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214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docx

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

QQ主群(279314882)、第二社区(384092267)第三社区(307928248)、

第四社区(120256391)、第五社区(362534587)第六社区(223768117)

20160830正道语文群第432次专题研讨:

语文老师做个有情人

主讲:

刘兴聪

主持:

唐锐张贤洪崔久主王小平

整理:

诸葛菲燕(新疆)

转载审批:

李华平QQ:

68140776

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

【主讲精华】

主要提纲:

1、“潜力股”:

“给力”

2、“江湖老手”:

“矫正”

3、“种子选手”:

“加餐”

主要内容:

真诚欢迎大家能在开学的繁忙之中,抽出时间,腾出精力,来听我的教学之谈,只是交流,诚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今天交流的题目是《语文老师,开学做个有情人》

新学期报名,面对纷至沓来的新班级成员,很少有语文老师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即便是班主任,也多是做三件事:

检查作业,注册,强调作息)。

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

在第一时间里,老师对新届学生不知人、不知面,更不知心。

不经意间,为后面的语文课堂学习隔了一道门,甚至布下第一条荆棘。

绝大多数同学的思想是单纯、幼稚、积极向上的。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

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是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

当学生由一个旧情境转入一个新情境时,如转入一所新学校,调入一个新班级,进入新学年、新学期,强烈的新感受在强烈的自尊心的催化下,萌生出“我要在他们面前表现为一个好学生”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从而“压制自己”选择适应新环境的态度、言行。

适应新环境,大家一般会把最好的、最期待的表现出来,但这需要激发。

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老师注意体情于学生、生情于境。

利用新学期,在新学生和新老师之间建立起情感的通道,便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对新学期的语文教学产生出一种牵人情思的憧憬。

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就会懂得这种“萌生”之珍贵:

开学报名,报的不是名,报的是心、是问题、是希望、是信任与信心。

从“新”和“心”入手,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报心”以“知心”而“治心”。

具体以沟通鼓励为主,“修理”“矫正”为辅,帮助学生弥补以往语文学习的失误,明确新的语文学习目标,点燃新的语文学习希望。

根据学生的个性,家庭经历,逐一单独会面,在第一时间给予和善的面孔,亲切待如亲人,并给予恰到好处的热情和点拨,会让他们开始有些愕然,之后是认清自我,继而是激动:

他们觉得一切都变了,中学是如想象中的美好。

语文老师是亲切的,有情有意的,语文老师是喜欢我的,我是能行的,于是他们会发自内心的呐喊:

我要重新开始了!

说老实话:

会很累,但后面会很顺,很顺。

有家长跟着来的,最好让家长一起参与对话,这样,捕捉的信息更全面,还会“感化”家长,给失去信心的家长“加油打气”,给陷入家庭教育迷惘的家长提出一些辅助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今天报名,我又“俘获”几个替孩子转学的家长。

周沁欣的外爷说:

“这下好了,你看老师多好!

”李玲的妈妈说:

“遇见好老师了,再不好好学习,我没的学校给你转了!

”家长们离开时,千恩万谢,信誓旦旦表示一定努力监督管理孩子。

周沁欣的外爷凑近我,悄悄给我说:

“刘老师,不瞒你说,娃犟得很,跟她爸爸是死对头,要报名了,几天不回家,昨天才在网吧找到人。

今早上是硬把她拽来的。

你一说,她就想来了,这下好了。

我生意也不做了,回去专门看她,监督她学习。

”其中的孙婷的姐姐,我还没有和她谈多少呢,她就说:

“刘老师,我们都喜欢你呢,我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妹妹在你班上真好。

”孙婷则问:

“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

”想必是她看到了新老师的真心真意,受宠若惊了,我想,孙婷他们和新学期的语文学习,已经拉近了距离。

刚刚还收到几个孩子通过QQ发给我的读书笔记,这读书笔记当然是今天早上我给他们布置的,速度够快了。

孩子啊,经不起老师的一个情。

附:

当天学生交来的读书笔记

 

具体怎么操作?

