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9130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

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巷道施工组织设计汇总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依据井巷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号LHSSG2014-013),结合本井实际情况编制.

第二章   矿井设计概况

一、交通与位置

矿区位于渑池县城北12k米处,行政隶属仰韶乡、坡头乡、陈村乡等管辖。

S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自县城经过。

西距三门峡市58k米,东距义马市28k米、距洛阳市80k米。

S314省道自区内中部经过,仰韶、坡头、陈村等乡镇有县乡公路相连.

二、地形地貌

矿区北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南部为小型洪积倾斜平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区内南北向沟谷发育,沟深一般30~70米,以“U”形谷为主;东部与北部有零星基岩出露;村落集中在南部平缓地带,海拔最高+854.0米(牛脖岭),最低+558.7米(裴窑村),相对高差295.3米。

本区气候属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2.4℃,最高18.4℃,最低-7.1℃,极端气温-18.7℃~41.6℃。

年平均降水量668.1mm。

四季分明,多风,秋冬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4.4米/s。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降雪结冰期。

三、井底车场巷道工程技术特征(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断面

支护形式

1

井底车场

17

11.88

锚喷支护

2

车场联络巷

18

4.32

裸巷

3

采场巷道(A-E)

150

4.32

裸巷

4

采场巷道(A-F)

150

4.32

裸巷

5

回风联络巷

50

4.32

裸巷

备注

在掘进过程中如遇顶板破碎段,采用锚网支护。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质

1、区域地质构造及特征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渑池~确山陷褶断束西北部,陕县~渑池~新安铝土矿成矿带的中矿带上。

矿区除北部有零星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出露外,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

依据钻探资料,矿区内地层为下古生届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本溪组铁铝岩系、太原组灰岩碎屑夹粉砂岩、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煤系地层。

新近系、古近系沉积岩和第四系冲、残积物、黄土覆盖于下伏各时代地层之上。

矿区位于渑池向斜盆地北缘,地层总体呈南斜的单斜构造产出,以茹窑~汪坡-梁窑为界,以西地层走向80~100°,倾向170~198°,倾角8~20°;以东走向108~120°,倾向198~210°,倾角26~34°。

具代表性的断层主要有F4、F5、F9,均为倾角较陡的正断层。

区内无岩浆岩。

区内铝土矿为一水硬铝石型沉积矿床,铝土矿层赋存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古侵蚀面之上,含矿地层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中部,矿层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2、地层特征

铝土矿区为低山丘陵区,除北部有零星寒武系、奥陶系基岩出露外,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地表冲沟发育多呈“U”形。

矿区范围内地层由老至新有:

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第四系等地层,其中本次设计铝土矿赋存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

该地层仅在城头村采坑中见到,本组是铝土矿的赋存层位,为一套较稳定海湾、湖沼相铝粘土(矿)岩建造,大致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岩性段。

下段(C2b1):

铁质粘土岩,矿体的直接底板,呈紫红、褐黄、灰及深灰色。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浅部风化后为褐铁粘土岩、赤铁粘土岩,局部页理发育。

深部为含黄铁、菱铁粘土岩,泥质结构或鲕状结构,横向上可相变为赤铁矿层,即山西式铁矿。

中段(C2b2):

为粘土岩、高铝粘土岩夹铝土矿层。

铝土矿为灰色,碎屑状、豆鲕状、土状、致密块状结构,蜂窝状及块状构造。

矿体与下部铁铝粘土岩呈渐变过渡关系,一般由粘土岩中的分散状铝土矿球团和包卷体向上演变为向下凹的透镜体,或顶部连续、下部分离的横(纵)向连生透镜体,连生漏斗体,在底面不平的古洼地中形成工业矿体,厚度变化大。

上段(C2b3):

矿体的顶板,岩性以粘土岩、灰岩为主,有时相变为炭质页岩。

粘土岩呈浅灰白色,局部深灰色~黑色,偶因铁染呈土黄、紫红等杂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矿物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及铁质氧化物;炭质页岩呈黑色,页理发育,页理面平滑,局部见星点状黄铁矿晶体。

