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719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

干拱桥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四川省武胜县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队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概述

干拱桥水库位于武胜县双星乡境内,地处拱桥村双星河支流,距武胜县城20km。

水库集水面积3.9km2,设计总库容19.82万m3,兴利库9.95万m3,防洪库容8.87万m3,死库容1.0万m3。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小

(二)型水利工程。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干拱桥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工程等级为五等5级,建筑物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200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二、枢纽主要建筑物现状

1、大坝

主坝为均质土坝,1975年1月动工兴建,1976年12月完工,并开始投入运行。

达到现有规模,坝顶最大长度65m,最大坝高13.0m,坝顶宽1.3m,最大坝底宽48.6m,坝顶高程299.80m,大坝上游坝坡为干砌条石护坡,坡比1:

1.2,大坝下游坝坡未护,坡比1:

1.7。

四川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坝外坡高程在293.3m左右滑坡30m2,下滑高度1.5m左右,大坝下游坝坡未设置排水系统。

2、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为正堰开敞式,堰顶净宽6.5m,堰顶296.99m。

溢洪道是在左坝端砂质泥岩上开凿而成,堰后溢洪道长13米,陡槽斜面长30米,宽5.8米,深1.2米。

陡槽左边墙未衬砌,风化冲刷淘空垮塌严重,影响泄洪,陡槽末端未修建消能设施,下游冲刷严重。

这次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溢洪道陡槽右边墙垮塌50m。

3、放水设施

该水库无放水设施。

三、枢纽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设计时按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导则》进行复核,其结果是:

水库防洪标准达不到规范SL252—2000防洪标准要求,大坝结构评价为C,安全类别评定为三类坝,与原鉴定结论相符。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水库防洪标准不够。

经洪水复核计算,设计下泄流量35.25m3/s,校核下泄流量64.12m3/s,而溢洪道现实际最大下泄流量仅16.41m3/s,不满足SL252—2000规范要求。

(二)大坝下游坝坡较陡,四川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坝外坡高程在293.3m左右滑坡30m2,下滑高度1.5m左右,局部变形。

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对大坝坝坡进行核定。

大坝下游坝坡在各种工况下最小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SDJ274-2001规范要求。

工况一:

上游正常蓄水位296.99m,下游无水。

Kmin=1.112<〔K〕=1.25

工况二:

上游设计洪水位298.73m,下游相应水位292.30m。

Kmin=1.186<〔K〕=1.25

工况三:

上游校核洪水位299.58m,下游相应水位292.52m。

Kmin=1.126<〔K〕=1.15

(三) 大坝无排水棱体。

(四)大坝下游坝坡未设置排水系统,雨水冲刷,坝坡面及周边形成冲沟。

(五)溢洪道断面不够,陡槽左边墙未衬砌,风化冲刷淘空垮塌严重,影响泄洪,陡槽末端未修建消能设施,下游冲刷严重。

这次四川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溢洪道陡槽右边墙垮塌50m。

(六)无监测设计。

水库下游地势平坦开阔,农田集中成片,县级公路各2条,有耕地1.36万亩,人口0.82万多人,一旦溃坝,将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迫在眉睫。

 

干拱桥水库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特性

整治前

整治后

河流特性

1

坝址控制集雨面积

Km2

3.9

3.9

2

多年平均径流深

mm

343.4

343.4

3

多年平均径流量

万m3

133.93

133.93

4

水文气象特征

(1)

多年平均气温

17.4

17.4

(2)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1020

1020

(3)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m/s

17.0

17.0

5

代表性流量

(1)

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

m3/s

36.67

P=5%

(2)

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

m3/s

65.84

P=0.5%

6

洪量

(1)

设计洪水总量

万m3

64.84

P=5%

(2)

校核洪水总量

万m3

115.43

P=0.5%

灌区特性

1

设计灌溉面积

1300

1300

2

实际灌溉面积

1300

1300

3

灌溉保证率

%

80

80

4

干渠长

km

特征水位及库容

1

校核洪水位

m

300.62

299.58

2

设计洪水位

m

299.43

298.73

3

正常高水位

m

296.99

296.99

4

死水位

m

289.20

289.20

5

总库容

万m3

23.36

19.82

6

防洪库容

万m3

12.41

8.87

7

兴利库容

万m3

9.95

9.95

8

死库容

万m3

1

1

干拱桥水库工程特性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特性

整治前

整治后

主要建筑物及设施

1

大坝

(1)

坝型

均质土坝

均质土坝

(2)

坝长

m

65

65

(3)

坝顶宽

m

1.3

3.0

(4)

坝高

m

13

13

(5)

