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583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docx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执笔人李雯

一、课题简介

本课题是由常州市花园中学李雯老师主持的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备案课题,20XX年3月份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并开展了前期研究,于20XX年6月份组织了开题论证活动。

(一)核心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1、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有关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可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有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进行各种形式的集体辅导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等等。

我们认为,在这些形式中,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2、学科渗透,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学科为基础,破除学科壁垒,知识交叉综合涉及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的教育活动。

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只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之中,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另一方面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历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对课程本身的积极建构,又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改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知识性教学的困境,探寻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历史学习中的体验性和心理参与性。

2、课题研究过程中,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种可能性的途径。

(三)研究内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研究

2、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

3、渗透策略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基于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有关理论,为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寻找理论依据,寻找切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观察工具,为我们的二度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带有明确目的,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对花园中学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进行观察,用课题研究课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

3、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4、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以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观察到的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外显行为。

被调查对象的态度、观点等主观意识方面的资料无法通过观察法收集到,所以采取访谈法。

这样可以了解某种行为背后的动机、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因等方面的情况。

对观察法也是一个补充。

研究者对执教者进行课后个别访谈,采用课题组设计的访谈提纲为访谈工具。

对每位研究对象每次进行15-20分钟的访谈。

如果受访者不反对的话,对访谈进行录音。

5、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已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作,从而进一步解释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收集典型的课例若干,进行经验总结、提炼,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形成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6、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

将课例研究得出的优化建议,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亲身实践,为形成、修正优化渗透的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二、已开展的研究

1、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研究

为了研究当下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通过对本校心理教师谈黎吉老师和周边学校的心理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近年来有的学校探索了许多操作模式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如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

有的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派教师参观、学习,要求教师尽快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

有的学校把心理测试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名,要求学生参加心理测验。

有的学生智力测验分数偏低,同学就开始取笑他笨蛋,老师也基本上放弃了对他的教育要求。

也有不少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但是课程的内容却主要涉及的是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恐惧症等,教师所举的例子甚至使个别虐待父母的事例,这些事情毕竟是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不具有代表性。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花园中学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卷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300份。

通过调查研究,有15.7%的学生觉得目前的学习压力过大,40.4%的学生认为目前影响自己学业的最大因素是情绪,学生对师生关系很满意的只占14.6%,有22.2%的同学表示所受过的挫折在其心理留下了阴影。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我们了解到本校学生在学习压力、学习态度、人际交往和受挫能力上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我们通过对张旭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反思》和金哲洙《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等文献的学习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受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影响,对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持抵触、观望、不相信等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也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用性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途径应该是多样化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日常的教育工作,即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中。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

“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各学科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广泛、最经常,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开拓、心理的发展绝大部分是在这一特定时空中完成的,如果忽略了这一时空,就等于放弃了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场所。

因此学科教学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阵地,是落实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所以,要以学科教育为载体,发挥各学科教育的心理功能。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意志品质的,形成良好的个性,让学生的身心都受到良好的发展。

2、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

(1)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①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概念。

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强调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就历史学科而言,我们研读了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我们看到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同样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的课程目标所提倡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都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健全的人格的塑造因为健全的人格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志;而不良的人格往往是导致个体心理疾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不良的人格特征是许多心理疾患的基础。

学生时期是个体人格迅速发展并逐步定型的时期,因此,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预防和纠正不良人格的发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课程实施策略的改进和提升,反映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②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他们当中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我们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初中学生大多存在心里困扰,常见的主要有:

人际关系敏感、自控能力差、思维偏激、焦虑烦躁、心理不平衡,总觉得老师和家长对他不公平等。

调查问卷中,57%的学生觉得压力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表明现在的家长看中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25.8%的学生不会主动学习,而极少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最多,占39.7%,表明目前依然有不少老师也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他们都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建康问题,他们过于急功近利,这些都使青少年处于很大的压力中,后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它使孩子失去乐趣和自信,并可能滋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性格。

另外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面临新的困难和困惑。

以上的情况说明:

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严峻的,这要求每个教育者要大力加强中小学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

③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的特征表明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潮流。

我们在《心理学的方法论和理论问题》中了解到前苏联著名系统论学者洛莫夫的“三层次说”:

“人的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类。

”“心理素质是核心素质;心理素质是基础素质;心理素质是第一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所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既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20XX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20XX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心理素质是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必要心理基础,它影响着生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素质的积淀。

因此,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重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们认为,初中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

“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正如黑格尔所说:

“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不肖说,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儿童的道德教材,以灌输善良的品质。

”在初中开设《历史》这门基础学科,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实现从传统“知识本质”教学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尝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

只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重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才能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①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存在一致性决定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目标指出,要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去论述思想教育的要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可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存在一种交叉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可行性。

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决定的

我们通过访谈本校与周边学校的心理教师,了解到目前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家长学校等方法实施,大多数学校将重点放在心理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心理咨询室的设立上,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师资缺乏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6000-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

按此比例,我国至少需要2.5-3万名学校心理学家。

实际上,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这也是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不能令人满意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此状况下,我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无疑应该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所有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起属于自己应尽的那一份职责。

否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便无法落到实处。

也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科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为学生的人格成长营造出一个适宜氛围。

首先学科教学本身具备或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教学目标中都要有情感目标。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许多契合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形成科学学习策略,而学科教学也要求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习惯实施教学,这正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辅导的原则。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进行。

二是教育效果相互抵消。

一方面心理辅导教师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而另一方面,其他教师仍然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出现伤害学生心灵的教育行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保持和发挥作用。

因此,仅仅靠心理活动课和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采取措施来优化教学环境,塑造学生良好品质,即使在心理辅导活动课或个别咨询中取得好的成效,最终也会被削弱或抵消。

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工作的自然状态中得以实现,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③历史学科的内容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载体

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取决于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事实上,历史学科的特色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历史学科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历史研究不仅要求得历史真相,揭示历史内在的本质、规律,还要对历史的意义做出一定的评价。

为了求得历史真相,揭示历史规律,历史学家需要收集证据,复原事实,做一番归纳概括;为了评说历史的意义,历史学家需要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历史做出肯定或否定、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

这便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教育性。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首先要看能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找到结合点。

初中历史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

在这些主题中都可以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品德的培养、意志的培养的范例在历史学科中比比皆是。

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样的教育更直接具体,更有血肉,潜移默化中可以帮助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众多名人伟人嘉言懿行对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其次,历史教学过程也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原理的支撑。

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的形成,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营造、课堂管理模式的运用、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上表扬与批评的运用、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种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容资源。

④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传统教育及其学习理论往往把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上,认为学生只有在外界压力推动下才会去学习。

人本主义理论代表罗杰斯认为,学习的意义不是内在于学习材料之中,而是学习者个人所赋予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习者从学习材料中获取个人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作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的,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教学生怎样学,而在于提供学习的资源,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营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获得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也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者看成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价值与生命尊严,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发展自身的潜能,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有创造力、有自主性、人格健康发展的自由人,积极倡导情境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影响主体学习行为。

这些理论成为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为我们探寻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等,都具有很重要的知道意义,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3、渗透的实施策略研究

(1)外部策略

①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我们的行动是,在课题研究课的准备阶段精心设计教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对学生的发言、提问、质疑,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为难情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动力。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以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轻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把微笑、趣味、尊重、鼓励、民主带进课堂。

我们看到学生紧张的情绪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情绪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此氛围中,积极发言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

要营造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其次,在我们的课题研究课中要体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兴趣小组”,采取“探究式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塑造。

营造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营造开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我们在研究行动中采用了“问题——探究——解答新的问题——继续研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把单纯传播知识、强化结论、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化为开放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动能,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条件和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杜绝讽刺、挖苦、嘲弄、体罚学生,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氛围。

另外,我们课题组在9月至10月间,结合“爱国精神宣传月”,面对八年级学生开展了“弘扬民族国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爱国知识竞赛,通过第一轮笔试和第二轮小组抢答的形式,给学生以展示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认可和应用,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②选择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制订有效的课堂管理原则

课堂管理模式是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教育策略,也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我们课题组在课堂管理中研究了课堂秩序的建立、课堂活动组织与反馈、课堂中的表扬与惩罚、课堂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处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民主型管理方式应该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这是因为民主型管理模式比较容易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易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学生能从中汲取的积极的心理养分也就大大增多,师源性的心理伤害相对减少,因此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应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努力形成能促进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