区内本溪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在形成铝土矿地段,下部铁铝层和上部粘土岩、铝土页岩分别形成矿体底板和顶板,并在矿体两侧尖灭闭合,形成“豆荚状”构造。

在无铝土矿体地段,下部铁铝粘土岩之上直接演变为铝土岩、粘土岩。

整个本溪组沉积,在奥陶系古风化壳的顶面起到了填平补齐的作用。

区内厚7~24米,平均12米。

3、构造

矿区位于渑池向斜盆地北缘,地层总体呈南倾的单斜构造产出。

据以往地质资料,以茹窑-汪坡-梁窑为界,以西地层走向80~100°,倾向170~198°,倾角8~20°;以东走向108~120°,倾向198~210°,倾角26~34°。

具代表性的断裂主要有三条,分别为F4、F5、F9,现将主要断裂简述如下:

F4断裂(南坻坞断层):

东起南坻坞东北,西经南缸沟、上甘涧,延至天坛尖灭,本区延伸600米。

走向80~95°,倾向350~5°,倾角70°,断距约70米,为一正断层。

F5断裂(焦岭断裂):

东起中南泉,经焦岭,西延至仰韶村尖灭,走向118~126°,倾向28~36°,倾角70°,断距约60米,东西长3000米,为一正为层,区内被第四系全部覆盖。

4、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上北以扣门山、韶山,南以涧河南部的分水岭,西起黑虎山、鹿抬头山,东至岸上断层形成义马向斜盆地,构成义马水文地质单元。

本大事记区位于该单元的北西部。

矿区总体地势属北高南低的低山丘陵区,地层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仅在北部边界处有小范围出露。

地表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和下渗。

区内无河流,仅有季节性溪流,在区外东部边界附近发育有坻坞河(石河),自北向南流过。

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

特别在降水集中的7、8、9三个月,地下水水位上升明显。

区北部的基岩裸露区是降水的主要渗透区。

蒸发和工农业生产、生活大量抽取地下水是勘查区地表、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开式。

二、地表水体

区内无河流,仅有季节性溪流,在区外东部边界附近发育有坻坞河(石河),自北向南流过。

三、含水层

依据本区出露地层的岩性组合,地下水贮存和埋藏特征,结合历次勘查和水文地质测绘所取得的资料,本区自下而上主要有8个含水层。

现将本区的含水层、隔水层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1、寒武系灰岩含水层

广泛出露于勘查区以北,该含水层主要为寒武系中、上统鲕粒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含水层平均厚度273.50米。

其中寒武系上统厚150米,寒武系中统厚123.5米。

寒武系上统石灰岩中,在地表可见到较大的溶洞多处,在地下也有较大的溶洞存在,大者0.5~0.8米,小者10mm。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24~8.06L/s·米,渗透系数262.54~1181.07米/d,水位标高+380.68米~+565.04米,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米g水,矿化度小于0.5g/L。

本含水层各含水段水力联系密切,属岩溶裂隙承压水。

铝土矿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据水源开发队资料,在仁村~江创一带水勘查控制的范围内,寒武系上统含水段厚6~60米,平均28.59米,寒武系中统含水段厚0.8~46.0米,平均24.3米。

该含水层中有仁村西泉出露,流量0.6~2500L/s。

水源开发队在该含水层中抽水15次,单位涌水量0.0024~8.06L/s·米,水位标高+380.68米~+565.04米,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米g水,矿化度小于0.5g/L。

一般情况下,该含水层不会对开采铝土矿产生重大影响。

但在断层附近,特别是该含水层和铝土矿层直接相连的断层附近,该含水层将对开采铝土矿层构成威胁。

一、三、四采区矿体赋存标高均高于寒武系灰岩水位标高+380.68米~+565.04米,对一、三、四采区铝土矿不构成威胁。

2、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广泛出露于勘查区北部,由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等组成,地层平均厚度13.80米。

