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780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docx

西科大心理学选择题定稿doc

第一章绪论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本质进行了探究。

他写的《论灵魂》一书是西方最早研究心理现象的著作。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以来,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1)冯特—构造主义学派—意识经验;2)詹姆士—机能主义学派—意识(启蒙)3)华生—行为主义学派—外显行为;4)佛洛依德/荣格/佛罗姆/阿德勒/—精神分析主义学派—意识和潜意识5)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6)韦特海默·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派—经验行为7)英国哲学家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

4.心理学任务:

1)理论任务①陈述人的心理现象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2)实践任务①预测人的心理现象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5.心理现象包括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和个性。

6.人的心理过程分为:

认知过程(知)、情绪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

7.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8.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9.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讨理论问题,二是解决实际问题。

11.心理学最根本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

12.意识的起源问题是世界上尚未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

13.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

1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

15.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世界;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对自己内部活动

16.心理学的分类:

基础理论领域,应用领域。

17.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

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18.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19.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突出两部分构成。

20.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

21.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突触,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突触大致有:

1)轴突—胞体型2)轴突—轴突型3)轴突—树突型

22.人的神经系统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

23.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端脑)六个部分。

脑干包括:

延脑、脑桥和中脑。

24.延脑是重要的皮质下中枢,被称为“生命中枢”。

25.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是听传导的中继站。

26.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部分。

27.

28.大脑皮层是大脑两半球表面起伏不平的灰色层,是大脑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29.三裂:

大脑外侧裂、顶枕裂和中央沟。

四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30.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

辐射式;聚合式。

31.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系统性功能的主要表现。

32.大脑皮层主要的机能区有:

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联合区。

33.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言语;空间组织能力;思维类型等方面。

34.逻辑分析推理以及对事物的细节知觉,左半球起主要作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等,右半球起主要作用。

35.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和反射弧。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是反射活动的基础。

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37.反射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可以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8.非条件反射又称为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五种,食物反射;内脏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39.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防御反射等。

40.无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脊髓和脑干等低级中枢,其特点是快速和不随意。

41.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美国·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对比:

1)相同:

①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②都需要不断地强化2)不同:

①主动—被动②操:

强化只同操作有关;经:

强化只同刺激有关。

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是强化。

4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43抑制过程分为无(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两大类。

44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规律:

⑴兴奋与抑制过程中的扩散与集中⑵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45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机能:

分析和综合。

46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系统性功能的主要表现。

47巴甫洛夫将客观环境中所有刺激分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信号刺激物,认为存在着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它只能对事物直接反映。

第二系统是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人的两个信号系统是协同活动的。

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

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得以实现。

48人有两种腺体,一种是导管腺体,一种是无导管腺体。

第二章

1)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2)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更为本质的表

现)和生物性(基石,基础)。

4)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1)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和发展中有主导作用

5)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性倾向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总动力和总动机;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6)需要的分类a.按照起源分类(生理需要、社会需要)b.对象来划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7)需要的理论:

a.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假定个人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种紧张(需要或动机),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导致力图恢复平衡的移动。

b.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交往、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动机的功能:

a引发功能b指引功能c激励功能

9)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又叫心理性动机,包括a好奇、探索、操弄,b成就动机,麦克莱兰c交往动机)

10)①动机是决定个性行为的内在动力。

②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需要。

引起动机的外在动机—诱因。

③动机的特点:

活动性,选择性。

动力和方向是动机概念的核心。

11)勒温—动机冲突:

1)趋避式动机冲突2)双趋势动机冲突3)双避式动机冲突

12)兴趣培养:

1)社会生活条件是其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2)实践生活条件是其形成发展的基本因素3)必要的知识和技能4)自我教育

兴趣对人的活动的作用: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推动作用3)促进个体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

13)兴趣的形成:

1)霍尔—遗传论2)华生—环境决定论3)遗传—环境论

14)兴趣的品质:

1)广度(范围)2)倾向性(指向性)3)持久性(稳定性)

15)世界观对人生心理活动的重要作用:

1)决定一个人的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2)影响一个人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度3)制约一个人情绪的性质和变化4)调节人的行为习惯

16)欲望的特点:

无限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

第三章

1.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生理机制:

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

3注意的外部表现a.适应性运动b无关运动的停止c呼吸运动的变化

4.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5.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直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①原来注意的强度②新的主对象的特点③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④个体差异⑤年龄差异

第四章

1.感觉的重要性:

1)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2)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3)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2.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时间的影响

3.感觉的相互影响:

1)感觉的对比2)感觉的融合3)联觉

4.杨—赫三色说—三原色:

红绿蓝

5.听觉的属性:

音调;音响;音色

6.人的感觉:

听觉;视觉;肤觉;嗅觉和味觉;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机体觉(内部觉)

7.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复合

8.知觉的组织原则:

①接近原则,②相似原则,③连续原则,④闭合原则

9.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知觉整体性②知觉选择性③知觉理解性④知觉恒常性

10.知觉恒常性的类型:

①大小知觉恒常性②明度和颜色恒常性③形状恒常性④方向恒常性

11.几种重要的知觉:

①空间知觉②时间知觉③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④错觉

12.错觉的种类:

①视觉错觉②形重错觉③运动错觉

13.颜色视觉:

明度、色调、饱和度

14.几种主要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第五章记忆

1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记忆的分类:

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有意记忆,无意记忆5)意义记忆,机械记忆

3记忆的生理机制:

1)大脑皮层:

①颞叶②额叶③杏仁核④丘脑2)学习活动与大脑的生化变化:

①突触结构②核糖核酸③反响回路④脑内代谢物

①巴甫洛夫用暂时神经联系来解释记忆。

②记忆机能定位说----加拿大.潘菲尔德;科恩

③记忆机能整体说----没过心理学家拉希莱最早对记忆技能定位说提出挑战

④记忆分子说----瑞典神经生物学家海登

4记忆品质:

①正确性②敏捷性③持久性④准备性

5识记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识记的种类:

①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识记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把识记分为: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6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学习者的态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材料的理

解程度以及学习方法等。

7识记一般有三种方法:

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综合识记法。

8保持不仅是记忆的重要标志,也是回忆或再认的重要条件。

9记忆的规律:

①时间律②数量律③迁移律④强化律⑤对比律⑥意向律保

10记忆的方法:

1)一般方法:

①联想法②组块法③媒介法2)特殊方法:

①谐音法②串联法

11记忆恢复现象是由美国心里学家巴拉德在1913年发现的。

12保持量的测量方法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

13常用记忆测量方法:

①回忆法②再认法③节省法④重建法

14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

15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16遇到相熟的朋友,话到嘴边说不出对方的名字,这杯称为舌尖现象。

简称TOT.

17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就是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经典的遗忘曲线。

18影响遗忘的因素:

时间;识记材料性质;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19遗忘的原因:

①记忆痕迹消退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精确有力的实验证明,但它的解释接近于常识,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②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研究者有詹金斯;达伦巴希;安德伍德;斯拉墨卡等。

③动机性遗忘说----又称为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

弗洛伊德。

④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是与痕迹消退说相反的观点,认为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是因为检索困难所致。

图尔文。

20有效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动员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复习;活动有助于记忆。

21回忆的种类:

①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②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第六章想象

1.想象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和想象性。

想象的特点:

形象性和创造性。

2.想象的形象在皮层言语机能的一定区域上形成,是通过词而形成的。

3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4.想象的作用:

①在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②在人的整个精神生活中,形象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③和其他心理过程有机地联系着;④在人的情感生活中,有重大意义;⑤对个性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一种想象,也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性。

5.想象的种类:

1)根据产生想象时有无目的和意图:

①有意想象,是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

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

2)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分为: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6.发展创造性想象的条件:

①创造动机;②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③积极的思维活动;④灵感和艰巨劳动。

7.1)幻想和创造想象的不同:

①幻想中所创造的形象,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事物;②幻想不与目前行动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向于未来,又常常是创造形象的准备阶段。

2)象形与记忆表象的联系:

①想象离不开记忆表象,②均以形象性、直观性为共同特征3)象形与记忆表象的区别:

①以及表象是对以往记忆材料的简单再现②想象是对以往记忆材料的加工、改造、创造的特征,而且它与创造性思维联系密切③记忆表象属于感性认识④想象具有理性认识

8.幻想有两种:

①符合客观规律可能实现的—理想;②不符合客观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空想。

9.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

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10.慢波睡眠(又叫非快速眼动睡眠)时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人的夜间睡眠多数时间处于这种状态。

成年人慢波睡眠分为4个阶段:

①打盹浅睡②中度睡眠③中度至深度睡眠④深度睡眠

11.快波睡眠(又叫快速眼动睡眠)时脑电波呈同步化快波。

快波睡眠的时间所占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新生儿—50%,2岁以内婴儿—30~40%,青少年和成年人20~25%,老人—不到5%。

12.慢波睡眠期间所做的梦,概念性较强;快波睡眠期间所做的梦,知觉性(特别是视知觉)较强。

13.想象的生理机制:

旧的暂时神经联系解体、改造、重组新的暂时神经联系。

14.怎样捕捉灵感:

1)长期的思想准备2)利用最佳的时间和环境3)保持思想的变通和独立4)发挥情感的作用5)广泛的兴趣和爱好6)刻苦勤奋积累经验7)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

第七章思维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2)思维、感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思维的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借助语言进行,实践制约性

2.1)人的思维的两大本质属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

2)人的思维的5大品质特征:

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

3)从人的实际心理的心理机制来看,人的思维的最核心的本质属性:

可逆性。

皮亚杰认为,人的思维存在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

3.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①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柱,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其特点:

任务直观,以具体形式给予;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

②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支柱,其基本单位是表象。

③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2)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为:

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

①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知觉思维属非逻辑思维。

3)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分为: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①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其主要功能是求同。

