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8232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95 大小:1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5页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5页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5页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5页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2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4年10月

目录

前言1

引言2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5

3.1要素类5

3.2图元5

3.3数据库5

3.4数据集5

3.5数据字典6

3.6数据项6

3.7数据类型6

3.8数据质量元素6

3.9元数据6

4全国地质环境数据库内容8

5命名及编码规则11

5.1混合编码规则11

5.2要素类(图层)编码规则11

5.3图元编码规则15

6全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要素分类及划分16

7全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字典22

7.1基础地理22

7.2地质环境条件29

7.3地质灾害54

7.4地下水73

7.5矿山地质环境98

7.6地质遗迹105

8相关要求109

8.1空间参照系109

8.2制图一般要求110

8.3空间图层建设注意事项112

8.4数据质量总体要求112

8.5元数据124

8.6数据格式与文档要求135

附录A137

A.1地质环境类术语代码编码规则137

A.2编码补充说明137

A.3文字值数字编码表137

附录B参考文献160

前言

本技术要求的起草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的《地质数据库建设规范的结构和编写》。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天津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引言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556号)和《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工作方案》的精神及要求编写而成。

本技术要求的编制以实现地质环境数据信息和成果图件的动态管理与更新,初步构建数字地质环境为目标,以建立统一结构、统一格式的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为指导思想,编制时充分考虑了所建数据库具有针对性、稳定性、兼容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参照或引用了行业有关标准。

本技术要求的数据源为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的图件,既包括全国、区域和省域三种尺度,又涵盖了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五大类图件,技术要求以反映多区域、多尺度下的各类地质环境图系空间属性信息的建设为重点内容,规范了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内容、图层划分方案,定义了数据字典,提出了有关属性编码方法和成果图件、图层、元数据、文档和数据质量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与技术要求,为建立统一格式与结构的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奠定了技术基础。

本技术要求是全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南,也可供相关空间数据库建设参考使用。

 

1范围

本技术要求主要适用于《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空间数据库的内容、结构、元数据和数据质量要求等方面。

本技术要求也可供相关空间数据库建设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1989区域地质图图例(1:

50000)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808-81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T9649-2009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代码

GB/T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4157-1993水文地质术语

GB/T14498-1993工程地质术语

GB/T17694-1999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

DZ/T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

50000)

DD2006-05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DD2010-03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标准

DD2006-05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GB/T17532-2005《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3术语和定义

3.1要素类

要素类featureclass

具有相同空间几何类型和相同属性的集合。

[DD2006-063.2]

3.2图元

图元geometricprimitive

表示要素几何特征的不可再分的点、线、面与体。

3.3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

按照预定的结构组织,可为用户共享的数据集合。

[改写GB/T17532-20057.5]

3.4数据集

数据集dataset

可识别的数据集合。

[GB/T17694-2009,B.122]

注:

数据集无大小限制,可以由若干数据集(库)组成,也可以是一个数据集(库)的一部分。

如,不同比例尺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可组成地质图数据集,1∶50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一幅图的数据或一幅1∶50000地质图空间数据的一个要素类也可以是数据集。

3.5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

按照规定的表结构,对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进行详细描述和定义的文档。

注:

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库结构及语义的元数据。

3.6数据项

数据项dataitem

表结构中可以定义、处理和命名的基本单位,也称属性项或字段。

3.7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datatype

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以及在该集合上允许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注1:

数据类型分为基本数据类型与复杂数据类型;

注2:

数据类型用规定的名称标识,如整型、实型、日期型、BLOB(二进制大对象)等。

3.8数据质量元素

数据质量元素dataqualityelement

说明对数据规范或用户要求符合程度的数据质量特性。

注:

完整性、逻辑一致性、数据源有效性等质量特性都可以是数据的质量元素。

数据质量元素可分为不同的级别。

3.9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

包括数据的标识、内容、覆盖范围、结构及语义、数据质量、分发与服务等信息。

[改写GB/T19710-2005,4.5]

注:

如果是空间数据,元数据还应包括空间参照系、比例尺、投影方法和投影参数的信息。

4全国地质环境数据库内容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由地质环境条件类、地质灾害类、地下水类、矿山地质环境类、地质遗迹类等五类图件构成,涉及全国、区域和省域等三个空间尺度图件。