该含水层富水性不均匀,属岩溶裂隙承压水,水位标高+535.59米~+575.01米。

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006569~0.004515L/s·米,渗透系数为0.00008~0.002933米/d,属弱富水含水层。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米g水,矿化度小于0.5g/L。

是铝土矿底板直接充水层。

一般情况下,该含水层不会对开采铝土矿产生重大影响。

一、三、四采区铝土矿赋存标高分别为一采区+675~+625米,三采区+676~+600米,四采区+662~+600米,奥陶系含水层标高为+535.59米~+575.01米,均低于一、三、四采区铝土矿体赋存标高,因此对一、三、四采区铝土矿体开采不构成威胁。

3、太原组含水层

由石灰岩各中粒砂岩组成。

石灰岩在39线以东发育1~7层,一般3层;39线以西石灰岩相变为中粒砂岩石灰岩、中粒砂岩总厚2.14~29.72米,平均16.61米。

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05167~0.003264L/s.米,渗透系数为0.00468~0.019734米/d,属弱富水含水层。

近似稳定水位标高+505.60米~+508.05米,矿化度0.853g/L,水质属HCO3·SO4-Ca·米g型水,属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铝土矿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它和铝土矿层之间有顶板隔水层存在,下常情况下,该含水层的水一般不会进入矿井。

但在断层带附近及隔水层薄弱地带,底板突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4、山西组含水层

由1~6层中粗粒砂岩组成,一般3~4层,厚1.47~34.18米,平均16.70米。

本含水层中经大占、香炭砂岩为主。

泉水流量0.001L/s。

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0749~0.02153L/s·米,渗透系数为0.009183~0.025306米/d,属弱富水含水层。

近似稳定水位标高+563.74米~+513.74米,矿化度0.257g/L,水质属HCO3·SO4-Ca·米g型水,属裂隙承压含水层。

本次勘查施工的39个钻孔,在该含水层中均无发现明显漏水现象。

5、下石盒子组含水层

由中粗粒砂岩组成,厚度1.45~30.63米,平均12.20米。

据地表观测,砂锅窑砂岩中发育两组裂隙,一组走向135°,隙长一般小于1.0米,最长可达4.0米,隙宽一般1.0米,最宽可达1.0c米,间距0.5米;另一组走向15°,隙长1~2米,隙宽小于1.0米,间距1.0米;裂隙多被泥质充填。

本次施工的钻孔全部穿过本含水层,没有发现明显的漏水现象,说明该含水层导水性不佳,含水性较弱。

近似稳定水位标高+666.56~+685.33米,属裂隙承压含水层。

6、上石盒子组含水层

由2~5层中粗粒砂岩组成,以四底砂岩和田家沟砂岩发育较好。

含水层厚度30.97~74.34米,平均41.61米。

据对四底砂岩的观测,该砂岩中发育两组裂隙,一组走向180°,隙长0.5~1.0米,隙宽小于1.0mm,间距0.4~0.5米,多为封闭裂隙;另一组走向100°,隙长0.6~0.8米,隙宽小于1.0mm,间距0.5米,裂隙多补泥质充填。

所施工的钻孔全部穿过该含水层,仅发现1孔漏水,漏水钻孔为4302,漏失量大于15米3/h,水位埋深69.00米,水位标高+641.47米,属裂隙承压水。

4302孔位于F5断层附近,占孔漏水与断层破碎带有关。

本含水层裂隙导水性差,含水弱。

近似稳定水位标高+611.13米~+646.21米,属裂隙承压含水层。

7、第三系含水层

岩性为半胶结状的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厚度不大。

泉水流量0.091L/s,民井水量不大。

在勘查中,公4304孔漏水,漏失量1.2米3/h,水位埋深59.90米,水位标高+749.39米。

砾岩中裂隙不发育,导水性差。

水质类型为HCO3-Ca水。

8、第四系含水层

由洪积、冲积砾石层组成。

在勘查区东部该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河谷两侧,由冲积的石英岩砾石组成,砾径0.1~0.4米,磨圆度呈次棱状及次圆状,分选中等,但厚度变化大。

