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7483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docx

届广西桂林市崇左市防城港市高三联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参与代谢并产生和消耗气体

B.它们都有外膜和内膜结构且都是生物膜

C.它们都有DNA和RNA且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D.它们都存在于绿色植物所有器官的活细胞中

答案:

D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能氧化分解有机物,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解: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消耗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光反应可产生氧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消耗CO2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故它们都能参与代谢并产生和消耗气体,A正确;

B、它们都有外膜和内膜结构且都是生物膜,B正确;

C、线粒体是叶绿体都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它们都有DNA和RNA且能进行转录和翻译,C正确;

D、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物质

跨膜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小分子物质都是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

C.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的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D.不需要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自由扩散

答案:

C

【分析】

某些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低浓度到高浓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高浓度到低浓度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

A、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不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及胞吐等多种运输方式,B错误;

C、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的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C正确;

D、不需要能量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正在正常分裂的细胞(①~⑧指染色体编号),该细胞分裂方式及等位基因A和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可能是()

A.有丝分裂,A、a位于②和⑥上

B.减数分裂,A、a位于⑦和⑧上

C.有丝分裂,A位于①上、a位于②上

D.减数分裂,只有A位于①和⑤上

答案:

D

【分析】

图中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是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判断此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A、a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配到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中。

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不发生变异,A、a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中只含有A或a基因,两个A或两个a基因位于分开的姐妹染色体上,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2019年非洲国家刚果(金)爆发埃博拉病毒疫情、美国爆发H1N1流感病毒疫情事件。

埃博拉病毒和H1N1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下列关于RNA病毒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吡罗红对它的遗传物质进行染色,染色后会出现红色现象

B.子代病毒通过囊泡从寄主细胞排出,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可以对其识别和吞噬,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D.进行病毒研究可用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动物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病毒

答案:

A

【分析】

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体内只含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由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必须在寄主细胞内完成增殖过程。

解:

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吡罗红可将RNA染成红色,A正确;

B、子代病毒通过囊泡从寄主细胞排出,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消灭,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自然区域中的所有种群称为群落

D.控制相对性状的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

答案:

C

【分析】

种群:

生活在同一区域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池塘中的所有的鱼包括不同的鱼种,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自然区域中的所有种群称为一个群落,C正确;

D、某种基因在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C。

6.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多种神经递质,例如:

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而NO(一氧化氮)也是一种神经递质,是至今为止在体内发现的第一个气体性细胞内及细胞间信使分子。

下表列举了NO与其它非气体性神经递质的区别:

非气体性神经递质

NO(一氧化氮)

合成

酶促合成

酶促合成

储存

囊泡储存

无囊泡

释放

囊泡释放

弥散

受体

激素受体作用于离子通道或第二信使

无受体,直接作用于靶酶

失活

酶解或重新摄取

自行失活

作用范围

主要

突触部位

不局限于突触部位

作用方式

单向传递:

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双向传递:

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自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

以下关于神经递质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均储存在囊泡②均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③发挥作用后不会失活或重新摄取④均属于信息分子⑤均通过受体发挥作用⑥在突触位置传递均具有单向性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答案:

A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

①由表格可知,NO不储存在囊泡中,其他非气体性神经递质均储存在囊泡,①错误;

②由表格可知,NO以弥散方式释放,其他非气体性神经递质均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②错误;

③根据表格信息,“发挥作用后的神经递质被酶解或重新摄取;以及神经递质NO会自行失活”,可说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失活或重新摄取,③错误;

④根据题干信息“NO是一种神经递质,是迄今在体内发现的第一个气体性细胞内及细胞间信使分子”,即NO也属于信息分子,故神经递质都属于信息分子,④正确;

⑤NO无受体,直接作用于靶酶,⑤错误;

⑥NO双向传递:

自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自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⑥错误;

综上分析,正确的有④,即A符合题意,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研究者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出两种酶,酶A和酶B,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酶的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需要适宜的条件。

(2)该研究者想通过实验确定酶A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请你帮助他完成简单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用___________试剂对其进行染色,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能染成__________色,则该酶是蛋白质;否则,该酶是RNA。

方案二:

用___________对其进行处理,观察其是否能水解。

如果能水解,则该酶是RNA;否则,该酶是蛋白质。

答案:

(1).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高效性(3).专一性(4).双缩脲(5).紫(6).RNA酶

【分析】

有关酶的知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化学本质:

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作用机理:

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

解:

(1)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条件。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可与双缩服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酶具有专一性,RNA可被RNA酶水解,而蛋白质不能被RNA酶水解。

所以鉴定酶A的本质可采用以下方案:

方案一:

用双缩脲试剂对其进行染色,观察颜色变化。

如果能染成紫色,则该酶是蛋白质;否则,该酶是RNA。

方案二:

用RNA酶对其进行处理,观察其是否能水解。

如果能水解,则该酶是RNA;否则,该酶是蛋白质。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8.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甲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选取萌发及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玉米幼苗若干,将其胚芽鞘切成2cm长的切段,将其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均匀分组,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中浸泡1个小时后,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3天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说明:

上图中横坐标的1、2、3、4、5分别表示1×10–10mol/L、2×10–10mol/L、3×10–10molL、4×10–10mol/L、5×10–10mol/L)

(1)用蒸馏水处理的胚芽鞘也能伸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用4×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胚芽鞘切段,对其生长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如果用6×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玉米胚芽鞘切段,会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或“无法确定”)其生长。

(3)若需进一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甲促进玉米胚芽鞘切段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哪两个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1).胚芽鞘本身也能产生少量的生长素

