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829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经典40诗歌鉴赏题word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暮雨中送别诗。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紧紧扣住了诗题中的“雨”“暮”二字。

B.首联对仗,“暮钟”对“微雨”,视听结合,从时空的角度渲染离别时细雨笼罩的凄清沉重。

C.颈联“深”“远”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D.尾联中将沾襟的离别之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中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②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

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

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

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

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

②縠纹:

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两句表现了作者纵体的豪兴。

B.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象童鼻息如雷和词入听到的滚滚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畀。

C.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这一句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主旨句。

D.“夜阑风静穀纹平",寓情于景,是词人主观世严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E.“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一句使本诗在情感意境等方面超越了《赤壁赋》,比“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类似的语句更进一层。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征。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

“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

请结合诗句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回答下面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

“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采用对话形式,人物对答富有情感与个性,生活气息浓郁。

B.故夫对新人与故人做了多方面比较,并对他当初的休妻行为表示道歉。

C.女子重提当年“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閤去”之事,对被遗弃难以释怀。

D.女子的婚姻不幸让人同情,她的遭际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相似。

2)请简要分析《上山采蘼芜》《诗经·氓》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二十六)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的“冒”“罗”二字用得巧妙:

“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的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但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

①天宝二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

②君平:

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通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蜀道山川的奇美景象。

B.诗歌开头是平静的叙述,与《蜀道难》以饱含激情的感叹句开头的写法迥然不同,“见说”显得很委婉。

C.诗歌颈联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描绘了一幅瑰伟的蜀道山水画。

D.诗歌中间两联对仗精工严整,颔联语意奇险,颈联描写纤丽,笔力开阖,富于变化。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③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船。

《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

“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成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写了景,也写了人。

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天空晴朗,剩下的夜路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内心当中的惊喜。

B.领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

诗人表明了自己在政治上原本就是清白的,不需要其他人来澄清。

C.颈联“鲁叟乘桴”是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遇赦之后的释然,但他并不想像孔子那样闲散江湖,退出政坛。

D.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明朗开阔,情感深沉,蕴含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楚城①

[宋]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注)①楚城,也称楚王城,遗址在今湖北秭归境内。

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被罢回乡四年,又入蜀奔走八年,至淳熙五年(1178)始奉召东归,经归州(秭归),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汪诗一二句写屈原宁死也不肯回到故乡,突出屈原忠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汪诗三四句写猿猴哀啼,用猿猴的悲啼渲染悲凉的气氛,抒发对楚怀王的痛恨。

C.陆诗一二句将“江上荒城”与“屈原祠”联系起来,并用“荒”和“悲”定下全诗的基调

D.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选用屈原祠作为吟咏的对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

2)陆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惜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煞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

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

眼睛追随着坠落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推残。

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

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

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

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全诗围绕“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

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人“留恋”,舟子“催发”,“催”字突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得不别离的两难心境,表现离人的不舍之情。

B.“念去去”三句,由实入虚,想象别后旅程,将孤独的远行置于无限广远的空间中,借以表达浓烈的离愁之苦。

C.下片起句中“伤离别”是本词的关键,点明词旨;“自古”二字,把个体的别情推广到古今离人身上,拓展了词的境界。

D.上片实写离别的场景,下片虚写别后的情状,全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将离情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2)“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

②北阙:

指帝宫。

③青阳:

指春日。

1)颈联的“催”“逼”二字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

2)请简要分析“松月夜窗虚”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1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小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笛声”,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听觉意象,在本词中渲染了愁苦凄凉的意绪。

B.“老天涯”,写出了诗人浪迹天涯时间之久,流露出人生易老的感慨。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落飘洒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说明下片描绘的是夜晚所见之景。

E.“雕”“马”“黄沙”等都是边塞特有的物象。

这一句再现了风雪狂沙肆虐的边塞之景。

2)这首词感情丰富,说出词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析。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宋·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醾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釄(túmí):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釄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

B.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C.第二句中的“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D.上阙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蜂儿闹”“燕子轻”则写静景,动静结合;以绿叶红花、蜂儿燕子为主体,勾勒出庭院中醉人的春景。

E.“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2)词的下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加以简析。