由1~3层洪积砾石层组成,分布在松散层底部。

在南北方向上呈扇形,从山脚向南很快尖灭,如3503至3505孔,含水层厚度由12.0米变为零。

西部浅层砂质粘土的含水性不及砾石层,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砂质粘土中的水。

水质类型属HCO3-Ca米g水,矿化度小于0.5g/L。

四、隔水层

石炭系上部太原组中的粘土岩、页岩、泥岩为隔水层,由于这些岩层比较厚,裂隙不发育,所以其隔水性好。

而石炭系底部本溪组含铝岩系隔水层,厚度薄,底部铁铝层裂隙发育,隔水性差。

五、矿床充水因素

1、本区第四系~第三系含水层,由于含水性弱,隔水岩层发育,厚度大,对深部矿床充水影响很小,但是对浅部矿体充水影响较大,是Ⅰ号矿体、,Ⅲ号矿体和Ⅳ号矿体的主要充水因素。

2、石炭系、二叠系含水层位于铝土矿层顶部,铝土矿开采时,本含水层为疏干对象。

但此层地表露头面积小,补给条作差,中间隔水层发育,一般引起涌水量较小。

只是在断层发育地段,依赖奥陶~寒武系含水层通过断层、裂隙补给,对矿床充水影响较大。

3、奥陶系、寒武系含水层为矿床底板含水层。

矿区南部奥陶系、寒武系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奥陶系古风化面,具良好的储水条件,可以通过导水断层、裂隙补给上覆含水层,是深部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4、矿区内的礼庄寨、刘果、苜蓿、裴窑等水库,水平距离铝土矿层较远,铝土矿的开采不会引起水库中水下渗。

六、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通过收集邻区曹窑煤矿多年煤矿开采的实际涌水量和阳光矿业不同区段不同标高煤矿开采预测涌水量,结合本次钻探、竖井施工时水文观测资料,Ⅲ矿风井正常涌水量5~20米3/h,最大涌水量35米3/h。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0),Ⅰ号矿体、Ⅲ号矿体和Ⅳ号矿体属于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第一类第一型,大气降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充水矿床。

矿区总体地势属北高南低的低山丘陵区,地层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仅在北部边界处有小范围出露。

地表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和下渗。

区内无河流,仅有季节性溪流,在区外东部边界附近发育有坻坞河(石河),自北向南流过。

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

特别在降水集中的7、8、9三个月,地下水水位上升明显。

区北部的基岩裸露区是降水的主要渗透区。

蒸发和工农业生产、生活大量抽取地下水是勘查区地表、地下水的主要排泄开式。

铝土矿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石灰岩含水层,含水性相对较强;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奥陶系、寒武系石灰岩含水层,含水性强,为铝土矿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本区属底板进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分析,本区浅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深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偏复杂。

矿区构造简单,地层表现为单斜形态,断层不发育,对矿区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矿区地层呈单斜状,产状较缓,断层不发育,矿体以块状或整体结构为主,顶底板岩石较软,顶板岩体多为散体结构,顶板直接围岩不稳定。

工程地质条件应属中等偏复杂类型。

第四章工程地质条件

一、矿层

矿体赋存在石炭系上统下部本溪组中,矿体呈中厚层状,以豆鲕状结构为主,其次是块状和碎屑状结构。

构造以块状为主,矿体厚度2.49~5.21米。

矿体主要表现为整体结构矿石,结构致密,胶结性好,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

二、顶板围岩

矿体直接顶板为粘土岩、铝土岩、炭质页岩(局部夹煤线)厚0.24~6.12米,一般1.2~4.0米,质软、有韧性,隔水性好,岩体结构为散体状。

其上太原组底部发育的生物灰岩层、砂岩层,厚1.19~11.80米(一般为4.82~7.14米),分布普遍、厚度大,坚硬完整,是矿体间接顶板,为矿坑顶板以上岩石的稳定性提供了基本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矿体直接顶板的粘土岩类,岩石稳定性差,易受力弯曲变形,质量等级低劣,易发生掉块、片帮、冒顶灾害。

