水,降低温度使其熄灭

C.大楼里着火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逃出火灾区

D.室内起火时,应打开门窗,避免吸入浓烟

E.森林失火,向逆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22.(9分)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①【实验猜想】猜想1:

只有CO2;

猜想2:

只有  (填化学式);

猜想3:

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提示:

NaOH溶液能吸收CO2)

(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  ,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

D装置中出现  的现象.

(Ⅲ)C装置的作用是  .

(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23.(8分)化学课上老师说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引起了化学活动小组同学的兴趣,为找到原因,同学们对草木灰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a.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主要成分是不溶性杂质和钾盐。

b.常见钾盐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

物质

KCl

K2SO4

K2CO3

KNO3

溶液酸碱性

中性

中性

碱性

中性

【实验设计】

(1)取适量的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

(2)过滤,测量上层清液的pH=10

【分析与结论】

(3)小刘同学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  。

(4)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可能是  。

【进一步探究】请设计实验证明草木灰中含有CO32﹣,并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草木灰中含有CO32﹣

(5)请写出一个你设计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与结论】

(6)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是  。

(7)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实验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10分)

24.(10分)某碳酸钠样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取12g该样品,加入60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63.4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冲刺卷

(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代号填涂在相应的位置上)

1.【解答】解:

A、浓盐酸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工业制O2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O2不易溶于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

B。

2.【解答】解:

A、氮气属于单质、氧化钙属于化合物、氢气属于单质,故A错;

B、硫属于单质、氧化铜属于化合物、蒸馏水属于氧化物,故B错;

C、水银属于单质、氯化钾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双氧水属于混合物、红磷属于单质、食盐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

C。

3.【解答】解: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故A说法正确;

B、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杂质,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故C说法正确;

D、过滤能将固液分开,能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4.【解答】解:

A、铜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后,不会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铝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B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故C错误;

D、银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后,不会与盐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

B。

5.【解答】解:

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固态非金属单质,但是由于金刚石、石墨、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具有很大差异。

故选:

C。

6.【解答】解: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不位于同一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7.【解答】解:

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1)x+(﹣2)x=0,则x=2价。

故选:

B。

8.【解答】解:

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50g×14%=7.0g,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g=43g(合43mL),应选用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

计算、称量、溶解,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②③⑤说法错误。

故选:

B。

9.【解答】解: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在氧气中燃烧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主成分是氧化铁;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A原因和举例符合。

B、硫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不是因为接触面积不同,故B原因和举例不符。

C、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原因和举例符合。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金属和它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稀硫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原因和举例符合。

故选:

B。

10.【解答】解:

A、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会减少,而不是一直不变,故A错误;

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的质量开始不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增加,反应完毕后为一定值,故B错误;

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会减少,反应完毕后为一定值,故C正确;

D、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固体的质量会增大,而不是减少,故D错误。

故选:

C。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毎小题3分,共15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毎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

11.【解答】解:

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用蒸馏的方法。

故答案为:

A;蒸馏。

12.【解答】解:

A.面粉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A错误;

B.牛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B正确;

C.梅子蜜饯含有糖类,如蔗糖、果糖等,故C错误;

D.桔子中含有维生素,故D正确.

故选B,补充D、维生素.

13.【解答】解:

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引起爆炸。

A、氢气和氮气中只有可燃性气体,没有氧气,所以不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B、甲烷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甲烷和氧气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正确;

C、一氧化碳和甲烷中只有可燃性气体,没有氧气,所以不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具有助燃性,一氧化碳和空气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

故答案为:

B;一氧化碳和空气。

14.【解答】解:

A、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一氧化碳,故A正确;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除去了主要物质,没有除去杂质,故B错误;

C、盐酸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为:

A,加入肥皂水.

15.【解答】解:

A、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40g加溶于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降低温度.

三、填空与说明题(共5小题,共30分)

16.【解答】解: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铁原子,就可表示为:

3Fe;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三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

2SO3;

③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氖原子,就可表示为:

4Ne;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3NH4+;

故答案为:

①3Fe;②2SO3;③4Ne;④3NH4+;

17.【解答】解:

(1)酒酿造的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气化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大,所以“一滴茅台,满屋飘香”,故填:

化学;变大;

(2)PMMA材料具有密度小、耐高温、不燃烧的性质;塑料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填:

耐高温;有机物;

(3)石墨纤维、石墨烯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石墨充分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碳;C+O2

CO2;化合反应;

(4)碳酸氢铵(NH4HCO3)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

氮肥。

18.【解答】解:

(1)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直接接触会导致铁制品的锈蚀。

刷漆是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故填:

金属材料;水和氧气;刷漆。

(2)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

Fe2O3+6HCl═2FeCl3+3H2O。

(3)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填:

7:

3。

19.【解答】解:

(1)过滤和蒸发过程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经济成本较低的碱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A═CaA2+2H2O

(3)红糖的溶解、吸附脱色、蒸发结晶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得的白糖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当溶液中析出晶体时,即达到饱和.

故答案为:

(1)玻璃棒.

(2)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2HA=CaA2+2H2O..

(3)C.

20.【解答】解:

(1)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碳酸钙;故答案为:

CaCO3;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a(OH)2+2HCl=CaCl2+2H2O;2H2O

2H2↑+O2↑;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

化合反应;

(4)氧气的用途有:

帮助燃烧、医疗急救、炼钢等;故答案为:

帮助燃烧、医疗急救、炼钢等;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5分)

21.【解答】解:

【知识回忆】从图一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A中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起提高温度的作用和隔绝空气的作用;C中能比较;D中不是或,是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

B;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减少污染(环保);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故答案为:

减少污染(环保);擦干;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空气);故答案为:

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

(1)“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此时可以用沙土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故答案为:

沙土;隔绝氧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油锅着火,应迅速向锅中掺水,降低温度使其熄灭;D.室内起火时,应打开门窗,避免吸入浓烟;故答案为:

ABD;

22.【解答】解:

①【实验猜想】猜想1:

只有CO2;猜想2:

只有CO;猜想3:

含有CO和CO2;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CO;C+2CuO

2Cu+CO2↑;

②【实验探究】(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现象1:

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或无明显变化),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现象2:

D装置中出现固体从黑色变红色的现象;(Ⅲ)C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故答案为:

ⅠCO2+Ca(OH)2=CaCO3↓+H2O;Ⅱ不浑浊(或无明显变化);固体从黑色变红色;Ⅲ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Ⅳ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23.【解答】解:

【分析与结论】

(3)根据“测量上层清液的pH=10”推测上层清液为碱性,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