这当然得“因材施情”,大致分为三类:

一、“潜力股”:

用情“给力”

这一类,主要是那些胆小的、自卑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首要。

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动之以情,给其行动起来的力量。

“发现”需要谈话,察言观色,设置问题,问题中“发现”。

谈话的内容(问题)大致涉及:

1.你的家庭概况?

2.你的学习状况?

3.你喜欢语文学科吗?

4.对于语文学习,你付出了百分之多少的努力?

5.你语文学科的长处在哪?

短板是什么?

6.你想在新集体里,语文学科置身于什么位置(名次)?

7.你觉得语文老师是你的什么人?

你最喜欢怎样的语文老师?

8.你最喜欢怎样的语文课堂?

9.你觉得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语文老师的语文课堂?

10.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怎样的语文学习状态才是好状态?

你是这样的状态吗?

11.你最需要语文老师怎样的帮助?

12.你打算怎样学语文?

通过学生的回答,结合学生回答时的动作表情,通过察言观色进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和商量相对应的措施,适当表明老师对其的期望,尤其要对闪光点做重要的强调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奠定信心和勇气。

这期间,老师一定要把“重要信息”记录下来,包括优势、问题、措施,笔者给它取名为《数据线》,结束时,复印一份留老师,笔记本给学生本人,让学生照着上面去做。

而涉及到我们老师自身的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就尽力往孩子的“希望”“需要”靠。

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师,我……”,那个叫刘鹏的男孩拿着素质报告册的手在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站在旁边的鹏父亲忙着给我使眼色,我示意鹏先出去。

等鹏出去后,鹏父亲的话让我震惊:

“刘老师,你说我那娃是不是脑袋有问题?

学习都没有几次及格。

闷葫芦一个。

”我便询问起鹏父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包括互相的态度情况,谈话得知:

家长总觉得鹏笨,便办了一个“假手续”,给鹏生了一个妹妹,鹏却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同学玩,还背着大人打妹妹,说大人偏心,学习一天不如一天。

很明显,鹏家长没有注意言行的“公平、公正”,让鹏的认知产生偏差,认为家长有了妹妹,不爱自己。

我帮鹏父分析了他们家长教育的缺失,告诉他平时教育鹏应该注意的细节。

之后,我让鹏父回避,叫鹏进来。

大家注意看故事的操作:

“老师,我……”鹏还是那样欲言又止,拿着素质报告册的手在抖,“鹏鹏,怎么啦?

说吧,没关系,你父亲刚才还夸你呢。

”我微笑着理了理他没有整理好的衣领,“你看你穿得真干净,你妈妈洗的?

”“我洗的。

有时候,我还给妹妹洗。

”他终于提高了音量。

“哟,了不起的小家伙儿,现在像你这样懂事的孩子不多哟。

太好了,我们的新班级有了好成员了!

”我尽量让气氛轻松起来。

终于他主动把话题转回来了:

“老师,我在小学语文就不行,经常不及格。

”“哦,原来你是这顾虑。

放心吧,初中语文跟小学语文关系不大。

只要多读书,专心听,写好字,就行啦。

”我拍拍他的肩认真地说。

“真哒?

”鹏然欣喜中有点怀疑地望着我。

“嗯。

”我点着头,“你父亲说你爱画画,刘老师也喜欢。

”鹏笑了:

“我看见了,走廊墙上挂着你的三幅画。

”“那以后,我们一起画画、写字、学语文,怎么样?

”“好!

”鹏使劲点着头,“那老师我就要65名吧,按你的说法,我先慢慢来,这个数字对我适合,争取得着。

我等会儿就叫我爸去给我买书,还有字帖。

总共69个学生的班级,一个鼓足勇气才要求争取65名的学生,可以想象他的书写之差,读书之少,语文基础之薄。

不过,这已经预示着有个好的兆头了。

我用彩笔在记录好了的“数据线”的封面上题上字:

刘鹏成长数据线。

要求每做到“数据线”上面的哪一条,就在相应的哪一条上打钩。

鹏接过“数据线”,如获至宝。

我又学叶圣陶先生的一招:

递给鹏一颗糖,鹏有些惊讶和羞涩,推辞说:

“不要。

”我拉过鹏的手,将糖放在鹏手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刘老师是奖励你今天的真诚和勇敢,以后你每进一步,我们就用糖庆祝,好不好?