坝顶高程

m

299.8

299.8

(6)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g

<0.05

<0.05

(7)

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

0.35

2

溢洪道

(1)

型式

开蔽式

开蔽式

(2)

堰顶高程

m

296.99

296.99

(3)

堰型

折线实用堰

折线实用堰

(4)

堰顶净宽

m

6.5

11.0

(5)

消能方式

消力池消能

(6)

最大泄流量

m3/s

16.41

64.12

3

取水设施

第二章水文

第一节概况

一、流域概况

干拱桥水库位于武胜县双星乡境内,嘉陵江水系双星河支流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4′15″,北纬30°20′20″。

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3.9km2,主河道长3.8km,主河道平均坡降6.05‰。

干拱桥水库属嘉陵江水系双星河支流,工程区属丘陵地带,相对高差30~50m,属低山~浅丘地貌。

水库位于川中红层剥蚀丘陵区,出露地层为中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石荀河段(J2S2),为一套紫红色砂纸粘土层、泥质粉砂岩与灰紫、灰褐色长石石英砂岩的不等厚互层。

构造上位于中心镇背中段的南翼,与背斜轴相距1.3km。

地层产状为:

走向65°,倾向155°,倾角2—3°,呈近水平状。

域内未见断裂构造发育,常见的一般多为北东、北西向两组有规律性的区域性构造节理裂隙。

二、气象特征

双星河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适宜,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春季回暖早,夏季炎热,秋季阴雨连绵、冬季短而温和等特点。

干拱桥水库气象特征值以武胜气象站为代表:

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41.3℃(1972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2.7℃(1991年12月28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107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4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32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风速17m/s,多年平均降水量1050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9.1%左右。

三、基本资料

双星河流域内无水文站和雨量站,无实测流量和雨量资料。

邻近有武胜、石盘沱和二郎等雨量站。

其雨量资料可作为本次洪水计算的主要参证资料。

各站的雨量资料情况见表2-1。

表2-1邻近站雨量资料情况表

站名

时段

起迄时间

资料引用年限

武胜

1/6小时

1981~今

1小时

1964~1965、1967、1969~今

1969~2006

6小时

1954~今

1954~2006

24小时

1954~今

1954~2006

石盘沱

6小时

1960~今

1960~2006

24小时

1960~今

1960~2006

二郎

6小时

1964~今

1964~2006

24小时

1964~今

1964~2006

第二节洪水

一、流域特征值

“三查三定”时,根据1/10000航测图,只对集雨面积F进行复核,即:

F=3.9km2;本次根据1/10000航测图,对F、L、J等流域特征值进行了复核,即:

F=3.9km2;L=3.8km,J=6.05‰。

二、防洪标准

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干拱桥水库为小

(2)型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防洪标准应为30~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采用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为10年。

三、设计暴雨

1.邻近站暴雨频率计算

根据武胜和石盘沱站的实测暴雨系列,进行频率计算。

二郎站考虑移用武胜站特大值和不移用武胜站特大值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移用武胜站特大值以后的系列,按不连续系列处理,特大值的经验频率根据武胜站系列确定。

采用P-Ⅲ型曲线适线。

统计参数和设计值见表2-5。

2.根据等值线图查算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的有关等值线查算干拱桥水库的设计暴雨,成果见表2-2。

表2-2设计暴雨成果表

计算方法或站名

时段

均值

(mm)

CV

CS/CV

各频率设计值(mm)

P=0.5%

P=5%

P=10%

由等值

线查算

1/6小时

16.5

0.36

3.5

38.61

27.9

24.42

1小时

41.0

0.42

3.5

107.83

74.5

63.96

6小时

76.0

0.48

3.5

201

148

124.64

24小时

100

0.50

3.5

274

199

166

武胜

1小时

41.6

0.48

3.5

122.3

81

68.22

6小时

76.2

0.60

3.5

267.46

165

133.35

24小时

102

0.58

3.5

358

210

178.5

石盘沱

6小时

56.3

0.33

3.5

123.86

91.7

81.07

24小时

78.8

0.36

3.0

184

133

116.62

3.干拱桥水库设计暴雨

石盘沱雨量站由于缺乏特大暴雨,其统计参数和设计值明显低于武胜站和等值线查图值,武胜站暴雨均值与等值线查图值比较接近,Cv值和设计值明显大于查图值。

经综合分析比较,干拱桥水库设计暴雨采用成果为:

1/6小时暴雨采用等值线查图值,1小时、6小时和24小时暴雨采用武胜站实测资料计算值。

干拱桥水库的设计暴雨见表2-3。

表2-3干拱桥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

时段

均值

(mm)

