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7938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docx

四上第3单元教案综述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1课时直线、射线和线段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直线、射线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所以教材先选择生活中常见事例来学习线段,呈现了弓弦、人行横道线两幅图片和“绷紧的弓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的文字叙述,让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从图中抽象并画出线段,直观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通过想一想,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会怎么样?

的问题,在学生用语言、动作进行描述的基础上,知道“把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段和直线的联系。

同样的方式得出“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教材还选择了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帮助并学生强化对射线的认识。

然后通过“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和射线?

议一议:

线段、直线、射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加强图形与实际事物的联系,加强图形与图形的联系,由于学生已有用直尺测量线段的经验,所以,最后设计了“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的操作活动。

教材呈现了画线段的图示和方法以及线段的表示方法,供学生自主尝试画线段时参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按要求画制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难点

能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按要求画制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认识线段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的名字和用处。

然后再讨论该弓怎样射得远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绷紧的弓弦可以看作一条直线。

出示教材上的“人行横道”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那些可以看作近似的线段。

学生试着画一条线段并自己测量。

师示范画线段。

并说明:

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认识直线和射线

1、认识直线

想想:

如果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怎样?

师试着画直线。

了解直线和线段的区别。

2、认识射线

如果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会怎样?

就得到一条射线。

讨论射线有几个端点?

认识生活中的射线。

讨论生活中那些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或线段的问题。

三、总结归纳

议一议:

线段、直线、射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直的。

不同点:

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四、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中的4个图,让学生说出名称和怎样判断的。

(1)是射线,因为只有一个端点。

(2)是直线,因为没有端点。

(3)是弧线或曲线。

(4)是线段,因为有两个端点。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2课时两点间的距离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看图讲故事。

教材呈现了有生活情趣的“主人和小狗走路”的情景图,使学生在看图讲故事中知道,走直线比较近。

活动二,看图回答问题。

教材呈现了“小明从家去学校走路”的情景图并设计了两个问题。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知道:

⑴小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可以走;⑵估计小明从家去学校要走中间哪条路,因为这条路比较直,走的路要少。

活动三,实际测量。

教材呈现了“从A到B的三条线”和先估计再测量的活动要求。

目的是通过估计和测量活动,逐步由生活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知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同时知道“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讲故事、看图回答问题和测量活动中,感受在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输血,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线段和直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线段和直线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看图讲故事

同学们,你们喜欢散步吗?

老师这儿有一幅散步图,你们想看吗?

出示情境图,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小狗走的是直线,比主人走的路近.

二、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材35页下的情境图,观察了解图中的情况,并讨论交流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

知道走中间的路比较近。

三、实际测量

观察示意图,估计从A到B的三条线段哪条最短?

每条线段大概有多长?

并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知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间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3课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小实验,“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壁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设计目的是要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实践活动来亲自体验、感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确定性。

活动二,教材设计了过一点画直线和过两点画直线”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实践,真实的体验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教材还呈现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以兔博士网站介绍,“在测量比较远的两地间的距离时,如何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做实验和画直线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实验和动手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难点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会经过一点或两点画直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小试验。

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壁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1、提出试验问题,让学生猜一猜。

2、根据本班情况,学生分组试验或师生共同试验。

3、师生边试验边体会。

(1)在木板上钉一个钉子,无论钉在什么位置,木板都可以转动,不能固定。

(2)在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就可以将木板固定在墙壁一定的位置上。

(3)钉三个或更多的钉子,会增加木板的牢固程度,对木板的位置没有作用。

4、得出结论:

把木板固定在墙壁上,用两个钉子就可以了。

二、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1、提出画直线的两个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直线。

2、交流、展示画直线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自己画的直线,讨论“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

过两点呢?

得出结论:

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最后,教师指出:

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数学上也叫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介绍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试一试。

要把下面的木板固定在墙上,请你在木板上画出钉子的位置。

(引导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再交流。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需要几个钉子。

四、兔博士网站。

在测量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常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让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B、C两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直线测定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了。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测量比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时采用的方法,可以在课后或活动课上让学生分组实际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4课时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角。

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见事物中不同的角,如,打开的扇子、圆规、剪刀、三叉路口、观察一棵大树有多高的视线等,这些事物中有许多的角。

在学生找角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学习角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法。

如用数表示∠1,用字母表示∠ABC或∠B。

活动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材呈现了开口方向不同的两个角,首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

在学生交流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引出“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后体会到建立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然后认识量角器和学习角的度量单位。

最后指导学习用量角器测量不同方位的角。

在测量工具中,量角器是比较复杂的一种,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充分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并指导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

练一练中设计了测量一付三角板各角是多少度的活动,这既是实际测量的练习,又是学生应知道的一般常识,为用三角板画角作准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角,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实际物品中找角、认识角、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会读、写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二、引导探究。

1、初步认识(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2、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

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贴在黑板上展示。

3、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出示教材上的两个角,提出活动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2)交流学生比较的方法。

4、认识量角器。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

讲解: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

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5、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40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

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测量方法:

把量角器放在要测量的角的上面,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中心重合,角的一条边要与量角器的0。

刻度线重合,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指的度数(外圈从左向右读,内圈从右向左读)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由学生试着测量,教师注意检查、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2、练一练。

第1题,测量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使学生知道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第2题,如果学生测量时有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后再测量。

第3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测量后再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5课时认识平角、周角及各种角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

活动一,折纸。

由于平角、周角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所以教材首先设计了折纸活动,先把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得到一个直角,然后打开一折,认识平角,再打开认识周角。

通过学生的折纸、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直观认识平角、周角的特征和大小。

既两个直角组成一个平角,平角有180°;四个直角组成一个周角,周角有360°。

然后教材设计了“议一议”的两个问题,⑴1个平角等于多少度?