1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溪上遇雨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我”坐在溪边,看到前山乌云骤雨,而自己所在处阳光灿烂。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自己头上。

C.第四句写天色渐晚,再加上前山黑云笼罩,人们无奈只好点起火把照明。

D.这首诗生动写出了夏雨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

E.诗人通过“坐看”“忽惊”动作神态的变化,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特点。

2)请赏析一二句中“衔”和“喷”字的表达效果。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保持高洁人格的愿望。

2)颔联被《宋诗纪事》标为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②。

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

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

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②青冥:

青色的天空。

这里代指朝廷。

③不应:

不顾。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为下面的抒写别情作了铺垫。

B.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用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

C.上片中“谁知”“还与”二词,表达了诗人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即兴而生的愉快之情。

D.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使君波澜壮阔的边塞生活。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本词简要赏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注)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鲍照出身寒门,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

1)下面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C.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

D.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显出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

2)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

“妙在不曾说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心中些许寂寞,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鹤巢松树遍”写四处可见鹤在松林中栖息,宁静之中又可见一派生机盎然。

C.松、竹、荷等意象描绘出山居环境的优美,从中可见诗人高洁雅致的隐逸情怀。

D.尾联写暮色之中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温馨之景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寂寞。

2)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

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别王彻(节选)

高适

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①。

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

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②。

(注)①曹操《观沧海》中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②战国时,苏秦因游说各国有功被委以重任,还家后其嫂以“季子位高金多”称誉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虽未跳出“饮酒饯别”的俗套,但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没有颓废情绪,表现出催人进取的心态。

B.第二联“落日有归禽”一句,似有所喻,希望朋友远走高飞以后,能像心恋旧巢的鸟儿一样不忘故土。

C.第三联前句“未足悲”是说不值得悲伤;后句劝勉王彻,自己要积极努力,敢于承受生活的辛苦和困难。

D.最后一联,诗人借用苏秦经过刻苦努力而功成名就的典故,表达对朋友仕途畅达、事业有成的美好祝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昭君出塞之后,朝廷使节逐渐稀少,足见皇帝已将忠义之人淡忘。

B.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痛孤单的形象。

C.尾联借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诗歌词真意切,颇有豪壮之气,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请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

仿佛过、长桥去。

贴水行云风送度。

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

出谷迁乔旧家句。

天意从人还许诉。

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

B.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

C.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

D.“出谷迁乔”是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2)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

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

2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①,公果溺死流海湄②。

有长鲸臼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③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竞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注释)①凭:

不用工具过河。

②湄:

水边。

③罥:

挂。

1)《公无渡河》的一二句“黄河西来……触龙门”和五六句“大禹……不窥家”写出了黄河_____的特点,它们分别使用了_____和_____的手法。

2)上面两首诗都写了“公渡河而死”一事,前者繁、后者简,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说明理由。

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手法把纵横交错的长安街道比作棋局,并以“不胜悲”来感慨国运民生和自己的宦海浮沉身世。

B.颔联紧承首联,写王侯第宅易主、官服色饰改制,突出长安政局变化,对仗工整,感情悲慨深沉。

C.颈联通过“振”“驰”二字,描绘出战鼓震天、羽书飞驰的战争场景,极言战局的危急。

D.尾联写秋江清冷、水族潜伏,这不由让飘零夔州的诗人怀想昔日居住长安的平常生活。

2)与诗人的《秋兴八首(其一)》相比,本首诗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下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中“驱”“逐”两字让人感受到春风吹拂,春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B.“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通过对比,表现了这场春雪的范围之广。

C.“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从正面表现了春雪下得久、下得大。

D.结尾写农人因春雪带来丰收的希望而相互庆贺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农人的关心。

2)请简要赏析“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被押赴元都途径金陵时所作。

②离宫:

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草合离宫转夕晖”与“孤云漂泊”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南宋朝廷沦亡了,诗人也漂泊无依了。

B.颔联写山河依旧、人事已非,深刻揭露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情怀。

C.颈联“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诗人由芦花洁白如发联想到自己,寄寓了自己对青春不再的深切感伤。

D.尾联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异曲同工,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本诗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②。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

流水声。

③社燕:

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B.“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是说遍地黄芦苦竹,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