三、底板岩石

矿层直接底板主要由铝土岩和含铁粘土岩组成,厚1.60~17.50米,一般2.60~6.12米。

岩体结构呈块状或散体结构,质量等级劣~中等。

易发生片帮、冒顶、底鼓等灾害,其下奥陶系灰岩构成矿体间接底板,致密坚硬,稳定性好,呈整体结构,质量等级中等以上。

四、构造

矿区构造简单,地层表现为单斜形态,断层不发育,对矿区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矿区地层呈单斜状,产状较缓,断层不发育,矿体以块状或整体结构为主,顶底板岩石较软,顶板岩体多为散体结构,顶板直接围岩不稳定。

工程地质条件应属中等偏复杂类型。

1、环境地质条件

矿床的开采,将会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导致环境地质的改变,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增加了污染因素。

2、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1)由于人工开挖和采矿,在矿区可能引起地面塌陷现象、地裂缝和滑坡现象。

2)地下水的疏干会破坏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资源严重枯竭。

3、预防环境地质污染问题

“三废”的排放是矿床开采时所遇到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们的发生、发展将会改变和破坏环境地质,导致环境污染,对这些要综合治理,改造利用,变害为利,减少灾害损失,向着人类生存的良性环境方面转化。

开采的废石应堆放在距井口较远处,不要堵塞场地排水,避免大气降水因不能及时排遗而淹矿的危险。

第五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组织技术与管理人员认真审阅图纸,学习技术规范,组织图纸会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质量计划、填报项目开工报告,准备好各种技术资料和表格,开工前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

2、组织测量人员做好接点复测工作,按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核校验,然后进行陀螺定向,将地面测量参数导入井下,进行井下导线布点测放巷道中腰线。

3、试验人员尽早进行试验、检验和各种强度砼配合比的试验。

二、施工队伍准备

1、为确保本工程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本项目部精选素质好、经验丰富、从事过二次以上类似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2、根据施工进度情况,按总体施工计划,陆续组织各作业队、各岗位、各工种人员进场,所有人员在上岗前10天到岗,以便了解现场情况,按要求组织学习培训。

三、施工现场准备

1、本工程属回风立井后续工程,我项目部已进行完了回风立井井筒工程的施工,工业广场、交通、供电、供水、通讯、临建等已经具备,只需局部调整,加以完善;现回风立井设备改装工作也已完成,均能满足井下巷道施工需求。

2、供电:

使用业主接引到施工现场的电源,敷设供电电缆到施工各用电点。

3、供水:

建蓄水池一座,供水车随时拉水,供巷道掘进喷雾洒水灭尘,供水管采用Ф30mm塑料,地面部分直埋在冻土以下,井下部分敷设在巷道左底角。

4、通风:

采用2×5.5KW局扇2台,备用1台,压入式通风、φ300mm高强度胶质柔性阻燃防静电风筒。

5、排水:

根据招标书提供的资料,井内涌水量较小,巷内涌水较小时,设集水坑,可采用小型污水泵排出巷道。

当涌水较大时,安装多级泵,将水直接排至地面。

6、照明:

照明电压采用220V,井下照明127V。

7、通讯:

在巷口、掘进头、值班室安装联系电话。

8、信号:

在巷口、掘进头安装信号显示装置和打点器,通过打点器联系作业。

四、设备材料准备

设备和周转材料根据工作进度、工程进展情况,按计划陆续进场。

组织物资供应人员进行市场调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落实货源,安排订货计划,设立堆放场地及库房等。

主要机械设备表见下表。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

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表

序号

设备工具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耙岩机

ZWY60A

1

2

喷浆机

PZ-5

1

3

风钻

YT-27

3

一台备用

4

搅拌机

JQ350

1

5

风镐

2

6

地面三轮车

7yp-1750D2

1

7

井下三轮车

Y-1450D62

2

7

局部通风机

FBD№5/5.5

2

一台备用

8

4

9

2

第六章、施工方案

井底车场巷道采用全断面一次光面爆破,ZWY60A耙装机装岩,三轮车运输,正前打眼与后面出矸平行,墙部打注锚杆与正前打眼和出矸平行的作业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巷道掘进速度。