其中,全国图件22张(表1),区域图件27张(表2),省域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编图(表3)。

表1地质环境图系全国图件

图件类别

序号

图件名称

地质环境条件类

1

中国第四纪地质图

2

中国地质环境分区图

3

中国工程地质图

4

中国岩溶地质图

5

中国活动断裂分布图

6

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

7

中国荒漠化石漠化图

8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图

地质灾害类

1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

2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

3

中国岩溶塌陷分布图

4

中国地面沉降现状图

地下水类

1

中国水文地质图

2

中国含水层系统分布图

3

中国地下水资源图

4

中国地下水环境图

5

中国地热资源图

矿山地质环境类

1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图

2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图

3

中国矿区地面塌陷分布图

地质遗迹类

1

中国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

2

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

 

表2地质环境图系区域性图件清单

图件类别

序号

图件名称

地质环境条件类

1

环渤海地区环境地质图

2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图

3

海峡西岸地区环境地质图

4

长江中游地区环境地质图

5

珠三角地区环境地质图

6

北部湾地区环境地质图

7

成渝地区环境地质图

8

长吉图地区环境地质图

9

关中地区环境地质图

10

黄淮海平原土壤有益元素分布图

11

黄淮海平原富硒土地分布图

地质灾害类

1

三峡库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

2

南北构造带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图

3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图

4

汾渭盆地地面沉降现状图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图

地下水类

1

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图

2

松嫩平原水文地质图

3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图

4

江汉洞庭平原水文地质图

5

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图

6

四川盆地水文地质图

7

东南沿海地区水文地质图

8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文地质图

9

黄淮海平原含水层系统分布图

10

鄂尔多斯盆地含水层系统分布图

表3可供编制的省域图件清单

图件类别

序号

图件名称

备注

地质环境条件类

1

xx省(区、市)地质环境分区图

31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地质灾害类

2

xx省(区、市)崩塌滑泥石流分布图

除上海市外,其他30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3

xx省(区、市)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

除上海市外,其他30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4

xx省(市)地面沉降现状图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山西9个省(市)国土资源厅(局)

地下水类

5

xx省(区、市)地下水资源图

31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6

xx省(区、市)地下水环境图

31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矿山地质环境类

7

xx省(区、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图

除上海市外,其他30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8

xx省(区、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划图

除上海市外,其他30个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

地质遗迹类

9

xx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

河南、四川等2个省国土资源厅(局)

5命名及编码规则

5.1混合编码规则

本级分类采用一位数字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首先是采用数字1-9表示,不够表示时,采用字母A-Z扩充(即,1,2,3,4,5,6,7,8,9,A,B,C,…Y);如果分类采用两位表示时,如果分类不超过100,则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序添加字母进行(99,9A,9B,9C,…9Y,A1,A2,…,AY,B1,B2,…,YY),有特殊说明除外。

5.2要素类(图层)编码规则

5.2.1地理要素类编码

地理图层的编码,充分考虑兼容性的基础上,沿用原空间数据库的编码。

地理图数据库采用统一的图层划分和数据存储结构,总体结构分为三级:

(1)一级目录为数据库名(中国1:

100万地理图数据库);

(2)二级目录为图幅编号(按照国际标准分幅的分幅编号进行命名,以J50图幅为例,数据集的名称为J50);

(3)三级目录为各图幅所包含的图层,包含*.wt、*.wl、*.wp点线区三种数据类型,图层名称以L(地理)+图幅编号+地理要素命名+后缀(图层类型),例如,水系图层编码示意如下:

L

J50

River

.wl

地理标识

图幅编号

地理要素名称

后缀

地理要素名称列举如下:

地理要素

名称

数学基础

GRID

境界要素

BOUND

水系

RIVER

居民地

RESIDENCE

铁路

RAIL

公路

ROAD

地貌

ELEVA

5.2.2地质要素类编码

要素类的编码在着重考虑稳定性、唯一性、兼容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确定编码由尺度、比例尺、图系类别、图名、图层名称和坐标系等6类因素构成,共占9位,其中尺度2位(表4),比例尺1位(表7),图系类别1位(表8),图名2位,图层名称2位,坐标系1位。

示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尺度

比例尺

图系类别

图名编码

图层

坐标系

举例如下:

如:

全国1:

500万地质灾害类中国崩塌滑坡灾害点分布图滑坡灾害点图层的编码表示为:

A1G2010101

(1)尺度:

表4空间尺度代码

代码

覆盖范围类型

A0

全国

区域代码(表5)

区域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

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表6)

省域

C0

其他

表5区域代码

序号

区域名称

代码

1

环渤海地区

B1

2

海峡西岸地区

B2

3

长江中游地区

B3

4

珠三角地区

B4

5

北部湾地区

B5

6

中原地区

B6

7

成渝地区

B7

8

长吉图地区

B8

9

关中地区

B9

10

黄淮海平原

BA

11

三峡库区

BB

12

南北构造带

BC

13

华北平原

BD

14

汾渭盆地

BE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

BF

16

松嫩平原

BG

17

西南岩溶区

BH

18

江汉洞庭平原

BI

19

四川盆地

BJ

20

东南沿海地区

BK

21

鄂尔多斯盆地

BL

22

其他

B0

表6省域代码

序号

省域名称

代码

1

北京市

11

2

天津市

12

3

河北省

13

4

山西省

14

5

内蒙古自治区

15

6

辽宁省

21

7

吉林省

22

8

黑龙江省

23

9

上海市

31

10

江苏省

32

11

浙江省

33

12

安徽省

34

13

福建省

35

14

江西省

36

15

山东省

37

16

河南省

41

17

湖北省

42

18

湖南省

43

19

广东省

44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5

21

海南省

46

22

重庆市

50

23

四川省

51

24

贵州省

52

25

云南省

53

26

西藏自治区

54

27

陕西省

61

28

甘肃省

62

29

青海省

63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64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5

32

台湾

71

33

香港

81

34

澳门

82

(2)比例尺:

表7比例尺代码

代码

比例尺

代码

比例尺

A

1:

20000000

M

1∶250000

B

1:

15000000

N

1∶200000

C

1:

12000000

O

1∶100000

D

1:

10000000

P

1∶50000

E

1:

7500000

Q

1∶25000

F

1:

6000000

R

1∶10000

G

1:

5000000

S

1∶5000

H

1∶4000000

T

1∶2000

I

1∶2500000

U

1∶1000

J

1∶2000000

V

1∶500

K

1∶1000000

W

多比例尺

L

1∶500000

X

其它

(3)图系类别:

表8图系类别代码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1

地质环境条件类

4

矿山地质环境类

2

地质灾害类

5

地质遗迹类

3

地下水类

6

其它

(4)图名:

用两位数字表示,如果超过,则顺序添加字母进行(99,9A,9B,9C,…9Y,A1,A2,…,AY,B1,B2,…,YY)。

如果是集成后的图名,则用00表示。

(5)图层:

用两位数字表示,编码规则与图名相同。

(6)采用的坐标系

用1位数字表示,0.地理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

5.3图元编码规则

1、地理要素图元编码

地理要素的图元编码采用原图原编码。

2、地质要素图元编码规则

采用要素类名称+5位混合编码,总计14位,5位混合编码方式参见5.1混合编码原则。

6全国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要素分类及划分

数据库的数据划分为四级,第一级为空间尺度,第二级为地质环境图系类别,第三级为图件名称;第四级为图层。

空间尺度:

全国、区域(23个重要地区)、省域(31个省市)

图系类别:

地质环境条件类,地质灾害类,地下水资源类,地下水环境类,矿山地质环境类和地质遗迹类。

图件名称:

如地质环境分区图、水文地质图等。

图层:

即要素类,如地质环境分区、滑坡灾害点等。

以下(表9)为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主要图层(要素类)划分情况。

表9地质环境图系数据库图层划分表

序号

图系类别

图件名称

图层名称

几何

特征

图层代码*

1

基础地理

地理底图

数学基础

线图元

L△△△GRID

2

境界要素

线图元

L△△△BOUND

3

水系

线图元

面图元

L△△△RIVER

4

5

水系(井、泉)

点图元

L△△△SPRING

6

居民地

线图元

面图元

点图元

L△△△RESIDENCE

7

铁路

线图元

L△△△RAIL

8

公路

线图元

L△△△ROAD

9

地貌(山峰高程点)

点图元

L△△△ELEVA

10

地貌(地形等高线)

