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401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中考物理分类汇编5透镜及其应用

5透镜及其应用

4.(2017•泰州)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f<25cm<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2017•湘潭)

(1)如图1,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9.(2017•湘潭)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专题】定性思想;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

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摄像头不是光源,不能发光照亮二维码,故C错误;

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平行光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成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光源、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中档题.

12.(2017•广西)如图7所示光线经过一个光学元件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则虚线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潜望镜

【答案】B

命题立意:

光学器件对光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通过光

学器件时对光的作用情况。

根据图7所示光线经过光学器件后会聚在一点,由所提供的选项,只有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效果,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24.(2017•百色)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12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填序号);

A.8cmB.10cm

C.12cmD.15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调整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

(4)重新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12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答案】

(1)实;

(2)C;(3)①左②远视;(4)等大;80;没有

命题立意: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操作的理解。

实验前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记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当如图12所示时,能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故成的是实像;

(2)根据此时成实像,物距大于像距的情况,U物=30cm,且U物>2f,可得f<15cm;由V像=20cm,且2f>V像>f,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f=12cm;选择C。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增大,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①根据“物远,像近”的变化规律,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调整光屏向左移动;②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根据物体远移,成像靠近凸透镜规律,则该眼镜

片具有对光的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远视眼镜片;(4)重新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12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根据平面镜只能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观察到的平面镜的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故这个像位于标尺80cm刻度处正上方;由于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没有这个像。

21.(2017•桂林)图中,入射光线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请画出相应的折射关系.

【考点】B6: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23.(2017•贺州)(6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选用蜡烛、凸透镜(焦距f=10cm),光屏、光具座和火柴等器材.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上.

(2)当物距在10cm<u<20cm时,像距的范围是  cm,此时光屏上呈现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物距、像距可用  上的刻度尺测量.

(3)如果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

,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4)当物距u′<10cm时,我们  才能观察到蜡烛的虚像.

4.(2017•来宾)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树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解答】解:

A、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缝隙所成的太阳的像,

故A正确;

B、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

C、“潭清疑水浅”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并能灵活应用.

24.(2017•柳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8所示,可确定出焦距f=cm(选填“0”、“10”或“20”)。

(2)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3)移动蜡烛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

(4)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15cm处时,光屏上会出现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他将蜡烛再靠近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答案】

(1)10.0;

(2)同一高度;(3)实;照相机;(4)放大;右

命题立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蜡烛距凸透镜30cm处时,即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4)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15cm处时,已知f=10cm,则f<u<2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他将蜡烛再靠近凸透镜一些,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这时光屏应向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故答案为:

(1)1

0.0;

(2)同一高度;(3)实;照相机;(4)放大;右

13.(2017•玉林)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考点】BE:

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并且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

【解答】解: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选A.

 

15.(2017•常德)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B

A.小明应远离镜头,同时胶片应靠近镜头

B.小明应靠近镜头,同时胶片应远离镜头

C.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小明在相机中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8.(4分)(2017•包头)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见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12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15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4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1)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2)上表中空白处,像的性质是 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v= 30 cm

(3)

当u与f的大小关系满足u < f时,光屏上接收不到像.

【分析】

(1)根据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2)根据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进行分析;光路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3)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

【解答】解:

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等于20cm,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0cm=2f,f=10cm;

(2)当u=25cm>2f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在发生折射时,都具有可逆性的特点,由此就可以推出当物距u=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30cm;

(3)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所以屏上得不到像时u与f的大小关系满足u<f.

故答案为:

(1)10;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3)<.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考查了一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光路的可逆性.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中数据得出焦距的大小.

 

21.(2017•泸州)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时,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该像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由于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镜片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这个镜片是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

照相机;

(2)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

(1)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据实验过程可知,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3)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

缩小;上;凹透镜.

20.(2017•鄂尔多斯)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25.0 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掌握焦距的概念:

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得出结论;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解答;

(4)当把“水凸透镜”水向外抽取时,使其变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原来像的后方.

【解答】解:

(1)由焦距的概念知,f=60.0cm﹣50.0cm=10.0cm;

(2)由图可知,u=40.0cm﹣10.0cm=30.0cm,u>2f,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55.0cm﹣40.0cm=15.0cm,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透镜移至距蜡烛即u'=15.0cm时,此时v'=30.0cm,即透镜移至光具座10.0cm+15.0cm=25.0cm处,可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4)当把“水凸透镜”水向外抽取时,使其变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原来像的后方.因此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

(1)10.0;

(2)缩小;25;远离.

 

 

7.(2017•雅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

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B.10cm

C.15cmD.20cm

9.(2017•湖州)

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

这两种成像情形中,

_________(选填“图1”或“图2”

)能够模拟眼睛成像。

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答案】图2

远离

20、(2017•潍坊)(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0、倒立缩小照相机

20.(2017•东营)(8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

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

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作用。

由此

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20.

(1)10.6(10.2~10.8均可得分)

(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

13.(2017•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甲 图,应配戴 凹 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考点】BA:

近视眼的成

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

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解答】解:

远视眼成因: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成因: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

甲;凹.

27.

(2017•枣庄)(2分)根据光的传播光路,在下图中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镜。

27.

如图所示

2.(2017•枣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

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22.(2017•聊城)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4.(2017•聊城)(4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

)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倒立照相机

(2)心

(2)左

9.(2017•青岛)综合作图——光学黑箱:

已知黑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镜。

请在黑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填上光学仪器,并标明凹透镜焦点F的位置。

(2)(2017•青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现象

结论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把蜡烛移至图中a点,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据此可制成。

把蜡烛逐渐移近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填“正立”或“倒立”)的。

方法

研究光现象时,将

一束光看成一条光线,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问题

讨论

若烛焰的像出现在了光屏的上半部,可能是由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未调至。

照相机大倒立模型同一高度

7.(2017•威海)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

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当物体距透镜8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故C正确;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变大,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故D错误.

故选D.

 

11.(2017•烟台)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首先明确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即可确定它是怎样来矫正视力的.

【解答】解: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

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

故选C.

3.(2017•滨州)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

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根据选择项中的各种光学仪器,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每个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解: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虚像.故B错误.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20.(2017•滨州)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B6: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凸透镜有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