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docx
《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作者:
————————————————————————————————日期:
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旅游管理
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XJY014),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项目(CJSYI-201403)。
熊 萍
“后三峡时代”三峡库区面临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人口综合承载力有限等问题。
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实现安稳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从第三产业的就业指标、增加值指标、密度指标三个方面,对三峡库区、重庆都市区、渝西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三峡库区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实施了“百万移民工程”,库区的主要问题是直接受影响群体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致富。
目前三峡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外迁已经结束,湖北、重庆两地20多个区县近140万人搬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后三峡时代”,三峡库区面临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人口综合承载力有限等问题。
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重点要解决库区的发展、地质灾害以及环境保护三大问题。
其中,将“移民安稳致富和促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但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和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发展受限。
王崇举等(2008)指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完善提升欠发达地区城镇功能的重要途径。
汪发元(2015)分析得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城镇化带来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同样带来城镇化的发展。
因此,分析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实现安稳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对加快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基于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人均第三产业就业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密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密度6个二级指标来反映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其中人均第三产业就业量反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人均规模;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反映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小;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反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人均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第三产业经济水平的发达程度和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贡献度;第三产业就业密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辖区面积)反映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分布状况和产业效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辖区面积)反映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由于这6个二级指标的相关性很强,为了消除共线性的影响,运用Eviews软件对二级指标进行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相关系数占总相关系数的百分比来求得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权重,并得出各年份三个一级指标(就业指标、增加值指标和密度指标)的数值。
运用下列公式得出三峡库区第t年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标:
其中,
分别表示就业指标、增加值指标和密度指标,第t年指标的相关系数权重;
分别表示就业指标、增加值指标和密度指标第t年(t=2004~2012)的标准化数值。
(二)数据来源
三峡库区主要包括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和江津15个区县,和湖北省的秭归、巴东、夷陵和兴山4个区县。
然而由于三峡库区相关统计资料主要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对象,因湖北省夷陵区和兴山县的个体数据难以从相关统计资料中获取,因而数据主要是2004~2012年的重庆库区15区县和湖北库区秭归、巴东2县共17个区县的宏观经济指标。
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05~2013)、湖北统计年鉴(2005~2013),湖北秭归县、巴东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结果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状况
从图1中不难看出,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指标值从0.24逐渐上升至0.31,弱低于渝西区,但远远低于重庆都市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指标值。
总体看来,三峡库区和渝西区的第三产业就业指标值在9年考察期间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幅度小于重庆都市区的涨幅。
2、第三产业增加值水平
从图2分析得出,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标在0.3左右浮动,总体上弱高于渝西区,大大低于重庆都市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但没有就业指标值的差距大;同时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指标值在9年考察期间呈波浪缓慢上升趋势;渝西区提升幅度小于三峡库区,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重庆都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总是高于三峡库区和渝西区,上升幅度较大,但在2008年发展缓慢,只是到2009年后有较大幅度提高。
3、第三产业密度指标
从表1分析得出,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密度指标值一直稳定在极低的水平上,约0.002,弱低于渝西区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重庆都市区的平均水平。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第三产业服务密度指标值虽然总是远远高于三峡库区和渝西区,发展速度很快,但其本身的绝对值也比较低,最高值也只有0.1656,离渝中区的最高值1相差很远。
4、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
从图3可以得出,横向对比三峡库区和渝西区的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可以发现,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能力已经达到了渝西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能力的90%左右,2012年略高于渝西区。
由此可见,三峡库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基础。
但相较于重庆都市区而言,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很低。
尽管三峡库区各区县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指标的平均值逐年提高,但却远低于重庆都市区,历来占比都处于重庆都市区的56%~63%之间。
从时间序列上看,虽然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很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图4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指标历年的平均值明显可见,三峡库区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从2004年的0.1625逐步上升,到2006年达到了0.1844,2007年降低到0.1830,随后几年保持缓慢增长,2012年上升至0.1996。
这说明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
三、促进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三峡库区相关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三峡库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相比渝西区、重庆都市区仍处于较低水平。
应从现有政策的不足出发,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三峡库区逐渐实现从“补血”到“造血”的转变。
从促进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入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
三峡旅游黄金线从开通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相关产业发育不完全,至今还处于过境游的局面,前往参观的游客仅限于“吃”和“行”,而在当地“住”、“玩”、“购”的游客少之又少。
即使是旅游商品,有地域特色的品种数量也很少。
三峡景区的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到15%,远低于全国20%、世界30%、发达国家60%以上的平均水平。
在此情形下,延长、培育和完善产业链条,政府的积极作为尤显重要。
国家及库区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库区旅游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以旅游业为三峡库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带动商贸流通、住宿餐饮、房地产业、物流运输、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前向和后向关联产业发展,发挥扩散效应。
整合旅游资源,避免同质资源带来的恶性竞争。
借力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将原来的“一线游”变为“一片游”,例如神农架—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张家界、九寨沟—重庆主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等连片旅游。
增加旅游形态,将以前单纯的峡谷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游、科考探险等形态转变。
将传统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巴渝文化)融入到旅游载体建设中去,创新旅游文化产品,突出旅游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提高旅游收入。
(二)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住宿餐饮业
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具备就业容量大、安置成本低、技能要求不高等特点,三峡库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水平和密度指标。
除此以外,商贸流通业还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通过商贸流通决定并带动生产。
商贸流通是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要、创造未来消费需求的重要环节,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行业,是市场利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调节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理性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工具[3]。
因此,商贸流通业能促进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
目前,三峡库区发展商贸流通业存在着网络体系建设问题。
建设以宜昌、万州、涪陵为中心的现代商贸中心,以其他区县市的县级城镇为次中心,以各个中心镇为网点的三峡库区商贸流通网络体系,是提高三峡库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举措。
(三)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带动能力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管理及与之相关的建材、装饰装修、中介服务等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劳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每投资开发建设1万平方米商品房,可增加建筑安装从业人员2.3万个工作岗位,按劳动就业有关政策规定,相当于90人全年就业,人均收入1.8万多元;每1万平方米商品房的物业管理,则可增加就业人员6—8人。
同时,发展房地产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大。
据世界银行调查分析,房地产业能带动建筑、建材、建筑设备、农林、轻工、冶金、机械、家电、家具、金融保险、装饰装潢、中介服务等30多个行业70多个产业的发展。
由于三峡库区恢复重建的需要,与库区移民及城镇搬迁关系最为密切的房地产业,是该特殊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之一。
因此,通过大力发展三峡库区房地产业带来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就业容量,提高服务密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峡库区应利用库区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或合作引资),吸引境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三峡库区,扩大和加深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
一方面引进资金直接投入第三产业,为三峡库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示范效应。
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三峡库区第二产业和特色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遵循产业布局规律,结合库区实际,引导第二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引导特色农业集约发展,形成规模经济。
例如,有加工基础和资源优势的万州、涪陵、丰都、忠县、开县、云阳、石柱等区县应积极发展现代制造业、矿产资源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在第二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快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业、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五)提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
第三产业创新包括知识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当前三峡库区缺少创新机构,除万州和涪陵有两所高等院校外,本地区再无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这种状况自然会影响库区第三产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同时,三峡库区内交通较为闭塞,人员往来较少(除长江两岸库区旅游景点外),现代化公司缺乏,因此第三产业各行业观念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也严重不足。
目前,这种创新状况正严重地制约着三峡库区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有必要从高校布局、技术人员培养、研发资本投入、快速交通干线建设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培养等方面着手,改变库区现状,提高第三产业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