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7043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docx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

基础会计常见问题及解答

1、为什么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

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影响会计恒等式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的原因是:

  

(1)一个企业所有的资产与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下同)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2)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3)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的。

权益是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于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的要求权,没有资产,也就没有有效的权益;同样,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也绝不能脱离权益而独立存在。

  影响会计恒等式的经济业务类型有: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等额增加,资金总额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与权益等额减少,资金总额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有增有减的同额变化,权益不变,资金总额不变。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权益有增有减的同额变化,资产不变,资金总额不变。

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用会计干什么。

  

(2)核算和监督。

3、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之间有何关系?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它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

  (3)记录只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不是会计核算的全部。

  (4)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

它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

  

(2)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量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3)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

4、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它包括:

  

(1)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即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作为会计主体,它必须能够控制经济资源并对此负法律责任。

凡会计主体都应该进行独立核算。

会计核算必须是站在本企业的角度上观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与其他会计主体相混淆。

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假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条件下,企业经营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持续经营假设旨在解决资产计量和费用分配等问题,它与会计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有关。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作出了时间上的规定。

  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会计期间,分期核算经济活动和报告经营成果。

这是由于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需要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企业定期提供会计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

称为会计年度。

每一会计年度还具体划分为季度、月份。

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会计分期假设奠定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会计原则的理论基础。

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要补充。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核算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并且在不同时期货币的币值是不变的。

会计核算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和结果的共同尺度。

因而会计核算的对象,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假定货币币值稳定不变。

是指对货币购买力的波动不予考虑。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5、会计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其内容是什么?

  

(1)真实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一致性原则。

  (6)及时性原则。

  (7)明晰性原则。

  (8)重要性原则。

  (9)权责发生制原则。

  (10)配比原则。

  (11)谨慎原则。

  (12)实际成本原则。

  (1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6、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什么是配比原则?

二者有何关系?

  

(1)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于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已有货币资金的收付,均以按其是否体现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2)配比原则是指将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产生收入所发生的费用配合起来进行比较,从而正确地计算出当期的损益。

  (3)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所区别。

配比原则的实现有赖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奠定的可靠基础,因为错误的成本计算只能导致错误的配比,但反之,即使成本计算正确,如果将部分产品销售收入与全部产品成本配比,同样计算不出正确的损益。

因此,两个原则都具有独立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

7、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

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1)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一般地讲,会计的对象是企业、机关、事业等单位在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其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可以用六个会计要素来表现

    ①资产。

    ②负债。

    ③所有者权益。

    ④收入。

    ⑤费用。

    ⑥利润。

8、什么是会计核算方法?

它包括哪些内容?

各种方法之间有何关系?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各单位已产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

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一系列的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9、各类经济业务对资产和权益总额的影响是什么?

  任何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都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

企业的资产,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负债;二是投资人的投资及其增值。

因而,债权人和投资人都对企业的资产拥有要求权,这种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会计上总称为权益。

权益中属债权人的部分,称为债权人权益,通常称为负债;属于投资人的部分,称为所有者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权益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谁就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

既然权益是对资产的要求权,那么资产与权益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资产,就没有有效的权益。

同样,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也完全不能脱离权益而存在。

没有无资产的权益,也没有无权益的资产。

而且,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之间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表示:

  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十所有者权益=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10、会计科目和账户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核算所规定的项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在账簿中具有一定格式的记账实体。

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

为了提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对外部有关方面所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连续的记录。

  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

  

(1)由于它们分类的对象是同一的,因而它们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2)由于会计科目一经制定,账户设置就必须遵循会计科目所作的规范,因而它们设置的原则是一致的,没有会计科目就不能设置账户;没有账户,也就无处记录会计对象具体内容。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会计科目在记录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会计科目变了,账户也要重新设置。

二者的区别在于:

  

(1)从时间上看,会计科目是在经济活动产生之前事先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作出的分类规范;而账户则是在经济活动产生以后对其作出的分类记录。

  

(2)从分类上看,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会计科目一般只有文字说明,本身没有什么结构;而账户却必须有便于记录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结构。

  (3)从设置上看,会计科目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具有统一性;而账户则是企业、机关、事业等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规定和管理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11、什么是账户的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期末余额?

