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 教材内容
1、认识乘法2、乘法口诀
(一)3、认识图形4、认识除法5、口诀求商
(一)6、厘米和米7、位置与方向8、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
(二)9、时、分、秒10、观察物体11、统计与可能性12、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班级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
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1.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
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
1、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时、分、秒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学期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加强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3、加强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落人后。
4、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二年级数学学科学期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本册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了加法、减法的含义,学会了两未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习了运用加、减法解决求总数、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
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儿童的学习水平,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个领域里安排了以下一些相关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
(一)、认识除法、口诀求商
(一)
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二)、时、分、秒
2、空间与图形领域
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五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
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4. 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三、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
平面图形的平移。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年、月、日的认识,大月与小月,平年和闰年。
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
四、分单元教材分析
周次
单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
第
周
一
1.在现实的情境中加强对相同加数连加的认识。
2.在有意义接受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意义。
3.逐步培养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继续体会乘法的意义。
(2)根据图画里“几个几”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初步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整理乘法问题情境里的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难点:
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实物演示法
操作法
观察法
讲授法
讨论法
3
课时
第
周
二
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1)在列出乘加、乘减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向乘减计算迁移。
(3)设计较特殊的乘加式题,渗透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练习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1)重温编口诀的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2)不断整理口诀,科学地记忆口诀。
(3)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口算,检查口算能力。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1-6乘法口诀。
难点:
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法
操作法
推理法
迁移法
讨论法
12
课时
第
周
三
1、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1)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
(2)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3)把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获得多边形的概括性认识。
2.通过图形的变换活动感受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
重点: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特点。
难点:
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探索法
实践法
观察比较法
讨论法
2
课时
第
周
四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
(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
(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重点:
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
根据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应用题。
实践法
操作法
观察比较法
讨论法
6
课时
第
周
五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并能灵活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
运用除法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探索法
讨论法
观察法
讲授法
4
课时
第
周
六
1.认识线段要体会它的特点。
2.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
3.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4.掌握长度单位,要用于实际测量。
重点:
初步认识线段,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了解它们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
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并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实践法
操作法
观察法
讨论法
4课时
第
周
七
1.用两个“第几”确定位置。
(1)在现实的情境里体会“排”与“个”的含义,以及数的方法。
(2)在开放的问题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2.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关系。
(1) 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生活空间里的东、南、西、北。
(2)借助肢体活动,学会辨认方向。
(3)从现实空间过渡到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
重点:
学会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
难点: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观察法
实践法
操作法
讨论法
3
课时
第
周
八
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
(1)主动计算表内乘法。
(2)主动计算表内除法。
(3)教学乘法和除法的竖式。
(4)教学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5)在游戏中练习口算。
3.在计算教学的同时重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求商。
难点:
能正确应用7、8、9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迁移法
类推法
操作法
实践法
17
课时
第
周
九
1.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2.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
3.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4.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5.在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的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初步形成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能认读钟面上的时间,知道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接近整点数时钟面的识别。
观察法
实践法
操作法
讨论法
3
课时
第
周
十
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重点:
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难点: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观察法
实践法
操作法
讨论法
1课时
第
周
十一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能用方块统计图(涂色)来表示统计的数据。
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
难点:
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观察法
分析法
实践法
讨论法
4
课时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措
施
1、针对班级原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优补差工作,初步制定实施计划。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应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情况分析执教的两个班共有85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进度单元
课题
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
综合实践活动
一乘法49.1~9.4
1、在现实情境中加强对相同加数连加的认识。
2、在有意义接受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意义。
3、逐步培养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在自己家周围要多种花草树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熟练若干个相同数相加的问题用乘法解决。
二乘法口诀159.7~9.25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
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00203、练习活动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4、爱护小鸟,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理解1~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解决问题。
三认识图形39.28~9.301、以“边“为切入点,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2、通过图形的变换活动感受图形的联系和区别,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学能力。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感受图形间的变换。
四认识除法810.9~10.16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4、鼓励学生要多植树,保护地球。
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五口诀求商610.19~10.261、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及时应用学到的知识。
用口诀求商
六厘米和米610.27~11.31、认识线段,体验它的特点。
2、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测量中去。
3、教学米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七位置和方向511.4~11.101、在现实的情境里体会“排”与“个”的含义以及数的方法。
2、在开放问题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3、会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关系,从现实空间过渡到平面图,平面方向。
会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二)2211.11~12.111、让学生编乘法口诀帮助记忆口诀。
2、引导学生主动地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除法,学会乘、除法的竖式。
3、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九时、分、秒512.14~12.181、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2、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
3、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4、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
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十观察物体512.21~12.24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结构较简单的物体,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掌握初步观察物体的方法
十一统计和可能性512.25~12.311、统计知识分类,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2、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初步体会可能性
十二期末复习
1.4~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