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333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训练江苏专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检测

(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1·烟台模拟)“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

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naandthechinese,1840~1876)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2.(2009·南京模拟)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

……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

……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

”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衡水模拟)下图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注:

图片为一个渔夫在钓鱼,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鱼竿的钓线。

剪刀上的字为“欧洲的干预”。

鱼竿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

“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

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

”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主张(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5.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

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

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6.(2011·阳江模拟)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

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7.(2011·济南模拟)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11·南京模拟)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的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

后殿陈列的当年使用的传单和神牌上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显系效法梁山好汉。

这表明(  )

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醒的认识

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9.(2011·武昌模拟)

上图是坐落于武汉市的一个正在修建的著名建筑,准备在2011年6月正式建成,10月10日正式开放,以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周年,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0.(2011·大连模拟)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问题是(  )

A.宣统帝还未退位,农民坚决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1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2.(2011·武汉模拟)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A.柳暗花明又一村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D.无可奈何花落去

13.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

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

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

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

”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诞生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2010·安徽文综,16)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5.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6.(2010·重庆文综,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7.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

“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

”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18.(2010·广东四校联考)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郑重声明:

“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是为了(  )

A.实现和平民主建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联合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取得革命根据地政权的合法地位

19.(2010·课标全国,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东北解放

军入关

20.(2010·北京文综,18)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法宝。

右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14分,23题18分,共50分)

21.(2010·东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庆事,方设朝会。

……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

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陈仪仗。

——《贼情汇篡》

材料二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至函《香港日报》编辑说:

“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

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

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

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

材料三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请回答: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据材料概括其要点。

(4分)

 

 

 

 

(2)从材料二本身的选取角度来看,你认为是否相对客观?

简要说明理由。

在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你认为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哪些方法或原则?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大作用。

(8分)

 

 

 

 

 

 

 

 

 

 

22.阅读以下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其中,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4分)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4分)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

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

当时尽管很少有人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

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6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

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了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

试指出来。

(6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6分)

 

 

 

 

答案解析

1.B [西方学者对中国的蔑视源自于中国的落后,并非刻意捏造事实。

]

2.B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3.C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中国的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出于自己侵略中国的需要,联合法德两国逼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

4.B [题干主张允许雇佣,但反对买人为奴。

从允许雇佣可知A、C两项错误,B项正确。

D项是题中主张的目的,排除。

]

5.C [注意时间限制是“一百年前”。

A项是在1937年,B项是在1924年,D项始于1915年。

只有C项在时间上符合题干要求。

]

6.A

7.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上改名的现象说明清政府对洋人的这种做法束手无策,听之任之。

]

8.C

9.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时间,2011年的一百年前是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

]

10.C [民国已经建立,而百姓依然深受皇权专制思想的影响,说明辛亥革命只注重政治上反封建,而忽略了对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批判。

]

11.C [据标题中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五四爱国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学生打出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D两项与标题反映的内容不符,B项发生在6月5日以后。

]

12.A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斗争,结果都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山穷水尽。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柳暗花明又一村”。

故本题选A。

]

13.A [从“南湖”、“画船”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一大最初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游船上。

]

14.B [从图片信息看,该战争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反映的是北伐战争的情景,北伐战争属于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内容,故B项正确。

]

15.A [为打倒军阀而开展的革命运动是北伐战争。

]

16.A [解答此题要理解“八七会议”的内容,八七会议纠正的右倾错误必是出现在八七会议之前,也就是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故正确答案为A项。

]

17.C [谈话强调该战役的特点是诱敌深入、重创敌军主力。

淞沪会战是阵地阻击、守土自卫,最后失败;百团大战是在敌后进行的,不存在诱敌深入的问题;平型关战役是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对分散之敌进行的伏击,也不存在诱敌深入的问题。

只有台儿庄战役,对台儿庄先放弃后夺取,取得重大胜利,重创日军主力。

]

18.C [解题关键是抓住“1936年”和“抗日军队”,A项是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的目的;B项发生于1931年;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即国民党政府,D项与之不符;联合国民党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共在1936年所努力的目标,故选C项。

]

19.C [从材料信息“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分”,可知这是中共敌后抗战的作战方针,选项中属于此类作战的是百团大战,故本题选C项。

太原会战和武汉会战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故不选A、B、D三项。

]

20.C [东北解放军参加的战役主要有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参加辽沈战役不需要“入关”,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

21.

(1)洪、杨等革命意志逐渐衰退,生活上日益腐化;洪秀全大兴土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封建等级森严。

(2)客观。

理由:

材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实录,且材料作者与清政府和太平天国都没有利益上的利害关系。

方法或原则: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选取客观、正确的史料;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等。

(3)政治:

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社会生活:

通过断发易服、禁缠足、改称谓、行阳历、废跪拜礼等做法,废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

(1)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

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

意义:

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23.

(1)目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

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史学范式: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

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6~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认识:

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第

(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不大;第

(2)问需要较高的对比概括能力,第二个小问题要注意改革开放前,中国流行革命史观,当代比较流行的是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3)问总结认识要注意联系当前的民族复兴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