(2).促进(3).无法确定(4).2(×10-10mol/L)~3(×10-10mol/L)(5).在小于2(×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越强;在大于3(×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分析】

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抑制生长,由图可知,图示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均为促进作用。

解:

(1)因为胚芽鞘本身也能产生少量的生长素,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所以用蒸馏水处理的胚芽鞘也能伸长。

(2)由图可知,用4×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的胚芽鞘切段长度大于蒸馏水组,即4×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对其生长的作用效果是促进。

根据图示可知,5×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对胚芽鞘的生长仍为促进作用,若用6×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处理玉米胚芽鞘切段,则无法确定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3)由图可知,在小于2(×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越强;在大于3(×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2(×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和3(×10-10mol/L)的生长素类似物甲溶液对胚芽鞘的促进效果相同,所以最适浓度应在2(×10-10mol/L)~3(×10-10mol/L)之间,故应在2(×10-10mol/L)~3(×10-10mol/L)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持续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原的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

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布氏田鼠与放牧的牛羊形成__________(种间关系)。

由于布氏田鼠的大量繁殖,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或“不变”)。

(2)如果想使草原可以持续开发和利用,应该在该草原人工捕杀布氏田鼠或人工引入__________;还需要合理控制放牧量,根据环境容纳量来确定的最合适的放牧量是__________。

(3)牧民想要提高经济效益,还会向草原生态系统投放一定的饲料。

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人工投放的饲料的能量和__________。

答案:

(1).竞争

(2).降低(3).布氏田鼠的天敌(4).环境容纳量的二分之一(K/2)(5).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分析】

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投放的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

解:

(1)布氏田鼠与放牧的牛羊都以牧草为食,它们形成竞争关系。

由于布氏田鼠的大量繁殖,牧草大量减少,导致放牧的牛羊减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2)如果想使草原可以持续开发和利用,应该在该草原人工捕杀布氏田鼠或人工引入布氏田鼠的天敌,通过捕食关系控制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同时还需要合理控制放牧量,根据环境容纳量来确定的最合适的放牧量是环境容纳量的二分之一(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3)牧民想要提高经济效益,还会向草原生态系统投放一定的饲料。

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人工投放的饲料的能量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0.研究人员在一个野生型(即纯合子)红眼果蝇种群中,发现了朱红眼(a)、猩红眼(d)和亮红眼(e)三个隐性突变型(它们的表达情况相似;研究涉及的多对性状中只要有一对性状突变就属于突变型),已知a、d基因分别位于2号、3号常染色体上,但e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

研究人员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型

F1

F2

野生型

25

26

92

93

突变型

0

0

71

70

(1)科研人员从实验数得出e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

理由是:

F2的雌性个体中野生型:

突变型=9:

7,雄性个体中野生型:

突变型=9:

7。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

______________并且有利突变不多。

(3)研究者要确定e是否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设计(填写出简单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用基因型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

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如果在F2中出现__________的分离比,则e不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否则,e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

答案:

(1).常染色体

(2).普遍性、随机性、多向性、低频性(3).DDee(4).ddEE(或DDEE×ddee)(5).9:

7(野生型:

突变型=9:

7)

【分析】

研究人员利用纯合亮红眼雄果蝇(AAee)和纯合朱红眼雌果蝇(aaEE)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都是野生型(AaEe),F1自交后代F2雌雄都是野生型∶突变型=9∶7,由此可判断控制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亮红眼突变基因e不在2号染色体上。

解:

(1)F2的雌性个体中野生型∶突变型=9∶7,雄性个体中野生型∶突变型=9∶7,即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且后代分离比符合9∶3∶3∶1的变式,所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

普遍性、随机性、多向性、低频性,并且有利突变不多。

(3)已知d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若要确定e是否也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可让基因型为DDee和ddEE(或DDEE×ddee)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e基因不在3号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中会出现野生型∶突变型=9∶7;否则,e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酿酒离不开酵母菌,它是兼性厌氧型的生物。

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

请回答下列关于酵母菌的有关问题:

(1)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培养酵母菌时,接种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含有水、无机盐、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有人想利用酵母菌中的酶来直接酿酒,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酵母菌磨碎,再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出酶,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

然后他想用包埋法将其固定,结果发现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你建议他应采用__________方法将该酶固定。

答案:

(1).细胞质基质

(2).平板划线法(3).稀释涂布平板法(4).碳源(5).氮源(6).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7).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8).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

【分析】

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解:

(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培养酵母菌时,接种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中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

(2)酿酒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分子质量大的最先被分离出来。

由于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一般固定化酶不用包埋法,而是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

点评:

本题考查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蛋白质分离的原理、酶的固定化等知识,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综合能力。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下图是医学研究中制备抗体的两种技术路线模式简图。

(1)图示流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N是__________细胞。

细胞M的特点有__________,过程①中,常用的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

(3)获得目的基因J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4)抗体n和抗体m的结构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2).浆(或经过免疫的B)(3).无限增殖,能产生抗体(4).聚乙二醇(PEG)(5).从基因文库中获取、通过反转录法(逆转录法)生成(6).不相同(7).抗体m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抗体n没有

【分析】

细胞N表示效应B细胞,细胞M表示杂交瘤细胞,①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②表示产生单克隆抗体,③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④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⑤表示导入受体细胞。

解:

(1)图示流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2)由题意可知,细胞N是浆(或经过免疫的B)细胞。

细胞M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为:

能无限增殖,能产生抗体。

过程①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常用的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

(3)获得目的基因J的方法有: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通过反转录法(逆转录法)生成。

(4)抗体m是在真核细胞中合成的,经过了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抗体n是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没有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所以抗体n和抗体m的结构不相同。

点评: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