⑵1个周角等于多少度?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实际度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接着,通过在打开的圆形折扇上找角,画角认识平角、周角图形。

活动二,操作、观察活动角。

在学生分别认识了各种角之后,通过操作活动角学具,来认识各种角的大小关系。

在学生把活动角由小到大的操作过程中,通过画出各种角,观察、交流,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体验并知道了各种角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材描述性地给出了锐角、钝角的定义。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和周角、平角、直角之间的关系;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经历认识平角、周角和角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建立各种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各种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折纸吗?

今天我们就用纸来折出各种各样的角。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平角和周角。

(1)指导学生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

然后交流折纸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折成的是什么角,是怎样知道的。

(2)指导学生把刚才折成直角的纸打开,观察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

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3)按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周角。

2、认识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1)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使学生知道:

1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一个周角等于2个平角或4个直角;1个平角是180°,1个周角是360°。

(2)认识平角、周角。

教师拿出一把折扇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角,重点观察平角和周角。

3、认识角的关系。

(1)指导学生操作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角的变化,并说说各是什么角。

(2)教师示范,在学生再次认识各种角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小于90°的一类角和大于90°而小于180°的一类角,它们分别叫做锐角和钝角。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排列,再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

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画法的时间。

第3题,先找出不同的锐角、直角、钝角,再测量它们的度数。

第4题,先观察、讨论每相邻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再利用平角是180°计算各角的度数。

第5题,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的时间。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角可分为五大类

直、平、周角最特殊,

锐角小于九十度,

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6课时画指定度数的角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时,已经会用直尺画没有度数要求的角,本节课学习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一定度数的角。

教材先安排了用量角器画角,用四幅图呈现了画角的一般步骤:

⑴先画一条射线;⑵把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量角器上的零刻度线与射线重合,再在要画角的刻度边点上一个点;⑶用直尺过端点和这个点画一条射线;⑷标出角的度数。

在试一试中设计了用三角尺画角,再用量角器量角的活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30°、45°、60°、90°的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画图的过程中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复习铺垫,预做准备。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135°180°91°360°90°127°4°

 锐角()钝角()

 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

画一个40°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学生活动: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40°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的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

(按老师要求)

3、尝试画角。

教师要求: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检验)

学生活动:

(1)尝试并体验画一个40°的角。

  

(2)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3)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质疑问难。

师:

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

同桌互相检验。

2、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

提问:

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

(利用三角板的30°角)

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

(1)动手尝试

(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

提问:

你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135°75°

学生演示折角的方法

2、利用手里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量角器、用三角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桥西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中华南大街学校四年级冀教版版本设计人:

张国英日期:

2010.9

课题:

第7课时探索乐园

课型:

新授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结合本单元内容,教材设计了关于图形中隐含规律的的探索内容,共三个活动。

活动一,探索小正方形个数与所拼成图形的规律。

先观察,发现规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图填在横线上。

这个图形中所隐含的规律有:

⑴两个直边上小正方形个数依此增加1个;⑵图中小正方形个数分别是:

1、1+2、1+2+3、……即:

第几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从1到n几个数的和。

活动二,探索射线的条数和角的个数的关系。

这个图中隐含的规律与活动一类似:

⑴射线的条数依此增加1条;⑵角的个数是:

1、1+2、1+2+3、1+2+3+4……。

活动三,探索“线段上端点的个数与线段的条数”的关系。

图中隐含的规律与上雷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探索内容,如果用n表示小正方形的个数,则第N个图形的小正方形个数为n(n+1)/2。

如果用n表示射线的条数或是线段上端点的个数,后两个探索内容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同的关系式,即n(n-1)÷2。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数),所以本次活动不强调探索它们之间的规律。

以免增加学习难度。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图形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图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

探索规律

(1)

指导学生先观察三个图中正方形的排列方式,找出规律(从排列的形状和正方形数的增加中都可以发现规律),然后选择图号(图②)填在横线上。

二、探索规律

(2)

指导学生先数出每个图中分别有几条射线和几个角,把数的结果填在表中;再观察统计表并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射线条数的规律是,从左向右,逐个图形递增1条;角的规律是,1、2+1、3+2+1、4+3+2+1。

射线的条数和角的总个数的关系是:

有几条射线,角的总个数就从1加到几。

三、探索规律(3)

每个图中的线段条数与上图中角的个数排列规律类似。

(有几个点,线段的总条数就从1加到几减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然后按规律接着画。

(四)作业

一课一练30页的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