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1685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测量的初步知识

一、长度单位(主单位:

m)

1km=1000m=103m

1db==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001m=10-6m

1nm=000001m=10-9m

}

 

二、…

三、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四、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并非错误,不能消灭,不能避免,多次测量可减少误差)

五、常见测量方法:

累积法、代替法、滚轮法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

物体振动产生

二、~

三、声音的传播:

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四、声音的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一般,在固体中声速较大,气体中声速较小;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在15°C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五、回声:

 

六、乐音的三大特征:

七、

物理学角度:

指发声音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看:

是指一切一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

噪声

1、定义:

'

2、危害:

3、减弱:

 

七、超声与次声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

三、平面镜

注:

作图

1、求入射光线(或求反射光线)

2、求物(或像)

3、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求反射光线

~

四、折射

 

 

 

 

五、透镜

 

·

 

注:

1、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焦距。

物体位置

&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

照像机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物镜

~

像、物同侧

放大

正立虚像

放大镜、目镜

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

 

7、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当物体从2f以外的地方逐渐向2f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体到达2f之内逐渐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

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

实正虚倒虚放大

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物、像等大)

物近像远像越大

 

第四章\

第五章

热现象

|

 

二、物态变化:

 

 

 

四、水循环

陆地和海洋表面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汽

!

云层中的小冰晶熔化和下降或小水珠直接下降形成降雨。

小冰晶直接下降形成降雪

注: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环境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汽在冷却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云)云层加厚形成降雨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1、知识结构:

 

 

基本概念:

1、质量(m)

(1)、质量的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国际单位:

千克㎏;常用单位:

克g,毫克mg。

;

(3)、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①把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②天平游码归零,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③“左物右码”进行测量(注意用镊子夹取砝码)

④测量结果=砝码质量值+游码质量值

(4)、质量跟外界条件无关,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它不随物体的位置、温度、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注:

物体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在空间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形体。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即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如铁勺是物体,铁是物质。

2、密度()

#

(1)、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公式:

密度=

(3)、密度单位:

主单位:

千克/米3㎏/m3常用单位:

克/厘米3g/cm3

注意:

1克/厘米3=103千克/米3应熟记水的密度:

×103千克/米3,读作:

×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3千克。

(4)、实验室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原理:

器材:

天平、量筒、被测物质、辅助器材。

步骤:

(略)

(5)、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等,一般来说知道物质的种类即应视为知道它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特有的)例:

一般状态下铁的密度是×103千克/米3;而一般状态下密度为×103千克/米3的纯净金属是铁。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例如:

水和冰都是同一种物质,由于所处状态不一样(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其密度不一样(水为×103千克/米3,冰为×103千克/米3)

(6)、密度问题的计算:

“知二求一”由密度的定义式

可知此式揭示了三个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显然知道了其中二个物理量即可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即:

会用“比”来求有关问题

a.若

即在体积相等时物质的质量与其密度成正比。

注意:

此结论不能说成体积相等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因为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它由物质种类决定,与其质量大小无关。

例如一杯水与一桶水,质量不等但它们的密度相等。

b.若

即:

质量相等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c.若

即: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第七章力和机械

#

 

一、《

二、力

 

 

三、重力

 

>

 

|

 

四、摩擦力

 

"

 

#

 

五、杠杆

 

 

六、滑轮

 

第八章运动和力

一、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速度

;

 

五、物体不受力时如何运动

1.探究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物体受力时如何运动

1.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用符号F表示。

  大小:

有时与重力大小有关,有时与重力大小无关。

如按图钉时压墙的力与重力无关。

  方向:

垂直于相互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在被压物体上。

  压力作用效果:

(探究实验)

  ①与压力大小有关;

  ②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小。

  压力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压强用p表示。

  二、压强:

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

帕斯卡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S的取值:

如人站立时S为双脚面积,人走路时S为单脚面积;拖拉机、坦克等S应为两履带与地面接触面积。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

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F=G,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

p=F/S

三、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④液体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2、写成公式:

p=ρgh,h指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注:

计算

3.连通器:

四、大气压

1、定义: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大小:

首先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1标准大气压,合×105Pa。

4、大气压的变化:

  

(1)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随天气季节变化,一般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5、气压影响沸点:

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6、大气压的应用:

离心式水泵、吸饮料、茶壶盖上开小孔等。

第九章浮力

1、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浮力的大小:

(1)可用弹簧测力计测。

  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秤钩上,分别测出处于空气和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和F2,则浮力F浮=F1-F2。

(2)用阿基米德原理求: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气体)受到的重力,写成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3)用平衡法求:

  漂浮的物体:

F浮=G物

  悬浮的物体:

F浮=G物

  沉底的物体:

F浮=G物-FN(FN为底面对物体支持力)

  (4)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

F浮=F下表面向上-F上表面向下。

3、物体的浮沉

  浸没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当:

  

(1)F浮>G物,物体上浮,(直至漂浮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小于浸没时的浮力F浮,但F浮'=G物。

) 

(2)F浮=G物,物体悬浮。

  (3)F浮<G物,物体下沉,下沉到底。

在下沉过程中所受浮力、重力均不变。

  也可利用密度进行判断浸没时,若:

  (4)ρ物<ρ液,物体上浮,直至漂浮。

  (5)ρ物=ρ液,物体将悬浮。

  (6)ρ物>ρ液,物体将下沉,直至沉底。

  4、浮力的利用

  

(1)轮船、密度计:

  利用漂浮条件工作,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工作时F浮不变,液体密度ρ液大时、V排小,即浸在液体中体积小,露出体积大。

  

(2)潜水艇:

 利用浮沉条件工作。

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从而改变F浮-G重的值,来实现上浮、下潜。

  (3)气球、飞艇:

  里面充入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后,可使浮力大于重力,等于重力或小于浮力,从而实现自由升降。

4.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5.神奇的升力

由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的特殊形状,气流经机翼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流速大,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知,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的空气压强小,于是就产生了使飞机上升的力。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

一、认识分子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德谟克里特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原子,意思是“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2.近代化学家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把它叫做分子。

3.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m。

二、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注:

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跟温度有关,分子热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②分子间不仅存在引力,而且还存在斥力,且同时存在。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①固体:

分子间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位置附近振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②液体:

分子间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具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③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注意:

用肉眼能看到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

如:

雪花飞舞;炊烟袅袅;粉尘;风等。

三、“解剖”原子

 

1.“解剖原子”:

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的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微粒结构。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带负电的电子。

并提出“枣糕模型”:

汤姆孙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均匀分布着带正电的粒子,电子镶嵌在其中犹如糕中枣儿。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结构为核式结构:

原子核处在原子的中间,只占有极小的空间,却集中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运转。

跟太阳系相似,故被称为“行星模型”。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3.质子数=电子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四、宇宙探秘

1.

 

宇宙由物质组成宇宙有数十亿各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组成,银河系又由几千亿颗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组成,太阳周围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绕它运行,它们一起组成太阳系。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认为:

地球是宇宙中心。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

太阳是宇宙中心。

4、人们称相对位置似乎不变的星体为恒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了解:

目前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1015m

6、宇宙的起源:

大多数宇宙科学家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人们发现的有力证据是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而去。

7.万有引力:

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的吸引力;使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引力就是一种万有引力。

8.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地球星卫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为:

s.

第二宇宙速度:

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

为Km/s

第三宇宙速度:

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

为K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