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0080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

读图1,回答1~2题。

图1

1.区位选择与图1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2.图1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

读下表,回答3~8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3.各省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4.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B.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5.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6.交通一直是限制这些地区发展的因素。

青海省单位面积铁路线为15km/万k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为改变此状况,“十五”期间将建成………………………………………………………………………(  )

 A.青藏铁路B.青新铁路

C.兰青铁路D.川青铁路

7.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8.为促进上述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行政管理职能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C.大力吸引外部资金

D.组织劳力外出打工

图2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读图2,回答9~11题。

图2

9.图2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

 A.Pa>Pb>PcB.Pa

C.Pb>Pc>PaD.Pb

10.当图2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B.干旱

C.泥石流D.暴雪

1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

00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

“涩宁兰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

读图3,完成12~13题。

图3

12.该工程中的涩北位于………………………………………………(  )

 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吐鲁番盆地D.准噶尔盆地

13.工程完工后,可以…………………………………………………(  )

 A.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

B.向沿线城市输送电力

C.实现部分城市能源替换和减轻大气污染

D.向涩北输运能源,促进西部开发

 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

回答14~17题。

14.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

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  )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15.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

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

16.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7.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

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8~22题。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

 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2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

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

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据此,回答23~25题。

23.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4.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5.中国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完美的园林艺术,而且善于吸收国外建筑艺术成就。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荟萃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

图4所示建筑表现的艺术风格是…………………………………(  )

 A.巴罗克B.洛可可

C.哥特式D.罗马式

图4 圆明园某建筑遗址

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

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26~29题。

26.该政策的含义是……………………………………………………(  )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27.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

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D.列强利益趋于一致

2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

B.防止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

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

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

29.100多年后的今天,美国仍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这表明……………………(  )

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相关经济学知识。

回答30~32题。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

 A.消费促进生产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D.生产决定消费

31.近年来,接连发生日本东芝笔记本计算机纠纷、日航班机风波、三菱汽车事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消费者要求日方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不良后果。

这是基于消费者的………………………………………(  )

 A.自由表达权B.索取赔偿权

C.自主选择权D.质量监督权

32.我国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主要说明了消费者………………………(  )

 A.权利意识的觉醒B.个人意识的强化

C.消费需求的提高D.消费习惯的改变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了吴文俊、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3~35题。

33.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杂交水稻良种的培育和推广,这说明政府应当履行………………………………………………………………………(  )

 A.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B.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能

C.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D.维护公共财产的职能

34.为了保护育种者的权益,保障使用者的利益和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7月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这表明人大常委会是在通过立法……………(  )

 A.行使经济管理职能

B.行使市场监督职能

C.为政府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D.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保障

35.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

这说明…………………………………………(  )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第Ⅱ卷(共160分)

二、本卷共6小题,共160分。

36.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读图5,完成下列要求。

(21分)

图5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

(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的判断,并作简要说明。

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说明:

 (3)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简称是…………………………………………………(  )

   A.鲁B.浙C.青D.吉  

 (4)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A.充分利用竹、木资源,建立小型造纸厂

B.适度发展花卉种植业,满足市场需求

C.加大科技投入,建设茶叶和柑橘生产基地

D.在公路两侧,辟建废旧电器回收加工区

E.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37.图6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

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图6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

        、      、      、      。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治理的措施主要有            。

38.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

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2分)

 材料一:

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二: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图7图8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

(14分)

 

(2)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分值相同,多答不加分);(18分)

   ①材料一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②材料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3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取得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

“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按照这一精神,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展开了积极深入的反腐败斗争,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建设,保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回答下列问题。

(35分)

 

(1)为什么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分)

 

(2)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

(15分)

 (3)从哲学的角度,说明如何认识当前的反腐败斗争。

(10分)

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6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

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4分)

(3)读图9,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

(6分)

图9 1999年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

(4)读图10,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6分)

图10 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

(5)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如何加强?

(8分)

41.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形势图 

图11图12图13

(1)读图11,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的分布特点和A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大的限制。

(8分)

 

(2)比较图11和图12,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变化的原因。

(8分)

 (3)图12中标号B的独立国家是     。

(2分)

 (4)比较图12和图13,说明变化的原因。

(4分)

 (5)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

(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40分)

1.A2.C3.B4.D5.D

6.A7.A8.B9.A10.C

11.B12.B13.C14.B15.D

16.A17.B  18.C19.D20.D

21.A22.A 23.A24.A25.A

26.D27.C28.B29.A30.A

31.B32.A33.A34.C35.B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共21分)

(1)G(4分)

(2)正确作图(见图)(7分)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地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2分)

GH之间地形剖面图

(3)B(2分)

(4)BCE(共6分,选对其一得2分)

37.(共12分)

(1)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四川省 重庆市(排名不分先后,答简称同样得分)(4分)

(2)气候干旱(3分)

(3)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3分) 小流域综合治理(2分)或植树造林(1分)和工程措施(如造梯田,打坝淤地等)(1分)

38.(32分)答案要点:

   

(1)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3分),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4分);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4分),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3分)。

    

(2)①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体力劳动者(3分);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4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科技和管理等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7分),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第一位。

(4分)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6分)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4分)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要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三大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8分)

39.答案要点:

(1)经济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对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4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衡量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4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巩固和加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分)

(2)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3分)(如能同时答出“三个代表”,加2分)加强思想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3分);加强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3分)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的传统;(3分)加强廉政建设,才能搞好现代化建设。

(3分)

(3)分析事物时应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4分)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措施。

(2分)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

(4分)

40.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

(6分)

(2)实质: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分)

 作用: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

(2分)

 (3)耕地比重较小,(2分)森林比重较小,(2分)草地比重较大。

(2分)

 (4)农业产值比重偏高,(3分)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

(3分)(答出牧业偏低得2分)

 (5)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

(4分)

②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4分)

41.答案要点:

(1)主要分布在非洲沿海。

(2分)A地区及其附近地带热带雨林茂密,难以深入内地。

(6分)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以占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2分)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加紧瓜分世界;(2分)欧洲冒险家的探险为殖民者侵占非洲开辟了道路;(2分)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

(2分)

 (3)埃塞俄比亚(2分)

 (4)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老牌殖民国家的衰落。

(4分)

(5)①这些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能够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4分)②只有坚持民族独立,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发展的艰巨任务。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