”“好!

”鹏笑得格外开心。

第二天,第一堂语文课,鹏就给笔者带来了新买的《简爱》《茶花女》《中学生考场满分作文》,还有一本《七年级语文同步字帖》。

后来的日子,鹏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着,一学年下来,语文成绩从66名到58名到39名,算是班级中等成绩了。

二、“江湖老手”:

用情“矫正”

这一类,常常被老师们喻为“扶不上墙的烂泥”:

在学习上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恶习满身。

语文学习也就好不到哪儿去,书不读,作文不写,写的字无从辨认。

对这一类,需找到“软肋”,“顺着毛毛摸”,攻之以心,矫正妄行。

谈话整理出的方案取名为《黑匣子》,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一对应,纠正了就打钩。

一般,这样的问题适合他们:

1.你的家庭概况?

对你的看管情况?

2.你的朋友圈?

3.你的兴趣?

4.你心中理想的老师是怎样的?

5.你心中的好学生是怎样的?

6.你认为你的聪明程度?

做事能力?

7.你认为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和最差的一件事?

8.你来到新学校、新班集体,你最想做的事?

最该做的事?

9.你怎么学习语文的?

10.假如你是语文老师,你会怎么处理不好好学习语文的学生?

11.你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怎样的?

12.你觉得应该如何学好语文?

13.你希望得到语文老师怎样的帮助?

14.你准备如何学习语文学科?

15.在新集体里,你的语文学科能够置于什么位置(名次)?

上学年,第一天报名我就遇到“小人物”陈思。

我友好地问他:

“你家里有哪些人呢?

”“无可奉告!

”他挑衅地回答。

“你的兴趣是什么?

”我继续问。

“没兴趣!

”思似笑非笑。

“我们的新班级68个人,你觉得现在这个班上,哪个数字(名次)对你来说吉利?

”我依然温和地问道。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回答:

“68。

”最后一名?

“你……”我深吸一口气,压住情绪,仍然平静而认真地问:

“为什么?

”只见他高扬着头颅,直盯着我反问:

“老师,你说都不愿意要最后一名,那我不要——谁要?

”很明显,面前这个“小不点”吃硬不吃软。

但这种“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的,可以“热”。

“去那边上坐着想,想通了,想清楚了,再过来说话。

还有,有兴趣的话,桌上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翻翻。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座位”,是我专门为这一类孩子准备的)我收起笑容,目光平视前方,冷冷地命令后,继续微笑着接待下一个学生。

也许是在思的想象之外的措手不及,只见思没趣地挪过去坐在凳子上,右胳膊肘支在桌子上,托着下巴,嘴巴歪斜着,双腿抖动着,时而眼睛斜抬45度望着墙壁,时而对报名的同学做着鬼脸。

“双手背后,坐如钟!

”我毫不客气地命令。

莫约三分钟后,思摇摆着(迈着夸张的八字步)过来了,“我——想——好——了——”思面无表情地说,声音拖得很长。

这显然还“欠火候”,于是我依然目不斜视地吩咐:

“时间是最好的炼金师,时间太短,想法成熟不了。

继——续——”思低着头走过去,全身再也没有那股子不可一世的“牛劲”,端端正正坐着,翻起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注意了:

“座位”和“政治材料”。

十来分钟过去了,思再一次走过来,低声对我说:

“我想好了。

”“请问你跟谁说话呢?

”我死死望着思的眼晴,让他的眼神躲都来不及,“继续!