线图元

L△△△CON

11

地质环境条件

1

地质环境分区图01

环境地质分区(一级)01

面图元

△△△101011

12

环境地质分区(二级)02

面图元

△△△101021

13

省市区地质环境分区图01

环境地质分区(一级)01

面图元

△△△101011

14

环境地质分区(二级)02

面图元

△△△101021

15

环境地质分区(二级)03

面图元

△△△101031

16

工程地质图02

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区图元

△△△102011

17

土体工程地质分类

区图元

△△△102021

18

活动断裂分布

线图元

△△△102031

19

地震震中分布

点图元

△△△102041

20

火山口分布

点图元

△△△102051

21

泉点、暗河及出口分布

点图元

△△△102061

22

岩溶现象分布

点图元

△△△102071

23

地下水埋藏界线及深度

线图元

△△△102081

24

多年冻土及积雪分布

线图元

△△△102091

25

冰丘、冰锥分布

线图元

△△△102101

26

城市人口规模分布

点图元

△△△102111

27

矿集区分布

点图元

△△△102121

28

大型水库大坝分布

点图元

△△△102131

29

岩溶地质图03

地表流域界线01

线图元

△△△103011

30

气候分区线02

线图元

△△△103021

31

降雨等值线03

线图元

△△△103031

32

构造线04

线图元

△△△103041

33

植被分区线05

线图元

△△△103051

34

碳酸盐岩分布06

区图元

△△△103061

35

主要岩溶类型分区07

区图元

线图元

△△△103071

36

典型岩溶地貌形态08

线图元

点图元

△△△103081

37

活动断裂分布图04

第四系等厚线01

线图元

△△△104011

38

新近纪与第四纪盆地02

面图元

△△△104021

39

前第四纪基岩分布区03

面图元

△△△104031

40

新近纪火山岩04

面图元

△△△104041

41

新近纪火山05

点图元

△△△104051

42

活动断裂类型06

线图元

△△△104061

43

活动断裂的活动性分级07

线图元

△△△104071

44

活动地块边界08

线图元

△△△104081

45

地震09

点图元

△△△104091

46

地震地表破裂带10

线图元

△△△104101

47

震源机制解11

点图元

△△△104111

48

GPS观测数据12

点图元

△△△104121

49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图05

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01

区图元

△△△105011

50

沉积盆地02

区图元

△△△105021

51

一、二级构造单元界线03

线图元

△△△105031

52

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04

点图元

△△△105041

53

钻孔05

点图元

△△△105051

碳源06

点图元

△△△105061

基岩区07

区图元

△△△105071

54

地质构造线08

线图元

△△△105081

55

地层代号09

点图元

△△△105091

56

地质灾害

2

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隐患点分布图01

滑坡灾害点01

点图元

△△△201011

57

崩塌灾害点02

点图元

△△△201021

58

泥石流灾害点03

点图元

△△△201031

59

滑坡隐患点04

点图元

△△△201041

60

崩塌隐患点05

点图元

△△△201051

61

泥石流隐患点06

点图元

△△△201061

62

年均降雨量等值线07

线图元

△△△201071

63

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程度分区图02

地形01

面图元

△△△202011

64

降雨量02

线图元

面图元

△△△202021

65

植被03

面图元

△△△202031

66

地貌04

面图元

△△△202041

67

地震05

面图元

△△△202051

68

地层06

面图元

△△△202061

69

构造07

线图元

△△△202071

70

岩土体08

面图元

△△△202081

71

主要工程09

线图元

面图元

△△△202091

72

滑坡崩塌易发分区10

面图元

△△△202101

73

泥石流易发分区11

面图元

△△△202111

74

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分区12

面图元

△△△202121

75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图03

可溶岩岩层类型01

面图元

△△△203011

76

可溶岩发育强度02

面图元

△△△203021

77

岩溶塌陷类型03

点图元

△△△203031

78

岩溶塌陷成因类型04

点图元

△△△203041

79

岩溶塌陷密度05

点图元

△△△203051

80

岩溶塌陷分布06

点图元

△△△203061

81

岩溶塌陷灾害区划07

点、线图元

△△△203071

82

地面沉降现状图04

断裂01

线文件

△△△204011

83

累计地面沉降02

区图元

△△△204021

84

累计地面沉降量等值线03

线文件

△△△204031

85

沉降中心值04

点图元

△△△204041

86

沉降速率等值线05

线图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