  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

本期增加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如月份、季度或年度)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也称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额,是指一定时期内账户所登记的减少金额的合计,也称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是指期初余额加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也就是在一定时期的期末结出的账户余额。

  期初余额,是指将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时,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属于动态核算指标,它反映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属静态核算指标,它反映有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增减变动的结果。

  上述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12、试说明会计要素及等式的内容与关系。

  会计要素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我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将企业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是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

作为资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效益。

按流动性划分,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负债是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金和末分配利润等。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包括已售商品或芝务的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

  利润是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和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并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由上可知,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经济资源,权益(负债和所有权益)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

因此,资产与权益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亦即资产与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即是会计等式,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上述会计等式。

  利润(收益)是随着费用的产生和收入的实现而实现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赚取的利润是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它们的关系是:

    利润=收入-费用(*)

  收入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同时由于负债是确定的,所以根据基本的会计等式,就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同样,费用的增加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可见,利润的增加必然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因此会计等式又可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3、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要设置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反映什么内容。

  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账户的名称、日期、摘要、增加与减少的金额和余额等。

  账户的格式一般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至于左右两方哪方登记增加额,哪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

14、经济业务发生为什么不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它们对企业资产与权益的影响看:

  

(1)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都一定会引起资产和权益的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变动额是相等的。

有时是资产与权益同增或同减,有时是资产或权益一方此增彼减。

  

(2)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都符合数学原理。

见图表所示:

会计等式业务实例

资产=权益

+ -

+ -

 

资产=权益

  以上结论是经济业务发生不打破会计方程式的原因。

15、什么是复式记账法?

它有什么特点?

  所谓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

  复式记账法比较单式记账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按规定的会计科目,至少在两个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二是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16、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都可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

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要按相反的方向记录,即一方登记增加金额,一方登记减少金额,而不是所有账户的增加或减少的金额都登记在一个方向上。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则取决于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

是资产与成本费用支出,还是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如有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资产余额。

  成本费用类支出账户的结构:

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一致,但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必定为借方余额,表示期末资产余额。

  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如有期末余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与负债类账户的结构一致,但在期末时,将本期收入增加额减去本期收入减少额后的差额,应转入有关所有者权益账户,所以期末没有余额。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和权益两大类账户的结构是相反的,账户余额的方向,表示账户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账户的余额来判断账户的性质,这是借贷记账法的一个特点。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用来检查全部账户的借贷发生额是否相等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用来检查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和贷方期末余额是否相等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这两种方法通常是月末结出各个账户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17、试说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

  总分类账户是提供各种总括分类的核算资料的账户。

总分类账户只用货币量度,它的特点就是总括。

对各项经济业务,通过总分类账户进行核算,叫做总分类核算。

  由于总分类账户没有实物指标,所以不可能对各种实物的动态进行核算和监督。

为了保证每一种物资不仅在价值表现上而且在实物表现上都能通过账户得到反映,也为了保证每一种非实物的资产和权益也在账户中得到反映,在应用总分类账户的同时,还必须应用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指提供各种具体的、详细的分类核算资料的账户。

明细账户除了用货币度量外,有些账户还要用实物度量。

对某项经济业务,通过有关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核算,叫做明细分类核算。

18、什么是账户的对应关系?

它有什么作用?