”思的眼睛开始“挤”了——要哭了,慢腾腾地走过去,耷拉着脑袋坐着,再一次翻起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几分钟后,我见时机已成熟,便温和地招呼他:

“过来吧。

”他迈着沉重的步子过来,给笔者行了个队礼:

“老师,我错了——”在眼眶里翻滚着的两颗豆大的泪珠猛然滚落下来……我拍拍他的肩,拉他坐在我旁边,开始和他语重心长地沟通,交谈中得知这是个异常可怜的孩子:

他两岁就没了娘(他妈嫌弃他爸——跟一个外地人跑了),爸爸也“甩手”(出去打工再也没有回来)了……注意:

孩子软下来的时候,换一种“折磨”。

谈话结束,我照例在记录好的“黑匣子”封面上用彩笔题上:

陈思成长黑匣子。

尾声照例是“糖”。

当我递给思棒棒糖的时候,思又一次哭了:

“老师……”“什么也别说了,刘老师懂的。

”我拍拍思的肩,补充道:

“你能在短短的十几分种内,转变了自己错误的念想、做法,刘老师不得不祝贺,这棒棒糖是奖励你的。

相信明天的语文课,我们的思满脸笑容。

”“嗯!

”思使劲地点了一下头,“老师,以后我每改正一个错误,给你吃一只棒棒糖”。

“好啊!

”我和思击掌表示同意。

如今思的奶奶一见到我就要伸出双手,紧紧握着我的双手,总要热泪盈眶地诉说:

“刘老师,你帮我老婆子呀!

造孽啊……”听思奶奶说:

以前,思可是翻院墙,甩烂座机的没办法的角色。

三、“种子选手”:

用情“加餐”

这主要是那些语文功底好,或者喜好语文的学生。

对于前者,一般的学习量显然不能满足其“消化速度”,需要根据个体语文实际情况“加餐”,尤其是要帮助找到语文学习“短板”。

比如,书写不是很好就要主攻书写,阅读欠缺就主攻阅读,如此等等。

差学生的短板太多,一时半会补不齐。

种子选手则不一样。

他们,一般“不会”读书——不科学,没规划。

对此,谈话的内容可以是这样:

1.你一般怎样读书?

2.最爱读谁的(哪类)书?

都读了哪些书?

3.对你影响最大的书籍?

你准备后期主要读什么书?

读到什么程度?

4.你认为你的书写有没有问题?

怎么办?

5.你的语文课堂有没有问题?

怎么办?

6.目前,你的语文学习短板在哪?

怎么解决?

7.你想得到老师怎样的帮助?

注意:

这些问题,学生自会暴露“问题”。

通过谈话摸底,老师帮助给出书目和语文学习方法以及眼前主要学习任务。

与孩子共同制定出新学期语文学习规划蓝图,取名为《成长辅料》,封面上题写:

某某成长辅料。

范雯侠,一个笑不出声的文静姑娘。

三年前的9月1日,她拿着素质报告册,笑着递给我,96分的语文成绩证明她的语文底子不薄。

我通过问题摸底,得知她爱读书,但只求速度,从不做圈点批注,书写也不好。

于是,我要求她买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笔记本(注意:

笔记本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样,学生才会珍惜和重视,才会认真!

),每天至少记录一页的读书笔记,并连同在书上做的批注一起交给我检查,我每天根据她的完成情况,做出改进意见。

三年里,侠的语文成绩除了第一次年级第七,其余次次年级第一第二,大小的作文参赛,次次一二等奖。

丁鸿,通过报名谈话和他小升初的语文试卷可以看出:

鸿聪明,反应快,吃饭都看书,因为经常看电子书,眼睛都近视了。

鸿懒,不喜欢积累字词和诗词,写的字太小。

所以,我递给他的“成长辅料”便是:

每天默写一首古诗词,听写五个字词(带拼音),作业上的字放大,少看快餐式的电子书,多看纸质的名著。

后来的考试,鸿的字词、诗词从失几分到零失分,也能把字写大了。

一点小申明:

给孩子糖的启示来源于叶圣陶用四块糖果教育问题孩子的启示,别小看了这“糖”的效应。

我的孩子们犯了错误,别的孩子就会戏说:

“聪姐请你吃糖。

”这糖的“吃法”是很有讲究的,这个我会单独在另一篇文章里谈。

【主持观点】:

崔久主  江苏赣榆高中

第一印象很重要。

最好能“一见钟情”。

人心向善——用“情”去点燃学生的向上欲……

亲其师,信其道。

先夸一下他:

“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嘛”

再说:

境界高远,非俗人眼光——将来必成大器!