一、施工方案

从井底开始向前施工,当施工至车场联络巷30米处(A)点时,开始向采场巷道A-E/A-F段掘进,回风联络巷继续向前掘进施工为回风联络巷施工。

根据巷道空间及相对位置情况,结合施工劳动力配置,采用多头平行作业法进行本工程的施工。

详细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图。

二、施工工艺

采用钻爆法全断面掘进、一次成巷的方法施工。

施工顺序为:

定眼位→打眼→装药联线→撤人放警戒→放炮→检查处理顶帮活矸危石→出矸→检查顶板(井底车场→打锚杆→喷砼封闭围岩)。

井底车场内配备一台喷浆机,担负永久成巷。

喷浆前必须处理掉活矸,并用高压水冲洗岩面。

C20砼喷浆料配合比为425#水泥:

砂:

石子:

水=1:

2:

2。

1、钻爆作业

(1)按设计图纸标定中腰线,并作醒目标记,并严格按线施工。

随着巷道的掘进延伸,每隔25米引线一组,且每组不少于3根。

(2)根据中腰线和爆破图表布置炮眼,炮眼角度、装药量等要严格按爆破图表执行。

(3)采用全断面一次起爆的钻爆法掘进,钻具为YT-27型气腿风钻、六棱空心钢钻杆、柱式合金钢钻头,工作面使用2台风钻,同时打眼。

2、出碴作业:

井底车场巷道每次放炮后,由班长指派两名有经验的老工人,在选择好退路的情况下,一人监护、一人站在安全处用长撬棍由外向里、从下到上对围岩进行处理,无隐患后再清理矸石。

3、井底车场支护:

检查巷道掘进规格欠挖部分用风镐凿至符合设计要求后,打注锚杆。

检查锚杆质量合格后,初喷50mm砼封闭围岩,复喷50mm砼至设计要求。

支护要求:

(1)打锚杆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顶帮活矸危岩。

(2)注锚杆前,先用高压风将眼内岩粉吹净,再将药卷塞进眼内,用锚杆把药卷轻轻送入眼底,然后用锚杆机搅拌30~40秒,取下锚杆机用小石子或木楔背在锚杆眼口挤住杆体,防止其因自重下滑,5分钟后取下锚杆机连接头,上好托盘,15分钟后用风动扳手拧紧螺帽。

(4)安装锚杆要一锚到底,禁止二次搅拌。

(5)锚杆间排距1000×1000mm误差不超过-100~+100mm。

(6)锚杆外露长度从螺帽起30~50mm。

(7)锚固力不小于80kN,螺母扭力距120N·米。

(8)锚杆角度不小于75º,遇裂隙时,锚杆要尽量垂直于裂隙面布置,帮锚杆垂直巷道布置。

(9)净宽:

中线至任何一帮误差不超过0~+150mm,净高误差不超过:

0~+150mm。

三、辅助系统

1、压风系统

地面空压机房→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工作面,工作面风压不小于0.63米pa。

2、供水系统

地面静压水→回风立井→井底车场→工作面。

3、运输系统

采用耙岩机装矸,由两台三轮车运输,风立井井底车场后提至地面。

耙岩机距工作面的距离应保持在7~40米之间。

运输线路:

工作面→井底车场→回风立井→地面矸场。

4、掘进通风

采用压入式通风,新鲜风流通过局扇和柔性胶布风筒(拐弯处配弹簧性风筒)送到工作面,保证工作面风量不小于150米3/米in。

第七章、施工组织与管理

工程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法管理,根据作业方式、工期要求和各专业工种配备劳动力。

一、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项目班子是能否搞好工程的关键和核心,

项目班子组织机构图和成员表如下:

 

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二、劳动力安排

为保证创优目标和进度计划的实现,施工过程中选用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