  采用借贷记账法,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在有关的账户之间就发生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

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叫做账户的对应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叫做对应账户。

  账户对应关系有以下两点作用:

  

(1)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

  

(2)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有关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19、什么是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后会产生什么数量关系?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设有明细分类账的,还要记入有关的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原始依据必须相同,借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  账户平行登记之后可产生的数量关系如下: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常利用这种相等关系来检查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0、试说明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所谓复式记账,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

复式记账是以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必然相等的平衡关系作为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记账基础,使记账有一个完整的计算和反映体系,在记录上有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对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假设某企业以现金20O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库存现金减少2000元,另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000元。

根据复式记账方法,这项经济业务应以相等的金额在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个账户上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即一方面在现金账户上登记减少200O元,另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上登记增加2000元。

  复式记账的经济内容是会计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自具有独立的含义,并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存在着,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会引起每一个具体形式的价值数量变化,因而设置相应的账户进行登记,就使复式记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记账组织体系。

有了这样一个记账组织体系,不仅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而且还能确知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额及其形成原因。

这是复式记账能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因。

  复式记账通过价值形式的计算和记录,为经济管理提供核算指标,因而,复式记账必然有一定的记账技术方法。

它是以记账内容之间所表现出的数量上的平稳关系,作为记账技术方法的基础。

会计恒等式即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它不仅是价值数量的关系表现,而且也有经济性质上的说明。

会计恒等式的等量双方,必然要求经济事物发生相互联系和等量的变化,为此,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相互联系地作双重记录,才能得到全面地反映。

显然,这是复式记账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

它如实地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正说明复式记账技术方法是科学的。

21、说明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所谓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和权益之间的平稳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

  在借贷记账法下,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就使得根据每一项经济业务所编制的会计分录,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是相等的;将一定时期内(如一个月)反映全部经济业务的所有会计分录,都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与此相联系,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

  上述表明,无论是"发生额平衡",还是"余额平衡";都是依据资产等于权益的平衡原理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推导出来的。

然而,在记账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就可能使借贷金额出现不平衡。

如果借贷不平衡,则不仅使账户记录出现错误,还会导致以账户记录为依据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出现错误。

因此,为了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便找出错误及其原因,并予以改正,就必须定期进行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以下两种:

  

(1)发生额算平衡法。

  

(2)余额试算平衡法。

  这两种方法通常是在月末结出各个账户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后,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

22、什么是会计处理基础?

有哪几种处理基础?

  所谓会计处理基础就是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出发点。

之所以要设定会计处理基础,是因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大量地频繁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会计事项,在这些会计事项中,有属于本期的,有不属于本期而为跨期的,例如,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有以下几种情况:

可能在本期付出了费用,收到了货币资金;也可能付出了费用,未收到货币资金,也可能未付出费用,收到了货币资金,这就形成了本期实际得到的收入可能与本期支付的费用有关,也可能与本期支付的费用无关,同样,本期支付的费用可能与本期收入有关,也可能与本期收入无关,如何把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加以配合呢?

这就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出发点,即会计处理基础,只有确定了这种出发点才能正确计算本期盈亏。

会计处理基础有两种,一种叫权责发生制或叫应收应付制,或叫应计制,另一种叫收付实现制或实收实付制,或叫现金收付基础。

23、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什么是收付实现制?

二者有何不同?

  权责发生制是以应收应付作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以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应计制下,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是否已收到现款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是否付出了现款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反之,凡不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现款已经收到并且已经入账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已付了现款并且已登记入账也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例如大同工厂1993年元月份一次发放工作服价值24000元,工作服的使用期限为一年,该例中,尽管工作服已经发放,即费用已经支付,但因为该工作服的受益期为一年,所以其费用亦应该在一年中平均分摊,本期只应该分摊2000元,而决不能将24000元的工作服费用全部记入元月份。

在本期分摊2000元后其余220O0元的工作服价值分别由以后各月负担到1993年12月分摊完毕为止。

这种作法尽管比较麻烦,但因为它能正确计算盈亏,所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单位应采用应计制。

  在应计制下,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仅包括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实际支出的费用,也可能包括下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也可能包括在上期已经取得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

所以在会计期末要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必须根据账簿记录按照归属原则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