得先把“主动权”掌握过来,不能让他觉得好像战胜了老师。

我也会借鉴吃糖的典故——早餐吃不了的鸡蛋,适时奖励给学生加个餐。

张贤洪凉山美姑

开学日,学生最恐惧的就是老师刻板死硬的建章立制。

慢慢做,分开分组谈心。

有这个实践可能。

这两天收了三个学生。

家长亲自带来,点名读我的班。

有赖于上届初三毕业的好名声。

成就感,幸福感神马的一下都有了。

今晚刚跟学生谈心两节课,看到无数学生直点头,会心一笑的也很多。

看来这就是聪之“情”至。

聪之真情俘虏“粉丝”无数。

自信心和勇气的呵护尤其重要!

老师的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往往会挽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唐锐 仪陇

把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好像约会。

人之常情,给教学行为以学理支撑。

这个报名,实为播种,种下爱的蛊,语文的蛊。

让学生产生“蓦然回首,那人正在讲台报名处”的感觉。

用情深处之一:

重视初见面。

毕业时,很多学生都会说,第一次见到你。

还必须特别注意穿着打扮,精明干练,干净利落。

男教师不可穿短裤拖鞋。

就像一轮太阳,静静地把阳光洒到孩子们心上。

感动了家长和学生,用情深处有共鸣。

这叫铁汉柔情不逊红妆。

王小成渠县 

教师要做有情人。

教师在学生心中、家长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教师对学生的情有多真,学生就会爱你有多深,家长就会信你有多诚。

潜力股的发现需要“慧眼”教师的“情”动了孩子的“心”。

给孩子一个“糖”让孩子有上进的“心”,这样老师的“情”才能够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才会真正有所改变。

优秀的教师是需要时间和思考积累的。

一线的教学经验是需要时间积累,并用心思总结归纳的。

【交流碰撞】:

【吐槽】肖华英 广州(928564038)  20:

12:

50

适应新环境很重要

能用短时间适应一个新的环境的学生学习成绩自然不用操心

【唠叨】徐金宏  泸县(1197947571)  20:

23:

03

看来,我明天得穿我最喜欢的衣服了,只为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花若盛开,蜂蝶自来

【活跃】闽 平和 叶晓玲(986977112)  20:

44:

07

优生也可能是潜力股

虽然他们有时看起来没有问题

【整理抛砖】:

今天刘兴聪老师的分享中,这段话我认为可以定性为“名言”:

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就会懂得这种“萌生”之珍贵:

开学报名,报的不是名,报的是心、是问题、是希望、是信任与信心。

从“新”和“心”入手,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报心”以“知心”而“治心”。

是的,95%的语文老师可能都不会利用开学报到的这个时间和学生谈心;95%的老师也不会想着真正把学生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制定自己进步目标;更有95%的老师可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做铺垫,用真情吸引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死心塌地地跟着一个老师学习……然而,刘老师恰恰是那5%中的一员,显然,她的成功要更多一些,她的职业幸福感也更强一点。

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都再努力点,都可以摆脱95%给自己带来的倦怠呢?

今天的研讨中,我注意到刘老师真的很懂得先吃苦后享福的道理。

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做一件事难,光想像难就止步不前了;而刘老师深知,攻克难题,是为以后的轻松打基础,是多么有远见啊!

与其日后天天受后进生的情绪影响,不如开始就把他们往优秀的道路上引领。

于公于私,都不吃亏。

学以致用,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