CV

CS/CV

各频率设计值(mm)

P=0.5%

P=5%

P=10%

1/6小时

16.5

0.36

3.5

38.61

27.9

24.42

1小时

41.6

0.48

3.5

122.3

81

68.22

6小时

76.2

0.60

3.5

275.8

167.6

134.87

24小时

102

0.58

3.5

358

220.3

178.5

四、设计洪水

1.洪峰流量计算

由于干拱桥水库现无实测流量资料,也无实测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资料缺乏,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第4.1.2条,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79、《四川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四川省水文手册》等资料,采用水科院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

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的推理公式Q=0.278ψ

F进行计算。

(1)流域特征值

集雨面积F=3.9km2、流域长度L=3.80km、流域平均比降J=6.05‰。

(2)汇流参数m值

流域特征系数θ=

=9.88

根据《暴雨洪水手册》,m=0.4θ0.204=0.638

3.暴雨参数S、n

暴雨衰减指数n分历时确定:

t=6~24h,

t=1~6h,

t=1/6~1h,

根据《暴雨洪水手册》1/6h、1h、6h、24h暴雨等值线图查值,结合相关公式计算暴雨参数S。

4.产流参数μ

干拱桥水库地形地貌相对高差一般在250~350米之间,地势较陡,切割较深,间有零星丘陵或盆地,植被较好,采用公式μ=4.8F-0.19计算平均产流参数μ值。

μ=4.8F-0.19=3.71(CV=0.18,Cs=3.5CV)

μp=Kp.μ(当CV=0.18,Cs=3.5CV时,查皮尔皮尔逊Ⅲ型曲线K0.5%=1.57,K5%=1.33K10%=1.24)。

其它参数均根据《暴雨洪水手册》计算、取值。

F(Km2)

L(Km)

J(‰)

θ

m

3.9

3.80

6.05

14.84

0.6935

P(%)

H24

H6

H1

n

Sp

to

μ

ψ

τ

QP

m′

0.5

358

267.5

122.3

0.5632

122.30 

2.857

5..967

0.9105

2.9348

65.84

0.693

5.0

210

165

81

0.6029

81.00 

3.265

4..929

0.8728

3.3972

36.67

0.693

10.0

178.5

133.35

68.22

0.626

68.23 

3.464

4..596

0.8489

3.6106

28.00

0.697

表2-4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的主要参数表

2.与原计算成果的比较

干拱桥水库在“三查三定”和全安鉴定中都作过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5。

由表2-5可知,本次洪水计算成果,设计情况洪峰流量与前两次计算成果比较,其洪峰流量大均于前两次洪水计算成果,主要原因在于:

前两次洪峰流量计算地区经验公式计算,未考虑当地的暴雨,流域的河道长度、纵坡降等特征值对洪峰流量的影响,本次根据邻近站实测资料,考虑短历时暴雨、河道长度、纵坡降等特征值对洪峰流量的影响,按推理公式计算,因此,本次洪水计算较为可靠。

表2-5历次洪峰流量计算成果比较表

阶段

计算方法

P=0.5%

P=5%

P=10%

三查三定

经验公式法

60.57

30.64

全安鉴定

经验公式法

60.57

30.64

23.94

本次计算

推理公式法

65.84

36.67

28.00

4.洪量

根据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总量,暴雨径流关系分区为1区(盆地腹部丘陵区),按单峰洪水计算暴雨历时T=12.8F1/4,按WP=0.1αHTPF计算洪水总量,成果见表2-6。

表2-6洪量计算成果表

频率

P=0.5%

P=5%

P=10%

洪量(万m3)

115.43

64.84

53.02

5.设计洪水过程线

采用典型放大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典型洪水过程线采用四川东部地区平均情况的单峰概化模型。

基流按嘉陵江区计算回,Q0=0.014F0.984。

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2-7及附图2-7。

表2-7     干拱桥水库洪水过程线

P=0.5%

P=5%

P=10%

T

Q

T

Q

T

Q

0.000

0.053

0.000

0.053

0.000

0.053

0.531

3.345

0.536

1.886

0.574

1.453

0.725

6.637

0.732

3.720

0.784

2.853

0.966

13.221

0.975

7.387

1.044

5.652

1.184

26.388

1.194

14.720

1.279

11.252

1.523

39.556

1.537

22.054

1.645

16.851

1.935

52.724

1.952

29.388

2.090

22.451

2.393

62.599

2.415

34.888

2.586

26.650

2.901

65.891

2.927

36.721

3.134

28.050

3.385

62.599

3.416

34.888

3.657

26.650

3.940

52.724

3.975

29.388

4.256

22.451

4.763

39.556

4.806

22.054

5.146

16.851

5.970

26.388

6.024

14.720

6.450

11.252

7.928

13.221

7.999

7.387

8.565

5.652

10.154

6.637

10.245

3.720

10.969

2.853

12.474

3.345

12.586

1.886

13.476

1.453

18.613

0.053

18.780

0.053

20.108

0.053

 

