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76015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docx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一、实验目的:

用悬吊法和称重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位置。

二、实验设备仪器:

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直尺、积木、磅秤、胶带、白纸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简述

(一)悬吊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适用于薄板形状的物体,先将纸贴于板上,再在纸上描出物体轮廓,把物体悬挂于任意一点A,如图1-1(a)所示,根据二力平衡公理,重心必然在过悬吊点的铅直线上,于是可在与板贴在一起的纸上画出此线。

然后将板悬挂于另外一点B,同样可以画出另外一条直线。

两直线的交点C就是重心,如图1-1(b)所示。

图1-1

(二)称重法求轴对称物体的重心

对于由纵向对称面且纵向对称面内有对称轴的均质物体,其重心必在对称轴上。

图1-2

首先将物体支于纵向对称面内的两点,测出两个支点间的距离

,其中一点置于磅秤上,由此可测得B处的支反力

的大小,再将连杆旋转180O,仍然保持中轴线水平,可测得

的大小。

重心距离连杆大头端支点的距离

根据平面平行力系,可以得到下面的两个方程:

根据上面的方程,可以求出重心的位置: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一)悬吊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d.把与沙袋重量完全相同的能产生激振力的模型放在磅秤上,打开开关使其振动,(振动载荷)

力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振动载荷

四、思考题

1.四种不同载荷分别作用于同一座桥上时,哪一种最不安全?

答:

一般情况下冲击载荷最不安全,若有共振则振动载荷也不安全。

2.请简述通过这次实验的收获。

答:

通过这次实验对四种载荷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实验三转动惯量

(三线摆求圆盘的转动惯量,用等效方法求非均质发动机摇臂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测量刚体绕轴旋转的转动惯量。

二、实验设备仪器:

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秒表、直尺、磁性圆柱铁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

如图3-1所示三线摆,均质圆盘质量为

,半径为

,三线摆悬吊半径为

当均质圆盘作扭转角为小于6度的微振动时,

系统最大动能:

系统最大势能:

为圆盘的扭转振幅,

是摆线的扭转振幅

对于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

,经化简得

由于:

则圆盘的转动惯量:

可见测周期T可用上式计算出圆盘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

(一)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

已知:

圆盘直径

,R=d/2=50mm,厚度为

材料密度

,吊线半径为

用理论公式计算圆盘转动惯量:

实验测量:

转动右边手轮,使圆盘三线摆下降约60cm,给三线摆一个初始角(小于6度),释放圆盘后,使三线摆发生扭转振动,用秒表记录扭转十次或以上的时间,算出振动周期T。

用三线摆测周期计算圆盘转动惯量:

,将实测和计算结果添入下表:

线长L(cm)

30

40

50

60

周期T(s)

0.95

1.09

1.22

1.34

转动惯量

4.20685e-4

4.153596e-4

4.16276e-4

4.18494e-4

误差(%)

0.529

0.743

0.524

0.0057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摆长的增加测量精度提高。

(二)用等效方法求非均质(铝合金,铜,钢,记忆合金组成)发动机摇臂的转动惯量

分别转动左边两个三线摆的手轮,让有非均质摇臂的圆盘三线摆下降至可接受的三线摆线长(>=

),也使配重相同的带有磁性的两个圆柱铁三线摆下降至相同的位置。

已知:

等效圆柱直径

,材料密度

则两圆柱对中心轴O的转动惯量计算公式:

式中:

为两圆柱的中心距。

分别以不同的中心距

测出相应的扭转震荡周期

,并用理论公式计算出两个圆柱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填入下表,

中心距S(mm)

30

40

50

60

周期T(s)

0.775

0.863

0.975

1.1

转动惯量

2.41e-5

3.96e-5

5.29e-5

8.33e-5

并可绘制一定质量、一定摆长下周期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图

测出与两个圆柱等重的非均质发动机摇臂的扭转振动周期:

0.925(s)

运用插入法,求得摇臂的转动惯量:

5.01e-5(

五、思考题

1.分析发动机摇臂质心和轴心相距较大时,对实验精度的影响?

答:

计算公式由机械能守恒推得,其中有微幅摆动条件;另外系统动能由绕定轴转动刚体计算,若刚体质心与转动中心不重合,动能计算不准确,并且由此计算得的结果会偏小。

用三线摆扭转振动周期法求转动惯量,除方法误差外,还会有周期测定精度、摆长、悬线半径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五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弹簧质量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自激振动、自由振动、强迫振动)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固有频率

与振动质量

和系统弹簧刚度

之间的关系

演示自激振动现象及其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区别。

二、实验设备仪器:

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风速表、转速表、秒表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

(一)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

由一个质量块及弹簧的系统,在受到初干扰(初位移或初速度)后,仅在系统的恢复力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其运动微分方程为:

(无阻尼)

其解为:

其中:

(二)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强迫振动

在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系统作持续振动称为强迫振动,该外力称为干扰力。

其振动微分方程为:

(有阻尼)

方程全解为:

强迫振动的振幅B可以表示为

式中:

称为静力偏移,表示系统在干扰力的幅值H的静力作用下的偏移。

(三)自激振动的基本特性:

自激振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它不同于强迫振动,因为其没有固定周期性交变的能量输入,而且自激振动的频率基本上取决于系统的固有特性。

它也不同于自由振动,因为它并不随时间增大而衰减,系统振动时,维持振动的能量不象自由振动时一次输入,而是象强迫振动那样持续地输入。

但这一能源并不象强迫振动时通过周期性的作用对系统输入能量,而是对系统产生一个持续的作用,这个非周期性作用只有通过系统本身的振动才能变为周期性的作用,能量才能不断输入振动系统,从而维持系统的自激振动。

因此,它与强迫振动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系统没有初始运动就不会引起自激振动,而强迫振动则不然。

四、实验项目

(一)求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频率

已知:

高压输电模型的质量

,砝码规格分别为

用不同砝码挂吊在半圆形模型下部中间的圆孔上,观察弹簧系统的变形,记录下质量振动的位移。

砝码重

0.98

1.96

3.92

5.88

位移

8.5

16.5

32.5

48.5

计算系统的等效刚度和振动频率

(二)演示自激振动现象及其与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区别,观察并定性分析风速与振幅,风速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开启变压器旋钮分别调至90~200V共分5级,使风机由低速逐级增速,用转速仪,风速仪,秒表分别测出转速,风速,振幅,振动周期并做记录(注意:

记录振幅时视线应与指针保持水平,测试间隔约3~5分钟),最后把变压器调至0,再观察振动情况。

电压(v)

90

100

110

150

0

转速(r/m)

风速(m/s)

振幅(mm)

周期(s)

分析整个过程中那段为__________振动,那段为_________振动。

为什么振动周期无变化?

(三)用现有的实验装置和配件演示强迫振动现象

五、思考题

1.自由振动,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自由振动:

仅在系统的恢复力作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振动的频率取决于系统的固有特性。

强迫振动:

在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系统作持续振动称为强迫振动。

自由振动成分在阻尼作用下迅速衰减,振动的频率最终取决于激励的频率。

自激振动:

系统输入持续但不是周期性的能量,通过系统本身的振动变为周期性的作用,输入振动系统,从而维持系统的自激振动。

系统没有初始运动就不会引起自激振动,自激振动的频率基本上取决于系统的固有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