②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4)根据方向性不同,分为纵向思维(又叫垂直思维)和横向思维(平行思维)。

①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聚合思维,严密推理思维都是纵向思维;②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顿悟思维都是横向思维,横向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创新。

4.1)人脑是思维与语言的器官,思维与语言是人脑的功能。

2)大脑皮层额叶的前联合区与数字编码以及各要素的同时性比较有关;后联合区与复杂的感觉辨别和知觉有关。

5.人类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

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基本过程。

6.思维过程的两种形式:

过滤式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后者带有指向性,是思维分析的主要形式,是思维活动的主要环节。

7.教学上运用比较,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顺序比较法,交错对照比较法。

8.1)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综合推广到同类事物的思维过程。

3)概括的两种水平:

初级水平和高级水平。

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概括的作用:

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9.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2)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外延的大小由内涵决定,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概念的运用过程:

从抽象到具体。

10.下定义是在解释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起着组织、整理和巩固概念的作用。

11.问题解决的阶段划分:

1)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即使问题明确、具体化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除了问题本身的难度和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及问题解决这本身的能力水平外,还有:

1)迁移,分类:

①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②负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2)原型启发,新形象的形成,新假设的提出,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3)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4)情感和动机状态,动机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对个体而言,动机水平处于中等强度时,问题解决的效率最高。

5)个性

12.人类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在体现。

创造性思维一般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能力。

13.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

1)流畅性(指分散的分量)2)变通性(指分散的灵活性)3)独创性(指分散的新奇成分),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内容。

14.教育学生认真掌握每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体系,是发展直觉思维的根本。

15.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①有发散辐合思维的成分②无固定、现成的答案③具有迷恋和目标指向性④灵感状态⑤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2)创造性思维常见的障碍:

①知识贫乏②不加批判的学习③传统观念的束缚④习惯性思维⑤满足、固执己、见偏见。

3)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①脑轰法②对核发③去点列举法④综摄法(A同质异化B异质同化)。

4)创造心理的环境:

①社会环境A社会安定B社会需要C学术民主②工作环境A人际关系B创造心理C家庭关系

16.灵感是创造思维的典型特点;灵感、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殊状态。

在众多的直觉思维过程或状态中,形象和表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7.1)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①语言和言语的存在依赖思维②思维也须借助语言并与语言密切联系。

2)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①语言是人们交流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则不是;②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客观的事物之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③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思想,同一思想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④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思维的规律也是不尽相同的。

18.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的程度,分为:

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数量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分为:

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分为:

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4)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分为:

单独概念、普通概念、集合概念5)根据概念的内涵,分为实物概念、抽象概念6)根据概念的人为性分为:

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19.概念的功能:

1)减少情境的复杂性2)认清事物3)增加经验的意义4)增加对事物间关系的了解5)使知识经验系统化

20.概念形成的过程:

1)抽象化2)类化3)辨别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1.人类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

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1)情绪往往与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它是个体意识发展的最初因

素。

2)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是情感是人特有的,它与社会性的需要、人的意识紧紧相联,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

3)产生情绪和触发情感的原因是客观事物本身,不是主观需要。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略)。

情绪是情感的表现方式。

4.情绪和情感的生理需要:

1)是客观刺激物作用下,人的大脑行动的结果2)大脑皮层起主导作用,对皮层和皮层下系统的活动的调控作用3)其产生离不开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所控制的内脑和腺体的变化。

5.情绪和情感的机能状态:

1)面部表情。

由脸部肌肉的收缩决定的,最能表示一个人的情绪的面部表情主要是由眼、眉、嘴、颜面鸡肉的变化所决定的。

2)身段表情。

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如手舞足蹈,顿足捶胸,手足无措,胖腹大笑。

3)言语表情。

指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速度方面的表情。

6.四种情绪学说:

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

19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分别于1884和1885年先后提出2)巴普洛夫的情感学说:

巴普洛夫3)强调认识作用的情绪学说:

①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估相联系的情绪评定—兴奋学说;②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三因素:

刺激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

③美国的斯比斯曼、拉什鲁斯、摩德科夫、戴维森1964年的实验说明了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4)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学说:

美国当代的情绪心理学家罗伯特·普拉契克在60年代初提出情绪进化论观点,1980年他在《情绪:

一种心理进化的综合物》一书中进一步从进化论角度阐述了情绪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情绪的结构模式等内容,他认为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是有机体力求适应和控制生存环境所必需的心理工具。

他强调,情绪不仅指恐惧的主观感受,而是整个反应序列。

主要功能是调节人的活动以适应环境。

他设想根据强度、相似性、两极性三种基本特性,用主观语言来表示各种情绪之间的关系,有8种基本情绪,这八种基本情绪的二轴复合产生24种情绪,三轴复合产生32种情绪。

7.情绪状态主要分为:

心境、激情、紧张、焦虑。

1)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特点。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

3)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恶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完成各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叫应激。

应激下的反应:

①紧急动员性,②紊乱性。

应激下的生理反应:

肌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