第三节调洪计算

一、库容曲线

本次根据实测库区地形图,对“三查三定”的库容曲线进行了复核无误,本次直接采用“三查三定”复核成果,见表2-8。

表2-8干拱桥水库库容曲线

水位(m)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库容(万m3)

0

0.29

0.79

1.49

2.27

3.2

4.29

水位(m)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库容(万m3)

5.57

7.08

8.85

10.954

12.68

15.92

20

二、泄流曲线

该库溢洪道为无坎宽顶堰无,自由出流,溢流堰净宽6.5米。

1、流量系数m的确定

溢流堰无坎宽顶,自由出流,其流量系数m=0.32,侧收缩系数ε=0.985,按公式计算下泄流量q,再由库容曲线查得V,绘制q~H曲线,成果见表2-9。

 

干拱桥水库溢洪道q~h曲线计算表表2-9

水位h(m)

堰上水头   H(m)

流量系数

m

侧收缩系数ε

下泄流量

q(m3/s)

相应库容V

(万m3)

296.99

0.000 

0.32

0.985

0

10.95

297.062

0.072

0.32

0.985

0.174

11.145

297.343

0.444

0.32

0.985

2.68

12.468

298.391

1.401

0.32

0.985

15.04

15.741

299.495

2.505

0.32

0.985

35.96

19.517

300.24

3.25

0.32

0.985

53.14

22.07

300.592

3.602

0.32

0.985

62

23.27

300.62

3.63

0.32

0.985

62.72

23.36

三、调洪计算

调洪计算根据水库的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溢流水深~下泄流量关系曲线和本次计算的洪水过程线,按公式:

(Q1+Q2)/2×Δt-(q1+q2)/2×Δt=V2-V1

采用电子表格试算法进行调洪计算,起调水位为正常蓄水位96.99米,计算时段长0.5小时,成果见表2-10。

表2-10调洪计算成果表

频率P(%)

最大下泄流量(m3/s)

最高库水位(m)

库容(万m3)

0.5

62.72

300.62

23.36

5

34.68

299.43

19.31

10.0

21.47

298.77

17.03

第四节坝顶高程的确定

一、坝顶超高

坝顶超高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1274—2001规定的公式计算:

Y=R+e+A

式中:

Y——坝顶超高,m;

R——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m。

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m。

A——安全加高,m。

1、安全加高A

干拱桥水库为小

(2)型水库,地处丘陵区,主要建筑物为5级,按照规范规定,设计情况下的安全加高为0.5米,校核情况下的安全加高为0.3米。

2、最大风壅高度e

e=[KW2D/2gHm]cosβ

式中:

K——系数,取3.6×10-6

β——风向与坝轴线法线间夹角

W——水面以上10m高处风速,设计情况下按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倍计,校核情况下按多年平均最大风速计,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m/s。

D——吹程,D=400m;H——坝前水深,H=11m;

3、波浪爬高Rm

按官厅水库公式计算波浪要素:

[ghm/W2]=0.0076W-1/12[gD/W2]1/3

[gLm/W2]=0.331W-1/2.15[gD/W2]1/3.75

按Rm=K△KW(hmLm)1/2/(1+m2)1/2计算波浪爬高

式中:

K△——护坡粗糙系数,大坝内坡为混凝土板K△=0.85;

KW——水深校正系数,KW=1.02;

m——坝坡坡率,m=1.7;

hm——平均波高;Lm——平均波长。

坝顶超高计算成果见表2—11

 

表2—11坝顶超高计算成果表

计算工况

安全加高A

风壅高度e

波浪爬高R

坝顶超高Y

设计

0.5

0.002

1.199

1.701

校核

0.3

0.001

0.769

1.07

二、坝顶高程

按设计和校核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相应的坝顶高程,取其中的大值作为坝顶高程。

(1)设计情况下:

Z坝顶=Z设+Y设=299.43+1.701=301.131米

(2)校核情况下:

Z坝顶=Z校+Y校=300.62+1.07=301.69米

干拱桥水库的坝顶高程应为301.69米。

干拱桥水库大坝顶高程为299.80米,尚差1.89m,不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范要求。

 

第五节 溢洪道扩宽

整治设计将溢洪道由6.5m扩宽至11.0m,经调洪计算,成果见表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